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建筑专业的大家来说,最热点的事件莫过于一年一度的普利兹克奖了,这个被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奥斯卡奖的奖项每年都会带来一波刷屏的热潮。或许没有一个建筑人能够脱离在这波信息浪潮之外,但浪潮中的我觉得,似乎可以讲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而这便是普利兹克奖得主们自己的网站。
每一次颁奖后,我都希望能够更深的去了解那些获奖者的故事,不管他们是早已举世闻名,或者在我们的圈子里还不太为人所知。最好的方法本应该是去他们设计的建筑空间里走一走看一看,去真实体验他们想要传达的东西。但对于这个拥有42年历史,获奖者遍布全球19个国家,作品成千上万的奖项来说,要都走走似乎有些困难。因而我又将注意力投向所有普利兹克奖得主的事务所网站上。建筑师自己的网站,是他们作品成果与设计过程设计思想的的展示平台,在学习他们的时候网站的意义依然非常的大,成本也实在感人。
不过,浏览的时候我突然又想到一个问题:
我究竟有造访过多少普奖得主的网站?
其实在这之前我也就看过十来个吧,于是我花了一些时间,疯狂Google,得到了这样的画面;
这是我搜集到的属于其中36届得主的41个官网的首页截图,你可能会好奇,为何会是36届得主的41个网站,毫无疑问,有一些普奖得主并没有自己的官方网站(至少我没有找到),所以在42年中找了36届拥有自己官网的得主。1988年下了一次双黄蛋,出现了戈登·邦夏与奥斯卡·尼迈耶这两位不属于同一建筑公司的普奖得主。而有的得主又拥有不止一个网站,比如2019年的矶崎新,他在全球拥有四个办公室,其中3个拥有自己的官方网站。我们最熟悉的贝聿铭老先生,创办了PEI COBB FREED & PARTNERS 与 Pei-Architects两家知名的建筑公司,所以拥有两所网站,所以最终找到的网站数量为41。
这里首先给出本文最重要的部分:
历届普利兹克奖得主事务所官网网址
获奖年份 | 获奖者名称 | 官网网址 |
|
|
2020 | 伊冯娜·法雷尔 谢莉·麦克纳马拉 | https://www.graftonarchitects.ie/ |
2019 | 矶崎新 | http://www.isozaki.co.jp/ |
http://www.isozaki-plus-huqian-partners.com/#Contacts |
http://www.arataisozaki.org/ENGLISH/span-bio.html |
2018 | 巴克里希纳·多西 | https://www.sangath.org/ |
2017 | 拉斐尔·阿兰达、卡莫·皮格姆、 拉蒙·比拉尔塔 | https://www.rcrarquitectes.es/ |
2016 | 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 | http://www.elementalchile.cl/ |
2015 | 弗雷·奥托 | http://www.freiotto.com/ |
2014 | 坂茂 | http://www.shigerubanarchitects.com/ |
2013 | 伊东丰雄 | http://www.toyo-ito.co.jp/ |
2012 | 王澍 | 暂无 |
2011 | 艾德瓦尔多·索托·德·莫拉 | 暂无 |
2010 | 妹岛和世、西泽立卫 | http://www.sanaa.co.jp/ http://www.ryuenishizawa.com/ |
2009 | 彼得·卒姆托 | 暂无 |
2008 | 让·努维尔 | http://www.jeannouvel.fr/ |
2007 | 理查德·罗杰斯 | https://www.rsh-p.com/ |
2006 | 保罗·门德斯·达·洛查 | http://www.mmbb.com.br/ |
2005 | 汤姆·梅恩 | https://www.morphosis.com/ |
