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放式教育园林——宁波万科潘火实验中学 / UA尤安设计
以开放融合的设计,为师生创造多样化、多层次、多维度的交流空间。

TIDE 学院 / LPA
TIDE 校园——这个缩写代表了技术、创新、设计和工程——围绕着一个梯田式的中央庭院形成了一个三层"U"型体量,由一个大楼梯连接。

九寨沟县启航幼儿园 / 东意建筑
设计通过对公共空间的“缝补”、儿童生活与游戏的“外溢”、街道与山城风景的“再现”,地形与风景的边界将渐次打开,幼儿园也将融入社区之中。

吉首中驰·湘郡礼德学校(一期)/ 象外营造工作室
“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

一站式全民教育综合体:翼立方教育发展中心 / 简和工作室
整个设计以 “E³”(Education)为主题,整个项目的案名“翼立方”也由此而来,由“教育”而来,寓意“授人羽翼,展翅高飞”的美好愿望。

旋转45度,校园食堂与媒体中心 / wulf architekten
整体布局概念基于结构主义,在建筑体量里平面旋转了45度, 3 X 3米的方形网格设计也是其体现方式。

新西兰儿童中心 New Shoots / Collingridge and Smith Architects
屋顶为四组体量及周边空间遮风避雨,创造出可全天候使用的空间,如户外用餐区和游廊,这些空间环绕着中心的小型花园。场地中心种植的金合欢树引人注目,以此促进孩子们与自然互动。

哈佛大学科学与工程综合楼 / 贝尼奇建筑事务所
大楼将当代生活的多条线索汇聚编织,对当下和未来的研究者都将产生影响,而工程对探索和解决一些世界最紧迫问题将有决定性影响。

中央美术学院青岛校区设计方案 / CAA
CAA以一片“自由的海浪”为蓝本,借用其富有律动的线条勾勒出建筑轮廓,构筑起这座有机生命体,与艺术湾区及更为广阔的海洋产生对话,并在创作中保持对艺术自由性和理性的共存。

政治大学公共行政及企业管理教育中心 / 潘冀联合建筑师事务所
改建后的公企中心不只是实质空间的扩大,更针对在地独特的城市文化及都市魅力,融合出「小区共享」的国际聚落。

Ultimo 公立小学/ DesignInc+ Lacoste + Stevenson + bmc2 architectes
在悉尼高密度的城市区,大多数小孩都居住在公寓中。而 Ultimo 公立小学把教室搬到了花园和室外露台中,增强了孩子们与自然的联系。

深圳蓝白艺术院校 / 万社设计
院校方希望通过有限的预算及快速的建造速度来完成这个项目,同时赋予艺术高校应有的艺术气息。这次的改造和复兴计划,将为学校及其所在的城中村落带来全新的、平衡于艺术教学及市井生活的空间。

深圳市明珠学校 / 一境建筑设计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存量的土地越来越少,城市的有机更新,存量规划下的旧工业区再生,成为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在此思考,如何在保留大多部分厂房原有结构上将楼群有机联系在一起,在用地两侧临街的现状条件下将校园内的噪音降到最低。

厦门市思明区青少年实践基地 / 筑境设计
我们提出了“复原山势 自然介入”的概念,在场地中用部分建筑体量复原被护坡打断的山势,将剩余的建筑体量以自然有机的方式介入其中……

深圳龙岗下雪村小学 / MAT
本设计提案希望能够延续原有城市地理的高度关系,通过多重台地的方式组织高差关系,将城市景观带引入校园内部,营造校园和城市的资源共享面,在延续城市中原有自然山地体验的同时,创造出一个开放的校园边界。

天府新区海洋路中学 / MAT 超级建筑事务所
“我们希望将“川西林盘"自然地理风貌带入到校园中,创造一个“林盘景观中的立体公园学校”。设计从成都平原的自然地理特征出发,将海洋路中学以小尺度教学楼和有机形态的林盘景观元素进行组织,形成了一个生态公园中的低密度校园聚落建筑群。”

Wilbur O. & Ann Powers 商学院 / LMN Architects
设计团队设想了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智库环境,为学生/教师的参与、主动学习和学生团体的社交提供了动态环境。新的设施对我们的学生和教师来说是变革性的,强调了校园对克莱姆森大学学院的重要性。我们的新建筑,是一个巨大的游戏规则改变者。

深圳市龙华区行知中学 / 筑博设计-联合公设
这是一个高容积率的能同时容纳校园与社区 生活的事件容器。设计采用减法方式,在密集的教室阵列中“掏洞”并增加公共联桥,创造出一个空间立体循环的“∞”型非正式交往公共空间体系。

重庆大南街幼儿园 :以艺术之名,建一座森林幼儿园 / 迪卡建筑设计中心
面对一个创办于1949年的幼儿园品牌,历史的回响让人不免深思过去,当下与未来,当有机会为大南街有恶意软添砖加瓦时,DIKA思忖最多的,便是应为孩子们营造一种怎样的欢乐氛围、提供一种怎样的公共生活,去迎接他们人生初体验。

台北艺术大学科技艺术馆 / 大尺建筑+郭旭原联合建筑师事务所
漂浮感是建筑师对台北艺术大学建筑的初始设计概念。作为一个致力于新媒体和技术艺术的实验基地,该建筑由几个不同规模的“盒子”组成,它们是建筑主要的结构体系。除了表演、展览和讲座功能,这座技艺展馆还包括操作中心、办公室、演讲厅、实验室和工作室等区域。

黄甲小学扩建项目——秩序几何 / 本末建筑
学校原有两栋教学楼长向沿街布置,因其与周边规整建筑群的方向有所不同,在街道两侧的整体环境中建筑显得较为醒目。初到场地,面对周边的杂乱和原有教学楼“势单力薄”的情况,我们便有了引入秩序、加强学校氛围的想法,并以此为出发点,展开了我们的设计。

嘉年华校园 Carnival School / 也似建筑设计
业主希望在此区域内建设一个以“教育”为主题的综合体,包含提供丰富多样教育服务的各类机构,同时向该城市片区提供一所面向社区的“公共学习中心”。在提高本地教育服务水平的基础上,为所在地的居民创造一个优质的聚会和活动空间。

活力内核构筑迷你城池|国科温州第一幼儿园 / 成执设计
空间的模糊性设计,亦外亦内,亦此亦彼。

献县阳光幼儿园 / 众建筑
阳光幼儿园鼓励满足学龄前孩子的好奇心,让正在形成认知的他们多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因此设计引入一个有顶的环状走廊,将新旧不同的学习空间连接起来,让园内各种分散的空间元素编织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