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在等待ofo退押金的744个小时里,我做了两个建筑方案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

作者:李丹阳 张舒雅
原文链接

不逃避,

勇敢活下去,

为我们欠着的每一分钱负责。

ofo总裁戴威

2018年12月17日,ofo退押金开始线上排队,

我排在了第869677位。

到目前为止,

已经过去了31天,744个小时,44640分钟,

我排到了478120位。

平均每分钟前进8.77位。

照这个速度,再过37天,我就能成功拿回我的199元押金了。

当然,前提是ofo还能继续搞到钱。

话说回来,铺天盖地占领各大中小城市的共享单车,怎么就突然兵败如山倒了?

这事儿好像和建筑没啥关系。

其实很有关系。

建筑学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学科,一切和人相关的事儿都应该引发建筑师的思考。

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非顾客”,特指那些有消费意愿却没能成为顾客的群体。

原因无非两个:一是贪,9.9元也要包邮;二是懒,想吃的在嘴边,想用的在手边。

在中国互联网语境下,谁能用创新模式满足这些欲望,谁就会封神。

共享单车想解决的问题是“懒”。

但却被“贪”打败了。

简单来说,经营者的算盘是一个东西大家随便用,但要共同承担成本。但这事儿在消费者心里就变成了这个东西“我“可以随便用,且不用承担成本。

(当然,ofo溃败的原因很多很复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找资料来看)

然而,这种“如果不是你的,那就算我的“小自私心理,在建筑师眼里,倒不一定就是坏事。

一辆单车,用的人越多就坏的越快。

可如果换成一个空间,用的人越多,就意味着

空!间!越!大!

换成时髦的词儿就叫——

空间体积共享。

什么意思呢?

比方说,一个房子里有n个a空间和1个b空间,

a是功能空间,b是体积共享空间。

那么这个房子的真实空间就是n×a+b。

但因为b是共享的,

所以每个a的使用空间就变成了a+b。

因此,

在这个房子里感受到的空间就成了n×(a+b)。

得到的是这种效果——

这有点相当于在空间之中又加了一个空间的感觉。

估计大家此时就会出现疑问:

1.加的空间去哪了?创造的空间形式怎么得来的?怎么应用?

2.建筑本来就那么大,按道理这样人为的加空间不是会缩小原来各个房间的空间,这样应该是让空间缩小了怎么反而是放大了呢?

老规矩,我们拆房来看。

案例一: Apartment – House  

日本高知建筑工作室对一栋典型的两层公寓楼进行了内部改造。

从外表看就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建筑。

但是里面的空间却很有特点——

既然是一个改造项目,性价比最高的方法就是不要去乱动它的结构和平面形状。

设计师也依然保持了建筑内房间串联的布置形式。


只是在这些房间中心围绕出了一个以前不具备的核心空间,类似于公共建筑内部的大中庭。

但这样是远远不够的,最多搞成一个拥有二层通高空间的小别墅,依然平淡无奇。

为什么这个二层通高空间不能从本质上提升建筑bigger呢?

因为这个空间太小了啊。如果进门就给你一个扎哈式的大手笔,想平淡也不可能。

所以,“空间体积共享“解决的是怎么让小空间变大变丰富的问题,如果空间够大就直接去做中庭吧。

操作步骤:

第一步,确定所要创造几何空间的形式。

由于要保证最好每一个房间(除卫生间)的空间都要共享,因此可以选择以房间交点向四面的房间切三角形的形式,也就是四棱锥作为切割实体的空间形式。


第二步,根据房间私密性选择合适的四棱锥进行切割。

私密度越高的空间所用的四棱锥越小;活动频率较大的空间四棱锥越大。


第三步,切割。

将切出来的空间和中间的公共空间合并。

最后,在每个有角度的胶合板平面涂上了不同的颜色,色彩变化又给内部空间增加了一种层次(当然也可能只是房主的个人喜好)。

回答前面的问题,切割用的空间去哪儿了?

在这个案例中,建筑师先围出一个可以串联各个房间的公共空间,再将创造的切割空间与之结合,得到了一个异形的2层通高的共享空间。这个空间与建筑内的每个房间体积连通,获得视觉上的空间扩大效果,同时也真正意义上的获得了一个大空间。

那么当建筑面积更小,根本不可能搞出一个串联空间的时候,还能通过这种手法放大空间吗?

