矶崎新,1979-1984年普利兹克奖评审团成员,退出评委35年后获得普利兹克奖,成为第八位获该奖的日本建筑师。至此,日本和美国一同成为该奖得主最多的国家。
1945年广岛被原子弹夷为平地,那一年矶崎新十四岁。这次从天而降的灾难给青年矶崎新巨大影响,至于他之后的创作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悲剧意识,尽显庄重之感。但同时也激发了他思考建筑与城市如何在废墟中兴起。
“1945年我14岁,到那时为止我的生活是快乐和幸福的,然后就在瞬间,那两座城市变成废墟,荒野和残骸的景象给我心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记忆。可以说那次爆炸是我内心的一个障碍。……我这样想:现在我们拼命地建设,这也是我的职业冲动和本能,但建造起来的东西总有一天会毁灭,被战争或别的什么力量摧毁,这让我很悲伤。同时,被摧毁的废墟也总能够触发我再去创造的欲望,因此我的建筑生涯里永远都是摧毁和创造共生的状态”
1954年矶崎新在东京大学攻读博士时,机缘巧合拜访了丹下健三设计的广岛和平中心与纪念公园,深受震撼,于是去往丹下健三事务所学习。7年后他才成立自己的建筑事务所:矶崎新工作室。
在从事建筑设计至今的六十余年里,矶崎新十分高产且作品风格变化多端,他紧跟时代的变化,乐于思考和探索新的建筑创作理念并付诸行动。
“他兼具对建筑历史和理论的深刻了解,勇于拥抱前卫,从不满足于复制现有;他对有意义建筑的追求也反映在他自己的设计作品中,直至今日仍然不拘一格、不断演进,其方式方法总有新奇之处。” ——节选自普利兹克官网
矶崎新的作品在每个时间段呈现的风格都是不同的。
他早期的作品呈现出来的是新陈代谢派与柯布西耶的粗野主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成名作:大分县图书馆
采用大量裸露的混凝土材质,大型的几何体给人以沉重之感,外墙的切断效果呈现出毁灭一般的不完整性,暗喻未来建筑终成废墟的观点。
大分县图书馆为矶崎新带来许多名声,他开始排斥被标上某种特定的派别,他很快改变了早期的现代主义风格,开始设计造型独特的建筑。
与此同时,打响了国际名声的矶崎新意识到现代主义不适用于战后的日本重建,便在设计大阪世博会时提出“空中城市”设想,试图解决当时日本土地紧缺、交通拥堵、资源缺少的社会状况。
转变到后现代主义的矶崎新似乎找到了自己创作的“中庸之道”,回归了早期较为内敛的创作风格,但更显成熟。
值得一提的是,他在2014年受邀设计日本侵华罪行馆。对于这个项目,矶崎新先生表示:“这个场馆是一个平等交流的地方,它将向世界展示一段历史。这个场馆不仅中国人可以来看,日本人也愿意来看,它没有要声讨战争的本质,而是要向世界展示这段真实的历史。”
“间”的概念是矶崎新创作的核心之一,它定义了物体之间的中间空间:“在空间、声音与声音之间,有消声、停顿。这就是“间”。空间是重要的;在空间之间更重要。”
在创作建筑作品之余,矶崎新还有另一重身份—作家。在1971-2009三十余年间创有著作近三十册。
湖南省博物馆是全省最大的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7年竣工的新馆建筑,以“鼎盛洞庭”为创意源泉,稳重简练、寓意深远,既体现湖南人文与中国传统及现代相结合,又凸显其展示中华文明和湖湘文化的意义。作为湖湘文化最重要、最直观的保存和展示之地,省博拥有由两大基本陈列、三大专题陈列、两个特别展览构成的2.7万平方米的展览陈列区。
“湖湘”离不开“湖”,最著名的就是洞庭湖,长沙在洞庭湖的南面,拥有与山、湖之间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关系。同时,湘江蜿蜒穿过长沙城。所以“湖湘文化”这四个字,在建筑师脑海里首先浮现出来的就是“水”,是水汽带来的一种气场。
如何将这个“水汽”以建筑的形式呈现出来?这应该是一种浮现、融合的状态。它不是完全沉到地里,而是有着某种轻盈的漂浮感。它就像一架隐形飞机,代表一种时间的跨度和穿越:地下长出来的是接地气的文脉和根基,浮在上方的是根基之上的时代和未来。
“我希望它在空中慢慢展开身姿之后,是一种非常具有时代感的形态。”
建筑东南角的公园是一大片湖,博物馆作为基地,也还是在湖的包围之中。因此,要把这种感觉在建筑中呈现出来,里面的公共部分也要时时刻刻能够和湖发生关系,让围绕在湖中的湖南人,通过它能感受到这种文化氛围。
