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 Office
作者:MAT超级建筑事务所
设计策略一:延续城市景观体验
下雪村小学场地周围原为自然山体,自然地形在城市发展中被道路切割成高度不同的城市地块作为城中村、城市住宅和公共建筑,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地理现状。本设计提案希望能够延续原有城市地理的高度关系,通过多重台地的方式组织高差关系,将城市景观带引入校园内部,营造校园和城市的资源共享面,在延续城市中原有自然山地体验的同时,创造出一个开放的校园边界。
设计策略二:围合生长的布局
龙岗的传统客家村落多是强烈向心性的围堡式建筑群,建筑布局完美诠释了以宗族为核心的集体生活模型和精神指向。本提案在校园空间规划中吸收了客家建筑文化的特征,将传统建筑的“向心内聚”演变为当代建筑的“围合生长”,变制式为有机。
设计策略三:集体精神的“书院”
此外,在多重台地的上部,本设计将教学单元分解之后重新组合,形成适合小学生身体尺度、空间丰富的空中“书院”教学聚落,这种强烈的聚落感延续了传统客家建筑的集体性特征,同时也呼应了场地周围下雪村的城市形态。
外部空间效果
△校园建筑和周围城市、自然的关系
△校园的城市界面
△入口处教学楼
△转角坡地的开放界面
△多层平台带来的上下关系
△立面设计分析
多层平台塑造
学校的主入口位于规划六路的78M标高处,一个入口平台连接城市道路和校园,并可以作为集散和接送等候场地使用。为了营造丰富的校园活动空间,几个不同高度的平台分别连接了不同楼栋的教学用房,在形成了中央挑空庭院的同时,也产生了层叠的通透空间效果,多重错动的平台也烘托出了上方漂浮的教学聚落。同时,在学校入口的城市界面上,这种多重平台的处理也柔化了校园建筑和道路边界的关系,校园内外空间渗透融合。
此外,高密度校园通常因为功能排布需要,将操场抬升至空中。然而,为了从使用体验上“降低密度”,本提案利用场地四周的道路高差,将田径运动场设置在与校园入口平台相同的高度,从入口穿过挑空庭院和架空层就可以到达,方便了小学生们的日常使用。
△主入口平台和下沉庭院
△多层平台的关系
△不同高度的视线叠加
空中“书院”
连接三栋教学楼的空中连廊在面对运动场一侧被放大处理,底层架空,上部面对城市与教学楼的外立面保持一致。凸出的体量一方面呼应校园建筑的“聚落感”属性;一方面也因为其放大的平台成为学生课间活动空间和室外的非正式教学空间。
△连廊底层架空与运动场相连
△空中书院作为运动场的背景
趣味校园空间
高密度校园的难点之一是如何创造丰富的校园活动空间。本设计在学校的地面层通过动静分区的方式设置了72M标高的下沉庭院教学区和70M标高运动场与景观场地。下沉庭院在本提案中作为校园活动空间的核心组织了艺术类教室、报告厅等等公共教学用房;在垂直方向,下沉庭院中的螺旋路径连接校园入口处的多层平台和地面层艺术教室;在水平路径上,下沉庭院也是师生们通往食堂和体育馆的中转空间。
△下沉庭院
△下沉庭院景观活动空间
体育馆、食堂和室外运动场地分布在面对环城东路一侧,本设计延续上位城市设计中景观廊道的概念,将环城东路一侧作开放景观界面处理,也为今后学校和社区共享使用提供了可能性。体育馆的一侧与运动场地相邻,当隔断打开时,室内外场地融为一体,此外,设计中还利用了体育馆与另一侧的下沉庭院之间的2米高差,作为上下的台阶和看台使用。
△城市景观延伸
△体育馆
丰富的教学空间
校园上部漂浮的“书院”由于教学单元的错动而产生了大小不同的课间活动空间,同时,本设计也通过空中连廊、放大走廊的方式给校园建筑内增加了很多非正式学习空间,从而能够实现即时、就近和不同主题课外活动的场所。
△教学走廊和坡道
△图书馆
技术图纸
△总平面图
△地面层平面图
△各层平面图
△剖面图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 MAT Office 禁止以建筑学院编辑版本转载,如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长期接受各类作品、资讯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