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热带雨林之中,互联社区,交织协作空间,唤起村落氛围——作为萨夫迪建筑事务所在新加坡的第六个项目,盛裕集团总部不仅拓展了事务所在新加坡的建筑印记,更为新加坡“花园城市”的概念演进所贡献的一种新的建筑类型。
△盛裕集团总部 ©Timothy Hursley
盛裕集团全球总部SJ Campus是新加坡新兴的裕廊创新区(Jurong Innovation District)的旗舰开发项目,占地约6.9万平方米,主要由10个五至七层高的“亭台”建筑以及一条中央步行“街道”组成。中央“街道”将这些“亭台”连接起来,并贯穿室内庭院、露天庭院、公共空间以及各楼层的便利设施。同时,“亭台”建筑被抬起,使下方的林地得以延续,低层的公共空间以及上层的办公室被绿意环抱,进而形成一种“树屋”之感。
整座建筑采用了顺应景观的设计,而非以内部为核心的传统空间策略。同时,区别于那些摩天大楼中的传统企业总部,这些中等尺度的建筑体量既保有特性又相互连通,共同唤起了一种散布而共聚的“村落”氛围。
△盛裕集团总部区位 ©Safdie Architects
△建筑布局:以中央街道为干,以亭台建筑为枝 ©Safdie Architects
通过我们在新加坡的最新项目盛裕集团总部,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工作场所类型,以回应人们想要连接自然、联系社群的迫切需求。
这一设计不仅为盛裕集团开辟了新的方向,也将作为一种全球性的范本,探索办公建筑如何更全面地支持更优质的生活。—— 摩西·萨夫迪 萨夫迪建筑事务所创始人
△贯穿南北的中央街道 ©Timothy Hursley
△逐级抬升的亭台建筑 ©Timothy Hursley
助力健康工作
盛裕集团总部的设计基于一种信念,即员工应以最佳方式获得光线、空气和绿色空间,以缓解压力、促进社交并激发创造力。
项目已获得BCA-HPB绿色标志健康工作场所白金认证,以及国际健康建筑研究所的WELL预认证。
公共空间充满阳光和绿色
盛裕集团总部的设计灵感,本质上来源于那些在此工作和生活的人们。
我们建立了一个综合性的中心,以支持盛裕的员工,使他们与周围的景观和社区联系紧密。同时,设计贯通了园区的地面层,提供了开放、通达的空间,在工作场所的核心区域创造了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Charu Kokate 萨夫迪建筑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盛裕集团总部项目负责人
△多元办公空间均具有自然视野 ©Timothy Hursley
设计将工作场所的幸福感视为构思建筑、庭院、通道和动线的关键要素。
视野开阔的独立办公室、专用的研究空间、下沉式的庭院、活动空间、可俯瞰绿植的卡座,以及一个1,000座的多功能厅等,共同营造出一系列私密、半私密、公共的工作环境。
同时,中央街道结合开放式的中庭,将员工与办公室以外的世界连接起来,为员工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视觉体验,使其在办公室内也可以一览不同楼层的丰富活动和周围的生态花园。公共诊所、健身区、母婴室和托儿中心等设施设于最便捷的公共区域,为员工及看护工作人员提供综合支持,进一步促进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设计鼓励人们自由交流©Timothy Hursley
我们的设计使室内外景观交织,使公园绿地渗透进办公园区,创造了一个沉浸于大自然的工作空间网络。
这种办公室和花园的融合,鼓励一种更加自主的工作体验——工作不再局限于格子间内或办公桌前;相反,在更灵活开放的空间中,相互协作和灵感碰撞可以随时发生。——Jeffrey Huggins 萨夫迪建筑事务所合伙人
盛裕集团总部获得了新加坡建设局颁发的环境可持续设计的最高评级——绿色建筑标志铂金级超低能耗(Green Mark Platinum Super Low Energy),成为新加坡第一个获此荣誉的办公建筑,也是迄今为止获得此类认证的最大办公建筑。
△花园型办公空间©Timothy Hursley
△创新立面系统©Safdie Architects
为确保低能耗,该建筑采用了创新的被动式设计策略和综合建筑运营的新思路,具体措施包括:
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利用灯架将阳光反射至室内,同时阻挡太阳直射,减少对人工照明的需求;
创新幕墙系统:应用集成至单元幕墙网络的百叶窗、镀点ETFE膜屋顶系统、外部遮阳屏等创新技术,减少热增益,并保持对景观的最大透明度;
新加坡商业开发中规模最大的地板送风系统:从空间下方对特定需求区域供冷,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并额外节省16%的能源;
水资源可持续循环:设置雨水花园和生物洼地,使建筑能够收集和再利用雨水和径流;
最大化绿化面积:设置郁郁葱葱的屋顶花园、室内花园和广阔的室外景观,完全弥补因建造而减少的绿化面积;
屋顶太阳能:利用所有非花园用途的屋顶布置太阳能电池板;
绿色交通设施:集成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鼓励低能耗交通出行;
