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多义、连接与激活——上海江川路社区食堂设计实践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奥默默工作室
原文链接




△ 建成效果 摄影 章勇


【原状:居住区边缘的废弃煤气站】


宾川路502号悦享食堂处在上海市闵行区江川路街道电机片区,该片区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一个典型的以工薪阶层老年人为主的大型居住区,存在非常典型的老旧小区的使用问题,如部分公共服务设施荒废、适老化设施不足、老年人的餐饮问题无法解决等。该项目被纳入工作室江川路电机片区适老化改造项目进行通盘考虑,旨在通过“点线面”的改造策略,对于老旧小区的病灶进行针灸式改造,以最小且最具示范性的介入方式,达到最适宜的片区更新成果。


△ 江川路改造项目,工作室自绘


场地原状是一处废弃的煤气站,面向河道北竹港,既位于封闭居住区的边缘,又紧邻公共交通节点的关键部位。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场地由于产权等原因,设计范围较为局限:不仅河道一侧不可扩展、居住区围墙亦不可移动,且由于煤气站常年荒废,结构系统在勘测报告中也问题重重,仅剩的微弱优势似乎仅为二层平台的视线及景观资源。如何在公共与私密之间做调和,如何通过功能置换、结构加固、场景营造等一系列手段激活这处既边缘又中心、既私密又公共、充满矛盾性的空间是我们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


△ 场地原状航拍图,工作室自绘


【目标:多义、连接与激活】

/多义/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如何让为新中国的建设付出了辛劳的老年人能有尊严的安享晚年,如何对老旧小区所暴露的种种问题进行精细化治理成为新时代需要思考的关键点。我们在前期做了大量的社区营造准备,广泛听取了周边居民及居委会等管理部门的相关意见,最终发现类似于宾川路502号周边老年人占比较高的住区,呼声最高的就是“社区食堂”,但仅仅提供单一的、只满足餐饮需求的功能无疑会产生一定的空间浪费,故我们认为,社区食堂的价值不仅仅是满足老年人的餐饮需求,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个行为交织的多义空间,这个空间的功效不仅可以抚慰老年人的胃,更能抚慰老年人的心。


△ 社区营造相关活动,工作室自摄


原状场地的多重语义为我们对于宾川路502社区食堂的多义预期提供了可能性,受限于改造及服务面积,未来在此运营的社区食堂的状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沿街商铺、并非需要尽可能多的人关注到、也并非需要更多的盈利,而是处于一种中间状态:通过仅有的大空间灵活适应多重活动需求:日常餐饮、非日常集体活动,且只服务于需求最迫切的周边老年人,避免资源浪费,最终通过适宜的运营策略,让该处社区食堂锚固于场地一隅,发挥其能力范围内的效用。


△ 摄影 


/连接/

当前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的范围大多仅局限于单一建筑或单一的外部环境改造,如何能就势连接周边环境,从老年人步行全流程来通盘考虑就显得尤为重要。故我们在关键部位设置了社区慢行系统、全场地扶手系统、全场地地面导视系统,同时也在小区楼道内部做了无障碍改造试点,旨在分析老年人从出家门开始的出行全流程,并进行适老化改造,满足其日常性外出辅助的需求,保护老年人不受常规的意外伤害。


△ 502社区食堂与周边改造要素之间的连接关系 工作室自绘

(康养花园、全场地扶手系统、全场地地面导视系统)


△ 小区大门改造   摄影 胡义杰

△ 全场地扶手系统、全场地地面导视系统  摄影 胡义杰


△ 全场地扶手系统、全场地地面导视系统  摄影 章勇

△ 社区食堂旁边的康养公园 摄影 胡义杰


/激活/

在充分考虑与周边活动场域的空间关系后,如何进行社区食堂的精细化设计从而进一步激活场地与周边区域成为我们下一阶段的思考重点。在煤气站的结构限定内,我们重新进行空间梳理与划分,旨在充分回应场地周边景观道路资源,同时我们认为,社区食堂在未来应成为一个具有多重语义的活动空间:不仅可以具有日常性的餐饮功能,内部餐饮桌椅也可以通过撤走来形成灵活的大空间,满足非日常性的唱戏、演讲等老年人喜欢的活动,进一步弥补周边住区内外空间类别乏善可陈的缺陷。


