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毕业一年了,我们在做些什么?(上)

2019.09.14 | ,
中央美院ARCHVOE建筑之声 中央美院ARCHVOE建筑之声

作者:ARCHVOE
原文链接

无论是刚刚搬进毕业班教室的大五学生,还是刚迈入央美校园的大一萌新,在谈到“毕业后”这个话题,可能大多数感到的是迷茫。央美建院毕业后到底能干什么?毕业生们毕业后在做些什么?


ARCHVOE有幸采访到了7位建院毕业一年,不同方向的学长学姐,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由于内容较多,本篇推送分为上(其他篇)和下(读研篇)两部分】

采访/编辑整理/排版:堇杂



李莫非

(本科建筑学)

关键词

# 建筑事务所就业 #


Q

概括一下毕业这一年在做些什么?

李莫非:在董功的建筑事务所工作

Q

平时的工作主要主要是做些什么呢?

李莫非:除了工作其实也没什么自己的时间,工作内容主要是前期的概念方案阶段,比较像大五分了工作室的状态,导师带着做设计的那种。

Q

现在的生活和本科生活的异同?更喜欢哪个?

李莫非:生活上肯定会比上学累很多,只能说,好好珍惜还在上学的日子吧。对于设计,区别就是,现在其实是在做别人的设计,没有上学的时候那么自由吧。

Q

毕业这一年最大的收获?

李莫非:收获主要是做事情的逻辑和管理方案的能力吧。

Q

对建筑的理解有发生变化吗?

李莫非:没什么理解……现在也就算刚入门吧。

Q

对未来的规划?

李莫非:走一步看一步吧,希望以后能有自己主导的项目落地

Q

给本科生的建议?

李莫非:最重要的建议:不要熬夜:)

Q

有没有一些毕业一年做的可以发出来的作品呢?

李莫非:不太方便…… 我参与的项目都还没在媒体发表,在发表之前公司不让发的。不好意思。



陈姿桦

(本科室内设计)

关键词

# 本专业创业 #


Q

概括一下毕业这一年在做些什么?

陈姿桦:毕业后直接进入事务所工作,在满一年时辞职了,现在正在筹备自己的小工作室

Q

校园生活和职场生活的异同?更喜欢哪个?

陈姿桦:校园就像个小社会,来自不同城市不同背景的,在学校里是同学,在职场上是同事,课题就像个项目。提供场地面积种种限制、需求等信息的,在学校是老师,在职场上是甲方。 

学校和职场的区别其实就是环境,只是换个环境做设计。要说更喜欢那种生活方式嘛,其实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和追求,不断努力达成自己的目标,无论怎样的生活都是最好的方式。

Q

对所学专业的理解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陈姿桦:本科是室内专业的,但其实不管是建筑、城市、室内还是景观其实都是相互关联的,对各个方向都需要有一定的了解。大部分业主并不能像我们一样去区分专业上的不同,这也是在工作后才发现的与在学校时理解上的不同。我们的专业,不单单只是一件艺术品,还必须结合业主的需求,如果不能在需求与审美间达到一定的平衡,那么再好的设计也不能成为完美的设计。

Q

对未来的规划?

陈姿桦:在未来的一两年内,稳定并形成有系统有制度的工作团队,在有效推进项目进行的同时,搜集对市场及施工的资源,期望在一两年后能有个强而有力的设计团队和稳定的项目资源

Q

给本科生的建议?

陈姿桦:学校是一个预备踏入社会的平台,在闲暇之余多多培养自己专业方面的技能和培养兴趣爱好,利用好在学校的时间和资源,对自己的未来定好长、短期目标。学校对我们来说是个很好的起点,但就市场需求综合而言我们仍有很多不足。要把自己的心态放低,从别人的优点中学习,缺点中反省,这会让大家在离开校园后能更快地能够适应社会。

四合工作室-府城丸子-设计师:陈姿桦

四合工作室-三条民宿-设计师:陈姿桦、刘璇、黄多卿

_14.jpg

四合工作室-一更民宿-设计师:陈姿桦、刘思婷


央美14号楼改造-设计师:杨宇、曹宇、陈姿桦(滑动查看)


罗森

(本科室内设计)

关键词

# gap #

Q

概括一下毕业这一年在做些什么?

