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石之筑:惠安县崇武古镇文化综合体建筑设计 / 外行建筑
WHAT外行建筑
作者:外行建筑
项目简介
项目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崇武古镇,当地留存许多以“出砖入石”砌筑的传统建筑。“出砖入石”是闽南建筑中一种独特的砌筑方式,利用形状各异的石材、红砖和瓦砾交错堆叠,构筑墙体。建筑设计从尊重自然,尊重地域文化的角度展开,将传统“出砖入石”的营造技艺与现代空间类型设计相融合,在新旧材料间的直接碰撞形成强烈的反差效应,让悠久的出砖入石工匠技艺得以在当下传承延续。
场地分析/地域文化
场地信息
场地坐落于丘陵之中,东侧为村落住宅区,北侧通过道路连接民宿与文化公园。为了保护古镇浓郁的历史氛围与周边生态环境,场地选址在两村落间交汇处。该文化综合体总占地面积约为28000㎡,建筑面积约为5500㎡
建筑设计
建筑外立面采用当地传统石营造技法构筑,以大块的白色花岗石与片状的红色条砖穿插组合形成红砖青石的材料变化并延伸至室内空间,回应当地传统文脉。
建筑底面采用铜板进行装饰,中庭为几何式开洞,并种植树木,将外部自然环境引入中庭。
我们通过对传统技法与现代材料的融合再创造,试图让人们在游览空间的过程中获得某种归属感、认同感,这也是我们对传统文化与场所精神的全新诠释。
空间分布
建筑形态呈圆柱形,分为上、中、下两部分。建筑顶部为可休憩、眺望的屋顶花园;中部为建筑各室内的功能分区;底部使用钢结构及混凝土石基抬升架空,形成了中庭广场。上下层通过布置楼梯和阶梯来解决檐廊和中庭两层之间的联系,并重新安排了建筑周边的自然场域。
建筑平立面
建筑的内部空间布局呈圆环状排布,串联起空间的廊道。依次为:入口平台、茶室、儿童活动室、传习所、医疗室、展览馆、图书馆,在满足村民与游客需求的同时,也为当地周边区域提供综合性的文化服务。
相关图纸
在建筑山墙的处理中,延续了传统的墙面铺装样式,整体呈红、灰色调,并丰富了表皮的结构层次与细节。底部放置了混凝土石基使建筑整体被抬高,并在其表面覆盖草皮进行遮挡。
在建筑的底面采用铜板进行装饰,中心区种植树木。使内外环境更加自然和谐。穿过建筑底部可看到中庭,空间有着独特的韵律,其搭接的是建筑的檐廊部分。
檐廊和楼梯是建筑中比较突出的空间构成要素,楼梯承载着垂直交通的功能,檐廊空间借助建筑体量变化创造阴凉区域,以适应当地炎热多雨气候。
展览馆作为建筑的核心空间,主要陈列了当地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安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惠安石雕与惠安女服饰。展厅内运用曲面设计形态,将展柜、屋顶开洞与地面铺装进行了设计语言上的统一,使得空间更加自然灵动。
儿童活动室分为活动和阅读两个区域,整体颜色鲜艳活泼,以多样化的造型以增加场地特征吸引儿童,也为孩子们带来更丰富多彩的心理感受和玩耍体验。
图书馆的空间进行了分区处理,靠近落地窗的部分为自习区,由植物景观进行隔断的是阅读区。图书馆通过高低错落、曲线造型的白色书柜使得图书围绕着读者,给人以沉浸、安逸的读书体验。
设计中,我们着重于创建内、外环境的关联。赋予茶室空间一定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涵,力图为游客者带来闲适的空间体验。
结语
“出砖入石”体现了闽南人在艰苦环境中崛起的坚韧精神,更是闽南人融入自然、热爱自然的表现。我们参照该场所的特定现状,发掘场所的诗意特性并给予空间实体的表现。同时,尊重建筑场地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在关注当地传统文化与传统材料结合的同时,重新阐释传统与现代设计的平衡点,使建筑与现存的古镇的文脉相关,并继承了古镇的文化传统,让传统营造技艺在新时代下获得新生。
项目信息
地点:中国,福建
设计工作室:外行建筑
主创设计:丁向磊
设计团队:印玥 唐俣 沈暾 王梓睿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 WHAT外行建筑 禁止以建筑学院编辑版本转载,如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长期接受各类作品、资讯投稿。
回复 杨少坚: 如果能看看大佬的作品就好了
糟糕至极
中国已经不缺这种为型而装,为味而装的建筑了。多一座建筑垃圾
中国已经不缺这种为型而装,为味而装的建筑了。
糟糕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