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跟BIG齐名的设计师,要用插画解读你看不到的城市
AssBook设计食堂
作者:AssBook设计食堂
原文链接
设计师的设计灵感,都是从哪来的?
对很多人来说,没几个人了解设计师,更别说设计师的灵感来源了。
2017年,视频巨头Netflix和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导演Morgan Neville,
联手拍摄的八集纪录片《Abstract: The Art of Design》,将真实的设计师展现在大众面前。
片中有两位极具脑洞的设计师,一位是建筑师,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比雅克·英格斯,而另外一位则是插画师,克里斯多夫·尼曼。
建筑师:比雅克·英格斯
插画师:克里斯多夫·尼曼
既然尼曼能跟比雅克在同一纪录片出镜,就代表了他也有超常的脑洞创意。
克里斯多夫·尼曼,是当代备受瞩目的设计师、插画家、作家,被誉为「设计界的鲁本斯」。
他是《纽约客》首位AR封面设计者,几乎获得过欧洲所有的设计类国际奖项,年仅40岁即入驻“纽约艺术指导协会荣誉殿堂”。
尼曼设计《纽约客》的AR封面
尼曼设计《纽约客》的AR封面
在前不久,他出版了一本关于城市的创意图集。
图集将日常生活变成了小剧场,生活琐事换个角度看,却变得有趣无比了。
story.01
男孩子们与地铁的故事
我有两个对纽约地铁十分着迷的儿子。
很难想象,
熊孩子遇上地铁,
就变成了小天使。
对于很多问路人来说,
他们已经是“活地图”了。
大儿子阿瑟第一双袜子
是印有地铁线的,
他指出Q线的颜色应该是黄色。
阿瑟已经背熟地铁线路图了,
就差站名读法不会读了。
阿瑟有一次竟然用一首民谣调子,
唱出了三号线的时刻表。
这两个小子最喜欢的词,
应该是“服务变更”。
他们喜欢用地铁的要素来描述世上的事情,
如争抢果汁时用的是地铁线路颜色。
我们决定叫第三个儿子为弗里兹,
因为开头字母F刚好是一条地铁线路。
女同学:你听说过彼得·潘吗?
阿瑟:没有。你听过大都会北线吗?
如果小儿子古斯塔夫坐着地铁时大哭,
那一定是他没坐上想坐的那一条地铁线。
带他们去布鲁克林植物园的儿童乐园时,
最让他们兴奋的一点是,
能顺路看到S线列车在那经过。
比地铁更让他们感兴趣的地方应该是,
纽约交通博物馆。
story.02
那些你不可不知的纽约生活小贴士
因为我不住在纽约了,
所以想分享点纽约生活小贴士,
让大家更好的提升生活质量。
带一个小孩逛超市时,
先带他们去橄榄油试吃台,
就能避免他们对富士苹果动手了。
在没有对讲机的居民楼里,
如何在不带钥匙情况下开门最酷。
从克拉克街去曼哈顿肉库区,
建议在克拉克街下电梯后,
从左侧走出楼直走再左转,
就到离轨道近的A了。
拉着孩子乘坐地铁时,
在到达旋转闸门的时候放手,
通过闸门后记得再次抓住他们的手。
带两个孩子去布鲁克林的波登社区玩耍时,
记得借助广场北侧的一只船形的沙箱。
在纽约生活如何避免预算不足?
