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视频1
「国际金融生态城」位于城市CBD的繁华地带,它毗邻增城市政府、少年宫,与增江、挂绿湖东西相望。CBD作爲区域集群,在增城「总部经济」的主导下将涌入大量的国际企业以及精英创客,塑造一个集总部办公、精英商务、公共设施、多维消费为一体的高效能、多功能金融新城。
在对「国际金融生态城」作出猜想的过程中,LAD将平面功能、建筑美学、环境心理等因素列入思考范畴,「生态筑城」理念继而得到展开。
国际生态金融城 项目方案 X 1
地标式新城
当我们在思考,如何为「中国金融生态城市」之称的广州增城建造一座地标式新城时,以山体为意象的「国际金融生态城」首套项目方案娓娓展开。这座高158米、总面积达233298平方米的商业中心,涵盖办公、公寓、酒店、地下停车场、餐饮等丰富的商业和文化设施。
聚焦经济与生态
生态是我们对未来最关切的聚焦,而经济的高速发展使环境遭到失衡的代价。在对于人、自然以及建筑共生的关注中,「国际金融生态城」既要满足场地的对话也需要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山体意象
位于现代建筑群中的「国际金融生态城」也不乏远山近水的邻映。在增江与挂绿湖东西相望的视线中,它谦逊退让,强化山体意象、交融自然。虚实山水同框,建筑象是自然地理的竖向延伸。
体块分析:
▲ 多功能基座
▲ 设置两端爲人流主要来源方向,形成一条人流动线;开中庭,爲建筑内部达到自然采光通风、聚集人群
▲ 错位拉起体量
▲ 主楼侧面进行退台,种植绿化
▲ 整体建筑错落退台,种植绿化
延伸渗透
建筑师将体块设置在多功能基座上,并将它们推向地块边缘,形成了一个单独的整体,创造了一种城市性。退台所呈现的体块错落有致,叠置的手法使建筑的轮廓模糊而柔和起伏,如平缓流淌在场地之上。
中庭阳光与空气游走其中,对角的人流动线让穿行建筑的内部体验更爲流畅,人们可以自然地经过公共大厅而横穿场地或于此聚集。城市是向内涌入建筑的,而建筑则向外流动,自然与城市得以相互延伸、渗透。
生态筑城
建筑逐层退台,在平台置入大量绿植,同时设有雨水收集和光电装置,形成了一个能源自给的生态系统。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充足光照和充沛雨量,勃发出植物的自然野性。
阶梯式的设计将建筑的绿意向远山的脉络延伸,构成了极具现代感的「地理风貌」。置身于「山」,人们在其中享受到了更多的阳光与自然。
▲ 项目视频2
国际生态金融城 项目方案 X 2
作为LAD设计的「国际金融生态城」第二套方案,它摒弃富「侵略性」的特征,转而以「消失」的姿态,退于场地和自然环境之后。
在设计构思前期,我们将如何呼应周边原有建筑群、如何融合环境、如何与自然和谐共生,三种递进的思考作为本案设计的「经纬」。
隐喻未来的「卵」
作为城市中经济与知识的关键角色,「国际金融生态城」的设计灵感源于象征着生命初始的「卵」,这其中隐喻对未来的向往,以及期许一种新生能量的勃发。
城市规划、景观和建筑是一个平衡的综合系统。在进一步的考量中,一分为二的「卵」将修复中轴线上城市肌理的失衡,与城市规划形成协调的关系。而位于项目西侧的少年宫是周边重要的大型建筑物,「卵」的曲线自然而然得延伸到这座流动形态建筑中。
消失与融合
「国际金融生态城」大面积的使用玻璃幕墻作为建筑材料。
一方面,建筑高层的玻璃幕墻随之减少,最终仿若逐渐融合于天际。这样的形态充满对未来数码化「智慧城际」的大胆猜想,真实与虚幻的交织消弭了建筑与环境、现在与未来之间的隔阂。
作为自然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建筑成为自然的一部分也得益于形态和材料的选择。
渐隐的形态是顺应自然的表达,它掩映挂绿湖,与绿地仿若共同生长。而玻璃幕墻(呼吸幕墻Breathing curtain wall)则通过智能采光、通风、屏噪、调节湿度与温度等功能将创造健康舒适的卓越办公环境。除此之外,在节能方面呼吸幕墻将更积极的对风、太阳能等自然能源加以收集利用,满足建筑全生命周期发展的能耗节约。
「国际金融生态城」是与环境和自然呼应对话的,它将开放性地融入场地。对于我们来说,设计的根本目的并非要创造极力凸显特征的建筑物,而是尊重综合考量的结果进而产生关联。最终我们希望建筑如一棵树般有呼吸,有生命。
第一个视频怎么做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