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笔者从教3年(即大十二),执教二年级第一个设计题目“单人间”(或称单人宿舍)设计立意整理。两条线索,第一条来自顾大庆、柏庭卫老师的《空间、建构与设计》,第二条来自王欣老师的“模山范水”,均非本人首创,仅为方便同学做作业(也是方便教学)提供参考,作一收集整理。
感谢我的学院对青年教师的支持,提供赴香港中文大学参加“空间建构”(即第一条线索)工作坊的机会。感谢所在的二年级教研组赋予的自由:青年教师均可独立尝试各种方法进行指导。本文所列仅代表笔者观点,在指导过程中教研组其他老师均有自己的独到考虑和关注点。这些线索同行并非不知,只是不像好为人师的笔者那样写出来。内容如有错漏,欢迎指正。
二年级设计课第一个作业,“单人间”宿舍设计,大致上(每年题目有调整)就是采用常见学生宿舍中一个4人间的尺度(高度足够“上床下桌”),改使用人数为1人,设计一个满足学习、睡觉、起居、卫浴(3件洁具)功能的室内房间,可设夹层。不考虑结构。
或许因为尺度和夹层的缘故,很容易联想到Loft公寓,百度几张大概长这样(图1)。因为笔者不懂室内设计,所以说不出什么,近期在《乌有园》第三辑看到各位大佬解读巴瓦,我原来对室内设计的未知或可转归于巴瓦的“物体感”这项对我而言是新的未知之下。
因为目睹了我所搭档的系主任苍老师,曾以此为立意指导同学的“单人间”,我开始意识到在我院一年级的这套训练,是可以延续到二年级第一个题目“单人间”里头的。原因大概是,一年级用来训练的体量是长方体,而“单人间”的体量也是长方体。训练的要点书中非常详尽了。考虑到同学在整个一年级会被分组,因而只可能接受到“体块”“板片”“杆件”三种之一的训练,在此按三种要素并补充若干名作呈列如下。
在此线索下,笔者最爱用藤本壮介大师的设计举例,体块、板片、杆件,可谓应有尽有……
先看体块的终极木屋(Final Wooden House,图3),资料很多,提醒同学注意图3右边的分析图,350毫米见方的体块,构成了坐凳、桌面、工作台、吧台等。董老师在《林木叁姿》讲座讲过苏轼的“反常合道谓之奇”,终极木屋“反”了常规三室一厅家具都在地面标高上的“常”,但它又符“合”类似《建筑设计资料集》的人体尺度要求,这样才是出“奇”,否则就像董老师说的,只剩下“怪”了。
如果真要下手做,建议从体块的尺寸350毫米开始讨论。比照《建筑设计资料集》,350对于坐高和坐深是偏小的,若取更符合坐高坐深的450,450+450=900又是走道的最窄宽度,但350+350=700可以是桌高而900则偏高了……要梳理不同取值的利弊。
体块这条路往下走,似乎要碰上掇山了。回顾《空间、建构与设计》用体块生成空间那一例(图2),虽然书里设计说明没说,但笔者觉得这种在体块中掏挖生成的空间,给人的感受很像身处假山、洞穴。同尘佳作掠影介绍的西雅图高速公路公园,显然是用体块堆叠,看着像山(山:像吗?),还有流水在体块上流淌(图4),更重要的是它“可居可游”(图4右)。
“佳作掠影”的介绍或是更多考虑客观呈现西方景观设计师哈普林的表述,而还未以董老师在《山居九式》里的“山居”标准(看着像山,人能进入起居其中)将其纳入掇山的范畴。
掇山技能于笔者也尚未解锁,我想同学大多也一样。建议学董老师那样从家具开始(终极木屋也指向了家具)。人体尺度的标准,对于初学者容易掌握且不容易被玄乎。此外王欣老师以及他指导学生的设计中也出现很多“山形大家具”,想学建议先建模抄绘。
从做作业的角度而言,笔者觉得板片比体块要新手友好一些(藤本: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藤本大师的House NA(图6),大家应该很熟悉了。只再唠叨提醒注意板片背后的白色体块(图6右),从正面是看不到的,正面成功地塑造并呈现全板片构成的建筑外观,有些用板片不好处理的功能就用封闭的体块藏在背后了,如果去留意House N也有在背后藏着非板片的体块。
