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再这么画效果图,离开摄影展就不远了,尤其当你看到文末的那一刻

MIR的2017

MIR的2017

640.webp.jpg 

PUBLIC, Dubai EXPO

搜集效果图公司作品的过程中,一般载过一轮图之后,我就不再回来看了,因为公司往往在找到一套方法论之后,会用很多年:虽然项目和客户不同,图看上去却都差不多。但我总觉得MIR会和其他公司不一样,因此就有了今天的这篇文章。如果用一句话来阐释MIR的进化:技术纯熟带来的艺术自由,我觉得还挺合适。

大家对MIR的白大褂应该都挺熟悉了,今天的文章开门见山,都以MIR在2017年新上线的图为开端。效果图在技术上让我说分两大类:一类是直接的技术,比如渲染器、材质参数、后期技巧等等;另一类是间接的技术,比如角度和景别等。前者不用多说,后者有点像每个公司的技术研发,能对一个类型的建筑找到对应的成熟表达方式,会对日常生产效率很有帮助,MIR也不例外。但不同的是,MIR一直在进步。

他们再这么画效果图,离开摄影展就不远了,尤其当你看到文末的那一刻

他们再这么画效果图,离开摄影展就不远了,尤其当你看到文末的那一刻

这是英国事务所KKA在法国沙特尔的一个项目,第一张图远景就是法国四大哥特教堂之一的沙特尔大教堂。虽说MIR原则上自己定角度,但我相信作为商业公司,或多或少还是要给业主面子的,比如第二张的这种远景角度,MIR就总用:

640.webp (3).jpg 

BIG,法国人体博物馆

640.webp (4).jpg 

AEDAS,新浪北京总部

640.webp (5).jpg 

Dorte Mandrup(Danmark),伊古丽萨特冰川中心

除了要给建筑一个正脸以外,MIR很在意前景地面的表现,或者用他们的话:自然。也正是由于这个大目标,MIR的图都很在意建筑如何与自然景观结合,换言之,他们会根据建筑的表情来选择景观类型,不敢说浑然一体,但起码和谐统一。

640.webp (6).jpg 

又是一家英国事务所,Powerhouse在荷兰提尔堡大学的项目,这种躲在树林里的角度就更常见了,不算beauty and the bit等公司的,MIR自己也用,但MIR在2017的这张图放大仔细看,门口有一群扔帽子的毕业生,以及配套的摄影师,细节上的考虑比下面这些类似角度要进步不少:

640.webp (7).jpg 

Allied Works(Canada),俄亥俄州哥伦布市,国家退伍军人纪念馆

以及一些这个角度的变体:

640.webp (8).jpg 

Snohetta

640.webp (9).jpg 

PUBLIC(Chicago)

640.webp (10).jpg 

Link Arkitekter(Danmark)

640.webp (11).jpg 

BIG的项目,虽然这个角度也不新鲜(看下面这张图),但MIR对近景草木和建筑的结合关系,已经处理得十分精巧和细腻,这为MIR进一步在成熟角度基础上创新提供了支持:

640.webp (12).jpg 

Saunders Architecture(Norway)

640.webp (13).jpg 

巴黎事务所CAAU的项目(这家事务所在2016年赢得了深圳宝安区文化艺术中心的国际竞赛,与华东院合作),这个角度也有原型:

640.webp (14).jpg 

3XN的瑞典银行,但显然2017年的这张图比3XN那会儿进步了很多:一方面它敢于把摄影机拉近,把街景描绘得更细腻;另一方面它不再依赖室内灯光来提升画面效果,依靠场景的自然时间段已经令受众与真实认知产生共鸣。这个项目在2017还放出了下面这张,相比于前者,它更像摄影作品:无论是对近景和主体的叙事性构图,还是建筑在气氛上的描摹,都超越了对“效果图”这三个字的经验性认知。

他们再这么画效果图,离开摄影展就不远了,尤其当你看到文末的那一刻

他们再这么画效果图,离开摄影展就不远了,尤其当你看到文末的那一刻

LesArchitectes的项目,EsplanadeClark。街景是建筑表现里无法回避的专题,MIR在画面上不仅注重构图,更注重场景表达的真实性:光和气氛都是在物体间相互发生关系,不是生硬地加入某一种元素。上图把路灯刺穿薄雾的感觉描绘得淋漓尽致,其实这种类似的角度MIR之前也画过,但如此强烈的氛围表现我还是第一次见:

640.webp (17).jpg 

Utopia

他们再这么画效果图,离开摄影展就不远了,尤其当你看到文末的那一刻

他们再这么画效果图,离开摄影展就不远了,尤其当你看到文末的那一刻

Zaha的作品,塞浦路斯博物馆,方案我个人是真喜欢。人视和前面的那组图套路一样。MIR之前的鸟瞰也是可圈可点,但显然MIR在这张图上对“自然”二字的执行力更为优异,它不再需要水面或者摄影机的变化来给图面定调子,也更敢于表现建筑基地与城市的亲切关系:

640.webp (20).jpg 

Dream Island

640.webp (21).jpg 

Snohetta

640.webp (23).jpg 

HLM

当我觉得刚刚这张鸟瞰已经与下面这两张差不多,MIR也江郎才尽的时候:

640.webp (22).jpg 

Bofill,巴萨诺坎普

640.webp (24).jpg 

3XN

我发现MIR还是有新花样:

他们再这么画效果图,离开摄影展就不远了,尤其当你看到文末的那一刻

他们再这么画效果图,离开摄影展就不远了,尤其当你看到文末的那一刻

藤本壮介与CAAU合作的法国里尔大法院。后面这张鸟瞰和之前的又不一样,MIR通过高超的后期技巧把藤本壮介的设计手法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结合起来,从另一个维度诠释了建筑与基地的亲密关系,又不矫揉造作,MIR在官网上用法文给它起了个名字:恰似一片羽毛。

640.webp (27).jpg 

还是LesArchitectes的上面那个项目,MIR近期的室内作品明显看得出在表达上对建构逻辑更加尊重,因为MIR以前的室内是这样画的:

他们再这么画效果图,离开摄影展就不远了,尤其当你看到文末的那一刻

他们再这么画效果图,离开摄影展就不远了,尤其当你看到文末的那一刻

BIG的项目。这图那会儿看起来也是惊为天人,当然说的是角度的创新和画面气氛的把握,再对比2017年的这张图就能明显察觉MIR在构造上下了功夫。这并非个例,还有下面这张:

640.webp (30).jpg 

伦敦事务所Sutton Young在国王十字的项目,我找到这张图的时候犹豫了好一阵它是不是照片,实际上类似角度MIR之前也画过:

640.webp (31).jpg 

Snohetta

一张幕墙内一张幕墙外,细部的精细度足以让我怀疑这图是给幕墙公司做的。MIR在技术上的进步与突破给了角度、景别选择上更大的余地。

MIR在2017年炫技的室内还有几张:

640.webp (32).jpg 

AgenceSEARCH, Beauvais Theater

640.webp (33).jpg 

COBE, Tapeten Museum(据说是全球唯一的挂毯博物馆)

640.webp (34).jpg 

Studio Gang, AMNH

之所以说它们炫技,是因为MIR之前的室内,或者说套路上的室内不是这么画的,比如第一张报告厅,一般都不具体表现座椅和天花板,这些内容都是后期整体加上去的,比如:

640.webp (35).jpg 

3XN, CPH Arena

640.webp (36).jpg 

Snohetta, Malmo

以及对于第三张渐消曲面本身的平滑以及材质贴图的处理,都在不同的维度展示MIR出众的技术实力。

正是具备了这些,MIR今年这几张图,才不会让人觉得惊掉下巴:

640.webp (37).jpg 

JSA, Sotogrande

640.webp (38).jpg 

TZed, KOA

MIR强大以及多面的硬技术,为它进行更大的角度创新提供了可能性。这两张图如果不是MIR发布在他的网站上,我从任何其他渠道找到都会一眼带过:因为我真的很难相信它们是效果图。就像开篇所说,它在技术上的纯熟为艺术上的自信,乃至自由,创造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极大地扩宽了建筑数字表现的维度与深度。

640.webp (39).jpg 

RRA(Australia), Pilestredet77

640.webp (40).jpg 

StudioNineDots(Netherlands), Zuidas

640.webp (41).jpg 

Zaha Hadid, Cancun

640.webp (42).jpg 

Snohetta, House to Dieln

但,

这些都不够让人结束对2017年MIR的期待。

他们再这么画效果图,离开摄影展就不远了,尤其当你看到文末的那一刻

他们再这么画效果图,离开摄影展就不远了,尤其当你看到文末的那一刻

西雅图本地事务所Olson Kundig对地标太空针塔(Space Needle)的改造项目,在Archdaily上也可以查到。

MIR再这么玩儿下去,离开摄影展就不远了。


 感谢 Juansha 授权分享

欢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

qrcode.bmp

(0)
上一篇 2018-03-04 上午8:00
下一篇 2018-03-05 上午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