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2019U深圳双年展最佳展品

建日筑闻 建日筑闻

作者:建日筑闻
原文链接

2019年12月20日,第八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以下简称“深双”)开幕新闻发布会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举行,宣布本届深双即将正式拉开序幕。

本届深双主题为“城市交互”,由建筑师、麻省理工学院“可感知城市实验室”负责人卡洛·拉蒂(Carlo Ratti)、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著名策展人与艺术评论家法比奥·卡瓦卢奇(Fabio Cavallucci)三人担任总策展人;由华南–都灵联合实验室(都灵理工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担任学术策展人。展览将于2019年12月21日在主展场深圳福田高铁站和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开幕,并于12月22日开始正式向公众开放。同时,深圳各区9个分展场将与主展场联动,形成遍布全城的有机交互网络。

展览包含两个板块,即“城市之眼”和“城市升维”,将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城市空间与科技创新之间不断发展的关系。主展场将展出共计140多件作品,汇集来自24个国家及地区的280多位参展人,包括MVRDV建筑事务所、利亚姆·扬(Liam Young)、斯坦法诺·博埃里(Stefano Boeri)、藤本壮介(Sou Fujimoto)、托马斯·赫斯维克(Thomas Heatherwick)、池田亮司(Ryoji Ikeda),以及王澍、张永和、多米尼克·佩罗(Dominique Perrault)、袁烽、刘慈欣、崔愷院士、王建国院士等国际国内著名的建筑师、艺术家和机构。

展览包含两个板块,即“城市之眼”和“城市升维”,将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城市空间与科技创新之间不断发展的关系。主展场将展出共计140多件作品,汇集来自24个国家及地区的280多位参展人,包括MVRDV建筑事务所、利亚姆·扬(Liam Young)、斯坦法诺·博埃里(Stefano Boeri)、藤本壮介(Sou Fujimoto)、托马斯·赫斯维克(Thomas Heatherwick)、池田亮司(Ryoji Ikeda),以及王澍、张永和、多米尼克·佩罗(Dominique Perrault)、袁烽、刘慈欣、崔愷院士、王建国院士等国际国内著名的建筑师、艺术家和机构。

image.png

*以下内容为精选内容,并非全部内容


image.png


“城市之眼”板块展场位于福田高铁站,由卡洛·拉蒂和华南-都灵联合实验室联合策划,旨在探索人工智能将如何影响城市建筑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开启一场有关“未来×科技×城市”的交流——揭示技术的变化,并促进设计对科技的回应。

观察、解读人们在城市空间中的运动和流转,对设计师、规划师,以及任何关心城市运作的人都极其重要。1961年,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提出了“街道之眼”的概念。半个世纪后,随着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和图像识别的发展,建筑正在获得“看”的全部能力,以数字技术手段延展现实体验,从不同维度激发空间新的意识。“城市之眼”板块的构思历时15个月,以“开源策展”的方式汇聚许多学科的观点并最终呈现。于2019年4月1日至5月30日展开的全球公开征集吸引了四大洲280多名申请者,分别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德国、哥伦比亚、韩国等多个国家。展览由“世界城市实验室”“移动出行”“硅基学徒”“数字社会”“设计智能”“人工生态”“抵御技术”“城市策展”八个子板块构成,从多角度探讨“城市之眼”场景对日常生活的不同影响。与此同时,行业领先的建筑师、设计师、学者也作为“特邀评论人”参与了展览。

image.png

世界城市实验室

“即时之城”、“奇迹之城”、“世界工厂”。在过去的40年里,深圳被贴上了许多标签。然而,陈旧的定义很难把握这个大都市的未来前景。地球上很少有其他地方能够同样地深入集成数字技术和城市构造。根据这一实验,深圳脱颖而出,作为探索“城市之眼”对先进阶段建筑环境影响的场地之一。这就是世界城市实验室。