2004 | 扎哈·哈迪德 | http://www.zaha-hadid.com/ |
2003 | 约翰·伍重 | https://utzon.dk/ |
2002 | 格伦·马库特 | 暂无 |
2001 | 雅克·赫尔佐格、皮埃尔·德·梅隆 | https://www.herzogdemeuron.com/index.html |
2000 | 雷姆·库哈斯 | https://oma.eu/ |
1999 | 诺曼·福斯特 | https://www.fosterandpartners.com/ |
1998 | 伦佐·皮亚诺 | http://www.rpbw.com/ |
1997 | 斯维勒·费恩 | 暂无 |
1996 | 拉斐尔·莫内欧 | http://rafaelmoneo.com/en/studio/ |
1995 | 安藤忠雄 | http://www.tadao-ando.com/ |
1994 | 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赞姆巴克 | https://www.christiandeportzamparc.com/fr/ |
1993 | 槙文彦 | http://www.maki-and-associates.co.jp/ |
1992 | 阿尔瓦罗·西扎 | http://www.alvaroleitesiza.com/ |
1991 | 罗伯特·文丘里 | https://www.vsba.com/ |
1990 | 阿尔多·罗西 | http://www.fondazionealdorossi.org/ |
1989 | 弗兰克·盖里 | https://www.foga.com/ |
1988 | 戈登·邦夏 | https://www.som.com/ |
1988 | 奥斯卡·尼迈耶 | http://www.niemeyer.org.br/ |
1987 | 丹下健三 | https://www.tangeweb.com/ |
1986 | 戈特佛伊德·波姆 | 暂无 |
1985 | 汉斯·霍莱因 | https://www.hollein.com/ |
1984 | 理查德·迈耶 | https://www.richardmeier.com/ |
1983 | 贝聿铭 | https://www.pcf-p.com/ |
http://pei-architects.com/ |
1982 | 凯文·洛奇 | http://www.krjda.com/index.html |
1981 | 詹姆斯·斯特林 | 暂无 |
1980 | 路易斯·巴拉甘 | http://www.barragan-foundation.org/ |
http://www.casaluisbarragan.org/ |
1979 | 菲利普·约翰逊 | https://www.pjar.com/ |
在这其中有一些得主早已去世,事务所被其继承人延续,或者改革,如菲利普·约翰逊,罗伯特·文丘里。有的已故大师的公司或已关闭,但其基金会还在提供着他们的相关资料,如阿尔多·罗西与奥斯卡·尼迈耶两位大师。有些大师不但有自己的基金会,甚至连自己的房子都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拥有独立的网站,这是路易斯·巴拉甘的CASA LUIS BARRAGÁN。同时有些得主虽然没有自己的网站,但不妨碍他拥有自己事务所的官方汤不热账号,这是彼得·卒姆托 https://zumthor.tumblr.com/ ,或者是在建筑师协会里面拥有自己的主页,这是格伦·马库特 https://www.ozetecture.org/glenn-murcutt-profile 。
因此我整理了一个更加细致的Excel表格,包含了普奖得主们的维基百科链接,中文名及外文名,公司名称,官方网站或其它相关程度极高的网页。但这个表格在微信公众号里面实在没法排版。
所以烦请大家在我的公众平台“IOZ建筑异想”后台留言“普奖得主网址”,系统会自动发送这个表格的百度云链接。我会在那里麻烦大家转发此文支持一下,但也不勉强。
而当我看过了这些全部的普奖得主网站后,又想到了一个问题:
谁的网站是最棒的?
