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基于空间叙事的乡村建筑改造实践探索 /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杜春宇团队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杜春宇团队

浙江千万工程余村展示馆位于安吉余村核心区位,是余村展示浙江“千万工程”成果的窗口,更是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平台。

改造前的两栋建筑 

改造前的建筑为两栋八十年代的二层厂房,总建筑面积约为450㎡。两栋建筑相邻但内部空间互不连通,存在空间过小、利用率低、流线不合理等问题,对实现新的展示功能需求构成挑战。

通过场地流线设计,重建了余村景区核心区域的游览路径。设计尊重场地肌理及生态环境,没有开辟新的道路,而是让游客通过现状游客中心的公共展示空间及连廊进入展示馆,使得游客中心与千万工程展示馆在流线上形成连续的展示序列,通过不同空间共同展示“千万工程”这一宏观命题,从而建立了余村公共核心区域整体叙事路径。

将空间叙事这一概念置入改造设计中,两栋厂房的功能变化是反映余村伴随“千万工程”进程蝶变的容器。设计保留原有建筑的结构及墙体,在其外部包裹了一个更大容器,新旧两个容器以嵌套的方式组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屋面与墙体形成简洁的几何转折,新旧表皮错位叠加,向外悬挑,形成多重表皮的层次变化,这不仅改变了建筑原本琐碎的立面,也使得空间得以扩大。重塑后的窗洞,框景山峦竹林,成为展示余村生态景观的特殊展品:“生态之窗”。

设计延续两栋建筑不连通的空间特征,在二楼增加连廊,形成纵向立体展陈路径,并将交通空间纳入展陈空间,将原有的灰砖墙转化为展墙,这不仅尊重了建筑的原始记忆,也强化了展览的连续叙事性,让观众观展过程中建立了与空间、展品、自然的情感互动。

设计在本土材料的运用上进行技术创新。主体墙面采用具有当地传统元素的竹模混凝土,竹模板在墙体表面留下的痕迹肌理,与四周自然竹林相呼应,实现乡土自然与工业记忆的叠加。屋面整体下凹之后用钢构件作为支撑,上铺轻质混凝土装饰板,形成中空的空气流动层,以增强保温隔热效果,并减轻屋顶的压力。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设计生成

△“嵌套”记忆容器

△浏览路径示意图

△各展区及流线图

△无界立体观展流线

△细部结构大样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浙江千万工程(余村)展示馆

设计方: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杜春宇团队

联络邮箱:592924150@qq.com

公司所在地:上海

项目完成年份:2023年7月

建筑面积:879.51㎡

项目地址: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
主创建筑师: 杜春宇

摄影师:  吴清山   

设计团队: 金凌骏、徐叶、王园园、杨姬、张杰

委托方:浙江安吉天荒坪镇人民政府

施工图专业:万华军、张会军

结构专业:孟庆月


1
分享
0条评论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杜春宇团队

media@archcollege.com
建筑学院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QQ:359440856 或微信: jzxy-gtn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点击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建筑学院】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