情感气球

戎航,夏德岛与CIVIS 设计公司 / 美国

image.png

image.png


SENSING CITIES

崔亦伶 + 张馨月

以卫星遥感分析图集组成,重点围绕过去30年珠三角城市建设的进程分析。一个眼睛在天上记录,千万双眼睛在城市中经 历—-这30年积累的各种城市观测角度得以聚集在一起、形成共识、展望未来。

image.png

image.png


即时休息室

UEO 设计公司 / 美国,中国

image.pngimage.png


移动新域

移动性正处于交叉路口。无人驾驶技术、人工智能和新型微型交通共享的引入,已经使我们在城市中的出行方式变得多样化。此外,实时数据让我们增加了共享骑乘的利用率。随着汽车改变了形式并且变得更像带轮子的电脑,也多亏了成千上万的嵌入式传感器收集了用户的偏好信息和建筑环境的状态,移动性带给了我们新的工具,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城市,并用数据塑造它们。


城市和天空之上

MVRDV 建筑事务所, 空中客车 / 荷兰,法国

展览以一个圆形展台的形式,邀请观众在透明的充气椅和充气坐垫上放松,由此将他们的目光转向头顶上方的圆顶。一个视频将被投影在圆顶上,引导参观者了解城市交通的历史、引入一种新的颠覆性技术时所面临的挑战,以及空中客车集团城市交通事业部和MVRDV对未来城市空中交通的展望。

image.png

image.png


自主街道:深圳未来生活的一天

KPF建筑事务所 / 美国,中国香港

_15.jpg

image.png


自动泊车多功能坊

弹性运动设计室 / 韩国

image.png


硅基学徒

如果技术可以重设建筑环境,使它能够看到东西,谁应该教新“城市之眼”该看什么?机器人在机器学习过程中向谁学习?本节主要讨论人工视觉的演变以及群众对它的反映,最终围绕技术和已建成的基础设施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它。


第三只眼

邱外山,刘浔,A-stra顾问

本展览旨在通过展示多个跨学科的设计研究和项目,来探讨在诸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和生成设计等日益成为主流的当下,数字化技术是如何成为设计师的第三只眼,去更有效地洞悉人、城市和自然三者间的复杂关系。

image.png

建筑之声

包库 / 意大利

_20.jpg


叠影入境

陈辉,乔柳,钟凯 / 中国

尝试将无人机航拍画面、摄影测量重建的三维场景与Grasshopper编程动态图形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城市之眼”,并对重庆的化龙桥片区进行生动的、跨越千年时间的、深入的数字化解析与展望。

_21.png

_22.jpg


数字社会

本节围绕人、技术和空间之间的互动展开。从观察当数据被用来更好地了解社会时可以实现什么,到使用虚拟平台作为收集人们数据的空间,本节探讨了居民参与城市建设的新方式。


生活在“科技天堂”

握手302 / 中国

_24.jpg

深圳长桌

Wee工作室,LOW-REZ / 美国

_25.jpg

_26.jpgimage.png

image.png


泉州南安文化中心

崔愷 / 中国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设计智能

人工智能的最新进展引发了许多道德伦理问题。机器应该如何行使?充满人工智能的建筑应该如何应对居民?本节探讨如何将“téchne”和“logos”这两种人类独有的特权与自动化和算法结合在一起。最终,它将展示新技术如何重塑我们规划、设计和建造城市的方式,因为在比特和原子的交汇处,我们周围的空间已充满了数字数据。


游木(目)

袁烽 / 中国

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


城市肌肤

张利, 邓慧姝,曼知灵 / 中国,意大利

image.png


有信模,谁都是规划师!

未来 + 学院 / 中国

image.png



人工生态

计算正在加速城市中自然与人工的融合。半机械化就是把自然的东西变成人工的东西。但是,由于传感器和驱动器无处不在,一种对称的方法正在把人工——尤其是建筑环境——引向自然。本节探讨上述力量如何引领一种新的控制论生态——一个万物相连的网络。


粉尘箱. 灰尘传感器能看见什么?

