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隐于自然,唐仲英基金会中国中心 /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ArchitectureDaily
作者: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校对:星期八小镇
原文链接
▲ 西南方向鸟瞰
唐仲英基金会中国中心作为唐仲英基金会在中国大陆的总部,是一座功能复杂的综合体。整个建筑需满足基金会日常的办公;用来存放基金会各种礼物的陈列馆;同时承担不定期来自全国各个成员高校团队的交流活动(展览、会议、培训等等)要求。
▲ 场地概览
项目坐落于吴江松陵生态公园内的中心区块,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整个设计以融合周边环境为出发点,并传承基金会 “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推已及人,薪火相传” 的宗旨,可以提炼为消隐的和绿色的建筑。
▲ 区位图
消隐的建筑
1. 有机的平面
随着基金会的不断发展壮大,所需功能空间也会不断增加,设计充分考虑以后预留发展的空间需求,在不规则的用地范围内采用了有机的平面形式,建筑轮廓能够任意灵活的伸缩和调整。未来发展建筑可以从现有的布局自然的“延伸”出去而不破坏整体感。另一方面,曲折的外部轮廓可以破除建筑冗长单调的界面,这种穿插渗透式的布局策略也能将景观和建筑相互渗透,确保对环境景观造成最小程度的破坏。
▲ 一层平面
▲ 二层平面
2. 消隐的体量
建筑主要功能集中一层布置(层高7.0m),最大化减少对公园的压迫感。同时,一层屋顶花园又是被抬高的公园“植被”,既修复了生态公园的绿化界面。又是视野极佳的“观景台”,提供了优美的活动场地。局部凸出的建筑体量(陈列馆、展示厅、多功能厅等)退在屋顶花园后,犹如几个“雕塑”,强调建筑的“分量”感,也增加了整个建筑的空间层次。
▲ 西南方向鸟瞰
▲ 屋顶花园鸟瞰
▲ 屋顶花园及庭院
▲ 屋顶花园
▲ 屋顶花园
▲ 屋顶花园
3. 消隐的立面
一层主要立以玻璃幕墙为主,不同明度绿色玻璃有韵律的组合,再加上幕墙立梃犹如“竹林”意向的衬托。整个立面作为维护结构被虚化。几个凸出体量的立面肌理也延续“竹子”的竖向分割,浑然一体。纯粹和完整的立面也是各建筑设备精心布局的结果:各设备管井和出口都统一整合在屋顶设计。
▲ 立面图
▲ 黎明鸟瞰
▲ 玻璃幕墙细节
▲ 立面细节
▲ 立面细节
▲ 材料对比
绿色的建筑
1. 高效的布局
考虑到整个建筑使用的特殊性——除办公区域常年使用外,多功能会议区和展示区基本都是瞬时性使用,基金会中国中心采用集中式的布局,办公区、展示区、多功能会议区以及陈列馆集中于一个建筑综合体内,各功能分区既可以独立使用又能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运营。当独立使用时,在场地四周都分别设置了各区域的独立出入口。依据场地的空间特质,办公区和陈列馆布置在靠近场地的西侧和西南侧。保证了整个场地西侧安静的空间氛围,多功能会议区布置在场地的北侧,方便和北侧的室外活动场地相联系。展示区布置在东侧,靠近次入口。几大功能区块通过核心的过渡空间——中央大厅贯穿起来,既保证了相互之间的距离又能联系成一个整体。
▲ 主入口
▲ 从西侧鸟瞰
2. 绿色的技术
本项目通过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等各种生态技术的运用,在2014年获得了国家“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证书。在最初的方案设计阶段中就借助模拟软件对建筑形体的自然通风和采光进行优化分析。 使用国内现有成熟的绿色建筑技术如地源热泵、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导光照明技术、屋顶绿化、建筑自动遮阳、绿色照明、智能化运营管理等。另一方面,建筑不仅能够高效和节能的运作,同时也吸收了各成员高校可提供的高新技术资源,是一个绿色建筑技术展示的模范平台。
▲ 草图
▲ 建筑形态生成分析图
▲ 庭院
▲ 室内
唐仲英基金会中国中心是一个各专业统一整合,高效协作的成果。绿色设计、功能优化以及与场地相呼应始终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中,最终呈现出一个同周边自然环境相融合,和谐共生的建筑。
▲ 从南侧看建筑
▲ 从东南侧看建筑
▲ 从西侧看建筑
项目信息:
建筑事务所: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地址:东太湖生态园内,吴江区,苏州市,江苏省,中国
类别:办公建筑
设计团队:董丹申、杨易栋、滕美芳、林再国
建筑面积:15000.0 m2
项目年份:2019
摄影师:赵强
室内设计:伍兹贝格、杭州典尚设计
景观设计: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郑捷所
结构工程师:张明山、徐成、李本悦
设备工程师:李浩军、龚增荣、董绍兵、黄正杰、刘海峰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 ArchitectureDaily 禁止以建筑学院编辑版本转载,如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长期接受各类作品、资讯投稿。
解说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