A.数码相机在预算的基础上加30%;
B.汉堡喝啤酒,在预算基础上加60%;
C.话费则是要加130%。
有了三个儿子之后发现,
推婴儿车走在老旧花岗岩石板上,
婴儿却能安静地入睡。
如何测试“麦芬的新鲜度”,
最可信的方式,
是用手去戳离底座2/3高的地方。
在参观MoMA的时候,
我建议你在五号楼的一号展厅,
这能同时欣赏到克利姆特的两幅画作。
如果你也是一个注意仪表的人,
那么我最后建议你,
注意下帕克街101号大厦外的玻璃墙和
第五大道546号的镜面外墙。
story.03
乐高纽约
story.04
浴室艺术
我和妻子丽萨,
把柏林新家看成了实现艺术梦的地方,
浴室墙壁设计为彩色瓷砖拼成的像素画。
为了不产生视觉疲劳,
我决定用名画来做装饰,
然而瓷砖厂颜色不够多。
我们尝试了《乌尔比诺的维纳斯》,
用黑白来表现,
让这一副16世纪30年代的作品
看上去像是20世纪80年代一样。
没有圣母的《圣母与兔》。
霍尼克的《泳池》系列不错,
但放在柏林的话,
有一点儿过于“加利福尼亚”了。
妻子提出用格哈德·利希特的《蜡烛》,
图形上合适但不够活泼,
难以在战斗机下面泡个舒服的澡。
为了表示反对,
我提议用罗斯科的《红、橙、棕褐与紫》,
但我们协商后觉得还是不能安稳洗澡。
我们后来尝试在墙壁上,
做了一次梳理近代艺术史的测验。
再后来,
我用安迪·霍沃尔德布里洛的洗衣粉盒,
却发现浴缸没地方放了。
因此,
最终我选择了约瑟夫·博伊斯的“油脂堆”。
顺带提一句,
为那两个痴迷地铁的孩子准备的浴室,
设计起来就很简单了。
story.05
任它下雨还是晴
现在是我的个性化全年天气预报时间。
1月21日,
有50%的概率,
需要我穿越融雪后形成的水洼。
1月21日,
有90%的概率,
我高估了自己跳跃水洼的能力。
2月28日,
对那些戴眼镜进到温暖房子里的人来说,
是大雾预警。
3月10日,
阵雨预告,
准备买伞。
3月12日,
局部降水。
3月13日,
雨伞即将报废预告。
3月14日,
降水升级。
4月23日,
天气突变预警,
从令人颤抖的冷到让人流汗的热。
5月5日,
整个世界看上去简直美极了。
强烈建议:不宜置地。
6月15日,
大街上越来越多的成年人穿短裤。
7月3日,
但在另一方面,
穿着短裤的小孩子们看起来十分可爱。
唯一的缺点——
他们露在外面的小腿会黏在滑梯上。
8月12日,
高温下的车里,
混合着对于上周举家去海边旅行时,
把一板巧克力忘在了车座上的懊悔之情。
9月9日,
大多数人穿回了长裤,
搭配堆袜和凉鞋。
10月16日,
有10%的概率,
我的头发会被劲秋风吹出狂野的造型。
或是90%概率,
那狂风会让我的发型看上去特别傻。
11月25日,
从仪表箱下面的小柜里,
翻出半冻的小熊软糖,
出乎意料的美味。
12月29日,
简直冷得要命,
因为天气原因,
而不得不在家里待了整个周末的年轻父母们,
有75%的概率会被逼疯。
而且你只要去一次游乐场,
就可以看到合成纤维制成的冬装外套
所带来的惊人速度。
全年,
刨除那些关于天气的寒暄,
来自沟通困难症的严重威胁则始终存在。
尼曼还有很多突破脑际的创意,尤其是对于城市中的生活,他喜欢将创意用有趣的形式表达出来。
好奇的同志就会问了:灵感用多了,会不会枯竭呢?
尼曼认为,如果设计师只靠灵感做设计,迟早会用尽设计的幸运时刻,容易设计难产。
为了保持创意的高产,尼曼有一套独特的锻炼设计方法:每天坚持四个小时的创意时间。
尼曼工作日时间分配图
设计师发挥创意设计的时候,
很多人认为是脑洞爆炸时刻。
事实上刚好相反,
想创意就像各种疾病缠身,
痛苦得要把一切撕碎。
在四小时的设计煎熬里,
尼曼没有灵感了,
就会上网搜自己的名字,
为自己涨涨信心。
尼曼坚持不加班,
工作都集中在工作时间解决。
加班做出的东西,
他认为那只是设计垃圾。
综上所述,
尼曼的创意设计方法很简单,
就是坚持有效的努力。
尼曼在遇到设计难题时,
他会先为自己设置一个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尼曼会不断反思:
如果换开始提的问题,
这个设计会不会更好。
每一次创意的产生,
都离不开平常的设计训练。
即使有天赋,
也要不断练习才有作用。
在追求设计更好的路上,
设计师要敢于跌倒后再爬起来。
总有人会拿“xx瓶颈”说事,
就像是每个人都会碰到的疾病。
但尼曼认为他整个职业生涯
就是一个大瓶颈。
设计工作就是在无止境重复的
恶劣情绪中度过的。
没有简单的设计方法,
唯有坚持才能吃“鸡”。
在规律的创意时间下,尼曼的创意设计作品,会有脑洞爆炸的效果吗?
换个角度看待生活,创意依然存在。
城市在尼曼的眼里,就是一首充满奇幻的都市狂想曲。
设计灵感会枯竭吗?尼曼用他的作品证明,只要坚持努力,创意思维永远不会枯竭。
正如,尼曼喜欢画家查克·克洛斯说过的一句话:
我一直认为,灵感这种东西纯粹是为了新手准备的,
至于我们这些个中老手,随便露一手然后就去工作就好了。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 AssBook设计食堂 禁止以建筑学院编辑版本转载,如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长期接受各类作品、资讯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