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圩美村舍:江淮民居在地性研究设计 / 科图建筑设计

安徽科图建筑设计院 安徽科图建筑设计院

作者:安徽科图建筑设计院

背景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当今城市形象变化巨大,但同时伴随了乡村逐渐失去活力,出现了大量的“空心村”。圩美磨滩民宿项目是一个空心村再生实践项目,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北临淝河湿地公园,东临巢湖,四周农田环绕。

调整大小 1.0项目概览.jpg

设计师通过阅读大量江淮地区的资料,从江淮地区的文化根源中获取灵感,根据当地自然气候的建造法则,以周围民居为原型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不局限于传统江淮建筑的外观、体量与尺度,重新组织建筑与庭院的关系,梳理动线,并根据空间新定义考虑的其使用需求,采用灵活的现代手法来丰富建筑与空间层次。

2.0鸟瞰.jpg

江淮地区地处长江淮河之间,地形地貌多为低山、丘陵和岗地,江淮民居结合了北方中原一带的“合院式”和徽州地区“厅井楼居式”建筑特点,平面布局上更加紧密规整,建筑装饰追求简洁素朴,大部分为单层建筑,其中少部分为双层建筑。

改造前项目原状

民宿整体以黑白灰为主色调。墙面为白色的外墙涂料,顶面现代简洁檐口佐以小灰瓦装饰的硬山顶,既有传统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简约气息。

黑白的建筑与天空清晰明亮

调整大小 5.0静谧的氛围.jpg

静谧的氛围

漫游汀步引导人们缓步而上,步入民宿之中。

6.0主入口.jpg

主入口

建筑主入口有一面浅水面,形成一个半环形廊道,通往民宿中心建筑“大堂吧”,代表着典型江淮建筑民居中的“堂屋”,演绎为当代民宿体验的一个复合型多功能的公共空间。

调整大小 7.0建筑与自然的关系.jpg

建筑与自然的关系

镜面水映衬着蓝天

连廊和青石板路嵌在不同空间形态和边界中,成为建筑之间活跃的媒介。

10.0步移景异,一步一景.jpg

依照设计师精心规划的路线游走,随着空间与时间的变化,步移景异,一步一景。

调整大小 11.0白丁书吧.jpg

白丁书吧

12.0民宿组团内的中心建筑美术馆.jpg

民宿组团内的中心建筑美术馆

根据空间新定义考虑其使用需求,采用灵活的现代手法来丰富建筑与空间层次。

14.0城市会客厅的中庭院落.jpg

城市会客厅的中庭院落

调整大小 15.0组团内的下沉休闲空间.jpg

组团内的下沉休闲空间

空间的序列关系

中国自古就有顺“势”而为的说法,以势建造在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势”一方面是地势,另一方面则是人势。在地势上,一是要顺应当地气候,符合当地人的居住习惯;二是要顺应地面高差建造,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在人势上,设计对应目标人群的定位,顺应目标人群的实际需求。项目所在原场地地面存在不规则高差,建筑设计在地势上完全顺应了地形的坡度。

16.剖面图.jpg

剖面图

空间的表现形式

在传统江淮建筑的基础上,为了避免建筑的沉闷感,在大片的墙面上开了大片玻璃

长窗,使建筑内部变得通透且有变化。

调整大小 17.0空间的表现形式.jpg

室内

大堂吧

客房

总结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民宿的设计主要是让游客体验独特的当地文化和自然风光,尽管江淮地区建筑受南北两方的建筑影响都很大,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但是经过不断地发展江淮建筑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次乡建项目以江淮民居在地性表达作为切入点,挖掘江淮民居在地性价值,总结设计手法,为江淮建筑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微薄力量。

20.0施工照片.jpg

施工照片


项目图纸

调整大小 21.工作模型.jpg

工作模型

22.轴测图.jpg

轴测图(加轴侧图22.0)

23.一层平面图.jpg

一层平面图

24.二层平面图.jpg

二层平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江淮民居在地性研究设计——圩美村舍

设计方:安徽科图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设计 & 完成年份:2019年11月-2021年10月

主创建筑师:刘雪丹,曹伟

设计团队:李裕瑶、范光颖、李寅、郭凯玥

项目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

建筑面积:约3239m²

摄影版权:任腾

客户:合肥滨湖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0条评论
安徽科图建筑设计院 安徽科图建筑设计院

作者:安徽科图建筑设计院

media@archcollege.com
建筑学院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QQ:359440856 或微信: jzxy-gtn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点击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建筑学院】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