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参加了群核科技(原名“酷家乐“)的展会。这是一个家装互联网行业的盛宴,不过邀请了不少了建筑师和我们这样的建筑媒体。
家装行业像是建筑行业一部分,但又不太像,因为建筑交付落地后往往已经意味着一座建筑完成的周期结束。家装设计师不在建筑那套“拿地竞标设计施工”的复杂产业链里,这也意味着,从设计的角度讲,他们受到的上游约束会更少。
但是,群核的触角延伸到了建筑的一部分,比如创始人讲了一件事,2个设计师用酷家乐这个工具,2天时间做了500个天猫小店设计。
△酷家乐合作的天猫小店
这件事让会场的嘉宾建筑师庄子玉感到震惊,同时又觉得可以理解。虽然这个技术由于泛用性问题还不足以改变传统建筑设计行业,但也给我们描述了一种趋势 —— 那些重复性的设计终究会被大数据取代。
只是这个进程在建筑行业里比较缓慢。
建筑互联网工具也有不少,之前和我们有过合作的光辉城市、诺亚、小库科技都是。但从资本市场的反馈看,这些产品还未形成像酷家乐那么大的规模。
△酷家乐模型
酷家乐在今年的估值约10亿美元,现在大致有两千多位员工。小库科技和光辉城市等离这个体量还比较遥远。
这让人好奇,市场上的建筑师、景观师、城市规划师比家装设计师少吗?为什么家装行业反而成为互联网的先锋?
我猜想一些原因。
建筑设计要解决的问题和状况比家装设计要复杂许多。
即使是毫无特点的小区,建筑师要复制同一个模型到另一个场地也得经过大量的修改和决策,这意味着复制一个东西的过程并没有多省力,起码它达不到家装那种“所见即所得”的地步。
家装可以被更新,容易被拆除,也不会给城市留下负担。建筑一旦建成了,对城市的形象、财政和公共生活都是在短时间不可逆的大事。
要面对的问题越复杂,需要的数据量就越高。要想更进一步,就需要国家在智慧城市上的投入和规模达到更加成熟的地步。
△智慧城市
其次是建筑行业的产业链更复杂,无法轻易改变以往的协同模式。
建筑生产有一套大流程,每一步引出的行业都固化得严重。基本不是改变某个环节就能颠覆的。比如光辉城市,它像是辅助设计师的高效工具;小库科技,更像是杀死强排流程的AI助手。但最核心的设计过程是不会被撼动的。
由于这个行业的复杂,使得要实现AI,不可能单靠某一个工具解决一切,它需要多个足够强大的智能工具拆解各个流程的难题。
虽然设计都被归为轻资产,但相对而言,家装设计更像是轻资产的设计服务,建筑规划景观行业更像重资产的设计服务。
轻资产的行业受到互联网服务和互联网工具的冲击会更明显。而重资产的则无法轻易被改变,特别是牵扯的利益链复杂的。就像钢铁工业、汽车工业这些的行业能通过互联网短时间改变的是营销模式,而生产模式只能慢慢升级。
△BIM流程中建筑行业的协作
还有一个残酷的真相,一部分家装设计师被取代了。这种取代在建筑设计上也许会到来,但没那么快。
使用酷家乐的群体早已不局限于设计师,反而普通用户、供应商、甲方才是数量最多的。同时围绕着这个平台,又诞生了专门制作模型赚钱的设计师。它的受众广,还伴随着一定的社交。
酷家乐产品的核心是大数据,具象点是它的模型库,这个模型库不是那种游戏模型一样用来看的,而具备有足够用来落地的信息和数据,已经有BIM的味道了。
按照酷家乐的这种模式,一个人即使不经过高校和设计师的培训,也可以通过现有模型的搭配训练成为合格的家装设计师。
建筑设计行业其实没有真正的模型库,网络上的那些建筑模型不能直接使用,也往往没有合理的数据,不可能直接放到城市中某个地块上。
但这个只是时间问题,解决城市中复杂信息的搜集和分析,未来规划和建筑设计行业也出现一个体量这么大的设计云工具也是很有可能的。
这件事远没有达到AI替代建筑师这种骇人听闻的地步,但它达到了普通人就能代替建筑师的技术条件,反而更容易使建筑师感到焦虑。
说到底,这些建筑和地产的互联网创业都是“BIM+装配式”时代需求下的结果。可以理解为什么资本市场看好它们,因为不仅有互联网发展的契机,更有国家政策跟疫情带来的大风口。
国家这几年不断出台政策让设计企业强制上BIM。在疫情期间装配式建筑更是成为国民的救星。
△BIM
一般情况下,装配式建筑很少出现在传统建筑媒体和新兴的建筑媒体里,因为在我们的印象中,装配式建筑的落地包含着更多的是机器智慧,而缺失了设计师的灵魂。
然而,城市发展很多时候是不顾所谓灵魂的。
于是,我们回到最开始的标题的问题,互联网是不是正在杀死建筑师?
从城市发展的趋势看,互联网工具满足了效率的需求,也引出了一个冲突。国家在进行着精细化改革,比起过去追求效率,我们其实是越来越追求质量的,但是互联网工具,实质上就是奔着效率去的。
这种矛盾也清晰地刻画出建筑业未来的两条理想路线,一条是无差别复制的功能建筑在互联网帮助下推向极致,另一条是创新型设计会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得到更多支持。
由于这两条线的理念是相悖的,建筑和相关设计师的职业也将强烈分离。真正做设计的建筑师和做着重复无差别劳动的建筑师越来越难再归纳成同一种职业。
△建筑师
这是符合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的出现创造了众多我们没有听过的职业名称,但是这些职业大多数是从传统行业里脱离出来的新名词,曾经也有存在过只是过去的定义太笼统。互联网促进了社会的多元化,从而使得社会的分工进一步细化。
如果互联网战车在建筑业继续前进,建筑师的职业将被重新定义。
△建筑师
15世纪,欧洲没有建筑师,只有工匠。技术的发展,文艺复兴的到来,伯鲁乃列斯基和阿尔伯蒂等人的努力,终于使得工匠变成了工人、工程师和建筑师。
工匠在重复且无差别的劳动中分化,因为量变产生了质变。
△阿尔伯蒂
现在由于资本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大部分设计师的工作也变成了重复且无差别的劳动,“建筑师”这个词越来越不能准确地描述所有的建筑师的群体。互联网会杀死旧的“建筑师”,同时又创造出一种新的建筑师称呼。
建筑业为什么总是慢半拍 别人都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了 这儿还在担心互联网
其实从本身来说,建筑景观规划是门艺术和工程的结合体,但是当这个艺术被所谓的软件所替代的时候,只能说是一种悲哀,毕竟我赞成楼上一哥们说的,普奖并不是靠软件拿的
前两天刚在B站看了小库科技的介绍,震惊
极端一点来说,再牛的软件也不可能提高拿普奖的概率,而混日子的建筑师也完全可以被普通人取代,不是吗?
这不就是建筑打工人吗
再一个量变到质变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