阿达姆·胡德克,托马斯·蒂希米罗夫 / 奥地利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智慧村庄

林茨艺术大学,广州美术学院 / 奥地利,中国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帝王蝶保护区生物信息学

米切尔·乔基姆, 维维安·关 ,Terreform One工作室/ 美

image.png



抵御技术

里奇·古尔德有个著名的提问:你的床得要多聪明才能让你晚上不怕睡觉?本部分探讨人们在面对技术侵入时的反映。它分为两部分:抵御技术——人们运用创造力去对抗技术侵入,以及抵御技术的案例——技术成为一种恰当的赋能工具。


情感之城

张婕,赛耶尔·帕特勒,拉菲·特切克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image.png

image.png


寻找布鲁内莱斯基

张永和 / 非常建筑

image.pngimage.png

_55.jpg

_56.jpg


欲望网络

尼迪·辛格·拉索尔 / 印度

_57.jpg


策展城市

在过去的15年里,深双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城市转型的平台。本届双年展于福田火车站举办展览的决定,将使展览能够接触到比以往更加广泛的观众。它将探索正被“城市之眼”积极改造的第一手公共空间。通过场地的特殊性和它与城市其他部分的关系,我们希望促进一个关于深圳未来的共同对话。在这个板块,我们展望深双“策展城市”的目标,将其作为一个创造性实践的试验基地。


城市社区的策展实践 - 中康艺术长廊

梅林行动 / 中国

image.png

image.png


互联广场. 2019/2020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福田高铁站广场总平面

“城市之眼”策展团队,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香港),直向建筑,丘·建筑设计,犬吠工作室+ 东京工业大学塚本实验室,杰恩创意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建筑工程深圳设计中心

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


咨询台:扫描交互游戏

MVRDV 建筑事务所, 阿丽亚娜, 山姆·基恩, 库珀联盟 / 荷兰,美国

美国技术史学家梅尔文·克兰兹伯格(Melvin Kranzberg)说:技术无所谓好坏。“城市之眼”展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设计,讨论我们自己作为被观察者的角色,并邀请观众重新审视技术的未来。

荷兰建筑事务所MVRDV在福田高铁站展场两端设计了两个信息点,并在库柏联盟的技术支持下,设计了一个交互游戏。观众可以自由选择加入游戏,录入自己的头像、以及观展爱好信息,展场内的一系列交互数字面板就会为观众提供符合爱好的观展路径,让观众体验成为展览的一部分。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以下内容为精选内容,并非全部内容





“城市升维”板块展场位于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由孟建民及法比奥·卡瓦卢奇团队策展。团队由知名建筑师、艺术家、电影人、作家、博物馆研究员等跨国、跨领域成员构成,以一种全新而深刻的方式切入对本届双年展方法论的探讨。


“城市升维”板块由“未来市民”“城市炼金师”“科幻现实”三个子板块构成,分别对应城市使用者城市创造者和有远见的城市思想者的视角。“未来市民”从市民的角度来看城市,审视新兴科技和城市居民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个体市民身份和自我认同方面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城市炼金师”采用建筑师、艺术家和城市规划者的视角,记录和反映城市的变革。“科幻现实”在有形与无形、现实与理想、存在与想象等维度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三个子板块之外,“城市升维”板块还包括“九座城市,万种未来”“术魔”“虚拟双年展”三个特别项目。“九座城市,万种未来”是一个复合型的立体作品,邀请艺术家、作家、建筑师、音乐人、管理人员以及学生用不同方式展望心中的未来城市,由刘慈欣和孟建民主编的同名著作也于双年展开幕周发布。“艺术魔方”是独立于空间中的立方体,立方体内用艺术媒介结合科学技术,呈现不同的内容形式,发挥科技、艺术、设计的“超能力”,营造出奇异的维度空间。在“艺术魔方”里,哲学、文学、科幻、科技、物理和艺术相互交融,彼此呼应。“虚拟双年展”探索从实体走向虚拟化的展览方式,展示12位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和科幻作家为“虚拟城市大师创作邀请赛”创作的作品,以及数万公众参与的“乐高无限”虚拟城市建造活动成果,并通过数字媒体方式与观众互动。


未来市民

“未来市民”是从市民的角度来看城市。在某种程度上,市民既被动地经历者科技带来的巨变,又有可能发挥其主动性的可能,借由科技往更积极的方向发展,进而为个人或社会带来更有品质的生活。这一切是有可能的,其关键是市民要有这份觉知、这一认识。当我们说“未来市民”,是说这些人能顺应城市,对亲历的变化有更深切的观点、更真切的理解。