现在的年轻建筑师胆子可真大呀,连得普利兹克奖建筑大师都敢评论打分了。
当然这个打分不能针对大师们的设计,咱就算是不喜欢,咱也没底气说呀。这个打分针对的是大师的网站们。更准确的说是站在一个学习者的角度来评价大师们的官网是否好用,对于我们收集和学习大师资料来说是否方便。就像是米其林的评星一样,不是站创作者的角度看材料做法地不地道,而是站在游客的角度看是否值得专程前去品尝。
因而我回顾了自己上建筑师官网找寻资料的总总经历,设置了五个打分项:资料丰富程度,项目分类详细程度,资料开放程度,多语言性,界面设计,进行累加打分。评分细则有些枯燥,所以我一一公布每个打分项的冠军,同时解说一下打分的原则。
资料丰富程度
冠军
汤姆·梅恩
https://www.morphosis.com/
诺曼·福斯特
https://www.fosterandpartners.com/
作为一个建筑学习者,去看一个大师网站最关注的便是大师到底分享了多少资料给我们,我们能看到多少干货。考虑到建筑设计到完成各个环节,我将评分小项分为了六个子项:项目文案,项目照片,图纸(含分析类图纸与技术图纸),概念手绘,建筑模型,施工过程。就我的经验来看,几乎所有的建筑设计师网站展示的项目内都在这六种形式中。在评分中,无该子项为0分,拥有该子项的将获得三个梯段的分数1分(有),1.5分(较好),2分(最佳)。
汤姆·梅恩与诺曼·福斯特两位大师的网站在此大项中均获得了9分,并列第一。他们的网站在资料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异常惊人。项目文案在包含基础信息的同时,对于建筑设计思想的描述也非常丰富,很有学习价值。项目照片与设计图纸数量大,清晰度高,而且很全,对于临摹大师作品以及进行大师作品分析来说非常有有用。
汤姆·梅恩的网站中,项目的照片 ,图纸,模型以及施工过程被清晰的分门别类,图纸与模型的图片很完善,同时在不少项目中还大量成列着施工过程的照片。对于了解其建筑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有很大的意义。
诺曼·福斯特网站上的项目图片几乎完全是壁纸级别的,非常养眼,同时也展示了大量设计过程与图纸资料。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项目网站同时与Googlemap资源相接,可以利用Google上的资源获得更多信息。
同时在各子项里面还值得特别提出的是: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在其网站的文案末尾放入了每个项目的官方网站链接,通过这些链接我们可以直接到这些项目的运营者网站上,这对于我们了解建筑现状,安排考察计划提供了极大便利。
利用易北河音乐厅中的链接打开了其运营方网站
项目分类详细程度
冠军
扎哈·哈迪德
http://www.zaha-hadid.com/
在建筑师的网站中,项目分类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它决定了学习者如何能够快速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项目。同时分类方式也非常多样,目前已知的分类方式有项目的名称,类型,时间,面积,位置地图,预算,状态(状态中包含了项目为概念,竞赛提案还是实施项目,以及实施进展:深化,施工,完成)等方式。拥有一种分类方式得1分,但在位置地图这个分类中,如果拥有地图定位点,该子项得2分。同时部分网站中拥有站内搜索功能,这将极大的提高学习者的检索效率,因而拥有此功能的将得3分。
扎哈在其网站中采用了项目类型,时间,面积,预算等多种项目分类方式,同时也能利用世界地图上的定位点(ZHA WORLD)以及站内搜索的方式进行项目检索,这为项目的寻找与分类带来的极大的便利。
而扎哈的老师库哈斯紧随其后,只是比扎哈少了项目预算这一分类模式,位列第二。
资料开放程度
冠军
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
http://www.elementalchile.cl/
