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不言,安之若宿 · 山 / STUDIO QI
ArchitectureDaily
作者:STUDIO QI
校对:建筑学院 柚子
原文链接
▲ 建筑与山林结合的三维立面
「安之若宿·山」是一家新锐精品民宿,位于腾冲和顺古镇,坐落在一条由古镇延展出来的繁杂老街上。基地是一纵狭窄而又曲折的山坡及一片山顶上的地块,平面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倒L形。地块两端属性截然相反,一端处于闹市,一端隐于云天,中间仅由不足几方的细窄坡道维系。方向的转折和高差的跳跃,使场地区域间关联性变得十分薄弱,给建筑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 远眺古镇,呈现市井古镇与山林结合的三维立面
面对沿街立面的分毫必争,我们选择一种与世无争的姿态,以退为进地去寻找建筑的空间和尺度。入口被隐藏,立面被消解,屋顶的“存在”也被重新定义。建筑沿着山坡顺势爬升,屋顶覆盖在山坡上,沿着视觉动线折层而上。原本隐于房屋聚落背后的山林被打开,和近处的建筑形成一个全新的三维立面。这是中国宋代山水画中的正观立面,犹如范宽在《溪山行旅图》中虚构的层次叠加的山水世界。卧倒的立面成为了一个人们可以停留、谈论或者摄影的街边合院,而不再是一家民宿的简单界墙。逼仄的小街动线瞬间被打开,社会性的主题被引入其中,重新唤醒了古镇邻里街巷的脉络。
▲ 消解的立面,重新定义屋顶的“存在”
「安之若宿·山」屋檐与地面之间微启的入口,将旅人引入室内的一个「另世界」。在这里,屋顶、墙体、立面和地面的界线被模糊,空间是一个“场域”而非被传统梁柱切割的“房间”。
▲ 屋檐与地面之间微启的入口
▲ 进入餐厅后的第一个转折点,“场域”的概念
▲ 空间是一个“场域”而非被传统梁柱切割的“房间隔间“
建筑内部的功能和动线逐一应对山的走势,餐厅、酒吧、表演、茶台、阅读、文创,顺地势依次排开,上下相连。时间被纳入场域之中,活动的场景在不断的发生、互动。
▲ 公共区域顺地势而上,依次排开
▲ 公共区域依附着山体生长,上下相连,阡陌交通
▲ 公区延伸至最顶端的茶室,整个和顺古镇展现在眼前
▲ 位于公区最顶端的茶亭
▲ 时间被纳入场域之中
▲ 活动的场景在不断的发生、互动
我们置入了一把“天梯”去应对场地自身20米的巨大高差,从市井街巷直通云霄,总共133阶,让整个上山过程充满了“问道”的仪式感,也让上山过程变的清晰。更重要的是,天梯也成为了串联横竖两幅场地的核心线索,增强了场地的关联性和整体性。
▲ 天梯”一路向上_总共133阶
连接天梯的顶端是另一条穿梭于山林间的“飞廊”,把回房的动线架空于山中,光影的交错好比山间的一涧溪水,呈现出山林应有的姿态。
▲ 飞廊远景
▲ “飞廊”把回房的动线架空于山中
▲ “飞廊”光影的交错好比山间的一涧溪水
「安之若宿·山」的十五间客房运用2.5维建筑手法去应对复杂的场景关系,寻找最佳视觉景观面。进入客房,墙体多维度延展的几何趋势,和低浮在地面上的家具物件,把视野和焦点推向窗外的四时风景。墙、床和浴缸的角度位置互相交错,引导身体的挪移和视线的转换,捕捉多维度的景致和记忆。
▲ 客房,2.5维建筑手法应对复杂的场景关系
▲ 客房,寻找每一间的最佳景观面
▲ 客房,2.5维建筑手法引导身体的挪移和视线的转换
▲ 客房,其中运用2.5维“微墙体”空间手法
