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形圆润,平面自由——皇家理工学院新建筑学院大楼
皇家理工学院新建筑学院的新楼的目的是成为一座外形圆润、平面自由的建筑,鼓励学生在室内及周边多多走动,以此让新的学院和基地更融洽地结合在一起。

轨迹构造肌理艺术——德国,FOM 新教学楼
FOM大学新教学楼内外都体现了建筑与城市的关系。

铜板表皮——挪威卑尔根大学艺术大楼
集美术、音乐和设计于一体的新艺术大楼,致力于将学生和教职员工从空间表面和材料的限制中解放出来,重视建筑材料的选用。

希腊格利法扎公共幼儿园
希腊的公共建筑设计及施工一直都在衔接上存在问题,这是由于建筑师并不直接负责建筑施工流程。因此本次项目中最大的挑战在于重新为建筑师引入一个主要出资人的角色。

香港珠海学院新校园 / 许李严建筑师事务有限公司
珠海学院新校舍的建筑,充分突显一所高度互连互扣的学府。设计参考了香港高密度都市的特质,把垂直功能叠加及立体交通的概念融入校舍的设计中,把珠海学院设计成一个高度连扣,高度密集的城市缩影

新的校园门户——路易斯艺术中心
路易斯艺术中心大幅扩展艺术的表演、排练和教学空间,在新的、最先进的设施中将普林斯顿大学的艺术堆向一个更高的高度。该综合体创造了一个新的校园入口,最大限度地提高孔隙度和活跃度的同时塑造了校园的空间。

兼顾开放和私密性的学校扩建项目
入驻到一个70年代长期作为社会住宅区的敏感地区,现在的学校因其周边的绿色围墙显得格外不同,就仿佛回到当年的场景,熟悉而又陌生。 我们的方案是从建筑现有的体量着手,以更清晰的方式使新的扩建体量融入到环境当中。

木与砖石打造的家庭式校园——Children Village
在第一个实例中,建筑想要为村庄引入新的价值,增强学生对Canuanã的归属感。

数字时代的第一个校园——康奈尔科技园在纽约罗斯福岛开幕
Morphosis和SOM都是参与康奈尔大学永久性的新园区设计的建筑公司,此次项目被称为“建于数字时代的第一个校园”。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Tinkham大学中心
这是与Perkins+Will设计的Tinkham Veale大学中心。该项目位于凯斯西储大学三个独立分区的中央,新大学中新包括学生聚集空间、餐饮设施、会议室及学生组织办公室等。

以学生为本:迈阿密戴德大学学术服务中心
迈阿密戴德大学学术服务中心将教学与管理功能完美地融为一体。该项目建筑面积达135000平方英尺,位于校区东入口干道上。

街角处的体块叠加,校园里最靓(亮)的风景
建筑的形态考虑到了项目所处的城市,内部的功能及其受到的各方面限制,在杜莱西路和埃德蒙·米舍莱路两侧的形态被区别开来。

庭院集结而成的城市化空间——斯里兰卡的学校和培训中心
在研讨会和设计项目的共同推进下,斯里兰卡东部沿海地区的学校和培训中心项目是由斯图加特大学的IRGE和Transsolar共同合作完成的。

心灵家“园”的重建 – 一个拆迁安置小学的设计 / 秦洛峰设计工作室
灵峰小学:心灵家“园”的重建 – 一个拆迁安置小学的设计

Tetris Nursery:“俄罗斯方块”打造的孩童乐园
俄罗斯方块幼儿园的设计理念是创造多样的学习体验。

无锡蠡园中学:“一缕飘带”塑造的校园空间
处于城市中心的基地被一条河流分割为南北两块,校园建筑体以一种全新的组织秩序,将不同的功能安排在了六个不同建筑体中。

日本灾后重建幼儿园:天然木材搭建的避风港
在建筑功能上设计了一系列彼此连接的公共性用房,它们可以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房间,也可以根据不断变化的功能需要而分隔成几个小房间。

简洁的流线,开放的教室——荷兰Markenhage学院
三所学院各有一个立面面向主要街道,共享一个公共花园,三者形成了一条新的文化轴线。

在这个孩童乐园的零画室里,做一个五彩斑斓的梦
一起做梦吧,在这个孩子玩乐的山洞。

“5·12”灾后重建项目,孝泉民族小学
项目的设计思考从建筑最根本的两个问题出发:空间和建造。

别人家的学校——丹麦Herningsholm职业高中
各建筑体都汇集在同一个倾斜的屋顶下,从南面的三层往北面的两层倾斜,从而回应了该校院的其他建筑。

一个被森林环绕的空间,而不仅仅是一个培训中心
该项目旨在避免在其他培训中心所存在的“形式夸张”和“内部华而不实”问题,并希望创造一个四周被森林环绕的空间,可以让学员们在此相互交流。

坡地上的可爱矮体量,纯白无暇的幼儿园 / 周凌工作室
建在坡地上的白色幼儿园。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双语幼儿园 / 山水秀建筑事务所
安亭位于上海西北角与苏州花桥接壤的地方,这座幼儿园坐落在11号线安亭站南边的一片新社区中,通过这次机会,为生活在现代都市的儿童设计一个有庭院的幼儿园,给他们留下关于庭院生活的情感和记忆,并通过庭院帮助他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塑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