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最后一轮小伙伴们的作品。

张芷菱

《跌院》

笔者谈:

我的山地旅馆名为“跌·院”,意为“跌落的院落”。“跌”是建筑与地势高差的融合,建筑层层跌落,与陡峭的坡地相应和和。“院”是建筑的意境所在,建筑通过不同的围合手法与环境形成不同意境和的院落空间 。

反思: 建筑虽因院落与环境有着良好的联系,但建筑与院落连接之处过于僵硬,缺少过渡。且大面积的平屋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缺少特色。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张腾跃

《山廊》

笔者谈:

对于位处公园的酒店,纯几何的形态未免有些生硬,于是我加入了坡屋顶这一要素,达到"看"与"被看"的统一,使建筑本身成为景观的一部分。因为最开始选了园林这一诗意的主题,我在建筑里运用了许多中国园林的处理手法,客房上下两层被安置在南侧,一条廊道将其与北面的公共空间相隔,保证了客房的私密性又在开头,中间和结尾处相交。人们沿着这条廊道走去,一开一合,一明一暗,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通过最后的那个灰空间框景,使整个建筑空间得以升华。从公园湖的对岸看,就像是从山林中延伸下的一条廊道,故叫"山廊"。

反思:这学期跟着庞佳老师收获到很多,但图纸上一些细节处理的还不是很到位,模型的周边环境做的也比较赶,今后希望自己能更加严谨,从一而终。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苏雪涵

《廊腰缦回》

笔者谈:

方案的思路源于中古古典园林,采用对景的手法,在牺牲了南向采光基础上拥有了更大的景观面,保障了从各个位置看出去都拥有独特的景观。而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一是日照时间过短,第二是外廊道的保温问题。日照时间通过体块倾斜和改变开窗有所改善。而外廊道保温则可以通过封闭廊道做到,不一定要完全室外的廊道,与自然的交流也可以透过玻璃完成。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马路遥

《静水轩》

笔者谈:

西安,著名的文化古都,最大的特点就是古建筑与仿古建筑,所以在这一点,我希望我的设计不要脱离中式建筑风格。然而这个基地周围却没有传统中式建筑,做成传统的中式风格,封闭的庭院和复杂繁琐的建筑结构,难免有一些突兀,所以我想到了新中式。保留了一些传统的黑砖白瓦和“起承转合”的思想,但建筑的布局更开放,外观结构开窗等设计也更简约。                    设计不足 

*设计的细节考虑不够周到,特别立面的设计有许多问题。

*车流这个部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因为入口高差比较大,车道倾斜不能超过10度,停车入口的超大急转弯不合理。VIP客房区应当有车道和一个小停车场,因为距离主入口有一些远,这个问题我也想到过,但是没有时间再改,所以在出图前大家一定要好好思考自己的方案,找出不足。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李瑾睿

《折居》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李靖康

《曲折之间》

笔者谈:

回看这次的设计,有顾此失彼之过。尽管关于室内空间方面的设计不少,但对于室外景观和整体布局的考虑很苍白。这次对于无障碍交通的尝试让我积累了一点经验,相信以后我能更加熟练地把这些经验整合起来。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雷智珺

《BOX》

笔者谈:

我的旅馆的主题是二次元cosplay文化,主要针对的人群是年轻人,希望能营造出来超现实注意的氛围,参考了西班牙的建筑“红墙”。比较有特点的地方是客房部分,除了常规的普通的客房以外,还有专门设计的接待社团活动的特别的客房,一间客房可以容纳十人左右。客房内部的公共区域的功能很丰富,有开放式的厨房,小型工作间,小型剧场等。除了客房部分,餐厅也有专门针对二次元主题的舞台设计。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雷博云

《天空之镜》

笔者谈:

天空之境这个方案是作为一个山地旅馆来设计的,它坐落在山坡上,坐山拥水,基地有着令人兴奋的景观。

作为对场地形态的回应,首先确定了场地边界的两个方向作为控制线,并以一个被控制的体块对场地进行占据,接着退让古树产生一个开敞“庭院”,为了使庭院获得最佳的景观朝向并回应地形,三个体量顺着山势跌落,并消隐于山中。

所谓天空之镜,本质上是希望这个设计不是在山上压着的一个体量,成为破坏周遭的自然风景,而是属于这片风景。

眼前的镜面水池将水面延伸至平台边缘,替代了栏杆,避免了因为高差变化而产生的刻意防护;其次,水面倒影周围的自然美景,把景观给托起来。没有建筑,没有设计,只有风景,春夏秋冬,风雨晴晦。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王哲

《融乐居》

笔者谈:

融乐局的概念就是把当地居民的生活融入到旅客几日的休闲活动中去,意在使旅客不仅可以欣赏到雁鸣湖的秀丽景色,也可以与当地居民零距离的接触,感受当地人民的热情,同时旅馆周边场地设计也为雁鸣湖的人民提供了休息场所,提升了雁鸣湖的用地品质。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高锟硕

《Between Earth And Sky》

笔者谈:

该项目的设计概念称为“漂浮的地平线”,建筑师将多个功能体块以水平几何形态连接在一起,并将建筑整体抬起--犹如海平面升起,将基地最大程度地还给自然。庭院,水系,绿地,山丘的组合形成丰富的立体景观,使空间开放最大化。使整个建筑无边界开放,市民可以从公园进入基地。

建筑空间的意义,不再仅限于几面实墙的围合,而是逐渐延伸到人类的情感和精神体验。本次设计不足之处正在于此,没能让空间最大限度的为人服务;在今后的设计中我会更加注重这一点,让体验者与建筑产生共鸣,爱上建筑。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叶一葳

《雁栖》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图文:建筑1601

编辑:王哲

山地旅馆设计(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关注了解更多一班有趣内容

(0)
上一篇 2018-10-19 上午6:00
下一篇 2018-10-19 上午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