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隐的建筑,内化的乡土——桑洲清溪文史馆 / UAD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作者: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文史馆与周边山林 © 丁俊豪
背景
清溪文史馆位于浙江宁海桑洲镇南山岗,项目定位为包含宁海桑洲镇的文化历史展览、游客接待中心和文化体验中心为一体的小型文化旅游建筑。
△草图 © UAD
基地远离城市的喧嚣,周边仅有一条连接多个村落的乡间公路经过,田野中时有当地的村民在劳作。地势上下高差明显,由北向南呈台地向上,北侧视野开阔。远处群山连绵,东西两侧均为梯田。
△东侧鸟瞰 © 丁俊豪
自然
注重自然、立足环境,是设计初心与动力源泉。
基地处于一片美丽的梯田之中,靠山面水。在文史馆的外在空间上,据场地自然场所氛围来顺应自然、顺应地势、因地制宜。设计将建筑融入现状,将轮廓与地形地貌衔接,延续原有梯田的轮廓,并希望整个建筑的屋顶与周围梯田保持一致,布满农作物。
△江南丘陵中的文史馆 © 丁俊豪
△油菜花海 © 丁俊豪
△错落的屋顶 © 章鱼见筑
建筑的内在空间塑造也与外部形态一致,不规则的墙面和高低错落的屋顶形成的每一个空间都富有变化,如同乡间小径,宽窄不一,错落有致。光线通过高窗或天窗投射在墙面与地面上,形成一道道变化丰富的自然风景。
△一层陈列厅 © 章鱼见筑
△入口空间 © 章鱼见筑
建造
在建造过程中,就地取材、因材施用,充分发挥当地材料的建造优势。寻找桑洲当地的老石匠,选择当地天然石块进行砌筑,还原最原始最自然的梯田样貌。
△卵石外墙 © 赵强
△屋顶覆土种植 © 丁俊豪
△屋顶与梯田 © 章鱼见筑
通过质朴的技艺和手法,使得整个建筑在近距观感和质感上与自然的梯田、山岗相一致。石头窗框的处理、滴水的选择等细节也均是老把式精心而作。
在内部空间材料的选择上,尽可能体现真实的质感,通过清水混凝土屋顶、白色质感硅藻泥墙面以及原木色的门窗来体现乡村建筑最原始的内在感受。
△通高陈列厅 © 章鱼见筑
△山景与外窗 © 章鱼见筑
认同
小山坳中的一角,静静的梯田,平凡质朴的建筑消隐于山水间,一如千百年来生长于此的山林田地。
环境本是一个复合的整体,由各种功能类型的自然或人工的空间共同构筑而成。文史馆作为在此环境中实体存在的建筑,表现出的也不仅是风格和表象,而是对社会、技术和文化等一脉相承的环境体系的实体表达,是体现对自然与乡土的最大认同。
△农夫与建筑 © 丁俊豪
△建筑与农妇 © 章鱼见筑
△傍晚山坳 © 章鱼见筑
结语
消隐的形体、适宜的工艺、得体的空间,落成后的文史馆之于原始的梯田、溪流、小桥、阡陌,处处体现对周围不同韵致的回应,顺地形起伏而高低错落。时有小桥跨溪,时有小筑依山,望之有时似尽,转过却又别开生面。
△观景露台 © 赵强
△建筑与小溪 © 赵强
△建筑与山林 © 赵强
设计希望通过低调融入的设计手法和选择最为地域的建筑形式,营造一座能体现乡土个性且具有地方场所特征的小型文化建筑。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 UAD
△一层平面图 © UAD
△二层平面图 © UAD
△1-1剖面图 © UAD
△2-2剖面图 © UAD
△节点图一 © UAD
△节点图二 © UAD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桑洲清溪文史馆
项目业主:宁海县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地址: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桑洲镇422乡道
项目面积:1,691㎡
设计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设计:吴震陵、章嘉琛、李宁、王英妮、陈瑜
结构设计:金振奋、沈金、倪闻昊
给排水设计:陈激、陈飞
电气设计:郑国兴、丁立
暖通设计:郭轶楠、任晓东
智能化设计:江兵
室内设计:李静源、方彧
景观设计:吴维凌、徐聪花、朱靖
建筑经济:褚铅波
建筑摄影:章鱼见筑、赵强、丁俊豪
获奖情况: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WAN Awards金奖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禁止以建筑学院编辑版本转载,如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长期接受各类作品、资讯投稿。
需要这么粗鄙的回应自然吗?这个墙面真是恶心吐了,密集恐惧症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