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毕业一年了,我们在做些什么?(下)

2019.09.20 | , , ,
中央美院ARCHVOE建筑之声 中央美院ARCHVOE建筑之声

作者:ARCHVOE
原文链接

无论是刚刚搬进毕业班教室的大五学生,还是刚迈入央美校园的大一萌新,在谈到“毕业后”这个话题,可能大多数感到的是迷茫。央美建院毕业后到底能干什么?毕业生们毕业后在做些什么?

ARCHVOE有幸采访到了7位建院毕业一年,不同方向学长学姐,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由于内容较多,本篇推送分为上(其他篇)和下(读研篇)两部分】

上篇链接:采访 | 毕业一年了,我们在做些什么?(上)

采访/编辑整理/排版:堇杂

梁志豪

(本科城市规划)

关键词

# 本校读研 #

Q

概括一下毕业这一年在做些什么?

梁志豪:学院课程的安排下进行自主的学习研究以及在课下探索自身更多的可能性

Q

现在的生活和本科生活的异同?更喜欢哪个?

梁志豪:我觉得相同之处是在于,两种不同阶段的学习生活都能让我接收到很多来自不同方面的学识使自身素养得到提升。

而不同之处是,本科生活一直处于不断地做设计,做方案的过程之中,不断地努力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和拓展解决问题的手法,最后呈现的多为视觉形式的图纸和模型;而研究生的这一年里做设计的课程少得可怜,真正做设计的时间加起来不到两个月,可以说设计能力没有什么大的提升,专业课程安排的大多为理论课和调研方法,课后要进行文献阅读、社会调研和论文写作,最后是主要以文字的形式去呈现。因此两种阶段的学习生活非常不一样,而我其实更加喜欢本科生活,可能是因为我比较偏向以视觉语言表达的形式呈现结果,以及喜欢动手制作表达,本科学习获得的乐趣形式会更加多样,有点怀念。

(archvoe往期推送:梁志豪 | 毕设日记:建筑本科的最后12周

Q

对本科所学专业的理解有发生变化吗?

梁志豪:作为学生,做城市的时候绝大部分都是以上帝视角去进行自我意识的主观创造,真正从实际出发,正确地对待和处理当地的状况真的很少,造成这样的原因有多方面的,比如说有可能课题周期太短、设计对象相距太远、研究成本太高等等。一个好的设计体现在当地的老百姓能够住得舒心愉快,因此当地人的需求层面在设计的过程中是最不能忽略的。在设计的前期进行大数据分析时,必须要有当地社区居民的调研,了解居民的需求。只有这样,宏观和微观数据层面的叠加才能形成后面继续设计的有力支撑,设计才会有理有据。并且设计不能做得太满,不能过度,要留有余地,保留日后可被创造的可能性,让当地的社区居民在使用的过程中形成自组织能力,造就开放的社区空间。所以真正的方案是由居民在使用过程中慢慢设计出来的,他们才是真正的设计师,我们做出来的方案只是一种具有引导性的设置,好的设置自然更能在将来产生好的效果。

Q

不知道学长看没看过这个,有时候确实设计实际的结果跟设想的有很大出入,那学长你觉得对于这种业主来说设计师的价值在哪里呢?是持一种去选择甲方的态度还是一种坚持探索方法引导的态度呢?(文章链接:那些被爆改过的房子曾连续刷爆朋友圈,然而他们的后续惨状却是...

梁志豪:哈哈这个我看过,我是觉得造成这种出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设计师没满足甲方的真正需求啊。无可否认设计做得很棒,但是每个人的生活就会有各自不同的好多杂物,不是每个人在这个空间里生活都能做到最终效果图那样井然有序的。既然是生活空间的改造,就得细致考虑到业主的生活习惯而非设计师的理想化。对于做不到“断舍离”的这种业主来讲,设计师的价值是创造更好的空间框架去适应使用者的生活习惯,使他们生活得更好。设计师如果想通过设计改变人的习惯,这是不可能的,得去用设计去适应业主的生活习惯,这样才不会有最终效果跟设想有很大的出入吧。必须在选择业主的态度上再讲自己的探索方法,不然结果就是那个链接呈现的那样哈。

Q

对未来有什么样的规划呢?

梁志豪:我觉得未来的变数太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想做的事情也很多,所以很难有确切的说法。我觉得我要做的,就是认真地对待当下的每一件事情,抓住好每一次带来的机遇,顺其发展。

Q

对本科生的建议?

梁志豪:我觉得在美院学建筑跟其他工科类院校的太不一样了,因为学习大环境的多元化浸染会使得大家更能发现自我。设计、动画、电影、雕塑、艺术……也许经过几年的学习,发现自己更想创作的和以后从事的并非建筑行业,那我觉得,希望这样的学弟学妹能够把自己真正想从事创作的那方面融入到后面剩下的学习当中,那么你的方案肯定会跟别人不一样,并且你会从中得到更多的乐趣,而非枯燥的和司空见惯的设计。本科的建筑学习并非教会我们如何去设计一个具体的方案,而是让我们学会做好一件事情的逻辑和方法。每一次的设计都是在锻炼这个过程,这个过程学好了,以后想从事什么都没问题的。希望学弟学妹们都能趁早找到创造和奉献自身价值的那个身份和位置哈!

《西海拾事》-央美埊十八小分队






《失恋情绪》-梁志豪





刘思婷 

(本科城市规划)

关键词

# 研究生转专业、创业 #

Q

概括一下毕业这一年在做些什么?

刘思婷:准备央美设计学院研究生考试,闭关了半年。考完后根据自己的研究生专业方向去策展工作室实习了3个月,学到了很多在学校涉及不到的内容。实习结束后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开了建筑工作室一边实践一边学习一边等待着开学。(注:采访进行于八月)

Q

现在的生活和本科生活的异同?更喜欢哪个?

