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精彩迭出!
在第30集里,大家心心念念要看的「太上玄元大仙灯」终于出场了!
仙灯高耸入云,恢弘壮美,一点不逊于现代的灯光秀。从楼上远观长安这景象,无一不让人赞叹这大唐盛世,繁荣昌盛。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连剧中唐朝人都说:“我向你保证,再也看不到这么了不起的大灯楼了。”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观众惊呆、唐朝人民惊呆,原著作者马伯庸却被骂惨了。
△马伯庸微博截图
盛大场景超过了人们想象中的长安,正如唐代诗人苏味道《正月十五夜》中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问题来了,这座大灯楼是如何造出来的?
01
梦想的电影建筑师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长安十二时辰》剧组开机前期筹备1年,拍摄7个月,后期制作8个月,大灯楼被称为“最艰难”的场景。
原著的描述非常浪漫:太上玄元灯楼———此楼高逾一百五十丈,广二十四间,外敷彩缦,内置灯俑,一经点燃,便轮转不休,光耀数里。
原著作者马伯庸描述的是一个唐朝“摩天轮”,但怎么把这个不存在的意象做出来,真的难倒了剧组,前后准备了2年时间。
△大灯楼设计稿
网友调侃:书生一张嘴,设计跑断腿。
这样硬核场景,需要一个梦想「电影建筑师」团队——美术场景主要由美术指导杨志家、副美术金阳提出大方向,北斗北工作室负责深化。
△幕后采访视频截图
此灯高70米,将“仙山”的理念融合进来,以莲花为底座,仙山为主景,颈部祥云漂浮。
△大灯楼设计稿
大灯楼形如一个宝塔,顶部更是用了老子(本名李耳)的头像,凸显了唐朝李氏以道家理念治理天下的盛况。
△大灯楼设计稿
因为大灯楼非常高,所以美术组将这栋建筑分成了三层才搭建出来。
△大灯楼场景现场照片
美术组也不止于造一个空壳,而是认真去研究大灯楼要如何运行。这个关键就是底部大齿轮遍布、机关重重的水力宫。
△大灯楼场景现场照片
为了把大灯楼的内部系统表达出来,美术组真的把这套古代机械绘制出来!
△水力宫设计稿
难度如同拍科幻片,不仅是拍一个外表皮,还要把里面合理的场景细节做出来。所有细节往真实去做,打造出来的大场景才有真实感。
△机械构件设计稿
除却大仙灯,从制作工艺和外观上来看还有鱼灯、走马灯、夹纱灯、车辇灯、龙舟灯、画舫灯等。
△灯会盛景,《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唐代花灯制作十分考究,一般由纸或者绢作为灯笼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条制作,中间放上蜡烛。
△灯会盛景,《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同时设计团队希望在剧中上元节能有一些好玩的装置于长安城中,于是设计了凤架置于场景之中。
△张小敬凤架破头飞起,剧照
张小敬在剧中从凤的腹腔后方进入,狼卫驾车从凤架底下钻过。便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凤架」。
△凤架设计稿
整个凤架主干由竹编而成,整体形态考究严谨,即使只在影片中作为“打斗场地”出现,也展现出了精良的场景设计。
△凤架设计稿
02
建筑版《观影指南》
说实话,看懂这部剧是有门槛的——除了扑朔迷离的剧情、古语文言的使用外,时空的高速切换也增加了理解的难度。
剧组说,希望给大家呈现一个一千年前「可触摸的长安城」。
剧中至关重要的长安舆图,结构可谓布局严谨。长安城布局十分方正, 外城四面各有三个城门, 贯通十二座城门有六条大街,长安城标准的中轴线就是朱雀大街。
△舆图,剧照
它衔接宫城的承天门、皇城的朱雀门和外城的明德门,把长安城分成了东西对称的两部分,西部是长安县,东部是万年县,寓意长安万年。
长安城内南北11条大街,东西14条大街,把居民住宅区划分成了整整齐齐的108(实际上是110)坊。结构对称,排列整齐,采用独特的中式美学。
△唐长安示意图
长安城参考了古代营造都城的习惯。
根据《周礼·考工记》营造都城的描述,城市平面呈正方形、边长九里,每面各大小三个城门(设立两个侧门)。
城内有九纵九横的十八条大街道,街道宽度皆为能同时行驶九辆马车(七十二尺)。王宫的左边(东)是宗庙,右边(西)是社禝。
△《周礼·考工记》
建筑的等级还按照严格的等级分化来设置,皇城,官府衙门,集市,居民区等功能分区有一定的条理。
因为中国自古崇尚“居中为尊”,所以皇城居中轴线且在都城北部,而集市分为东西两市。
△西市主街开业,剧照












03
匠心带来的复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