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的回忆——透明记忆里的家宅 / 感物

做这个打散了的,不切实的家宅的目的,是想和当下住在中国城镇“商品盒子”里的人们有一次交流,不知还有多少人能将十几个世纪以来那个既有象征意义又有实用功能的祖屋——家宅的形象描述出来?我们对空间的回忆到底有多真实?我们对自己的回忆到底有多真实?

“记忆”是碎片堆叠,人类通过视觉,声音,触感,距离......一系列“感知”去认识世界,这些不同维度的记忆构起一个透明的镜像,与真实的过去叠加,它部分“翻译”了我们过去的生活场景,传递并延续情感,同时帮助人们完成对未来的想象。

_DSC0487_88_89_90_91_Balancer.jpg

这一次,虚构了一个记忆中的家宅,作为空间第一层肌肤的木地板被运用于装置的各个维度,变成家宅中不同的基础功能性部件——地面、坐凳、桌子、楼梯、屋顶、窗户、围墙、景观踏步,虚实相接,试图引起空间的回想。

_DSC0502_3_4_5_6_Balancer.jpg

柱梁折曲合一 门窗空实 梯无用 屋犹虚

做这个打散了的,不切实的家宅的目的,是想和当下住在中国城镇“商品盒子”里的人们有一次交流,不知还有多少人能将十几个世纪以来那个既有象征意义又有实用功能的祖屋——家宅的形象描述出来?我们对空间的回忆到底有多真实?我们对自己的回忆到底有多真实?

_DSC0575.jpg

先祖们按需构建,因地制宜,因用选材,人们给构件命名,用于标记和传承……他们对家宅的了解无异于对自身的了解。木门开合,脚步敲踩楼梯,雨打屋面 ……此地有声,则心感存在。院子的地面反映着上方天空的四季与昼夜 ,厅堂间穿过四方流动的风……空间有时,则心感变化。

_DSC0418_19_20_21_22_Balancer.jpg

我们身处的,是工业化的时代,高效是工业化的代名词,“提高生产效力”,似乎也是千百年来人类社会为了得到“更先进物资”的“集体驱动力”,模块化的生产方式,让我们自己几乎成为了当初为了提高效率而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机器),当然,我们很难去评判未来那一次可能向机器进化的时代的好坏,只是,在我们善处在还能用“人”的情感感受自己生命过程的时刻,是不是可以想一想,高效法则,到底有多重要?

_DSC0428_29_30_31_32_Balancer.jpg

_DSC0438_39_40_41_42_Balancer.jpg

黑铁:结构的异化代表着我们精神意志的“倒塌与错乱”。

9.jpg

植物:植物是眼观四季变换的重要介质,透过延伸的窗柩,看到植物的生长衰落。

8.jpg

_DSC1647.jpg

7.jpg

铅球:H钢上面放的是一个铅球,这铅球其实代表着水流声,滚动的时候类似水流声。

2.jpg

5.jpg

光影:透明亚克力部分可以透光,眼观四季变幻,这是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难以得到的感受。

4568766.jpg

亚克力与木地板:透明记忆是指我们先辈们用原木为原型所搭建的木空间(里面包含了集体潜意识里对树木的依赖,木结构提供了物理和心理上双重的安全感);而被迫进入到工业盒子时代的人们对整个空间的形象的感受力是微弱的,表面上我们可以适应新的环境,但潜意识是几十万年的积累,那种依赖性很难被代偿。所以即便真实的形象我们感知不到,空间里面一些材质依然会引起我们注意,木材就是如此。

_DSC1645.jpg

_DSC1649.jpg

通道:我们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首先想的是要花多少时间,而通过这个《透明记忆里的家宅》装置,让如何到达感物变得有趣,它不再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在通往感物的路上你可以触摸地板、可以感知记忆中的家宅,用空间的概念让人遗忘时间。

空间的回忆——透明记忆里的家宅 / 感物

空间的回忆——透明记忆里的家宅 / 感物

空间的回忆——透明记忆里的家宅 / 感物

空间的回忆——透明记忆里的家宅 / 感物

空间的回忆——透明记忆里的家宅 / 感物

图纸

空间的回忆——透明记忆里的家宅 / 感物

空间的回忆——透明记忆里的家宅 / 感物

空间的回忆——透明记忆里的家宅 / 感物

空间的回忆——透明记忆里的家宅 / 感物

概念生成

03.jpg

草图

项目信息

设计师:感物

位置:杭州

年份:2017

(0)
上一篇 2017-08-16 上午8:30
下一篇 2017-08-17 上午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