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杭州滨江公共空间·涧石驿与停云驿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ArchitectureDaily ArchitectureDaily

作者: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原文链接

涧石驿与停云驿位于杭州市滨江区钱塘江南岸,在闻涛路北侧、复兴大桥东北侧,是原作设计工作室承担的杭州市滨江区12公里滨水公共空间改造提升项目的一部分。涧石驿改造自建于2004年的假日花园餐厅,初次踏勘时,建筑顶部网格状的金属屋架和外立面仿石材面砖已经老旧,外露的结构柱由石材包裹,显得较为粗壮。场地北侧为一片假山园林,园林内植被过于繁茂,几乎将假山形态掩盖。站在钱塘江边回望,茂密的植物几乎将主体建筑遮挡。但当我们登上建筑顶层时,四周丰富的景观令人惊喜不已,我们希望将这份独特的视角分享给更多的人。

布局上保留了原建筑一层和半地下空间,而结构上利用原有主体结构的混凝土框架及剪力墙抗侧,将原石材包裹的粗壮圆柱自地坪以上切除,替换为梭形钢结构柱。柱底部采用球铰节点,进一步减小构件的截面尺寸。最后,将原有网格金属屋架拆除,替换以轻薄金属屋面。新屋面根据悬挑梁的受力形式,采用倒T型钢梁,并布置为伞形,实现屋顶结构的大悬挑。钢梁间设置细小的钢管,保证钢梁的稳定,实现建筑立面和俯瞰的完整性效果。依托原有结构和新增钢柱,在建筑不同标高增加景观平台,以提供多层次的长卷式景观视角。

为了充分展现建筑改造后的轻盈效果,也为了叠合历史记忆,原建筑墙面我们选择了颗粒感的肌理涂料替换原有石材面砖。新增部分我们选择了带有反射效果的铝板,以建筑屋面为画板,倒映出四季变化。同时,对场地原有的植物进行梳理,将藤蔓、杂草清理,保留优质灌木、乔木。再根据场地标高,在原有地面之上置入平板体系,形成逐级跌落的观景平台,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为植物预留生长空隙,且保留原有假山石,使其与平台体系融为一体。

意今心的绿植桥梁——低碳桥
低碳桥坐落于涧石驿的南侧,杭州市低碳科技馆北侧人工湖的水体中心处。人行桥的铺面石材局部破损、样式陈旧,且台阶踏步较陡,存在安全隐患。为提升该路段人行舒适性和安全性,我们保留原有的人行桥主体,利用加建部分将桥面长度拉长,使得桥身更为舒展,踏步尺度更加宜人。同时选用“中国传统榫卯结构”来进行现代化演绎——依托原有桥体,利用铝合金这一具有现代属性的表皮材料,通过插接搭建,使桥身立面形成多个间隔金属花箱格和点状分布的竖向插板。我们将花箱格内种植绿植,结合点状分布的竖向插板设置夜景照明灯光,实现功能和形式的统一,呈现出极具现代感又具有江南韵味的立面特点。

停云驿改造自建于2004年的荣斋,由西侧圆形通高空间和东侧地景建筑组成。但由于地形高差,建筑内部空间较为私密。建筑东侧室内空间全位于景观大台阶下,几乎无采光条件。而景观大台阶也缺乏让人驻足停歇的空间。在这次更新改造中,我们希望不仅对建筑形象进行提升更新,还能为公众提供丰富舒适的公共活动场所。

为增强建筑公共性和舒适性,我们将西侧封闭的景观挡墙拆除,庭院空间外扩,结合建筑屋顶改造,形成半室外活动空间,吸引江边行人驻足或周边居民在此聚会闲聊。东侧部分在保留原建筑主体结构的情况下,拆除景观踏步和部分楼板,形成采光庭院。此措施既解决了室内采光问题,又削弱了原室外台阶的威严感和单调性。同时利用原有景观挡墙作为结构支撑,三级跌落的新增长亭依托三段保留挡墙向上生长。在“金属屋面+钢梁+实心立柱+景观挡墙”的组合下,实现长亭结构构件控制在60毫米以内的轻盈建构效果。


项目图纸

△基地示意图

△分析图

△分析图

△一层平面图

△地下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细部大样示意图

△爆炸图

△爆炸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面积: 1646 m²

项目年份: 2023

摄影师:章勇,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主创建筑师(涧石驿): 章明、张姿、陈波

总体及建筑设计团队(涧石驿): 姚冠杰、张晓雅、龙颖、赵爽、牟筱童、董博(实习)、李辰(实习)、程利(实习)、马含笑(实习)、丁军行(实习)、于文才(实习)

BIM设计团队(涧石驿): 张东升、孙嘉龙、王凌宇、陈江、王明辉

结构设计团队(涧石驿): 吴宏磊、郑超毅、黄德键、陈长嘉

设备设计团队(涧石驿): 刘建、贾敏、张思恩、王海东、张陆陆、陈韩秋

景观设计团队(涧石驿): 李修兵、邹倩、钟勇、罗健、苏菁华

照明设计团队(涧石驿): 杨秀、卞晨、李迪、马玥

技术经济团队(涧石驿): 庞晓琳、周凌俊、臧俊隆、陈欣韵、佟舟、葛瑀玮、张春霞、曹叶馨

绿色建筑团队(涧石驿): 任国辉、薛芳慧、郑晓薇、孟凡琳

合作协调团队(涧石驿): 秦安华,黄嘉瑶,周康,马凯

主创建筑师(停云驿): 章明、张姿、陈波

总体及建筑设计团队: 张晓雅、姚冠杰、龙颖、赵爽、牟筱童、李梦瑶、谢成英(实习)、黄何云子(实习)、丁军行(实习)、陈瑞琦(实习)、杨竣扬(实习)

BIM设计团队: 张东升、孙嘉龙、王凌宇、严子夫

结构设计团队: 吴宏磊、郑超毅、刘博、林晨

设备设计团队: 刘建、贾敏、张思恩、吕宗虎、王海东、沈航涛、陈韩秋、邬怡琼

景观设计团队: 李修兵、邹倩、钟勇、罗健、苏菁华、刘毓柯

照明设计团队: 杨秀、卞晨、吴洋

技术经济团队: 庞晓琳、周凌俊、臧俊隆、陈欣韵、佟舟、葛瑀玮、张春霞、曹叶馨

绿色建筑团队: 任国辉、薛芳慧、郑晓薇、孟凡琳

合作协调团队: 秦安华,黄嘉瑶,周康,马凯

监理单位: 杭州天恒投资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标识设计单位: 屹珂设计

建设单位: 杭州滨江环境发展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杭州萧宏建设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地点: 杭州


0条评论
ArchitectureDaily ArchitectureDaily

作者: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原文链接

media@archcollege.com
建筑学院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QQ:359440856 或微信: jzxy-gtn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点击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建筑学院】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