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外滩上有哪些建筑

走进万国建筑

上海外滩万国建筑群立面

上海外滩万国建筑群立面

新天安堂(Union Church),南苏州路107号,建成1886年。设计师英国建筑师道达尔(W.M.Dowdall),建筑风格为哥特复兴式,在中部设计了一座高达33米的钟塔,曾是苏州河南岸的制高点,教堂平面呈双十字结构。外墙为青砖和红砖相间砌筑。

新天安堂(Union Church)
南苏州路107号
建成1886年
设计师英国建筑师道达尔(W.M.Dowdall),建筑风格为哥特复兴式,在中部设计了一座高达33米的钟塔,曾是苏州河南岸的制高点,教堂平面呈双十字结构。外墙为青砖和红砖相间砌筑


原教会公寓(新天安堂宿舍)建于1899年,南苏州路79号建筑为砖混结构,新古典主义风格,由毕士来洋行设计。

原教会公寓(新天安堂宿舍)
建于1899年
南苏州路79号
建筑为砖混结构,新古典主义风格,由毕士来洋行设计


上海半岛酒店中山东一路32号,外滩60年来唯一的新建筑,

上海半岛酒店
中山东一路32号
外滩60年来唯一的新建筑


外滩29号-东方大楼,1914年外滩29号古典主义建筑风格,采用了艾奥尼柱式,入口门廊具有巴洛克风格。

外滩29号-东方大楼
1914年
外滩29号
古典主义建筑风格,采用了艾奥尼柱式,入口门廊具有巴洛克风格


外滩28号-格林邮船大楼(Glen Line Building)又名蓝烟囱轮船公司大楼、怡泰大楼,英国新古典派文艺复兴式建筑。建于1922年,由英商格林邮船公司投资委托英商公和洋行设计。

外滩28号-格林邮船大楼(Glen Line Building)
又名蓝烟囱轮船公司大楼、怡泰大楼
英国新古典派文艺复兴式建筑
建于1922年
由英商格林邮船公司投资委托英商公和洋行设计


外滩27号 怡和洋行原怡和洋行办公大楼,1922年竣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仿英国复古主义派建筑风格

外滩27号 怡和洋行
原怡和洋行办公大楼
1922年竣工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仿英国复古主义派建筑风格


外滩26号-扬子大楼扬子水火保险公司办公楼。公和洋行设计,1920年竣工。钢筋混凝土结构。第六层中间有爱奥尼克双柱廊,顶部为孟沙式屋顶形式,外貌设计采用折衷主义风格。

外滩26号-扬子大楼
扬子水火保险
公司办公楼
公和洋行设计,1920年竣工
钢筋混凝土结构。第六层中间有爱奥尼克双柱廊,顶部为孟沙式屋顶形式,外貌设计采用折衷主义风格


外滩24号-横滨正金银行大楼1924年建成古典主义风格的花岗石大楼

外滩24号-横滨正金银行大楼
1924年建成
古典主义风格的花岗石大楼


外滩23号-中国银行大楼外滩众多建筑中唯一一幢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建造的大楼。建于1937年,立面以垂直线条为主调,上下排列整齐的方形窗口,两列镂空的寿字图案。顶部设计是颇具中国传统风格,四方攒尖,中心缀以帽结,覆以暗绿色琉璃瓦,坡度平缓,屋檐下饰以石斗拱。因此,建筑行家们纷纷称赞这是一座具有中国民族特色风格的建筑。

外滩23号-中国银行大楼
外滩众多建筑中唯一一幢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建造的大楼
建于1937年
立面以垂直线条为主调,上下排列整齐的方形窗口,两列镂空的寿字图案
顶部设计是颇具中国传统风格,四方攒尖,

中心缀以帽结,覆以暗绿色琉璃瓦,坡度平缓,屋檐下饰以石斗拱
因此,建筑行家们纷纷称赞这是一座具有中国民族特色风格的建筑


外滩22号-沙逊大厦 由公和洋行设计,英籍犹太人爱丽斯·维克多·沙逊建造。1929年落成。19米高的墨绿色金字塔形铜顶多年来成为外滩一个显著的标志, 大楼有“远东第一楼”的美誉。

外滩22号-沙逊大厦
由公和洋行设计,英籍犹太人爱丽斯·维克多·沙逊建造
1929年落成
19米高的墨绿色金字塔形铜顶多年来成为外滩一个显著的标志, 大楼有“远东第一楼”的美誉