一层设有两个特别展厅:马王堆展厅(辛追夫人遗体及棺椁)以及学术报告厅、VR体验区、儿童互动区、书店、商店。
二层的“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以及三层的“长沙马王堆汉墓系列”是省博的两大基本陈列。湖南人”展馆则采用时间线性轨迹,通过文物进行讲述,将湖南人的生活痕迹,以及湖湘文化内核形成的脉络,以画卷式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马王堆”是故事情节的展示,“湖南人”是时间线性的铺展,形成展览结构上的差异和互补。可以说,这是当代历史观与古老历史文物的对话。
四层是观众餐厅和屋顶花园;五层为多功能厅。
四层餐厅入口,上方是屋顶悬浮的凝固洞庭水
03 马王堆墓复原空间
“马王堆”展馆最大的特色是按1:1的比例,复原马王堆汉墓墓坑结构,重现阶梯式夯土墓,来贯穿整个马王堆参观的流程。
参观者能直观地感受到文物出土地的现场氛围,并采用叠加的、立体的、穿透式的形式,承接三层以上的参观流线,使建筑空间的营造与文物的展示融为一体。
这次在湖南省博物馆新馆的整体设计中,设计团队多运用了具有湖湘元素特色的视觉符号。比如大屋顶上凝固的洞庭水,洞庭湖与湖湘文化密切相关,且水的流动感与它周围刚性的、立体化的结构元素形成对比,产生一种软性的心理感受。
在室内设计的视觉系统上,也采用了与水、书法等相关的元素符号,让观众能近距离地感受湖湘文化的灵动之美。比如 “湖南人”展厅内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它既是容器,也是内容。
还有“马王堆”展厅,采用对比度强烈的红黑色调,来凸显湖湘文化更深层次的魅力。
当然,最有特点的还是进入省博的第一个大厅——室内大厅。
游客从露台下方进入地下安检通道,经过一系列较为低矮、封闭的空间完成安检,从玻璃门回到地上进入大厅的一瞬间,明亮的光线、宽敞高大的空间、丰富的元素,与之前的一切体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人们走在幕墙架格在地面形成的网格样落影上
外挂石材的风格被引入大厅,构成了基调色彩。设计师运用具有厚重感的白色体块,强调了其曲折环绕、一波三折的形式,传达出力量感。大厅的两侧各设置一根十字形柱,与正立面两根柱子形成呼应。楼梯牵边、十字柱以及无障碍电梯的支撑构件统一处理成有体量感的白色块体,如雕塑一般在三维向度上伸展,气势恢宏。
二层的柱廊空间作为高敞的大厅和封闭的展厅之间的过渡
如果说石材底色、黑红装饰以及雕塑体块构成了省博应有的历史厚重感和“湖湘”味道,那么玻璃幕墙网格状的支撑构件,右侧的无障碍直升电梯,以及悬浮在空间之上,宛如太空飞船内壁的银色大屋顶,则带来了很强的现代气息。
大厅两边加入夹层,小空间与大空间主次分明,完整统一。侧面的走廊通往特别展厅。
向外倾斜的石柱与石墙,采用了一些民间建筑的夯土形式。
两个展厅之间,用半开放的通高空间以走廊连接,使观众得以在暗色调低空间的展厅游览一段时间之后得以喘息,振作精神再继续观看学习。
透明的屋顶,让室外空间渗透进入建筑内部,
网格在墙面上形成富有韵律感的光影。
结语
省博,既是文化宝库,亦是建筑之葩。
这照片拍的是要推还是要黑?完全low了10个档次,能不能有点责任心?
外部简直太丑陋
回复 .: 同感
总平图棺材即视感
回复 细腻.: 顶部造型就是个西式棺材,汉墓西化,,,确实失态
建筑看起来有点不伦不类
抛开宗族,抛开大师,抛开工艺,仅在俯视图的顶部造型来看,成大众主观认知下的西式棺材造型,结合博物馆最重要的展厅汉墓,源宗头上建西式棺椁确实不脱,而设计说明中只用一句宇宙飞船取代,前文介绍设计师特意提点了空间与时间的理念呼应。噫吁嚱细思极恐
回复 行者: 你去现场看看吧,非常震撼的,只是这照片拍的实在不好
是真的感受不到矶崎新的建筑好在哪里
是真的感受不到矶崎新的建筑好在哪里
回复 海豚骨面: 学生来做调研了
感觉就学生拍来做调研作业的
建筑看起来有点不伦不类
总平图棺材即视感
回复 Hater.曜: 感觉就学生拍来做调研作业的
这照片拍的是要推还是要黑?完全low了10个档次,能不能有点责任心?
前面一段关于矶崎新的介绍也太不走心了,几乎全部洗稿别的公众号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