案例二:Villa Kanousan

这是位于东京附近津市市狩山的一座周末住宅。建筑就在山坡上,从外看就是一个简单的立方体。


但内部又是很复杂——


但这个建筑的面积实在是太小,单层只有50平米。画成田字格大概是最实惠的平面布局了,所以得到一个拥有2层8个房间的小房子。 

显然,上一个案例那样的共享手法肯定就不适用了。这就要用到另一种方法:

用一种几何形体插入空间之间的边界,共享相邻房间内的空间。

如果不能开一个贯穿的大口子,那就开很多个小口吧。

操作步骤:

第一步,确定所要用来切割实体的几何空间形式。

因为这个建筑是个方盒子,而且又建在坡地上,所以可以直接采用正方体这种形式作为“切割工具”。并且它们与房间有一定角度来保证室外景色的最大化引入。角度为边界所在等高线坡度的夹角。

第二步,旋转立方体。

为打破同一个立方体对它所切割墙体的单调重复,对全部六个立方块进行一定角度的旋转,让它们的坐标轴和建筑不在一个方向上,来打破切割的平衡感。


第三步,切割。

切掉立方块包含的原本封闭的部分墙体与楼板,这样就打通了八个空间。为保证原有房间的可用性以及私密度,立方体一面的大小不超过房间面积的1/4。

这样就相当于在原有的空间内硬加了6个“空间”。

最后,在四面切割部分加窗户完型。这个表面平淡无奇,灵魂却高贵有趣的的建筑就完工啦。

再回答,创造的空间去哪了?

这些倾斜和独立的立方体在8个空间中形成了相邻房间的共享观景空间以及中间的“公共中庭“,让各个房间之间相互连通,并与外界的相通。每个房间除了自己对应的室外景观,又有和相邻房间的公共景观。开头的8个单独空间现在可以看作“8+6”个空间。但由于每个房间的使用面积不变,所以增加的立方体空间其实是“隐形“的。

最后的问题:

为什么这样做可以起到放大空间的作用呢?

建筑内空间共享的本质,其实是让使用者视域共享——也就是说,视线被延伸导致空间的心理边界被延伸,那么空间就感觉变大了。

当我们增加的共享体积空间没有改变原本使用空间的面积时,可以说空间是“隐形“的,就如同第二个案例一样,实际使用的空间面积还是那么多,就是使用这种手法的最完美的效果啦。

但同样是视线的延伸,普通走廊+房间的联排形式为什么不能产生和这个手法一样的效果呢?

答案是参照物的不同。

联排房间产生的是一种符合透视规律、有视线尽头的空间效果。按照一般生活经验,我们就可以感知到大概的空间大小。

而在空间共享手法中,最重要的技巧是保证视线无规律的延伸。

案例一中采用不同几何形式切割房间、案例二中旋转立方体其实都是在有意改变我们习惯参照的三维坐标系,使新空间和原有空间不在一个坐标体系上来混淆透视规律,也就颠覆了心理习惯的空间认知经验产生新的空间体验。

这事儿有个特别nb的说法叫改变空间维度或者分维空间。

大家忽悠甲方或写论文的时候可以拿出来提升一个bigger,平时做方案的时候记住“能歪着别正着“就行了。

有人说,共享经济满足了人的劣根性,所以必将被人的劣根性所打到。

但人性本就是灰色的,

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坏。

这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魅力,也是所有一切与人相关的事物的魅力。

但无论是一门生意,还是一座建筑,

当然是调成一盘高级灰,才是最高级的啦。

本文感谢大师姐林雅楠的文字编辑和指导

本文图片【1】【2】【3】【4】【5】【6】【7】【8】【9】【10】【11】

来自于www.archdaily.com

其余分析图与动图全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

10条评论
茄子
茄子 2023-07-05 17:13:41 回复 0

脑洞太大了吧/////

黎檩
黎檩 2019-09-26 00:37:51 回复 0

形式感太重了

mad
mad 2019-02-11 17:50:58 回复 0

建筑师把艺术与技术运用到了极致

走大棚
走大棚 2019-02-07 15:48:57 回复 0

建筑设计真的是越走越偏了··········真心话···········

柒
2019-02-07 08:46:10 回复 0

隐私呢?b空间能不能用?单纯只是为了采光天井的话应该是a-(b÷n),空间没有实用价值的话写文章单纯就是偷换概念。

唔哩同学
唔哩同学 2019-02-04 07:43:38 回复 0

几年之前就看到过这个分析图,当时还研究了一下

陌上\青石《
陌上\青石《 2019-02-03 10:09:39 回复 0

庸人自扰

honorificabilitudinitatibus怪
honorificabilitudinitatibus怪 2019-02-02 17:55:13 回复 0

精彩文案!妙

Encore
Encore 2019-02-02 17:35:13 回复 0

文案!

August
August 2019-02-02 10:35:26 回复 0

写得好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

作者:李丹阳 张舒雅
原文链接

media@archcollege.com
建筑学院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QQ:359440856 或微信: jzxy-gtn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点击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建筑学院】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