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作者: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校对:建筑学院 柚子
项目简述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梦中的童谣在耳畔响起,恍惚间又回到那个水道纵横、阡陌交错的小村落,夹岸绿树结满清甜的果子,乌篷船上的孩子一伸手就能摘到。如今,在这个钢铁和水泥的丛林中,我们更关心下一代会不会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能不能在和同龄人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而完全忽视了他们和自然的接触,导致这一代儿童出现了“自然缺失症”。
一个偶然的机遇,让我们与滨海小学结缘。我们有机会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出发,从孩子的活动场所出发,思考教育建筑的切入点。
因势利导,纳水构湾
杭州湾新区临于水,生于水,项目用地红线被规划河道一分为二,躲避它还是利用它? 成为设计起始阶段重要的抉择。
多番比选之后,我们决定因势利导,将规划河道纳入整个校园的自然核心,最大程度地增加校园的自然景观和活动空间。并对原本笔直的河道进行了调整,使其呈现蜿蜒的形态,在均衡河岸两侧用地的同时,留出了可供师生凭栏驻足的港湾,将整个河道及两侧绿带变成校园的中心花园。
▲ 模型鸟瞰图
▲ 布局分析
界阈空间,上下联动
为了让阳光照在每个孩子的书本上,在建筑密度较大的情况下,我们将专业教室等功能空间布置于一层,与虚体的院落和放大的公共区域共同塑造空间的趣味感。而普通教室按年级分栋,坐落其上,营造空间归属感,整个校园由二层平台连为一体。平台之下,曲径通幽。平台之上,肆意奔跑。
▲ 院落与平台的联动
▲ 局部升高的小舞台
▲ 中龄组图二层活动平台
▲ 连接食堂的二层平台
▲ 通过看台连接平台与运动场
湿地筑院,成长乐园
常言,孩子是纯粹的白纸,虚与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建筑空间的基础。我们将整个基地转化为以水为中心的虚体空间,将湿地、绿化、庭院散落其间。建筑的底层平台和上层的教学主体共同坐落在虚体的格局上,并结合体现江南个性的围墙来区分空间,使整体呈现为一个小河弯弯,庭院深深的院落式校园。
▲ 底层院落空间
年龄组团,尺度体验
小学是孩子认知变化最快的阶段,设计从学生的行动力、成长心态等方面着眼,分为三个年龄组团,为其定制符合其年龄特征的低龄、中龄和高龄等三组教学建筑。同时,以小学生的视角来组织空间,控制空间的尺度大小,注重幼儿的体验感受,低龄组的院落更零散和微小,设置较大的集中引导空间,其位置与各功能联系更紧密,使用也更为方便。中高龄组团的院落布置逻辑分明,连接路径清晰,并将两组团相邻布置,便于孩子们的互动和交流。
▲ 年龄组团分析
▲ 低龄组团庭院空间
▲ 中龄组团内院
结语
河畔弄青梅,院里骑竹马,童年的记忆总是温暖,设计师希望在孩子们未来的记忆中,对母校的印象仍是承载了无穷欢乐时光的深深庭院,以及那条曾经带走无数小桔灯的弯弯小河。
▲ 艺术中心入口坡道
▲ 华灯初上的食堂
▲ 篮球场与体育馆
▲ 室内体育馆
▲ 校园运动场
▲ 校园内弯弯的小河
项目图纸
▲ 总平面图
▲ 教学楼立面图
▲ 体育馆立面图
▲ 艺术中心立面图
▲ 食堂、教师宿舍立面图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宁波杭州湾滨海小学
设计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2016年8月—2017年1月
完成时间:2017年2月-2019年9月
总建筑面积:47520平方米
地上建筑面积:36180平方米
客户:宁波杭州湾新区教育发展中心
设计总负责人:吴震陵、朱睿
建筑设计团队:王英妮、徐荪、章嘉琛、范真悦、王溯
结构设计团队:金振奋、王俊、李丽、李少华、丁磊、倪闻昊、华旦
给排水设计团队:陈激,陈周杰,方火明,林璐佳,赵洁钦
暖通设计团队:任晓东、郭轶楠、邵春廷
电气设计团队:郑国兴、丁立、孙登峰
智能化设计团队:江兵、张武波、倪高俊、马健
幕墙设计团队:史炯炯、洪抄
景观设计团队:汤泽荣、徐聪花、朱亮、章驰、姚海燕
摄影版权:赵强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禁止以建筑学院编辑版本转载,如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长期接受各类作品、资讯投稿。
贵族学校
回复 柚ooooo子~: 不是
想问一下这个是装配式建筑吗
如果把那条河去掉……整体布局是很普通的设计昂(当然没有说普通不好的意思,但确实没什么亮点)
想问一下这个是装配式建筑吗
还行
唉简单的冷冰冰的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