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若本建筑工作室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作者: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若本建筑工作室
校对:建筑学院 柚子

a1 夜幕下的博物馆(朱捍东)_调整大小.JPG

△ 夜幕下的博物馆 ©朱捍东

二里头遗址地处洛阳盆地的核心位置,这里北依邙山、南望嵩岳,前临伊洛、后据黄河,地理环境极为优越。经过六十年来持续不断的考古发掘,现已探明二里头遗址拥有迄今所知我国最早的城市干道网、最早的宫城和宫室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和最早的绿松石作坊等多项“中国之最”。遗址现存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是当时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大的都邑聚落,也是迄今可确认的中国最早的王国都城遗址,被学术界认定为夏王朝中晚期都城遗址,是研究中国早期国家起源和文明形态的最重要对象。

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成果认为:“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这种文明形态即为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建设列入了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工程定位于中国最早国家形成和发展研究展示中心、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展示基地。经过2年的紧张施工,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与遗址博物馆已全面完成建设并对公众开放。

△ 博物馆与北部的遗址区 ©朱捍东

△ 博物馆与乡村生活共生 ©田方方

建筑设计的主要特色是:

遗址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与遗址公园规划、游客中心规划三位一体,同步设计并完整实施。规划设计在延续《二里头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制定的规划原则基础上对遗址区现状进行了详细调研,提出了遗址保护与乡村聚落发展整合规划的新思路:在确保遗址重点保护区内的宫城遗址、井字型大道以及中轴线完整展示的前提下对一般保护区内的村落维持现状,不做大的改变,尽量减少对村庄日常生活的影响。在建设控制地带的建设尽量与现状村落集约发展,以带动村庄就业和村落基础设施的整治更新,特别将遗址公园的游客中心结合西南侧的冉庄整体规划建设,与遗址公园一起形成以遗址博物馆为中心的一体两翼、联动东西的新格局。

博物馆建筑设计与遗址区整体风貌协调,内部空间序列起承转合并具有足够的开放性。

遗址公园规划总平面图.jpg

△ 遗址公园规划总平面图

△ 遗址博物馆、游客中心与遗址公园三位一体 ©朱捍东

△ 遗址博物馆与周边环境 ©朱捍东

尊重郊野大遗址的原生状态,建筑设计试图营造旷远幽邃、访古探源的特殊场地氛围。以“二里头台地”的大地景观意匠来摒弃对夏商建筑“茅茨土阶”的具象模仿,得到了业主和多数专家的支持和认可。

△ 从遗址区远眺博物馆 ©杨天周

△ 从村头的皂角树看博物馆 ©杨天周

建筑设计的初始概念来源于一幅二里头考古发掘的现场照片:曲折蜿蜒的考古探方呈现着不规则的延伸状态,逐渐揭示着这座古代文化遗址隐藏的内在密码,这种状态非常符合二里头遗址本身的特质。毕竟,围绕二里头遗址的待解之谜实在太多了。我们希望博物馆建筑也能呈现出一种“不定形”的状态,以避免过于单一的解读。最终发展出一个层层渐进的空间序列和功能组合来实现这个不定形策略,设计的演变过程伴随着对二里头遗址本体空间特征的持续研读和领悟。

△ 屋顶俯瞰 ©朱捍东

△ 建筑与地望 ©朱捍东

△ 主入口局部 ©田方方

△ 主入口檐廊 ©杨天周

△ 檐廊与人的活动 ©田方方

△ 主入口内庭 ©田方方

△ 序厅 ©田方方

△ 从序厅看大厅 ©田方方

△ 序厅侧视 ©朱捍东

△ 从序厅看中央大厅 ©田方方

△ 中央大厅夯土内墙 ©朱捍东

△ 大厅夯土墙之间的错动穿插 ©田方方

△ 中央大厅的天窗采光 ©朱捍东

△ 中央大厅交通核 ©朱捍东

△ 天窗与陈列 ©田方方

△ 自然采光的展厅内景 ©田方方

△ 北侧坡道尾厅 ©田方方

△ 北侧的狭长内庭 ©田方方

△ 从坡道看内庭 ©田方方

在公共建筑中大量采用铜板幕墙、手工夯土以及与之匹配的清水混凝土工艺。其中,夯土总量超过4000立方米,成为目前世界最大的单体生土建筑。建筑材料以及建造方式的选择来自与二里头文化的关联,这里发现了最早的青铜作坊和青铜礼器群,在宫城核心区发现了多座由夯土墙围合的大型宫院建筑群,这些考古现场能帮助我们在材料建构层面做出快速的决断。

△ 北侧水池倒影 ©朱捍东

△ 尾厅与水面 ©朱捍东

△ 水池倒影 ©田方方

△ 主入口 ©朱捍东

△ 东出口内院 ©朱捍东

△ 外墙细部 ©田方方

△ 建筑与夯土围墙 ©田方方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超大规模的夯土工艺应用于大型公共建筑,如何解决其性能的可靠稳定?我们延请的夯土专项负责人穆钧教授团队对夯土实践具备长足的经验,但也有其特有的坚守。不同的土源、土质性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能简单的类比套用。临场实验成为不可缺少的环节,我们的建筑室内外设计也伴随着实验成为一个“不定形”的过程,随着实验数据的持续乐观,夯土墙的高度节节攀升,最终呈现出的是一个没有经过预设的现场。

△ 夯土施工进行中 ©李立

△ 逐层夯筑施工 ©李立

△ 超高夯土墙的构造措施 ©李立

△ 博物馆与北侧复原水系 ©田方方

△ 博物馆一隅 ©杨天周

△ 建筑与大地 ©杨天周

△ 垂直体量与水平大地的交接过渡 ©杨天周

△ 建筑天际线 ©田方方

△ 落日余晖 ©田方方

△ 屋顶观光层的三柱回廊 ©田方方

设计图纸

博物馆总平面图.jpg

△ 博物馆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jpg

△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jpg

△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jpg

△ 三层平面图

技术图纸-6.jpg

△ 1-1剖面图 & 2-2剖面图

技术图纸-7.jpg

△ 3-3剖面图 & 4-4剖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项目类型:文化建筑

项目地点: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

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若本建筑工作室

主创建筑师:李立

设计团队:王文胜,高山,周峻,郝竞,叶雯,孔维薇,刘浩晋,程青,冯玮,曾刚,程贵华,姚赛,陆扬,梁阳,刘畅

室内设计:李立,郝竞,张溯之,张塨,冷先强,谢越

景观设计:李立,刘畅,徐大威

夯土专项设计:穆钧,周铁钢,蒋蔚,梁增飞,崔大鹏,邢勇,周健,高志鹏,杨飞

幕墙设计:牟迎光

遗址公园规划:李立,刘文佳,冯珊珊,张婉舒,胡海宁

游客中心设计:何侃轩,孔维薇,黎彦希

驻场建筑师:郝竞

业主:洛阳市文物局

施工单位:河南国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用地面积:148732平方米

建筑面积:31781平方米

设计时间:2016年11月

建成时间:2019年10月

摄影师:田方方  朱捍东 杨天周

0条评论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作者: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若本建筑工作室
校对:建筑学院 柚子

media@archcollege.com
建筑学院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QQ:359440856 或微信: jzxy-gtn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点击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建筑学院】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