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邑曰筑,都曰城。”
——《春秋左传正义》
从历史上来看,祭祀活动曾经在聚落等级上的认定起着关键作用,祭祀设施也表达了古代的权力与地位。祭祀道路(涂)往往建立在一个城邑的主轴线上,周围建筑偶数对开,道路极具向心力与统领性。
△ 云层之下的祭禹广场
大禹陵位于绍兴城东南六公里处的会稽山麓,占地245亩,背靠会稽山,前临禹池,风光秀美,气势宏伟。大禹是华夏立国始祖、上古治水英雄;大禹文化,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核心之一,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柱,为后世所景仰,各朝各代,展祭不绝。祭禹典礼自夏王启始历经4000年,世代相传,延续至今,至2007年升格为国家级祭祀活动,并定于每年谷雨时节举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景区需要拓张新的空间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与更大的群众期冀。
△ 从山顶大禹像俯瞰祭禹广场
大禹陵景区改扩建提升工程的目标是对整个景区空间结构的梳理,景区功能的完善,进而推动大禹祭祀文化的传颂,从而让人们在自然和人文景观中更真切地感知、追忆与致敬这位华夏先祖。
△ 改造前的祭禹广场
△ 改造后的祭禹广场(从山中享殿俯瞰)
△ 改造前偏角的神道
△ 改造后的神道与祭禹广场、山中享殿、山顶禹像在一条轴线之上
初去大禹陵便感受到大禹陵景区其作为帝陵强烈的礼仪性空间秩序性,但由于受限于之前祭禹广场的规模,神道与祭禹广场、山中享殿、山顶禹像之间的轴线成偏角关系。如何让祭禹之路的空间秩序再度强化与提升?这个思考经过多次的现场考察,并与业主的协商之后,我们提出了一个大胆而坚定的想法,将神道后半段轴线南偏,使其延续与祭禹广场、山中享殿、直至山顶的大禹像保持中正的轴线对位关系。既增强了空间秩序,又恢复了匠人营国中祭祀道路的统领性。
设计调整后的大禹陵景区的空间布局,由西向东共分为六个节点。
△ 大禹陵景区一期改扩建提升工程总平面
A、景区主入口在保留原门阙的基础上重新整合形象:新建双层石质棂星门以及来源于夏朝“四阿重屋”式宫殿结构为灵感的游客中心,配置大型停车场,构成一体化入口运营服务场所。
△ 景区入口门阙
△ 新建游客中心鸟瞰图
B、九龙坛进行了空间拓升:直径扩至38米、高度增至6米,加强了其外观上与景区提升后的匹配。
△ 提升后的九龙坛
C、神道后半段转向归正:为使整体布局更贴合传统帝陵形制,归正了神道中轴线,使其与洛书台、水上祭坛、大禹陵碑、山中享殿、山顶禹像处在同一轴线上,更加贴合祭祀建筑的礼制,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祭禹陵。
△ 归正后的神道
D、祭禹馆西接神道,神道末端可以看到馆西立面正中处7.2米×10.9米的禹字铜碑,馆顶均布着的象征大禹功德的九鼎,以及远方的大禹神像。祭禹馆建筑通过若干同心的对称厚重弧线石墙形成一道人工屏障,围合出一片独立庄重的祭祀空间,祭禹之路的神秘感与仪式感也得以提升。祭禹馆在形式感极强的弧形墙之间,植入了更多功能,包括候祭室、排练房、休息厅和媒体发布室等。弧形墙的立面主要选用250mm厚度的高级深黑色花岗岩,石材垂直干砌而成,相较传统常用的干挂幕墙更显沉稳厚重,并利用火烧、水洗及抛光等处理手法使石材色调呈现三种深度,在色彩与质感上致敬夏朝尚黑文化。
△ 改造前神道尽端的祭禹馆
△ 改造后神道尽端的祭禹馆
△ 神道尽端的祭禹馆
△ 馆西立面正中处禹字铜碑
△ 禹字铜碑前空间
△ 远处山顶的大禹神像
△ 同心片墙围合的祭禹馆
△ 三种颜色深度组合的石材干砌片墙
△ 片墙之间的过渡空间
E、祭禹广场由环形祭禹馆围合而成,游人沿神道绕过轴线末端的祭禹馆便可豁然抵达。出于帝陵风水的考量,原广场圆心及两侧的原钟鼓亭、水上祭台的位置保持不变,但将原中心的太极台改为洛书台,与大禹文化更加契合。广场半径扩大至66米,改造后的广场观演容量也将由原来的1000人扩至10000人。为了祭祀仪式时建立观演人员更舒适的视线关系,广场看台采用扇形阶梯式形制,向外升起扩散,呼应同心环形建造的祭禹馆,向心聚集下沉,形成圆形的洛书台。祭祀时主祭人员需要在祭禹馆候祭并从内侧正中的甬道走出,穿过广场中心的洛书台,经6个台阶后到达水上祭台,举行相关的祭祀仪式。
△ 绕过祭禹馆后抵达祭禹广场
△ 祭禹广场正立面
△ 扇形阶梯式观演台
△ 广场地坪采用黑色砖石,致敬夏朝尚黑文化
△ 广场圆心和鼓楼
△ 26甬道
△ 祭禹广场分解图
F、大禹陵碑、山中享殿、山顶禹像位于轴线的末端,均以更新保护为主。
△ 禹陵空间
“天美禹德,而劳其功,使百鸟还为民田”,大禹精神作为民族精神之重要渊源,彰显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根与魂。祭禹广场——作为禹陵空间之精髓和历史背景下的新作,不主张随心所欲的创作,而应注重综述历史文本前提下的再写。它将兼顾文物保护与景区更新,塑造史今交错、功能复合的纪念性空间,丰富人们的空间体验,引导游人深入感受、思考并传递这一场所的精神实质,这种力量将始终被凝聚、传承与弘扬,并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 大禹陵一期总平面图
△ 祭禹广场屋顶平面图
△ 祭禹广场一层平面图
△ 祭禹馆西立面
△ 祭禹广场剖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祭祀之路的归位—— 绍兴大禹陵景区祭禹广场改扩建提升工程
设计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ACRC
事务所网站: www.uadacrc.com
Website: www.uadacrc.com
主创建筑师: 胡慧峰,彭荣斌
设计团队完整名单:胡慧峰,彭荣斌,章晨帆,张子权,谢锡淡
业主:绍兴市文化旅游集团公司
设计时间(起迄年月):2019年3月-2019年8月
建设时间(起迄年月):2019年8月-2020年6月
用地面积(平方米):48716.96平方米
建筑面积(平方米):3285.27平方米
结构:张杰,丁子文,姜啸,王忠明,陈旭
景观:吴维凌,王洁涛,徐聪花,章驰,姚海燕,何颖,敖丹丹,顾静娴
室内:李静源,贾茹,胡栩,周媛
照明:王小冬,牛萌萌,姜鸳敏,黄晓东
施工:浙江超润建设有限公司
材料:花岗岩、铜、金属瓦
摄影师:赵强
一股子横店味
很好看,很震撼,如果能去实地看一次应该很棒,设计符合中国传统又不失现代化
俯瞰图乍一看像飞碟(๑•̀ㅁ•́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