因此,未来市民审视了新兴科技和城市居民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一关系在个体的市民身份和自我认同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一方面,科技及其在建筑上的应用,深刻地改变了市民的生活,让人们更好的释放天性,融入时代——科技和建筑可增强人们对所在的社区、城市环境和时代归属感。另一方面,它又让人感到分离和控制——科技和建筑亦让人疏远其所在的社区

、城市环境和时代。在市民生活中,科技即释放了人,同时又束缚了人,让人们不知不觉变成其复杂体系中的一环。


“未来市民”将包含对不同城市的比较研究,以电影、纪录片、采访视频、数据使用和其他对人们有启发的形式。综合微观与宏观、个人与社会维度,以及个人立场和集体实验。


数据·矩阵1-10

池田亮司 / 日本

这个先锋视听装置“”以一系列多样化的实验方式将数据具象化。


城市人类 + 家庭事务

贝卡和莱蒙 / 意大利,法国 + ZimmerFrei 艺术团体 / 意大利

作品展现了两组拍摄影像,一组是城市进行时,一组是在城市中生活的人闭眼想象此时的城市。



自动化景观:时间、循环、自动机

荷兰新研究院 / 荷兰


愚公计划

李汭璇,张梦尼,宋卓希 / 中国


城市炼金师

“城市炼金师”将采用建筑师、艺术家和城市规划者的视角来记录和反映城市的变革;也正是这些人成全了变革。他们的作品大多是对城市生活的真实研究,他们运用新兴的材料、科技和工作方法来创造新的环境,核心的体验城市的方式。在这一板块,我们将从微观角度(新型材料和纳米科技的出现)和宏观角度(大型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来全方位研究城市的转型和变化。所谓“城市炼金师”并不只是简单地将数据和物理世界整合在一块,或创造新的材料,使用最新科技。他们也重新发现那些为大多数人所忽视但仍然充满潜力的材料。


似于林中

藤本壮介 / 日本

239件定制家具堆叠出新的摩天大楼,让参观者“似于林中”,探索、发现属于自己的尺度和边界。



信息球

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


通感城市

中规院·阿里巴巴未来城市实验室,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深圳市规划国土房产信息中心/ 深圳市空间地理信息中心 / 中国

这是一对孪生城市,一个以物质空间中的数字化投影为表达,另一个则是需要带上 VR 眼镜才能看到的虚拟城市。


用手舞蹈

业余建筑工作室(王澍,陆文宇) / 中国

《用手舞蹈》讲述了富春山馆的建造过程,这座用时5年打造的建筑重塑了城市山水的气韵与序列。


共生之城

张之杨 / 中国

以“建筑插件”的方式,将城市建于城中村之上的实验性尝试。


建筑机器人 - 吊索驱动机械系统原型

马穆马尼有限公司、数码制造实验室非琶、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法国

机械吊臂根据数据在线建造动态城市。


垂直森林和都市森林化

博埃里建筑设计事务所,博埃里建筑事务所(中国) / 意大利,中国

博埃里建筑设计事务所展示了世界各地的垂直森林项目,探究自然如何与城市建筑共存,打造都市的“绿野仙踪”。


泛维城市

王建国 / 中国

作品呈现“算法时代”的城市设计发展所带来的对城市环境的新认知和空间形态建构的新途径, 即“万物皆数据”和“个体即主体” 。


制造人类

王子耕 / 中国

“制造人类”追问着“什么是人类”这个古老又急迫的问题,强调界面制造人类的最终,也将成为界面。


合众为一:量性优化城市设计平台

Sidewalk Labs 量性优化设计,维丽特·惠特尼,何博恩,陈涤菲 / 美国,中国

通过调节街区尺度、密度、街道网格、绿地面积等要素,程序将自动生成的城市形态实时投影在模型中。


未来城市矩阵

有方 / 中国

有方筛选出从全球征集而来的20组访谈视频,用当代艺术和技术的方式重组为一个复合的矩阵式空间投影装置,呈现出“众声喧哗”的多维效果。


垂直肌理:密度的地景

王维仁,钟宏亮,曾庆豪 / 中国香港

项目参与者:安杰洛·布奇,崔愷,汤桦,葛明,祝晓峰,施琪珊& 陈维正,胡慧中& 林嘉翔,孔令豪团队,杰西·瑞斯& 梅本菜菜子,罗建中,钟宏亮& 刘健强,布恩瑟姆·普雷姆塔达,张永和,陈祖声,曾群,曾伟伦,费尔南多·梅尼斯


