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如诗般的西扎,最好的OMA,在波尔图我们看些什么?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作者:筑行
原文链接



听一曲法朵民谣

再喝一杯波特酒

爬到中世纪古城的山顶

再走上蒸汽朋克的大桥

金色的落日投入大西洋的怀里

点点的暖灯掉进杜罗河的水中

一阵微风吹过 青黄秋叶似蒲公英一般飞散飘落

几声老钟回响 眼前的波尔图像是一个浪漫的梦




城市



波尔图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海边山城。

山海是它的空间景观,”登高心旷,临流意远”,翻滚的海浪和起伏的山路,使得这座城市足够动态和丰富。

而历史悠久则是她的时间景观,在延绵千年的漫长岁月里,文化得以生长、沉淀,汇聚成我们可以体验的一个瞬间。

无目的乱逛常常是我探索一座城市的开始,有的城市会原形毕露,有的城市则充满惊喜,而波尔图显然是后者。

你会走在长着杂草的石板路上,或是人潮涌动的步行街;遇到墙壁斑驳的教堂,或是简洁现代的美术馆;看到自由奔放的涂鸦,或是精致的蓝瓷壁画……



波尔图的老城不像陈列整齐的博物馆,而是一个充满宝藏的迷宫。它要求你好奇,要求你盲目,要求你投入,才让你发现它的美。

然而你也不必担心迷路,大教堂高耸的钟楼永远为你指引方向。



平面地图配合鸟瞰,可以大概理解这背后的原因。

水平向蜿蜒曲折的道路,垂直向高低起伏的地形,立面狭窄的民房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侧,大体量的教堂、市政厅点缀其中,汇聚在小尺度的老城区,使得步行的体验极佳,颇有园林中移步换景的感觉。




波尔图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标是路易一世大桥,这也是一座只能建在波尔图的桥。

大桥建于1881年,乘着工业革命的雄风,跨过杜罗河,连接波尔图和加亚新城。172米的跨度是当时的世界第一,标高差距几十米的上下两层车道则至今罕见。

其设计师是巴黎埃菲尔铁塔设计师的徒弟 Teófilo Seyrig,如果说埃菲尔铁塔只是一个纪念性构筑物的话,路易一世大桥巧妙的地形应对和交通处理,可以说是青出于蓝。


另外一个我喜欢波尔图的原因,是它些许的混乱感。

它当然是文明的,但并不是那么井井有条。你会看到破旧的房子,见到满墙的涂鸦,遇到不修边幅的当地人,而这些都让我感到放松,感到自由和真实。



阿尔瓦罗 · 西扎

Alvaro Siza

就如高迪之于巴塞罗那,西扎同样是波尔图的骄傲。

西扎的建筑像诗,而任何对诗的解读都不如诗,不过经此一游,我也发现了一些容易理解的部分,感受到他对场地的投入。而当你了解了波尔图的特殊地形,也不难想象这份执着的由来。

此行探访了三个西扎作品,分别设计于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都可以读到建筑与场地的融合,正如他的学生 Eduardo Souto de Moura 所说,“Siza’s houses are just like cats sleeping in the sun”

(reggiani.net/)


博萨社会住宅

Social Housing Project SAAL Bouça

1973-1977

R. das Águas Férreas 2, 4050-257 Porto


Bouca 社会住宅是西扎早期的作品,那时的他还没有太多国际声誉。1974年,他参与到波尔图改善工人住宅的社会项目SAAL中,完成了 Sao Victor 和 Bouca 两个住宅项目,创造了新的类型,成为西扎建筑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垫脚石。

(area-arch.it)


在波尔图十八、十九世纪的城市扩张中,最典型的模式是Perimeter Blocks,联排住宅环绕街区一圈,内部留空。起初,内部空间是各家的私人花园,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住宅需求上升,街区内部就成了私搭乱建的消极空间。

新的社会住宅就旨在解决这个问题,在 Bouca 项目中,西扎采用平行排布的方式,提高场地的利用率,也使得住宅向城市开放。

不同于一般战后的巨大板楼式社会住宅,在建筑形态和体量上,西扎保持了原有联排住宅的感觉,使得社区氛围更加亲近,也对城市更加友好。

(来自网络

从平面可以看到,Bouca 的场地大致是一个梯形,建筑沿场地平行的两边排布,获得东南的朝向。

场地的一侧有火车经过,并且高于地面,西扎用一条高高的混凝土墙,严严实实地挡住了这个消极的因素。

而在面向主路的一侧,由于长方的建筑体量不能很好地衔接街道,西扎采用几个变异的小体量来收尾,完成过渡,也给单调重复的住宅体量带来一些变化。

(西扎手稿)