△ 撤掉桌椅后,室内外的活动空间 工作室自绘

△ 摄影 章勇


【局部:界面的透明感知与介入路径】


建筑场地四面环境均不相同,北侧窄边最消极,朝向围墙;东侧长边较为私密,面向居住区开放;南侧窄边最公共,路桥正对其南面;而最有景观价值与公共性为仅剩的西面,却又受限于西晒,玻璃窗亦不宜开过大,那么如何针对建筑四个立面所朝向的城市与居住区环境进行下一步的界面设计就显得额外重要。


柯林·罗与罗布特·斯拉茨基所共同撰写的《透明性》中,现象透明仿佛置于了一个更高层次的分析逻辑,但其实物理透明作为一种适用范围更广的透明度感知策略,从某种度上来讲似乎更适合分析单一空间占主导的本案,正是由于外部环境的不同条件以及建成面积限制,需要我们从立面的视知觉感知上做近乎忠实的回应,故最终的界面视知觉通透性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西立面>东立面>南立面>北立面。

△ 摄影 章勇 工作室改绘


△ 一层平面图  工作室自绘


针对条件最优良的西立面,通过落地玻璃直接对内部空间完整的餐饮区进行了暗示,而由于涉及到主入口前区具有允许内外行为交叠的可能性,如果右侧的厨房部分开过大洞口亦或者排烟设施设置在近人尺度上,都会对西侧活动区的实际使用带来困扰,故我们通过高处砖的特殊砌法形成排烟洞口,便于排烟,其次对于厨房近人尺度则外包穿孔耐候钢,洞口数量随着高度的降低而减少,同时设置光带,最大限度在保护西侧外部活动空间不被干扰的情况下,丰富空间体验。


△ 耐候钢孔隙与砖砌透光 摄影 章勇

△  沿河西立面  摄影 章勇

东立面作为跟居住区内部连接最密切的界面,如何既能便捷的到达,又能跟餐饮空间形成一个空间分隔是我们要考虑,故采取了在餐饮空间和东侧界面中间再次置入一层交通空间与景观绿植,同时在较高处采用了鱼鳞网辅助在交通空间漫游路径的视线穿透,不仅可以产生光影效果,亦可将餐饮空间与居住区内部的关系变得模糊般微妙。


△  摄影 章勇


受限于服务半径与服务面积以及功能限制,建筑所承担的角色并非是立足于招徕顾客来赚取更多的利润,而是保持一种谨慎的微妙态度来服务大众,南立面通过在路桥与社区食堂之间介入休息连廊这一次公共空间,同时通过上方登高楼梯侧墙的砖砌开洞与灯光布置,似乎产生一种理性的欢迎意味。


△  摄影 章勇

北立面作为最封闭的一个界面,一方面是内部餐饮空间其实具有东西轴的空间方向性,如果再次在北立面进行开洞处理,必然导致整体空间的方向性混乱,出于对整体空间秩序的考量,另一方面是北墙正对居民卧室起居室,或许过于开放会对居民的生活产生视觉互渗的消极作用产生,故我们采取了整面的砖墙处理。


对于进入方式,我们均有一个较为迂回的设定。莱特在统一教堂中的7次迂回路径使得整个空间体验由城市顺畅的过渡到教堂内部空间,同时中国古典园林中也通过曲折路径产生步移景异的效果。在本项目中存在3次转折,首先进入一层主入口的方式需要人们首先进行第一次转折,穿过室外连廊;再进行第二次转折,进入到西向室外活动区;然后进行第三次转折,最终通过嘈杂的城市环境进入温暖的社区食堂内部。在老年人的漫游全过程中,我们不仅设置了全套的适老化辅助设施,并且对于沿路径过程中的景观也进行了相应设置,旨在丰富沿途的空间体验。对于二层平台的进入方式,我们并非想让其入口处于过于过于公共的位置,故将其放置在居住区域食堂之间,通过转折以及转折过程中的光线及材料变化产生多样的空间感受,全套的适老化辅具依然被合理的置入交通空间中。

