蓝田县九间房镇油坊坪村景观设计 /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建筑装饰与环境艺术工程设计研究院

西北乡土景观的传承与新解。

a1_叁山影像.jpg

a2_叁山影像_(1).jpg

油坊坪村隶属蓝田县九间房镇,与玉山隔灞水相望。地处秦岭北麓,七十二峪之流域。依群山相夹之势,附流域水畔。

村落地处山区,每年盛夏时节,在此聚集了大量周边市县前来避暑的人群,常日却鲜有问津。村内以留守人群为主,劳动力流失严重。

b1_佟阳_(2).jpg

2017年,我院为响应国家扶贫攻坚工作,在西安市政府、蓝田县政府与中国建筑西北区域总部的共同带领下,以技术扶贫的方式,尝试探讨景观这一手法对于大秦岭地区乡土景观的传承与新解。

c1_佟阳_(2).jpg

c2_佟阳.jpg

回归的理由——竹影人家起炊烟

村落内各类资源呈现单一、无序的组织方式,传统风貌和旅游资源亟待有效挖掘。究其原因,村域衰落问题的本质正是人的问题。缺乏回归的动力与就业机会是造成村落活力缺乏的诱因。因此,同时给予村民回归的理由与游客乡愁的记忆,成为了本次设计的初衷。

d1_PM视觉系_(1).jpg

以回归的理由为契机,首先应提供文化传承与延续记忆的实物载体,即:可供聚集与交流的功能空间。设计以具有通透性的半室内场所,形成具有限定感的公共场所,并形成可以引导视线的观山界面。长亭立面以质朴的石材砌筑,植根于秦岭山间的原始与粗犷风貌。长亭一侧的扶梯则构成亭廊与田地的联系,形成忠于传统生活与劳作方式之间互通的空间结构。

e1_叁山影像_(3).jpg

e2_叁山影像_(6).jpg

e3_PM视觉系_(1).jpg

e9_叁山影像_(5).jpg

空间的重塑——疏林外一点炊烟

原村委会广场是村落内唯一的开敞空间,但功能单一,几乎没有村民在此停留。且原有坡道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设计中,将村域主入口的形象展示结合人群活动功能共同考虑,首先设置引导性挡墙,形成形象鲜明的入口空间,承接外来人流。并竖立村标,提供从各个方向均可轻易识别的村落标识。新建亭廊,为村民唠嗑的旧习提供更为舒适的空间。并以台阶结合树池化解原场地的陡坎。这一地形与亭廊的衔接,形成了变化丰富,参与性强的集约空间。另外,保留部分原场地的记忆,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可能性。

g1_晨炊.jpg

▲ 晨炊

g2_长亭.jpg

▲ 长亭

g3_溪台.jpg

▲ 溪台

村标的设计来源于油坊坪村常见的烟囱,以“炊烟袅袅”的深山村落意向,呈现出一副典型的农耕文明乡风俚俗画,静的是百年老屋,动的是炊烟升腾,尤显薪火相传万家灯火,正是万古流传的宁静温馨的生活常态。

h1_叁山影像_(8).jpg

场地的新解——山回路转不见君

村落原有两条乡道之间的分流点高差较大,人行不便。故以曲折回廊的形式设计下行步道,使用与踏步相统一的护栏,在极度野生自然的语境下,置入一处利落稳健的现代笔触。

i1_PM视觉系.jpg

山间幽径,以平台衔接一侧的山溪,形成具有差异化体验的人行步道和观景平台。山中生活,在途中偶遇一滩溪水,这种片刻的停留,是人与山之间最为平和真实的相处之道。

j1_叁山影像_(2).jpg

j2_叁山影像.jpg

j3_PM视觉系_(2).jpg

油坊坪村的探索与实践,其目的不仅仅是针对村落衰败现状而解决问题,更试图想以人文关怀乃至社会学的角度来解析村落文化与空间关系,并重塑符合文脉传承所需求的解答。

k1_叁山影像_(7).jpg

设计图纸:

调整大小 46_平面.jpg

▲ 总平面

e4_长亭平面.jpg

▲ 长亭平面

e5_长亭立面.jpg

▲ 长亭立面

e6_长亭立面2.jpg

▲ 长亭立面

e7_长亭立面3.jpg

▲ 长亭立面

e8_长亭分析.jpg

▲ 长亭分析

e10_长亭.jpg

▲ 长亭模型

j4_溪台平面.jpg

▲ 溪台平面

j5_溪台立面.jpg

▲ 溪台立面

j6_溪台立面2.jpg

▲ 溪台立面

j7_溪台剖面.jpg

▲ 溪台剖面

j8_溪台剖面2.jpg

▲ 溪台剖面

j9_台阶剖面.jpg

▲ 台阶剖面

调整大小 36_溪台.jpg

▲ 溪台模型

项目信息:

景观设计: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建筑装饰与环境艺术工程设计研究院

地址:九间房镇,蓝田县,西安市,中国

类别:景观设计

景观主创建筑师:佟阳

景观设计团队:夏飞、刘钰昀、任紫嫣、李佳阳、赵晓静、邹林谕、张艺馨、郭文昊、王洁珏、程璇、吴雨尧、赵强、巩得强、雷思聪、白东昊、武越、闫更、杨建飞

建筑面积:5000.0 平方米

项目年份:2017

摄影师:叁山影像、PM视觉系、佟阳

其他专业团队:徐敬凯、车顺利(结构)、刘锋(结构)、刘涛(结构)、王晨(机电)

景观深化团队:建筑装饰与环境艺术工程设计研究院-艺术工作室

景观施工: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项目业主:西安市政府、中国建筑西北区域总部(中建丝路投资集团)

(0)
上一篇 2019-05-27 上午7:30
下一篇 2019-05-27 上午9:3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8条)

  • Euler的头像
    Euler 2019-08-19 上午11:47

    感觉做的很用心,虽然不知道当地村民的使用情况,但是构思,设计和材料使用都挺有好的。

  • 囿鈞的头像
    囿鈞 2020-03-13 下午3:28

    一般般啊

  • 得此殊荣的头像
    得此殊荣 2020-03-15 下午9:18

    坚固、实用、美观、一个没达到

  • 云深的头像
    云深 2020-05-14 下午8:50

    效果图有点丑哈哈哈哈哈

  • Vedfolnir的头像
    Vedfolnir 2019-05-27 下午1:46

    首先应提供文化传承与延续记忆的实物载体,即:可供聚集与交流的功能空间。设计以具有通透性的半室内场所,形成具有限定感的公共场所,并形成可以引导视线的观山界面。所以说提供聚集与交流的场所就能提供文化传承,承载记忆???再问哪个空间能没有限定感,我做条路也可以限定,扶梯驾到地上就是与田地联系了?????整个村子,做了个亭子,搞了两楼梯连接公路,人村子就能解决劳动力流失,留守人口多的问题了?????人村民,做你那里聊聊天就有钱了???还是游客看到小亭子爱的不得了全来游玩了????你他妈就可以打着扶贫的口号吹你

  • Vedfolnir的头像
    Vedfolnir 2019-05-27 下午1:49

    就是简单的景观设计,咋能被说的格局这么大呢,建筑就应该脚踏实地,少点花里胡哨的吹牛逼,景观设计就是景观设计,文邹邹写的跟拯救了全村一样

  • 背画板的少年的头像
    背画板的少年 2019-05-28 上午7:18

    请告诉我,哪里来的5000平方米的建筑?

  • 呀呀咯!鸭鸭咯! 亚亚的头像
    呀呀咯!鸭鸭咯! 亚亚 2019-05-28 下午10:39

    感觉是个挺好的探索,,随着城镇化进程,现在地方性自然村落和标志性的地方建筑都在消亡和趋同。很严重了。

  • 意思不大的头像
    意思不大 2019-05-29 下午6:53

    呵呵,显然没有5000平

  • 向九思的头像
    向九思 2019-05-30 下午5:47

    景观轴线

  • 大洋的头像
    大洋 2019-06-01 下午12:40

    现场效果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