对于建筑学习者来说,能够从大师的官网上获取的资料当然越多越好,所以网站的资料开放程度也是很值得考量的一个点。对于多数建筑网站来说,图片是展示的核心,而对于学习者来说,这些图片能否下载就显得极为重要。因此图片能否右击保存,同时保存图片清晰可读是资料开放程度中的第一项;同时,少量建筑师网站提供了订阅,以及其它的资料分享,如作品集的PDF,部分施工图纸文件,因而其它资料分享为一项。考虑到这个评分环节项目较少但及其重要,因而每个环节设置为4分。
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的网站按理说是不及格的,因为他的网站其实只有首页与填写联系信息的界面,此外没有任何信息展示。但他却出于公益的目的向所有人无条件分享了他部分项目的全套施工图纸(CAD与PDF格式),难能可贵。
上为部分图纸截图,在“IOZ建筑异想”后台回复“ABC”可获得全部图纸下载链接
多语言性
冠军
贝聿铭(贝考弗合伙人事务所)
https://www.pcf-p.com/
无论对于设计师全球业务的开展,还是全球的建筑学习者来说,多种语言的建筑师网站都极为有价值。但在这个大项的评分中出现了一个不同语言话语权的问题,毫无疑问,英语是建筑学及很多专业的第一学术语言,因而会有多数非英语专业国家的建筑网站加设英语,而英语国家的建筑师,往往不太会在自己的网站上增加其它国家语言(所谓英语母语的天生国际化)。应对这种差异,同时基于提倡关注边缘化语言的态度。我决定采用这样的打分模式,既所有的网站会得到基础的母语分数2分。而在其网站有多门语言的时候,英语国家的建筑师网站,增加的第一门外语加2分,之后每增加一门外语加1分。非英语国家的建筑师网站,增加一门外语加1分。部分网站存在着只有英语没有母语的情况,如库哈斯与皮亚诺的网站,这种我视作只使用了母语,得2分。
贝聿铭的事务所网站上使用了英语,西班牙语,中文,日语,韩语这五种语言。同时很科学的将不同语言的选择按钮也设置为了对应语言。(对比某日本设计大师的网站上日语按钮写的“Japanese”)
界面设计
未设置冠军
建筑师往往具有很独特的平面设计审美,而很多建筑师的网站在平面设计上也别具一格。特别是一些先锋建筑师图纸与网站界面,已经成为了一种平面表达流派。所以建筑师网站的界面设计,对于建筑学习者来说也有很大的审美与学习价值。但由于界面设计的评分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因而我在打分时会更侧重这些网站的界面功能性,比如按钮是否易于辨别,各个功能是否清晰。同时将这个大项的总分设置为3分,0.5分为一个梯段,以减少我个人的审美取向对于总评分的影响。同时由于得到3分的网站较多,顾此项未设置冠军。
很多大师的界面都极具个人风格,如库哈斯,扎哈与汤姆梅恩等都设计了专用的字体。而很多建筑大师网站页面的动效也非常有趣,在下面将3分(最高分)的网站界面展示出来。再次强调,只代表个人主观观点。
那么最终的总冠军是哪位大师的网站呢?
那就是。。。
扎哈·哈迪德
http://www.zaha-hadid.com/
总得分:25.5
时尚女魔头的称号果然还是实至名归。扎哈的网站完全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工业设计风格,而这个风格又与她作品的气质完美贴合。各种按键,功能非常完善,同时分享出的资料成果也很丰富。从网站形式到展示内容都很值得反复学习与揣摩。
紧随其后的是:
雷姆·库哈斯
https://oma.eu/
总得分:25
作为媒体人的库哈斯在视觉设计上异常出彩,网站界面完全可以看做是一份风格独特的出版物,很多资料的展示方式都是教科书般的。库哈斯的门下走出了扎哈,big,mvrdv,jds等无论设计还是表达风格都异常出彩的弟子。而他的先锋性也体现在了网站设计上,只是在项目分类方式上小失1分,惜败于弟子扎哈。
而第三名是:
诺曼·福斯特
https://www.fosterandpartners.com/
总得分:23
老爵爷的网站正规严肃而且完善,页面设计低调极简,干净不浮夸。设计了十几家苹果店的他,貌似在网站的质感上也借鉴对方些许。
