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tectureDaily
作者:象界设计
原文链接
这是一个当代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全新视觉。对于我们来说,每一块被触摸使用过石头和瓦片都具有鲜活的生命。这个空间更像是一个记录者,记录她们100年间的生命消失过程。
项目位于大同古城东南邑的大庙角历史街区,将空置废弃的场地改造为充满历史记忆的公共空间。
项目可以称之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空间艺术展。通过了解场地的历史并以新的诠释呈现,古城改造中一系列零碎的老物件事件以全新的视角陈列于场地地中,与新材料的结合运用带来独特的空间感受,实现历史与现在时空的交叠,呈现出一个具有纪念性的当代文化艺术空间场所,使人们在参与互动的同时引发对过去与未来的思考。
项目位于大同古城东南邑,处于大庙角入口位置,街区内部保留有大量的传统民居建筑,有较为完整的历史风貌,西侧是鼓楼东街坐落着大同关帝庙,北侧毗邻魏碑研究院,场地废弃多年,却是古城历史街区改造里难得的公共空间。
设计思路源于设计师对场地的初步印象。初次踏入这片街区时,项目已开始了修复工作,满地散落着建筑材料,曾经的繁华已变成满地破败,映入眼帘每一片残墙、破瓦、老物件都无声的诉说着这里曾经的生活气息,在触动之余,想要“留下一点什么”便成了设计的初衷。在设计师眼里,每一块石头与老物件都浓缩成了最珍贵的文化符号,并试图将它们转化成景观价值。
消失的花园:公共空间自然不能缺少人的参与,项目需要解决如何在内向的院落空间里引入活力。设计以生长为设计理念,布置方式由地面的陈列空间至抬高了5.35米的视觉廊道空间构成,由老至新的物料递进,强调时间的迭代。收集陈列的老物件在此永久性保留,100年间会慢慢的风化而消失。在这里她将慢慢融入宇宙,消融于历史的长河。
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地面陈列空间、广场、抬升的视觉廊道空间和上层镜面看台。地面陈列空间的材料全部来自现场,由设计师亲自挑选,安排老物件的陈列摆放,作为历史痕迹的展示。水景广场与廊道空间紧密连接,广场提供人流的集散功能,廊道逐级向上,与广场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提供演绎的可能,同时表现出对生命和文化的敬畏之意;
廊道在二层围合出U形空间与地面对话,人们行走驻足,上下形成老物件与观看者更好的交互关系。流线尽端,同时也是场地的最高点,镜面盒子“消失”在天际线里,完美的融入场景中,走上看台,俯瞰古城的第五立面,在互动中引发人们的思考:就如同一些遥远的记忆看似消失,实则留在一代人的脑海里。
项目代表了对历史街区空间改造的一个新的尝试,以创新的元素营造供人们互动参与的场所的同时留下最原始的场地历史记忆,引发人们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为场地带来独一无二的魅力与艺术价值。
项目图纸
△手绘图
△区位示意图
△模型图
△模型图
△鸟瞰图
△总平面图
△局部效果图
△细部大样图
△细部大样图
△细部大样图
△细部大样图
项目信息
景观设计: 象界设计
项目年份: 2023
摄影师:杨灿
委托方: 华夏江鸿(大同)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 泸州洪茂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地点: 大同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 ArchitectureDaily 禁止以建筑学院编辑版本转载,如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长期接受各类作品、资讯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