智能楼宇控制系统:实时监控和调节整个园区的能源和资源使用情况(包括生活能源、照明、水等)。
△不同剖面节能措施分析©Safdie Architects
1. 屋顶太阳能; 2.自然水景; 3. 提高空气质量;
4. 雨水收集; 5. 空间在用传感器; 6. 日照采集;
7. 地板送风智能制冷;8. 智能灯控照明; 9.高性能立面系统;
10.矿渣高性能混凝土及碳固化混凝土立面
项目所在的裕廊创新区,聚焦于先进制造、城市解决方案和智能物流等前沿领域,不仅汇集众多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公司,还包含南洋理工大学以及新的住宅开发。
因此,作为该区的旗舰开发项目,盛裕集团总部被设想为一处“聚合之地”,不仅服务于盛裕集团的4,000名员工,而且将面向更广泛的社区开放。
△内部公共花园庭院©Timothy Hursley
设计为整个场地设置了贯穿南北的步行道,且在场地中央设置了连接东西的通道,使人们可以全天候在场地内自由穿行;同时增设了连接相邻生态花园的便捷通道,使人们可从园区直达绿树成荫的自然栖息地,在此欣赏丰富的原生植物、自然水景和野生动物。
此外,建筑中点缀着各种室内和露天庭院、有遮蔽的广场和有座位的休息区,还设有可一览花园景观的大型多功能厅和公共大厅、面向公众和员工的专业培训中心盛裕全球学院(SJ Global Academy),以及健身中心、母婴室、托儿中心、自动取款机和医疗诊所等,以其丰富的公共设施和功能性空间建立起人与人的连接。
△外部开放街道和通廊©Timothy Hursley
在首个热带雨林中的商业园区裕廊创新区内,盛裕集团总部身处充满生机的景观之中,且毗邻裕廊生态园(Jurong Eco-Park),因此其设计旨在融入并保护周围的自然环境。
△建筑融入绿色原野©Timothy Hursley
设计不仅保留了场地一半以上的既有绿化面积,还在建筑内设置了可进入的屋顶花园、近2,800平方米的室内花园(包括2个气候可控、种植了本地热带植物的室内庭院)等郁郁葱葱的绿色空间。
场地东侧的亭台建筑采用了阶梯式悬挑结构,使下方及周围的植物得以继续生长,而亭台中的办公室被绿意环绕,仿佛树屋一般。
△项目保护了场地东北侧的一棵巨型榕树©Timothy Hursley
作为裕廊创新区的关键部分,盛裕集团总部旨在实现整个园区的高效连通,并着重考虑了园区与周围自然景观、更外围的裕廊创新区以及附近的新加坡市中心的联系。
在场地内,设计以一个弯曲的玻璃体量形成建筑中央的步行“街道”,连通园区的10座单体建筑,并使内外景观交织,创造出一种嵌入周围绿地的独特办公网络。
在此,人们可通过内部主街和外部人行道,全天候直达一座六线交汇的新地铁站;可通过专线公车服务,直达南洋理工大学;还可通过约11千米长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探索更广阔的裕廊区。区域内还包含电动汽车充电站和“End of Trip”自行车停车场等设施, 鼓励绿色出行。
△盛裕集团总部交通分析图©Safdie Architects
为使盛裕集团总部的设计建造落地,萨夫迪建筑事务所与结构工程师及施工方紧密合作,采用了预制系统作为满足技术和环保双重要求的结构解决方案,并使用了工厂控制的高品质饰面。预制结构构件在马来西亚场外制造,然后运往新加坡项目现场,有效缩短了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
该项目为新加坡引入了这种施工方法,以此推动了当地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
△盛裕集团总部建设记录鸟瞰©Safdie Architects
项目地点:新加坡
项目业主:盛裕资本
完成时间:2024.3
建筑面积:68,900 平方米
场地面积:28,000 平方米
建筑容量:4000人
设计建筑师 :萨夫迪建筑事务所 Safdie Architects
设计合伙人:
Moshe Safdie, Charu Kokate, David Brooks, Jeffrey Huggins
设计团队:
Howard Bloom, Jeremy Schwartz, Lewina Lee, Lusha Wainford, Reihaneh Ramezany M., Sarah Rinehart, Seunghyun Kim, Tunch Gungor, Zhuang Guo, Dan Lee, Lee Hua Tan, Roderick Delgado, Prashanth Raju, Peter Morgan
执行建筑师:盛裕集团
执行建筑师设计团队:
Ivy Koh, Ahmad Zaky Diani, David Oktavianus, Laura Tan
建筑系统及工程:盛裕集团 Surbana Jurong
土木及结构工程:KTP
办公室内设计:贝加艾奇 B+H
环境可持续设计顾问:盛裕集团 Surbana Jurong
执行景观设计:盛裕集团 Surbana Jurong
其他顾问:Acviron Acoustics; Arup Facades; Nipek; PWP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室内设计:贝加艾奇 B+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