巴塞罗那之桌

陈柯 / 中国

本实验作品着眼经典的巴塞罗那城市空间,挑选旧城、扩展区和新区作为研究对象,创作一套三件的可动装置。作品希望将各城区中隐含的形态构成法则和空间生长逻辑物化出来,为城市中的关联关系“塑形”,并将思考建成环境问题时所秉持的逻辑思维与上手创作结合,拓展可建立纵深讨论的城市营造途径。


作为隐喻的零件

黄伋,杨志德 / 中国


天空之城 · 拟态有机体

法国昂特设计 / 法国,中国


未来新蜀山

庄子玉,姜伯源 / 中国


云的影响

罗兰·斯努克,菲利普·撒马尔齐斯 / 澳大利亚


科幻现实


当我们将想象力的边界扩展开来,就能在现实世界中开辟出一块新天地,或让潜在的问题更清晰可见。“城市升维”的第三个子版块,将在可见与不可见、现实与理想、已有与想象等维度之间搭起一座新桥。从现有的虚拟现实技术到未来的火星新城的距离是非常小的,真实和虚拟两个世界相互影响。“科幻现实”将人们对外太空或更高维度的设想、未来主义美学与科幻小说中所描绘的城市相结合。在这一子板块中,“升维”是指远离日常现实问题,打造一座永远不会实现的理想城市。尽管如此,这一构想仍可为现实的世界投下一瞥光明,让我们更好地看清问题所在,并从不同的角度去化解他们。


接口:虚实空间的多维实验

王雨嘉,卓泓铎 / 中国

本项目探索未来城市的多个现实维度:基于内部技术与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未来城市将呈现出怎样的图景?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个体空间与城市空间将如何共存和被观察?人类将如何理解自己及他人的身体和情绪?通过“接口”这一概念,装置呈现一种令人寻味的叠加态。


后“人类纪”

开间建筑,张凌霄,张甜甜 / 中国

人类脚底下的躁动不安,无可奈何的气候变化,岌岌可危的物种多样性,这,都是地球的“反馈”。那么,人类的未来该何去何从?“JOA开间建筑”设计团队为我们构建了未来的新生存模型——“城市升维”,给当下人类活动给地球带来的环境压力做出了预测。


最后家园之城

利亚姆·扬 / 澳大利亚

故事聚焦在一座垂直城市的农历大年三十庆典,来自多元文化的世界居民展现了全人类命运的另一种可能, 探索高密度的潜力。


野兽、人与碎片[后数字时代的好奇心内舱]

新领域建筑事务所 / 法国, 泰国, 日本

这是像心灵迷宫的环境,以多媒体的方式展示一个现实与非现实交错相连的潘多拉盒子。


科技苍穹

ennead architects LLP 艺艾德 / 美国,中国

通过该建筑体验装置,向当代参观者重新介绍宇宙和自然界所蕴含的内在力量,同时阐明人类与我们传统所认识世界的基本关系。该体验具象地把体验者带到一系列不同的环境中,通过感观和视野的不断变化,你将意识到这种变化所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并最终升维至对自己之于世界的位置的认知。


编码纪:区块链反乌托邦

吴越,何竞飞,言语 / 中国

编码纪是对现世全球化去中心化网络的辩证思考。展览试图通过展示图像、影像、叙事、动画、桌游、折纸等,向观众揭示比特币既“真实”又乌托邦的部分——其作为物质空间的矿场迁徙疑云、与作为非物质空间的去中心化网络,以及相关的赛博格反乌托邦。



九座城市,万种未来

这是一个复合型的立体作品,横轴建立在深双主展馆的展区,这个展区随着展览的开幕而出现,结束而消失。纵轴则是一本同名的印刷著作,穿越历史,从过去到现在,从今天到未来。在横轴与纵轴交织而成的三维时空之中,“九座城市,万种未来”邀请了多位艺术家、作家、建筑师、音乐人、管理干部甚至高校学生,留下他们对未来城市的畅想。他们用九种方式表达心中的城市。