在这里,建筑墙体和空间界线的微妙关系被探讨和试验。我们希望强调的是,墙并非牢不可破,有时是一面脆弱的屏障,在瞬间可以被柔软的光影打散或消失。每间客房都运用了2.5维“微墙体”空间手法(类似于浮雕和强透视相结合的方式),使主要侧墙微微凹折,发展出另一个不经意的空间,随着昼夜光线的变化交替,时间被引入,空间开始错位,变得不可丈量。人的方位和视觉成为两组不同的线索,光影、记忆和故事在这里发生。
▲ 客房,昼夜光线的变化交替,空间开始错位
▲ 每一个转角都可能遇到新的惊喜
▲ 透过不同高度的窗捕捉到不同角度的林间景致
从进入「安之若宿·山」开始,时间不再是线性发生的,空间也不再是规矩方正的。2.5维,不是被动套用经验,而是用微弱的界线,构建新的视觉记忆,提倡关于体验和感知的可能性。这就是我们想定义的「大美不言,安之若宿」。
▲ 飞檐走壁,恣意江湖
▲ 飞廊的11种图解之其五
▲ 「安之若宿·山」平面示意图
▲ 「安之若宿·山」立面图
▲ 「安之若宿·山」剖面图
▲ 客房,2.5维空间策略示意图
▲ 客房,视觉和功能关系示意图
▲ 公共区域,动线关系示意图
▲ 餐厅区域,空间与时间关系示意图
项目信息:
建筑事务所:STUDIO QI
地址:和顺古镇,腾冲市,云南省,中国
类别:酒店
主创建筑师:戚山山
设计团队:赵雨婷、杨萍、刘念非
工程: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业主:安之若宿文旅
建筑面积:2500.0 平方米
项目年份:2019
摄影师:金伟琦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 ArchitectureDaily 禁止以建筑学院编辑版本转载,如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长期接受各类作品、资讯投稿。
其实挺想看看把陈设都摆放以后的效果,这种纯白感觉缺乏亲切感了
整体有设计感,设计师应该花了不少功夫。入口处理有些意思,入口处路径多样化些可能更有意思。内部感觉为了白而白,缺乏民宿应有得亲切感,空间摊的太大,有些压抑!个人看法。
回复 傲然: 设计师就是想用一个线性的时间轴或空间轴来强调入世与出世的变幻。不经历困难怎能达到彼岸。你所感受到的这种,进出不自的感觉,可能就是设计师给人们的哲思··············好了我编不下去了,你随意,O(∩_∩)O哈哈哈~
感觉不好,入口好像公厕,上山的部分太多的拐角,空间太过零碎,不好利用,通行以后,各种动线复杂。山顶的部分到是蛮好的,可惜上去了不想下来,下来了不想上去。
同觉得太白了,不舒服
回复 特么名字真难取: 对有障碍人士不友好
蛮有压迫感
蛮有压迫感
感觉不好,入口好像公厕,上山的部分太多的拐角,空间太过零碎,不好利用,通行以后,各种动线复杂。山顶的部分到是蛮好的,可惜上去了不想下来,下来了不想上去。
住久了估计会抑郁症
我想看投入使用后的公共区域
太素了,适合拍照,不适合住人,另外,一家民宿最终的效果不可能是这样的,民宿作为休息的场所必然会有烟火气,建筑师一厢情愿的打造的素雅纯洁气息,会在运行之后被改造成四不像,这是个骄傲,自私的项目。
室内需要一些颜色和材质的区分。虽然说现在流行白色,但是也不能为简约而简约
好白,白到怪异
膝盖
这个建筑的入口我不是特别的喜欢,对于设计师而已,或许能够揣摩到其中的意义,但是对于消费者而已,估计消费者更注重的是入口的第一视觉感,而不是去揣摩设计师的用意,反正我觉得入口,看似神秘,但是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还不是那种过目不忘的感觉吧
好作品,新创意。对于内部空间全部用白色,有待思考做为客房舒适度与温馨的环境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