同时,由于这样的体量安排,社区获得了几个深深的口袋形庭院,既与街道相通,又有很好的内向性,可以想象一群小孩在这踢球,每家每户的大人都能透过窗户随时监护,可以带来不错的安全感。


波尔图建筑学院

Porto School of Architecture

1985-1996

Via Panorâmica Edgar Cardoso 215, 4150-564 Porto


1980年代,西扎逐渐走向国际,在欧洲其他国家接手项目,也在葡萄牙完成了诸多作品,其中就包括波尔图建筑学院,这也是他从前就读的学校。

在去之前,波尔图建筑学院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几栋矗立的白色小房子,带着微妙的排列和变化,和无法言喻的立面开窗。而在游览过后,我才理解什么叫“建筑在场地上最自然的姿态”

(archdaily.com)

(来自网络)


校园位于杜罗河边的山坡上,仅从外部观察,很容易被认为是一个分散式的建筑,但通过首层平面就能看出,各部分是互相连接的。

走在校园之中,我完全感觉不到自己其实是站在屋顶上,因为建筑被紧密地镶嵌进地形之中,已经跟山地生长在一起了。




穿过校园,从北侧的图书馆进入地下室,再转向南侧,一条长长的走廊出现在眼前。那一刻我真的惊呆了,它竟然是侧面自然采光的,而且它把四栋看似分离的小楼连在了一起。

我以为我在地上,其实我在屋顶;我以为我在地下,其实我在地上;我以为建筑是分散的,其实是一体的……西扎这一套地形操作令人折服,仿佛是真的找到了场地的答案。



(西扎手稿)

再从体量布局来看,北侧建筑是连续的水平体量,因为不远处有一条快速路,需要阻隔干扰,而且北侧较高的地势,本身也没有很好的景观。

但南侧不同,面向河流,视野开阔,西扎选择了分散式的小体量,透过几个瞭望台似的小楼的间隙,将景观引入校园内院之中。

如果你仔细观察还会发现,几个小楼之间空了一格,只有基座,而它所对应的,恰好就是内院最开阔的广场和草坪。




塞拉尔维斯现代艺术博物馆

Museum Serralves of Contemporary Art

1991-1999

R. Dom João de Castro 210, 4150-417 Porto


时间来到90年代,这时的西扎是密斯凡德罗奖的首位获得者,也即将迎来普利茨克,可以说已经逐渐走上巅峰,Serralves 当代艺术博物馆就是西扎九十年代初设计的作品。

博物馆的建筑面积达到一万三千平方米,按说体量应该是很大的,但最神奇的事情是,在整个游览过程中,我完全没有感受到建筑巨大的体量,只觉得有无尽的空间。


(来自网络)

博物馆场地位于 Serralves 基金会的大公园内,长条形状,北侧连接道路,南侧伸入公园之中,从北到南有下坡的趋势。由于场地在公园内,西扎不想破坏原有的开阔感,决定把建筑体量隐藏起来,其中技巧值得玩味。



首先,博物馆临街处有一个入口小亭,接长长的走廊,经过一个草坪庭院,绕过一栋白房子,再经过一个枯山水庭院,才到达博物馆的正式入口,这使得博物馆主体从物理上和感受上都远离街道,从而消隐。

这个入口的设计让我想到苏州留园,都是入口低调但内藏乾坤,先抑后扬,不仅让主体消失在城市中,还反衬突出内部的精彩。入口两个庭院之间的白房子也有丰富空间感的作用,类似园林中用一条桥划分连续水面的做法。

(https://museu.ms/)

建筑另外三面是面向公园的,西扎同样是利用地形,将建筑的一部分不需要采光的功能埋入地下,只在南侧末端慢慢露出地面,大大减少建筑的体量。

包括刚才提到的入口庭院,其实是位于车库屋顶之上,白房子则是地下的观众厅和舞台突起的体量,一切都被安排得如此巧妙。




海边茶室

Boa Nova Tea House

1958-1963

Rua da Boa Nova, 4450-705 Leça da Palmeira

(tripadvisor.nl)


海边浴场

The Leça Swimming Pools

1961-1966

Av. Liberdade, 4450-716 Leça da Palmeira

(reinierdejong.wordpress.com)

其实,西扎在波尔图还有另外两个重量级作品,是他最早期五六十年代的设计。两个作品都位于波尔图海边,也是他出生的小镇,可以想象他对这个海滨的熟悉,而作品也都很好地诠释了场地。

可惜浴场只在夏天营业,而餐厅消费太高,我都没去,就不妄言了,等到下次吧!



