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建大学弟借鉴德国馆,以“穿墙透壁”设计幼儿园并获得新人赛TOP100
小印帆的建筑笔记
作者:东野瑞欣
东野瑞欣
山东建筑大学 本科
2023年新人赛TOP100
小红书:造房子~
在设计开题之初,在拿到幼儿园设计的任务书后我还是很兴奋的,毕竟在学习了一年半后,第一次接触这样上千平的公建设计。
在设计伊始,通过前期的调研,对幼儿园的认知也是逐渐深化。这类建筑采光,流线, 功能房间,幼儿心理等各方面将是对建筑设计的重要控制因素。设计之初,由于前段时间对密斯的巴塞罗那德国馆,砖宅的分析与探讨,我深深着迷于他的极简主义,少即是多的理论,模数控制,纯净形式的设计手法更是深深影响了我对设计的思考。
通过多次拓印密斯的德国馆与砖宅,砖宅里简单的横纵墙,仅仅在长度与交接处的变化,就让整个空间既充满流动感,又让整个建筑的逻辑清晰显现。同时依据现有场地的研究思考,我决定将横纵片墙,流动空间作为设计的核心。
在此次课设中,场地内的十颗柿子树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我看来,他们并不是阻碍,而是帮助我设计的助推器。
由于柿子树的存在,我想尝试将横纵穿插的片墙在一颗颗柿子树周围布置,形成了初步定设计方案。在专业课上,老师肯定了我的设计思路,但对现有的空间并不满意,指出柿子树将是影响内部空间品质的重要因素,源于之前的书吧的设计,我不断尝试将环境对建筑的影响不断深化,将柿子树融入一个个流动的空间。
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老师提出在我的设计中,片墙只是手法,更需要一个完善的体系,在这样的公建中,需要相对明确的组织体与被组织体。我瞬间意识到由于对片墙的执着,我丢失了对整个建筑的体系控制,在空间操作上用力过猛。
在老师的讲述中,将整个建筑抽象为两部分,一个是“好说话”的空间,即方便我们操作,规范流线等方面相对要求少,便于我们发挥的空间;另一部分是“不好说话”的空间,即需要更多的符合规范要求,流线组织的空间。将“好说话”的空间作为建筑的组织体,将交通空间融入这些组合空间,“不好说话”的空间作为被组织体,聚集在组织体的周围,由组织体将他们紧密相连。
因此在接下来,我将“好说话”的空间,即专题教室,入口门厅等功能空间作为组织体,各班教室,餐厅等“不好说话”的功能空间作为被组织体,再把片墙的设计手法融入体系,形成了我在中期答辩时的相对完整的方案,并完成了中期的草模。
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老师帮助我对具体的内部空间进行调改,我不断调整具体空间的围合方式,着力提升每个空间的品质,同时注重幼儿对空间的感受与体验,通过对片墙位置与长度的调整,来满足任务书对整个建筑硬性指标的要求,满足建筑设计资料对幼儿建筑的设计规范要求。
在设计的结尾阶段,在老师的提醒下,我着手对我的场地进行设计,在最初思考的主次入口作为入手点,重点在形成能满足幼儿心理要求的有趣丰富的场地设计,我将横纵的片墙融入场地的设计中,将横纵的片墙彻底贯穿在整个场地之中,形成清晰完整的逻辑体系。形成了我最终的设计方案。
在最终出图阶段,我尽心于模型的制作,希望能用模型来表达我的设计成果。同时着重于平面图纸的表达,希望通平面图表达出我片墙逻辑的核心思路。
在设计成功评优之后,带着老师们对我方案的认可,我希望在更进一步的完善我对整个方案的表达,我决定将这次课设用于东南建筑新人赛的竞赛图纸,用假期的时间对图纸进行了调整,更改了一些小的绘图错误,同时将整体风格调整,重新将每一张技术图纸深化,再着手于对内部小透视大家表达,希望能展现我在设计中畅享的空间效果。同时为图纸起了一个更能体现方案核心的名字——穿墙透壁。穿墙透壁,意在空间上的交互延伸,穿墙透壁。
准备新人赛的时间还是相对紧张的,在期末结束后,学校正好组织水粉写生,为了能把图改好,进入新人赛百强,我白天在外写生,晚上回来改图,常常熬到一两点,而第二天七八点又要早起赶赴写生地点。让我感动不已的是我的指导老师即使是在凌晨一两点,也会及时回复我对于图纸上的疑问,并给我加油鼓劲,这让我也一直鼓足干劲,没有半途而废。在平遥,大同,乌兰察布都留下了我深夜赶图的身影。还好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如愿进入新人赛百强。
在进入新人赛百强后,在老师的建议下,我重新制作了模型。通过激光切割椴木版,金属片,3d打印,再加上手工拼粘,刷漆等各种方法,我用了几乎整个暑假的时间,打算用多个模型展示我的设计成果。用一个大比例模型展示横纵墙体的穿插,用一个小比例模型展示建筑与场地之间的关系,同时制作多个过程模型,体现我的设计思路。最终完成了我的成果模型与最终图纸。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 小印帆的建筑笔记 禁止以建筑学院编辑版本转载,如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长期接受各类作品、资讯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