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院
作者:介介工作室
校对:星期八小镇
璞舍茶室是位于北京三环边一个商务楼里的茶室项目。业主是北京神玉老茶屋。同层的神玉艺术馆是一个玉石收藏展示中心。“心境错离,内外之间”是我在这个项目里想传达的设计理念。通过反复抽象,切换山林场景的设计手法,获得空间内外不停重复反转的错离体验,企图唤起饮茶人获得从尘世抽离的观感,进而丰满茶室的空间体验。
是山林亦是檐下?是离错。
是室内亦是室外?是离错。
△ 场地照片
△ 场所剖面
白径
品茶心境错离体验的第一步源自于「进入」:
电梯上行至四楼,经由一条悠长的素白的迷离的通道进入茶室。这是一个观感上抽离了世俗五感色彩的行进空间,也是一个暗示进入非常态潜意识状态的空间。它是进入一个内有洞天的桃花源幻境的前序,亦是一种开始进入梦境的体验。
△ 通向茶室的长廊
叶月门与脚踏石
品茶心境错离体验的第二步源自于「象征」:
茶室的大门是有一处介于叶形跟月形的叶月门。这是进入整个茶室空间的转折处。穿过月门,设置了一处山林体验的脚踏石,踏过此石,就算是正式坠入璞舍茶室的空间之中了。
△ 入口大门
小阁四面
品茶心境错离体验的第三步源自于「异质」:
踏石而入,一个完全不同于外的空间扑面而来:一个巨大的双坡屋顶笼罩下来,屋顶之下便是茶室主要的使用空间,满足雅集,分享,日常喝茶所用。而屋顶之外的四个面相设计的浅空间山林意向令这个属于室内空间的场景室外化。
△ 场所构成
山亭品茗处
△ 山亭表现图
茶室东面山腰之上有一处亭子,在山涧岸边伫立。
是内向的品茶空间,也是外向的奏乐场所。
山亭窗户形状取自古典园林中的「叶」之形态。
在山外透过亭的叶窗能看到对面瓦山的峭壁景色。
亭子底下怪石嶙峋,共同组合成了周边的山林景观。
从侧边进入到亭中,近可观室内的峭壁山涧,远可看城市灯火阑珊。
山脚烹茶台
△ 山台表现图
山脚之下有一处平台,位于行径山路的一个岔路口,地势平坦开阔,上有一树俏丽而生,下有盘坐之处,可烹茶听琴。是对内的烹茶场所也是对外的茶室舞台。
作为被观看存在的树下山脚烹茶台。
茶亭与烹茶台构成了东面整个茶室的视觉观看中心。
洞庭幽玄处
东面山林的端头,与北面山林的交汇处是自然而成的山谷,泠泠涧。
模仿山石沟壑的形态,仿佛能听到石缝间泉水叮咚。
山石沟壑外透出朦胧的城市景观,是错离,是梦幻。
月下瓦林地
北面的山林是一处极窄的60厘米的浅空间,利用青瓦立砌去模拟璧山的形态。同时用圆窗拟满月,向城市月亮打开。
壁山内穿插浅薄真实山石拟山之高低起伏,山形各异的姿态。
由茶亭看向北面璧山。
由叶窗看向北面璧山。
叶窗看向大屋外山林。
花木山林
西面和南面种植密林,延绵山式。透过西面密林之外,城市景观破窗而入,室内和室外瞬间切换。
都市的山居洞天
△ 场所剖面
所有中国人千古以来似乎都有着山居的幻想。这个空间母题亦反复体现于本案设计之中。
中间的大屋顶限定的广旷的「屋」,是这个大楼里室内的室内。
窗户向内打开,座椅以室外的方式摆放,对着东面的茶山亭,却又是室内的室外。
整个璞舍茶室的设计空间意向就如此运用各种嵌套内外的空间错离手法植入场地之中。意图通过这样的空间体验对应这种「城市」与「洞天」的内与外的关系,同时也暗指呼应「繁忙与宁静」,「外在与内心」间的关系。
△ 山居开合
△ 山居开合
△ 平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北京璞舍茶室室内设计
项目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双全大厦4层
项目类型:茶室
设计方:介介工作室
主创设计师:明冠宇
项目参与:王一帆,张海洋
建筑面积:80平方米
竣工时间:2020年10月
业主:北京神玉老茶屋
摄影师: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