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作者: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项目鸟瞰
项目概况
“漫舒·溪里”项目地处珠海香洲区三溪科创小镇启动区内。用地西北侧的格创集成S1是整个科创小镇的首开区,致力打造产城融合的标杆,格创集成S2则主要打造高效产业和刚需配套。
△项目区位
△格创集成S1和S2鸟瞰
项目用地属性复合,包含了商业、酒店以及居住功能,同时包含两处文保单位,因为文保单位的保护线控制,建设高度受限,同时场地内存在约5M的高差。
△用地属性
两座孤独的文物
为开始这个投标的时候,原有的沥溪村已经几乎拆除殆尽,仅保留了省文保单位的苏曼殊故居以及市文保单位的简氏宗祠。我们紧急联系了开发单位,留住了一些旧砖旧瓦。作为建筑师,我们觉得甚是惋惜。沥溪村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作出了牺牲,遗留的两处文物看起来很是孤独。
△简氏宗祠
△苏曼殊故居
和文物做邻居
对于项目的考虑,我们希望能够尽可能多的保留沥溪村的一点记忆,或者能通过某些场景让人们能回忆起沥溪村。我们研究了沥溪村原来的聚落肌理,密密麻麻的斑块充满了烟火气息,苏曼殊故居和简氏宗祠当时正是处于这样的人间烟火里。
△沥溪村原有肌理
我们希望能够延续这样的空间关系,文物紧挨着大大小小的的房子,不被孤立。故而我们提取了沥溪村的肌理,整合、重塑,甚至沿用了之前的街巷关系,保留了之前的街巷命名,如“大鱼街”、“苏北巷”、“百乐巷”等,希望能够营造一种具有地方烟火气的空间,让沥溪村民重回时能够倍感亲切。同时围绕苏曼殊的故事性人生设计了“诗僧街”、“画僧街”、“糖僧街”和“三郎街”。
△街巷命名
△三郎街走向简氏宗祠
△大鱼街
真实的文物
项目的另一个难点就在于如何保护文物的原真性。创作过程中我们借鉴了文物补配的概念,通过具有时空跨度的物质材料连接真实的文物,由此引发了我们对活化文物建筑的思考。通过当下的真实的生活场景去联系文物建筑,而不是建造历史形式的空壳子。
△屋顶形式
△文物补配
△屋顶之上的活动
关于高度
此次项目功能复杂,除了活化文物,设计商业空间,同时还包括了办公、酒店以及住宅功能设计。如何衔接以及协调多种功能也是本案的一大难点。在项目的西侧是格创集成S1地块,为整个科创小镇的首开区,已有150M的地标超高层以及40M高的产业大平层,目前已在动工。
虽然办公和酒店限高150M,但我们觉得无论从产品的经济性和空间的合理性来说,都无需再造150M超高层。从业主运营角度来看,酒店和办公独立体量可方便运营以及节约成本,从城市空间角度来看,一是可继续保持原有地标的标识性,二是打造合理的城市天际线。
△高度设计
体量过渡上我们从埃舍尔的画中汲取灵感,正如画中从左向右,具体的房子逐渐变形为简单的立方体,办公和酒店的体量面向苏曼殊故居片区逐渐由零到整。
△埃舍尔画作
通过下沉广场联系两个空间,集散人群。在下沉广场中间,我们将之前抢救下来的旧砖旧瓦设计成原来的沥溪村地图映射其中。
△漫舒溪里整体鸟瞰
△从酒店看向下沉广场
△从落客区到达下沉广场
△下沉广场和沥溪村地图
技术图纸
△总平面图
△住宅地下一层平面图
△住宅地下二层平面图
△酒店+办公地下三层平面图
△酒店+办公地下二层平面图
△酒店+办公地下一层平面图
△酒店+办公一层平面图
△酒店+办公二层平面图
△酒店+办公三层平面图
△-4~10F酒店
△-4F共享办公
△-5F~10F酒店式办公
△-11F~23F办公
△商业街区平面图
△设计生成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漫舒·溪里」方案设计(含概念设计)
项目类型:综合体(商业、办公、酒店、住宅)
项目状态:概念方案投标(第二名)
建成时间/设计周期:2021.5-2021.6
项目地点:珠海
项目面积:108080.75㎡
设计单位: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官网:http://www.szad.com.cn/
主创建筑师:陈晖(主创)
设计团队:郑耀华 秦朋崇 郑棉辉 覃科期 何国山 郭佳欣 孟留成 鲍琪涵
委托方:珠海格力香溪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禁止以建筑学院编辑版本转载,如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长期接受各类作品、资讯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