罗森:我认为是我是努力在用自己的方式结合对自己所学专业的问题意识进行相应的变现和转换。用旁人的评价就是在各种“倒腾”。

Q

毕业这一年里你对你自己所学专业的理解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罗森:我觉得,我们在学校的学习更偏向于是针对建筑学科的专业知识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设计技能训练,但在现实生活中,空间之于日常生活的组织作用和实际意义要远超越于一个具体设计的范畴,它更广泛而且更深层次地与一种当代人的生活机制相连接,与不断被强化的一种技术化的生活环境相联系。这里面包含着一个对于室内环境设计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对现代性技术的探讨。比如对空调,电梯,厕所,吊顶等这些能够直接影响人们行为的技术层面的关键,在做设计时候我们对这方面的考虑是非常欠缺的,不管是在实际的工作还是更长远的专业学习的角度,这都是一个很大的短板,或者说是一种问题意识培养的缺位。室内是对现实空间内化过程的结果,是打造一切生活形式的基础。空间在多种角色间的复杂关系中所表现出的话语各有不同,我们不能将空间的问题简单化,简单化就很容易陷入一种自我陶醉的乌托邦叙事,而对空间的设计应该是令彼此迭进缠绕的,它的结果应该是反乌托邦化的。

Q

毕业这一年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成长?

罗森:毕业这一年,我对自己五年的学习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之上以文本写作,活动和教学课程策划等多种形式进行了相应的输出,在输出的过程中对相关行业格局的情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也逐渐明确了今后继续学习和深造的方向。

Q

谈谈未来专业方向上的规划

罗森:借用列斐伏尓的话:“要开创一种新的生活,就必须要发明一种新的空间。”我把我对自身专业的学习和探索归为以下两个角度:其一是与当下的城市过程语境相结合,探索一种作为新的社会关系载体的新空间建设,以及在当下具体实践“空间正义”的可能性路径(譬如关于“绝对建筑”理论的实际应用,和我长期以来对地瓜社区的关注)。其二是针对一种具体的空间技术(譬如我最近很投入的一个话题“厕所”)的谱系考察整理和知识编纂,开发其在城市集体生存架构中的潜能,以及能够充分适应于当代人生活基质的一种积极的装置形态。

Q

给本科生的建议?

罗森:我觉得本科生还是一个初步探索和学习的阶段,如果有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东西一定要尽可能地深入挖掘。培养自身紧迫性的问题意识很重要。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亲密共同体:)

(P.S.罗森学长题外话)每一段与事物亲密的经历,都有你曾与它一并发生的节奏,感知,和共振,我们都在试图用我们自己的方式讲述对这个世界的感知途径。我很欣慰我能够在本科学习的课余时间,和杂志社的一批精力丰富的同学们共同收获了那些让人颇有成就感的自主学习的成果,我希望我能够利用这个机会,在这里与建筑学院的学弟学妹们分享经由我个人的思考和问题意识所重新整理的自出版物:《花家地2014-2017》。为期4年的对花家地现象的考察和研究,融合了多角度的批判性的文本写作,跨领域的专业性实践,和基于每位同学自身价值观念的姿态表达。不同于教师命题式的课题研究,它是一种根据学生实际的问题意识,并从专业语境内主动切入现实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是对我们美院学生学习生活的生动补充。


_22.jpg

罗森主编的《花家地 2014-2017》


李慧鹏

(本科建筑学)

关键词

# 转行国画 #


Q

概括一下毕业这一年在做些什么?

李慧鹏:本科毕业第一年主要从事于工笔人物画的基础练习和创作准备

Q

大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明确自己想往国画方面发展的?

李慧鹏:大四左右就开始了。

Q

现在的生活和本科生活的异同?更喜欢哪个?

李慧鹏:本科的时候大多是学校安排的课程,而且建筑系你懂的,熬夜通宵很正常,现在的生活就可以自己安排时间,相对来讲的话各有好坏,在学校氛围好,现在则是比较自由

Q

毕业这一年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有什么成长呢?

李慧鹏:最大的感触就是,美院给学子的平台确实非常的高,一直传承的教学方式也更适合艺术类的工作者。最大的收获是,进入了社会,看到了经历了许许多多在学校里接触不到的人和事,比在学校里的自己更成熟。

Q

对未来的打算或规划?

李慧鹏:近期的打算是两年之内可以参加全国性的展览并且获奖,长远的规划则是五年之内能考了研究生,正式出道加上准备考博。

Q

是准备考央美的研究生吗?因为太困难所以需要准备五年吗? 

李慧鹏:考哪里的还没确定,要准备5年倒不是因为太难,是现在还不太需要研究生的文凭,如果要准备考研的话可能就没那么多时间搞创作了,所以可以等一等。

Q

对于本科就考虑以后转行的同学有什么建议吗?

李慧鹏:最大的建议就是不管毕业之后做什么工作,一定要慎重考虑,并不是转行就一定成功,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是美院学生的风格,而且要坚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废






0条评论
中央美院ARCHVOE建筑之声 中央美院ARCHVOE建筑之声

作者:ARCHVOE
原文链接

media@archcollege.com
建筑学院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QQ:359440856 或微信: jzxy-gtn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点击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建筑学院】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