其他

除了西扎之外,还有两个作品我也想简单介绍一下,主要是因为两个作品对待场地的态度非常不同。

里斯本广场

Praca de lisboa

Balonas & Menano,2013

R. das Carmelitas 151, 4050-367 Porto


虽然名叫里斯本广场,但它却是位于波尔图的当代建筑,紧邻市中心的教士教堂。建筑为三角形,场地标高由一边向对角倾斜,高差接近两层楼。

设计师让建筑在地势高的一侧接地,让对角顺势高出地面,保证建筑屋顶与城市道路的顺畅衔接,将屋顶打造成一个广场,还有露天的咖啡和酒吧。三角形的中间断开了一个峡谷,引导地面人流,形成步行街,发挥内部商业价值。

(architizer.com)

(architizer.com)

整个建筑虽然形式元素非常当代,但在老城区内却也十分融合,就是因为体量和高差处理十分得当,让人觉得就是个大草坪。

(architizer.com)


波尔图音乐厅

Casa da Música

OMA,1999-2005

Av. da Boavista 604-610, 4149-071 Porto


上世纪九十年代,波尔图和鹿特丹被欧盟选定为2001年的欧洲文化首都(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 ),葡萄牙文化部决定利用这笔经费建造波尔图音乐厅。

1999年,通过一场国际竞赛,库哈斯的 OMA 以一个天外来物般的异形几何体赢得了竞赛。



与上文几栋建筑对场地的低调态度不同,音乐厅的体量非常激进,OMA 说不希望在历史街区再建一栋历史建筑,而是希望用一栋独立建筑来同时解决概念、象征、可见性和可达性的问题。

至于政府为什么选它,我想是它能够展现城市进入新千年时面向未来的开放心态吧,就跟北京在新千年建设央视大楼、国家大剧院和鸟巢、水立方是一样的。

(来自网络)

我完全没有批评它的意思,相反我很喜欢它,也能感受到它给城市带来的价值,只是它跟我在波尔图看的其他房子,恰好不一样而已。对我来说,这也是一个有趣的,关于场地的思辨

波尔图音乐厅真正厉害的地方其实在内部,篇幅有限我就不在此赘述了,感兴趣的朋友们自己搜一下。如果你有机会来波尔图的话,也强烈推荐参加音乐厅的导览项目,官网可查。







如果你想理解西扎,就一定要来波尔图。

至少以我个人的经历,波尔图之行过后,我对之前参观过的西扎作品也产生了新的认识,在看到形式、空间之外,还有些许对现象学和场所精神的体悟。

其实“筑行”的起点就是西扎在里斯本的世博会馆,那块优雅的混凝土帆布,现在回想起它静静地挂在海天之间的样子,又多了几分妙不可言。


除了我上面提到的作品,其实城市中还有很多零零散散的小精彩,一方面可以理解西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西扎作品中体现出的现代性和场所精神,对波尔图的其他建筑和建筑师产生的影响。

总的来说,我对波尔图真的喜爱有加,也非常推荐大家来旅行,即使你不看建筑,这里也有美食美酒美景美女,绝不负你。




Reference

Wikipedia

Interview with Álvaro Siza, Vladimir Belogolovsky, 2017, Archdaily

The different fate of the Siza’s SAAL housing in Porto,  Eduardo Fernandes,2018

Serralves 当代艺术博物馆, kirk, 2014, 豆瓣

阿尔瓦罗·西扎建筑设计的三个特征,王方戟 肖潇,2014, 建筑学报

超越几何:西扎与葡萄牙当代建筑, 王方戟 杨绿野, 2018, 有方

西扎:我画我世界,  乔润泽, 2019, 全球知识雷锋


非特殊标注图片均为作者自摄

任何形式的转载请联系公众号后台


刘小康

建筑师 自由撰稿人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学硕士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学士

“筑行”创始人




关注筑行

0条评论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作者:筑行
原文链接

media@archcollege.com
建筑学院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QQ:359440856 或微信: jzxy-gtn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点击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建筑学院】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