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恩设计研究室
作者:如恩设计研究室
自古以来,世人将峨眉山视为精神寄托。无论是帝王将相,或是文人墨客,纷纷驻足观望,各抒其情。1996年,峨眉山因其丰厚的文化底蕴与优美的自然风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历史长河中,这片土地见证了历史上的战役纷争;见证了宗教文化的兴起,成为许多朝圣者的必经之地;同时它也是贸易交流线路的重要停靠点之一。如今,昔日的建筑遗迹不复存在,记忆、传说仍在峨眉山的土地上空回响。三年前,如恩赢得国际知名烈酒和葡萄酒集团保乐力加威士忌酒厂设计竞赛,打造其在中国的首座麦芽威士忌酒厂,通过永恒的建筑来传承峨眉山的物质与文化遗产。
威士忌酒厂一面背山,三面环水。酒厂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二元性——流淌于自然的山水两重。山代表力量与永恒,水代表流动与改变。山与水相互对立,又互相依存,而正是二元性的“山水”构成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在此哲学观念的基础上,威士忌酒厂的设计理念提出了如此立场:力量存在于谦逊与简单之中,存在于对于自然的尊重与深刻理解之中。在中国的传统山水画中,两种元素的融合往往能拓展出画幅的其他维度。正如山水画,建筑在许多方面也体现出二元性的巧妙平衡,酒厂的工业生产区域体现了如恩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诠释,而游客中心内的嵌入式几何元素,则是如恩对这片古老土地的致敬。
威士忌酒厂设有三座工业生产建筑,呈长方形,坐落于酒厂北侧。屋顶线随自然坡势平缓下落,亦层层递减,与缓坡相互平行。建筑所采用的主要材料灵感源自所处的地理环境。峨眉山当地回收的黏土瓦片,后拼贴成建筑的斜屋顶,建立在现代混凝土柱梁结构之上,增添了谦逊而朴素的质感。平整土地过程中所产生的巨石,则被重新锻造为酒厂的石墙。该手法不仅体现了如恩对在地建筑的理解与诠释,亦表现了如恩对于建筑的思考:建筑在“破坏—循环—再创造”之间的无尽演变。
与工业生产建筑的在地特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威士忌酒厂游客中心内所展现的嵌入式几何元素——圆与方,在中国传统哲学中代表天与地。远远看去,圆形建筑的整体掩映于地下,穹顶上方则微微露出地面。三个由砖块打造的同心环层层相叠,犹如小山峰,与峨眉山的轮廓相映成趣。五间地下品酒室依次排开,中间可见层叠的水色景观,犹如瀑布倾流而下。这一雕塑般的地貌将成为威士忌酒厂的标志性景观。无论身处酒厂何处,游客都可观赏到这一动人景致;与此同时,游客亦可置身穹顶眺望,将威士忌酒厂及峨眉山的景色尽收眼底。酒厂内的餐厅及酒吧则呈方形,下方延展至地下。两面悬挑,一角悬停在河岸之上。如恩将餐饮空间设计在整体建筑的外围,中心设有露天庭院,在获得更加开阔的视野的同时,通过框景手法将峨眉峰的景色引入其中。
该项目不仅体现了建筑师对峨眉山自然资源的崇敬与赞美,同时体现了蕴藏于威士忌酿造、调制过程中的精致艺术,与中国传统工艺及材料运用之间的友好对话。混凝土、水泥和石材等材料,构成了建筑的基础色调,与场地环境相呼应。而木头与铜两种材质——橡木桶、铜制蒸馏壶等酿酒工艺中主要的生产工具,恰如其分地呼应了威士忌的酿造艺术。二元性贯穿叠川麦芽威士忌酒厂的设计之中,如恩试图在建筑与景观、工业与游客体验、山与水之间达到巧妙的平衡。
项目信息
建筑设计:如恩设计研究室
面积:7350 m²
项目年份:2021
摄影师:陈颢
主持建筑师:郭锡恩,胡如珊
协理总监:杨延蕙
协理:Utsav Jain,陈思瑜
设计团队:王峰,郭鹏,Josh Murphy,Fergus Davis,Alexandra Heijink,包海云,Yota Takaira,曾郁恩,Nicolas Fardet,生茵,Lili Cheng,黄惠子,洪明月,辛海鸥
委托方:保乐力加集团
软装设计:设计共和
景观设计:一宇设计
体验式设计:BRC Imagination Arts
主要承包商:启安建设集团,苏州合展
室内施工:上海海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地点:中国,峨眉山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 如恩设计研究室 禁止以建筑学院编辑版本转载,如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长期接受各类作品、资讯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