浑天城

野城 / 中国

装置以中国传统黑科技“浑天仪”为原型,发展促多维变幻的天空城市构想。浑天城以多重圆心建构了一个相互嵌套的多维太空城市形态,当不同直径的圆环相互运动时,可以实现星际折叠。


复眼

梁文华,陈楸帆,冯元凌 / 中国

床上的手套里每个指尖有对应摄像头,投影到VR 眼镜上,让躺在床上的人可以模拟昆虫复眼的视角。而每个凸透镜亦是对复眼的演绎。



艺术魔方


艺术魔方:水骨(黑色海绵+L系统)

洛里斯·塞西奇尼,阿莱西奥·德·吉拉莫 / 意大利


艺术魔方:宇宙的维度,补天石

展望 / 中国


艺术魔方:宇宙播种者

栾啸 / 中国



虚拟双年展


参与者:

曹凯中 / 中国

陈楸帆,胡晓诗 / 中国

费俊 / 中国

关午军 / 中国

刘畅 / 中国

刘阳,大料建筑 / 中国

刘钰,沈圣喆 / 中国

罗晶 / 中国

宋立民 / 中国

王欣 / 中国

王振飞,王鹿鸣 / 中国

赵劲松 / 中国





展览信息




2019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 城市交互

板块:城市之眼

主展场:福田高铁站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福华一路与益田路交叉口

路线:地铁2/3/11号线福田站内 沿导视标识可到达(靠近福田站6、7、12、13、14出口),地铁4号线市民中心站(E出口前行250米至福田站15出口)

展览时间:2019年12月22日 至 2020年3月8日

(拟于 2020 年 1 月 19 日至 2 月 3 日因春运闭展)

预约:

“城市之眼”板块观展需预约看展,每天限5000名观众

* 请携带预约成功二维码及身份证件前往观展


主策展人:卡洛·拉蒂

学术策展人:都灵理工大学: 博明凯; 华南理工大学: 孙一民 ( 华南– 都灵联合实验室) 

执行策展人:贝丹尼( 卡洛·拉蒂建筑设计事务所),爱兜 ( 都灵理工大学),徐好好 ( 华南理工大学) 

总编辑和活动总策划:瓦莱里娅·费代里吉 ( 都灵理工大学) 

展览及平面设计总策划:克劳迪亚·梅纳迪 ( 卡洛·拉蒂建筑设计事务所) 

展览及现场总协调:莫妮卡·纳索( 都灵理工大学) 

创意顾问(设计):伊塔洛·罗塔

助理策展人:埃里卡·贝特加 (卡洛·拉蒂建筑设计事务所),尼科洛·特罗内 ( 卡洛·拉蒂建筑设计事务所), 卡米拉·佛罗瑞纳 ( 都灵理工大学),何幸鑫 (卡洛·拉蒂建筑设计事务所),林嘉晨 (卡洛·拉蒂建筑设计事务所), 陆宪

展览制作经理:费雷迪·库勒尔(深圳市雷小贝设计有限公司) 

板块:城市升维

展场: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深圳市福田区福中路 184 号

展览时间:2019年12月22日 至 2020年3月8日

每周二至周日开馆(上午10点至下午6点)


路线:地铁四号线少年宫站A2出口

*无需预约,请携带身份证件前往观展

*开幕周观众较多,可能出现长时间排队的情况,建议错峰出行


主策展人:孟建民, 法比奥·卡瓦卢奇

联合策展人: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吴岩) 

执行策展人:玛瑙,张莉,邝丹怡,陈楸帆,王宽


“ 九座城市,万种未来” 策展人:吴岩,陈娱

“ 艺术魔方” 策展人:玛瑙,栾啸

“ 虚拟双年展”策展人:王宽,吴岩


助理策展人:李舒扬

制作经理:刘思

活动经理:徐媛媛

策划助理:胡慧明, 谭可卉




编辑:韩爽,莫因同

*本文由UABB深港双城双年展授权转载

0条评论
建日筑闻 建日筑闻

作者:建日筑闻
原文链接

media@archcollege.com
建筑学院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QQ:359440856 或微信: jzxy-gtn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点击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建筑学院】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