外滩19号-汇中饭店大楼玛礼逊洋行的建筑师司高脱设计1908年落成外观为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

外滩19号-汇中饭店大楼
玛礼逊洋行的建筑师司高脱设计
1908年落成
外观为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


外滩18号-原名麦加利银行大楼公和洋行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建于1923年

外滩18号-原名麦加利银行大楼
公和洋行设计
钢筋混凝土结构,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
建于1923年


外滩17号--友邦大厦(原字林西报大楼)曾是外国在上海开设最大的新闻出版机构——《字林西报》馆德和洋行设计,茂生洋行承建,1924年竣工。

外滩17号--友邦大厦(原字林西报大楼)
曾是外国在上海开设最大的新闻出版机构——《字林西报》馆
德和洋行设计,茂生洋行承建
1924年竣工


外滩16号-台湾银行大楼建于1924年。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幢带有日本近代西洋风格的建筑,多种风格建筑的混合体。

外滩16号-台湾银行大楼
建于1924年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幢带有日本近代西洋风格的建筑,多种风格建筑的混合体


外滩15号-华俄道胜银行大楼    外滩第一幢以天然石块堆砌起来的建筑,并一直安全使用至今。1902年竣工,由德国建筑师海因里希•贝克设计,项茂记营造厂施工。意大利文艺复兴式的复古建筑风格.

外滩15号-华俄道胜银行大楼 
外滩第一幢以天然石块堆砌起来的建筑,并一直安全使用至今
1902年竣工
由德国建筑师海因里希•贝克设计,项茂记营造厂施工
意大利文艺复兴式的复古建筑风格.


魔都外滩上有哪些建筑

外滩14号-  交通银行大楼建于1947年,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属近现代主义风格,建筑设计强调垂直的线条,外立面简洁明朗。

外滩14号- 交通银行大楼
建于1947年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属近现代主义风格

建筑设计强调垂直的线条,外立面简洁明朗


外滩13号,海关大楼

外滩13号,海关大楼


外滩12号,原汇丰银行,现浦东发展银行建成于1923年设计师:公和洋行威尔逊建筑风格:新希腊风格

外滩12号,原汇丰银行,现浦东发展银行
建成于1923年
设计师:公和洋行威尔逊
建筑风格:新希腊风格


外滩9号,原轮船招商局建造于1901年建筑风格:维多利亚外廊式建筑师:马礼逊洋行

外滩9号,原轮船招商局
建造于1901年
建筑风格:维多利亚外廊式
建筑师:马礼逊洋行


外滩七号,原电报大楼/泰国盘谷银行

外滩七号,原电报大楼/泰国盘谷银行


外滩6号 1897年建成,马礼逊洋行设计

外滩6号 
1897年建成
马礼逊洋行设计


外滩5号-日清大楼1925建成由英商德和洋行设计6层钢筋水泥结构建筑具有近代日本西洋建筑的特征

外滩5号-日清大楼
1925建成
由英商德和洋行设计
6层钢筋水泥结构建筑
具有近代日本西洋建筑的特征


外滩4号--有利大楼

外滩4号--有利大楼


外滩3号始建于1916 年外滩三号的前身为英国有利银行是上海第一座全钢结构大厦。

外滩3号
始建于1916 年
外滩三号的前身为英国有利银行
是上海第一座全钢结构大厦


外滩2号-上海总会1864年建楼,1909年在原址建六层新楼建筑立面为三段式处理,顶端各设置了巴洛克式的风亭,细部雕刻细腻优美。

外滩2号-上海总会
1864年建楼,1909年在原址建六层新楼
建筑立面为三段式处理,顶端各设置了巴洛克式的风亭,细部雕刻细腻优美


魔都外滩上有哪些建筑

光明金融大厦

光明金融大厦


东方商旅-楼高23层,外观为三零年代装饰性艺术(ArtDeco)设计

东方商旅-楼高23层,
外观为三零年代装饰性艺术(ArtDeco)设计


外灘二十二號共有六层,红色外墙凝聚了新瑞和洋行的设计灵感,自1906年历经太古洋行及新中国成立后的丰华圆珠笔厂的入驻后

外灘二十二號
共有六层,红色外墙凝聚了新瑞和洋行的设计灵感
自1906年历经太古洋行及新中国成立后的丰华圆珠笔厂的入驻


外滩soho

外滩soho


魔都外滩上有哪些建筑

(0)
上一篇 2018-07-24 上午8:00
下一篇 2018-07-25 上午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