前20强名次及得分如下:
获奖年份 | 获奖者名称 | 总分 | 网站排名 |
|
|
2004 | 扎哈·哈迪德 | 25.5 | 1 |
2000 | 雷姆·库哈斯 | 25 | 2 |
1999 | 诺曼·福斯特 | 24.5 | 3 |
2005 | 汤姆·梅恩 | 23 | 4 |
1983 | 贝聿铭(贝考弗合伙人事务所) | 21.5 | 5 |
1984 | 理查德·迈耶 | 21 | 6 |
2007 | 理查德·罗杰斯 | 20.5 | 7 |
2006 | 保罗·门德斯·达·罗查 | 20 | 8 |
2008 | 雅克·赫尔佐格、皮埃尔·德·梅隆 | 20 | 9 |
1988 | 让·努维尔 | 19 | 10 |
2001 | 戈登·邦夏 | 18 | 11 |
1987 | 丹下健三 | 17 | 12 |
1985 | 汉斯·霍莱因 | 17 | 13 |
1991 | 罗伯特·文丘里 | 16.5 | 14 |
1982 | 凯文·洛奇 | 16 | 15 |
1994 | 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赞姆巴克 | 15.5 | 16 |
1990 | 阿尔多·罗西 | 15.5 | 17 |
1983 | 贝聿铭(贝氏事务所) | 15 | 18 |
2020 | 伊冯娜·法雷尔、谢莉·麦克纳马拉 | 14.5 | 19 |
1992 | 阿尔瓦罗·西扎 | 14 | 20 |
详细的评分表请在在“IOZ建筑异想”后台回复“评分”获取,它大概长这个样子。若有遗漏或错误欢迎补充指正。
什么,你问我得分最低的是谁?
说出来岂不是很伤人?
好吧,反正他们也不认识中文。
(唯一认识中文的普奖得主现无个人事务所官网)
弗兰克·盖里,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三位大师的网站。
我觉得不能称为网站吧,更像是一个在线的个人名片,没有可以交互操作,能够进入其中研究他们作品的内容。若有商务接洽,实习求职什么的倒是可以去上面填写自己的诉求,或者复制邮箱什么的。
(当然,排在最后不是我不喜欢他们的设计,只是他们的网站不太值得造访)
讲完这么一堆以后,你或许会问我:
为什么要做这么一堆事情?
当然是为了蹭一回热点啦(口误)
蹭热点是一说,但更重要是我希望大家越过现在的媒体屏障,自己去资料的源头多看看,所以把大师们的网站整理集结起来,为大家提供一些便利。我想作为建筑学习者,我们不能只是在朋友圈里面刷刷普利兹克每年的得主是谁就完了,我们应该要去了解一些更深的内容。
把大师们的网站搜集起来分享给大家,多多少少能够降低一些学习上的难度。在快餐化阅读的今天,信息的重复性越来越高,我们也渐渐的被装在了这个由重复信息而组成的套子里。而多去资料的源头看看,去大师自己的网站上了解他最初想要表达出来的语言与想法,我觉得多多少少能够带给我们一些新的东西。
更多的一层,我也想号召一些朋友把更多更原本或者更前沿的咨询带回到我们建筑的华语圈子。比如百度百科上普利兹克奖及各位获奖大师的咨询就远不及维基百科的,而维基百科上普利兹克奖的中文词条,中文翻译又和普利兹克奖中国官网上的差异很大。我和一些朋友,找得到一些方法去看一些国外的第一手资料,但不所有的建筑学生都能够做到的。所以要是能够为建筑设计的华语圈提供更多有用的咨询,那是非常棒的。我就很想把维基百科的华语词条好好改改,但操作了一通,发现完全没法上手,放弃了,所以希望有能力的朋友能来一起做这个事情。
最深的一层,我是希望提倡一下更开放的建筑资料分享环境。本来是期待大师们能多多共享点东西给咱们学习的,但就目前而言,应该只有一位普利兹克奖得主能够有能力独立阅读完这篇文章,所以这事儿不太现实。但看这篇文章的青年建筑师多呀,世界上最厉害的建筑大师的网站已经摆在前面了,优秀都评出来了。咱以后做自己网站的时候,心里不就有数了嘛。
文章配图均来自于网站截图
版权归其创作者所有
同时感谢在海外提供信息帮助的两位同学:
李嘉欣,周俊桦
来自小白的支持 加油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