由此,同学应该要更理解《空间、建构与设计》中只使用“一种主要的操作方法”并“一以贯之”的精神,不要轻易自暴自弃,(基于此立意下)只用一种要素、只用一种操作才可能获得藤本式的惊艳;另一方面,以上的“一种”只在理想状态下成立,厉害如藤本大师也不得不在板片的背后用体块解决部分功能——实在不行放自己一条生路,用两种形式解决。
7 中村拓志,Gallery Sakuranoki
看完上述案例之后,我有一模糊的感觉:体块的轮廓更倾向于与家具轮廓重合,体块就是家具;而板片更倾向于作为楼板或墙面,家具与板片并行设置。
藤本大师的杆件案例中,可能蛇形画廊更为著名,而可站和可坐的平面,则是由透明的钢化玻璃而非杆件提供的(图9)。
16级的陈大虫同学曾向我介绍藤本的墨田葛饰北斋博物馆方案(下简称“墨田方案”),现而今似乎亦可置于“杆件”类型下品读(图10)。藤本的设计说明原话是“当地面变成墙体之后,楼板层的概念就会发生改变。”比起蛇形画廊先用杆件形成立方体的方式,“墨田方案”则展现了用杆件构成连续曲面的潜力。
而安藤忠雄的光明寺(图11,最早在张爷爷讲座中听说)内部,则展示了杆件在纵横两个方向架叠、穿插的方式。
受18级“摇呼啦圈的蛋挞·麦”同学的杆件模型启发,杆件或者可以有
“墨田方案”连续曲面 x 光明寺两向架叠 的思路,
(也许是有建成案例的,暂时未知)
即连续曲面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交叠。这两个方向可以是x,y,z轴,又或再将平面旋转若干角度。好事如笔者,作一图式如下(图12)。而这些曲面的最终走向如何划分空间,如何定义家具,恐怕留给作业的时间不多了。
“单人间”的题目,笔者已带过3届,之前一直没把造园作为立意:因为造园需要花木(花木也泛指自然山水),而山水花木一般只出现在露天的户外,“单人间”却是一个全盖顶的室内。这指向了童寯先生的设问:为什么“没有花木依然为园林”?(最早在张爷爷的讲座里听到,不解)。其实这是一道开卷的题,在王欣老师的《模山范水》《建筑需要如画的观法》高亮着答案,之前一直视而不见。直至看到王欣老师人世断片之交遇 ——《虎美术》的屋下造园,终于才把一些线索连起来,开始着手“解锁”技能。为了讲明白为什么能在全室内的“单人间”中造园,下面我要冒充课代表了,得节选《王欣全集》给同学讲讲。
“为什么‘没有花木依然为园林’?……
‘因为建筑在言山水事。’ ”(《建筑需要如画的观法》)
而“这种意识的极致表现就是《芥子园画谱》”——
在“楼阁高耸以收远景法”中(图13右上),
并没有画出“远景”到底是月,是云,还是江……
是楼阁高耸的姿态,约定俗成了“收远景”的建筑定式;
在“高轩独支三面环水画法”中(图13右下),
并没有画出“水”,
是“高轩”前端斜撑起的雨棚,暗示了往下俯瞰观“水”。
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图13左上),
并没有画出“南山”,
是人物的这身“采菊”行头、神情,暗示了“见南山”;
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中(图13左下),
并没有画出“云起”图景,
是人物的坐姿、手指、神情,约定俗成了“云起”那一句。
除《芥子园画谱》外,《模山范水》还举中国传统戏曲为例。中国传统戏曲表演,并不苛求舞台布景的完全真实,而是“有赖演员角色之间的眼神、手势、身段、走步”来“意指”演员身处在哪个场景。
《模山范水》中指出:
因为“真山真水是不可能直接拿得进来的……”
所以设计中“进驻的是人与山水之间关系的保持与强化!”