刘思婷: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现在的生活状态,自己可控的时间和学习想学的东西。虽然刚毕业时大家都要各奔东西有些失落感,但可能因为还呆在北京和朋友们合租在一起所以并没有太脱离学校关系网的感觉,没有了在学校时复杂的关系网毕业后会觉得单纯的关系网会让人更加舒适。

Q

毕业这一年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最大的收获?有什么成长?

刘思婷:可能因为毕业后有一年的空白期心无旁骛的准备考研,这个期间让我很好地冷静下来好好考虑我想要的是什么,也让我清楚的想明白了我研究生转专业选择策展专业的原因,知道了自己的强项和喜好以及自己适合什么样的环境学习,想明白了就朝着自己定的方向前进,只有实践才能解决问题。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自己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想要的结果都得到了。我觉得只要用尽全力努力了一定会有好的结果的,努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体验啊(是真的!)

Q

对本科所学专业有了什么新的认知?

刘思婷:在我看来无论使是建筑城规还是室内都是一个需要巨大知识量并且一生都要钻研学习的行业,迈入社会才会发现本科5年我们真的只学到了皮毛而已。所以我觉得如果热爱并且适合这些专业的同学一定要选择深造学习,这样对以后的不管是工作还是继续学习都有帮助。

Q

对未来的规划?

刘思婷:未来就是把刚成立的工作室最大做强!利用研究生学习的专业给工作室提供更多的帮助以及扩展业务,同时也希望以后能给央美的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成功案例,并且能给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工作资源

Q

给本科生的建议?

刘思婷:好好学习现在本专业的知识也好好想想自己毕业后想做什么。如果准备读研的同学可以好好想想自己想选择什么专业,一定要想好自己适不适合自己现在的专业然后再决定自己的研究生专业,这个真的很重要!因为很多人真的毕业后都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我觉得可以毕业后休息一年去实习啊去学习啊去看一看,这个过程不要觉得浪费时间,只有多去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这样也才能为自己的未来少走点儿弯路啊!


参与柯布西耶全记录展和书籍设计(上图为其中部分内容)

(书籍主编方振宁/助理刘思婷)



参与艺术家作品集画册温阔画册设计(上图为其中部分内容)

(主编方振宁/助理刘思婷)



四合工作室-一更民宿-设计师:陈姿桦、刘思婷




赵潇潇

(建筑)

关键词

 # 出国留学 (Cooper Union在读)#


Q

概括一下毕业这一年在做些什么?

赵潇潇:cooper一本正经不务正业?

Q

现在的生活和本科生活的异同?更喜欢哪个?

赵潇潇:先说生活节奏上,从在美院的时候悠悠闲闲十天做一件事,到现在一早上做十件事。。。本科时养成的习惯性拖延在初来第一个学期给了我血与泪的教训,经历过三天赶四个deadline 最后一晚在lobby边崩溃大哭边通宵做模型之后,我开始强迫自己设立阶段性小目标,在完成目标前停止自我怀疑和反复跳跃,做一件是一件,到第二学期结束时才觉得有些适应这里的节奏。另外涉及到实际制作的事(比如做模型)要预计的时间消耗比国内多很多,所以很多事都要提前开始计划,否则真的无法完成。

(题外话)另外生活上也有很多别的事,比如充分利用学校保险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像我基本上日常看医生,所有能做的检查做了个遍。。。很多时候事情做到最后一步推进不到终点 都是败在了体力精力上,所以日常关心自己的身体真的很重要

Q

对建筑的理解有什么变化吗?

赵潇潇:和当年在北欧交换感受到的对making object本身的重视不同,美东这边会要求你对于discipline有自己的argument/position,有自己的一套从research到design到representation 的方法和逻辑。我这学期上的两个studio, 第一个是通过不同的represention(plan, model, image每周交叉进行)横向发展方案,这个思路非常instagram, 通过各种局部真理逐步建立argument。另一个studio是研究对于body的social / political construction,之后transform到一个设计,这个设计是建立在对研究对象的personal reading之上,但又包含了思维的跃迁。暑假的thesis学期更是要求完整的从architectural question到research,argument, proposal, methodology, assessment 的过程。到现在我已经觉得做的东西是不是建筑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如何被建立,以及是不是创造了新的discourse/aesthetic。

Q

对未来的规划?

赵潇潇:在studio和thesis中找到了一些有兴趣的点,希望能找到合适的project或者合作者把它们发展下去;另外也在寻找更广领域的设计实践机会

Q

给本科生的建议?

赵潇潇:我个人受益颇丰的一句话,来自一个cooper 的老教授—To believe in the useness of useless things. 要对自己做的事情抱有信仰,它对不对 好不好要做出来才知道,永远不要在过程中自我怀疑。

近期作业



以上就是本次采访的全部内容啦,如果还有什么想看到的采访内容,欢迎留言哦~





4条评论
朝锡
朝锡 2019-09-22 14:17:20 回复 0

写的很好啊,复制了些话,对我很有帮助

时空
时空 2019-09-21 00:00:17 回复 0

回复 风尘仆仆: 赞

风尘仆仆 2019-09-20 10:32:44 回复

后俩人说的神马玩意

赖雨婷
赖雨婷 2019-09-20 23:04:06 回复 0

看完了,特别好!

风尘仆仆 2019-09-20 10:32:44 回复 0

后俩人说的神马玩意

中央美院ARCHVOE建筑之声 中央美院ARCHVOE建筑之声

作者:ARCHVOE
原文链接

media@archcollege.com
建筑学院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QQ:359440856 或微信: jzxy-gtn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点击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建筑学院】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