△ 楼梯与二层平台(局部)  摄影 章勇


【建造:低成本前置条件下的制约与改变】


建筑项目往往总是遇到各方面的制约。就这个项目本身而言确实遇到了不少,包括社区老百姓与施工的矛盾,整体工程造价的低成本,以及相关施工工艺的困难,这些困难其实都是我们在社区改造类项目中经常遇到的。首先是社区性(社区营造代替田野调查):之所以强调社区营造的重要性就是在于社区改造类建筑会更多的与社区百姓生活结合,居民的任何一个意见都可能成为项目的重大转折。其次是人工与施工工艺的临场快速应变:社区改造建筑最大的问题在于老建筑图纸等各种信息缺失。整个建造过程的不可控因素过多,更多时候需要建筑师临场快速判断找到替代方案。第三是综合平衡造价与最终效果。由于没有强力的地产商支持,社区改造类建筑最为敏感的就是造价的问题。如何在低成本的造价和建筑完成效果之间取得平衡是最为困难的部分。


【结语:相关实践与展望


现存的适老化改造案例,往往仅局部的针对建筑室内、居住小区内部或室外公共空间的某个部位,并未针对该片区的老年人进行城市角度的活动全流程的分析及与之针对性的改造,那么其实此类改造必然是不完整的,我们认为,若要形成本片区全面的适老化改造范本,必然要通过对本片区典型性的老年人进行个体与群体分析,总结出共性需求,并通过在给定城市范围内的活动路径可能性分析,筛选出包含室内外的全活动过程改造的点线面要素,针对这些要素进行针灸式的改造提升,最终实现片区老年人从居家生活到外出活动的全面适老化防护。


除宾川路502社区食堂以外,正在施工中的其他从属于“点线面策略”下的江川路电机片区造还含有如下项目:

  • 点:劳模之家的机械臂、入户楼道内外

  • 线:全场地扶手系统、全场地地面导视系统

  • 面:粟上海·红园及周边公园、康养花园



上海交通大学奥默默工作室

在江川路的相关城市更新实践建成照片



劳模之家


楼道入口内外适老化改造


粟上海红园美术馆




△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通过近些年的社区类改造实践,我们认为:社区类改造并不能依赖于建筑师自己的个人想法,而需要以社区营造为基础,利益相关者共同磨合探讨,最终达到一个共同认可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平衡与取舍项目利益相关方的真实诉求,达到最终使用者的预期,同时在建造过程中也很可能将最初的建构语言进行逐级简化,达到一个低成本条件下的最优解,所以我们认为,最终的社区类改造设计的设计导向就变成了“基于在地的顺势而为”。


【技术图纸】


△ 平面图△ 剖面图




项目名称:宾川路502号悦享老年食堂

项目地点:上海市闵行区江川路街道宾川路502号

设计单位: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奥默默工作室

设计团队:张海翱、徐航、李迪、孙佳颖、渠基建

业主:上海液化石油气经营有限公司

建设时间:2019年12月到2020年7月

用地面积:301m²

建筑面积:232

结构设计:北京中元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室内设计: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奥默默工作室

特别感谢:上海市闵行区江川路街道办事处,上海碧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建造材料:砖、木、钢、玻璃、鱼鳞网

建筑摄影:章勇、胡义杰

文字编辑:梁栋楠



0条评论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奥默默工作室
原文链接

media@archcollege.com
建筑学院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QQ:359440856 或微信: jzxy-gtn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点击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建筑学院】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