仿写这一句就是:
真花真木是不可能直接拿进来“单人间”的,
真花真木所处的户外也不可能直接拿进室内,
进驻的可以是勾起户外联想的建筑构件。
于是近年新兴的一些室内设计,似乎可用“模山范水”的视角审视了。比如长沙的“文和友”,在商场室内的餐厅设计得像旧时的老街,是乔装的建筑外立面、横穿的“室外”楼梯、各种霓虹招牌、电线这些只出现在户外的建筑构件,引起了置身户外的感受(图15左上)。
类似的还有广州K11“无国界食街”,在全封闭的室内设置露天灯柱、雨棚、“露天”茶座等营造户外街道之感(图15右上);其中“撒椒”店的内部,餐桌之间的隔断设计得像建筑的外立面,配合上铺地以及另一边的“外立面”,恍如置身户外的街上而非室内的店中(图15右下)。广州“壹学堂”火锅店,则把餐桌设计成“课桌”,配以黑板、标语、灯管、值日表等,让食客实现在“课室”内违禁使用大功率用电器“打边炉”这一儿时顽念(图15左下)。
作为对这一思路的执行和案例的模仿(也是试试到底行不行),笔者试着做了下作业(图16)。它的布局其实很常规,进门先玄关换鞋,旁边卫浴;再进是客厅,最外阳台;客厅有楼梯上夹层的卧室,基本就是百度上的“Loft公寓”。
它还没做完(餐桌上的“雨棚”、楼梯和卧室的栏杆、略显简陋的“外立面”、山墙面等),想做的事是把客厅做得像户外街道的一截,我坐在“街”的这头,电视在“街”对面那头(王欣老师在《苏州补丁七记》的“街庭记”做过“电视在街对面”)。我把客厅的铺地弄得像户外;在电视和沙发所在的垂直面,分别装模作样地,哦不,“模拱范廊”地,立起一般在建筑外立面才有的“拱廊”。
17级的mo同学曾提出“现在我们不看电视了”,当时被我无情镇压(虽然我也极少看电视)……很多Loft公寓现在依然这样设计,我想今后在“单人间”作业中,客厅是否看电视值得商榷,不过设置像客厅那样的通高大空间还是合理的,可以用来跳舞、聚餐、看投影等等。
这个未完成的设计仅是其中一种可能,
可以抽回来讨论的有:
1这一坨“户外”出现的位置不一定是客厅,也可以是玄关、卫浴、卧室等;它也不一定与某一功能的活动范围完全重合,例如可以把玄关的一部分+卫浴的一部分处理成“户外”。
2“户外”不一定只能是街道,可以是山、水、天空等……
3“街道”上“外立面”不一定就是西式的拱廊,也可以是中式的游廊,隔“街”中西相对,或中中相对,或各种“外立面”的皮肤……
如果想正儿八经地学造园,那就老老实实将“《虎美术》的屋下造园”的片段建模,解读设计说明来解锁技能,在作业中运用吧。
参考文献
[1]顾大庆,柏庭卫.空间、建构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4-1
[2]董豫赣.山居九式[J].新美术,2013(08)
[3]王欣.乌有园实验[J].新美术,2015(08)
[4]藤本壮介.El Croquis 151 - SOU FUJIMOTO 2003-2010[M].Madrid:El Croquis,2010
[5]藤本壮介.Sou Fujimoto Architecture Works 1995-2015[M].TOTO,2015-4-16
[6]童明/葛明/董豫赣.园林与建筑[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4
[7]王欣.建筑需要如画的观法[J].新美术,2013(08)
[8][清]巢勋.芥子园画谱[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3
[9]吴洪德.中国园林的图解式转换 建筑师王欣的园林实践[J].时代建筑,2007(05)
图片来源
图1左上https://sy.leju.com/scan/2013-07-23/09582306798.shtml;图1左下https://nn.newhouse.fang.com/2014-09-12/13744104_6.htm;图1右上https://gz.58.com/ershoufang/37890787666702x.shtml;图1右下https://gz.58.com/ershoufang/38749278855569x.shtml;图2、5、8出自参考文献[1];图3、6右出自参考文献[4];图4出自https://mp.weixin.qq.com/s/6aXuLz8sh2fzU5eJlPtxAA;图6左出自
http://iwan.com/portfolio/house-na-sou-fujimoto/;图7出自
https://mp.weixin.qq.com/s/sEydjs_bi427-vx6l93z6w;图9出自
http://images.adsttc.com.qtlcn.com/media/images/5570/48cf/e58e/ce3d/c400/0063/large_jpg/51ae2a08b3fc4b225b0000b4_2013-serpentine-gallery-pavilion-sou-fujimoto_serpentine_sfa_2740_press_page.jpg?1433422025;图10出自参考文献[5];图11出http://www.chinabuildingcentre.com/show-6-1554-1.html;图12、16笔者自绘;图13出自参考文献[8];视频14来源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531117from=search&seid=10070758969767645935;图15左上https://youimg1.cctrip.com/target/100a13000000uj1p47FE0.jpg;图15左下http://www.dianping.com/photos/1351361085;图15右上http://www.dianping.com/photos/1374783995/type;图15右下http://www.dianping.com/photos/1190053288/tag;
最后一段山水的塑造 其实很考验一个的知识阅历和生活经验 若是普通人怕是很难有这种山水的感受 我认为因为没有此前的认知,当看到这些山水设计时,便很难有这种共鸣 毕竟农民想的是皇帝用金锄头干活
…
我觉得直接推导到构件跳跃了一点,导致初步成果有点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