匍匐于山脚下的巨石:楼纳露营服务中心 / 李兴钢工作室
ArchitectureDaily
作者:李兴钢工作室
校对:星期八小镇
原文链接
楼纳露营服务中心设计始于2016年11月,2017年10月基本竣工投入使用。位于贵州省兴义市东部山区的楼纳村大冲组“建筑师公社”——群山环绕下的一块闭合盆地之内,用地西侧靠山,东侧临道路和水塘,场地内原有两户相邻的院落民居,拆除后遗留下房基和部分石墙。
△ 场景印象草图
作为公社露营基地的配套服务中心,包含更衣休息、餐厅、咖啡、会议、办公等功能。试图保留当代的视角,创造一种“熟悉的陌生感”,而非将视线局限在所谓的“传统”,在空间记忆、地理环境、在地建造三个层面上做出了回应,探索一种包含隐喻的、在土地中自然生长的现代性。
△ 构思草图,介于景观与建筑之间的营造
△ 西南侧鸟瞰 ©张广源
△ 东侧人视 ©张广源
△ 东南侧鸟瞰 ©张广源
新建筑被视为老宅的延续,保留老宅房基、轮廓尺寸和石墙遗迹,设置火塘、院落及“寨门”,让过去的空间与尺度随之延续在场地中,小溪接通山泉,保留场地中的老井,采集天然水资源为景观和生活所用,层层石阶时而隆起、时而下陷的起伏形态是对楼纳大尺度喀斯特地貌、地质环境的象征性重现,整个建筑犹如巨石匍匐于当地特有的喀斯特“馒头山”脚,与楼纳的独特地景融为一体,当人从田埂间望去,所见既是大地向山林隆起的一部分,又是一个可以自由登高观景的平台,亦是一个温馨的居所。
△ 南侧人视 ©张广源
现代公共功能的置入顺应原有老宅的位置关系,以院落的方式围合,同时将两个宅基之间的空地设置为第三个内院,一侧向阴翳的自然山林敞开,当人们从开阔地带逐步进入安静的院落及屋后绿荫下的廊道,一种在公共环境下的私密感被逐渐诱发。
△ 内院人视 ©张广源
△ 中部庭院看向南院正房,南院残留的老墙与新墙并置 ©张广源
△ 中部檐廊,建筑的厚重创造了荫蔽并与强大的自然相融 ©张广源
△ 咖啡厅人视 ©张广源
各个房间的屋面通过平台和阶梯连接成一体,将火塘、广场、庭院、水池等地面的多样活动引向屋面,整个大冲组的山水地景尽收眼底。
△ 由东侧道路看北院 ©张广源
△ 由场地南侧望向屋顶平台_活动被从地面引向屋面 ©张广源
△ 由南院屋顶北望 ©张广源
△ 场地北侧水塘,从山泉及降雨获取水源,并分担泄洪压力 ©张广源
△ 由建筑屋顶北望水塘,山中雨水可由水渠汇入池塘 ©张广源
△ 由屋顶平台眺望,山水尽收眼底 ©张广源
△ 屋顶平台北望 ©张广源
当地人将混凝土与多种在地材料(尤其是石材)结合,形成墙角、门头、挑檐、挑台、楼梯,服务于在地生活的空间创造,并因其跨度及可塑性,极大丰富了民居的空间类型,在构造设计上沿用这些做法,并改良其工艺,发掘其塑造空间的潜力,使之为现代空间服务。
△ 施工照片,混凝土砌块加固结构并锐化建筑形体 ©陆少波
△ 楼纳民居,混凝土与石墙毫无违和感地拼接 ©李兴钢
餐厅使用的混凝土十字柱是当地石砌十字柱的改良,较大的支撑跨度为室内使用创造了灵活性,同时解放了建筑立面,使其如同一个漂浮在水上的亭榭。
△ 餐厅人视 ©张广源
△ 场地北部望向餐厅,建筑内外通透犹如水上亭榭 ©张广源
△ 由场地东北角望向北院 ©张广源
△ 由东侧道路望向南院 ©张广源
设计图纸
△ 总平面图
△ 平面图
△ 轴测图
△ 东立面图
△ 北立面图&南立面图
△ 庭院剖面图
△ 楼纳详图
△ 楼纳详图
△ 模型
项目信息
项目类型:社区中心
项目地点:兴义,中国
建筑师:李兴钢建筑工作室
面积:306 m²
项目年份:2017
摄影师:张广源,陆少波,李兴钢
厂家:Bentu, Hongya Zhuyuan Technology Co., Ltd, Zhongke Jujia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主创建筑师:李兴钢
设计团队:李兴钢、谭泽阳、陆少波、侯新觉
委托方:贵州省楼纳建筑师公社
结构设计:赵广海
施工方: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 ArchitectureDaily 禁止以建筑学院编辑版本转载,如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长期接受各类作品、资讯投稿。
也许过段时间长一些苔藓会好看点,现在建筑和地面的纹理太花了,有点突兀。
有点看不懂~当然很厉害
自然养心,回归本质生活!不以硬件堆砌,不以繁华喧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