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任务
不是去发现一些别人还没有发现的东西,
而是针对所有人都看见的东西
做一些从未有过的思考。
薛定谔
不认识薛定谔的请自觉面壁五分钟。
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做过一个著名的试验。他把一只猫扔进盒子里,盒子里有食物有毒药。毒药由开关控制,开关则由放射性粒子控制。如果粒子衰变,则开关打开释放毒药。而粒子是否衰变、几时衰变,都是随机事件。这就意味着,如果不打开盒子,你就不知道猫是死是活。所以盒子中的猫处于活与死的叠加态,这就是量子论的重要原则之一,不确定原则。
这只猫就被称为“薛定谔的猫”。
如果有小伙伴还不理解,那请联想一下自己。
你被扔进一个设计院,画图就能活,不画图会饿死。但身边有一个处于量子状态的甲方,各种神操作——可以让你加班被累死,也可以不给钱让你穷死,而这一切都是随机的。所以你从始至终处于一种生与死的叠加状态。
你就被称作“薛定谔的设计师”。
更重要的是,处于量子状态的甲方爸爸还经常会提出一些“叠加态”的要求:
比如什么做一个五彩斑斓的黑;
logo变圆的时候再方一点;
空间要既复杂又简单等等。
还有下面这个:
卡尔加里多户住宅
叫什么名字不重要,你只需要记住这是一个
又大又小的建筑就可以了
项目位于加拿大艾伯塔省卡尔加里的Bankview社区,周边都是普通的北美住宅。
虽然加拿大最近干了一些很“人权”的事情,但不得不承认人家的居住环境确实不错,都是低层小洋楼,毕竟地广人稀嘛。
甲方爸爸提的要求也很简单:在一片空地上建69个住宅单元。
空地不算大,把建筑体量放到基地内大概是这样
这个容积率感觉有点超纲啊。
大概甲方也觉得把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搁这儿不太合适,所以就提了这个很薛定谔的要求:
能不能让建筑看起来小一些。
额……嫌大您倒是少盖点啊!
所以总结一下,甲方爸爸提的要求就是:
做一个既大又小的建筑。
大要能满足容积率要求,小要能与周边小房子融合,不能太突兀。
你以为这样就完了吗?
那你真的是太小瞧甲方爸爸的不确定性了。
虽然这明摆着就是一个经济适用房的剧本,但却满足不了甲方爸爸的账本:
你看看能不能再设计出几套别墅?
额…终于知道您这么多钱是怎么来的了~
所以再次总结一下,甲方爸爸提的要求就是:
做一个既大又小、既经济适用又有豪华别墅的建筑。
最终建筑师搞出来这样一个方案,并获得了甲方的认可:
建筑的体量并没有变,但设计师将建筑切分成一个个的小房子,小房子高低错落削弱了建筑的体量感。视觉上看建筑是一堆尺度适中的小房子的集合,与周边建筑比较协调,并不显得突兀。
这个就叫做既大又小。
大是体量大,小是尺度小。
划重点
其实就是一种模块化的设计策略。模块单元能消解建筑的体量感,模块的错落和变形还可以形成丰富且逻辑统一的室外空间,模块空间接近人体尺度,容易使人产生亲近感。
让我们看看具体的操作步骤。
STEP1 模块化
首先确定建筑的边界,由于容积率高,又不能做高层,所以建筑基本上把场地占满了。然后确定层高及住宅单元的面宽与进深,接着以半个住宅单元为一个模块。模块就是我们后续进行操作的基本单位。最后确定建筑层数。
STEP2 调整形态
通过对日照及周边环境的分析,建筑呈现东北角高,西南角低的形态会获得采光与视野的最大化。一般建筑如果进行这种操作,势必会形成很多异形的房间,但模块化建筑则可以通过模块加减很轻易的实现类似的效果,从而让最多的模块获得良好的采光和视野。同时,模块的加减还会形成丰富的室外空间。
到这一步,该方案就呈现出模块化住宅的标准外形了,我们看到的大部分模块化住宅都长这个样子。其设计意图大同小异,就是上面提到的采光与视野最大化,创造出丰富的室外空间。
但别忘了,甲方还有另一个要求——要经济适用房也要豪华大别野。
接着往下看。
STEP3 住宅做空间
一般住宅楼的居住类型都比较单一,最多也是户型上有些区别。然而,这个建筑的居住类型却有四种,除了常见的单层套房以及单身公寓外,还有1.5层的LOFT和2.5层的联排别墅。
在住宅楼里做别墅没见过吧?
其实别墅这个玩意儿,一般住宅楼也不是不能做,主要是没有意义——除了增加面积之外,居住品质基本没有什么提升,那还算什么别墅?
但在这个模块化的住宅楼里,顶层不仅有360度全景视野,更重要的是可以形成很多庭院——这才是别墅的标配,好不好。
具体布局是小面积的居住单元如单身公寓和单层套房被安排在建筑底部,更接近地面和周边社区,价格当然也更优惠紧邻楼梯间的单元被做成单身公寓。
而大面积的联排别墅和LOFT被安排在建筑顶部,有更好的采光和视野,标配私人独立庭院以及额外被保护的隐私。
多样化的住宅类型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不同背景的人生活在这里,可以产生更多意想不到的互动。这种将不同住宅类型堆叠起来的方式也为居住建筑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
STEP4 模块加坡屋顶
这也是该建筑形态上区别于其他模块化住宅最重要一步。
但客观的说,这一步其实有利有弊。
错落有致的屋顶削弱了通常模块化住宅的那种生硬感,使该建筑与周边环境更加协调。但同时也损失了大量屋顶庭院的面积,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模块化的优势。
但设计就是这样,没有最完美,只有最合适。
坡屋顶具体做法:
为了进一步增大顶部庭院的视野,将屋顶进行错位。
最终效果:
再看一遍完整步骤:
这几年,量子物理的各种名词都是建筑界的新宠。然而,比起用建筑语言去牵强附会物理词汇,我们大概忘了这个现实的世界本身就是量子态的。
建筑是死的,人是活的,
而建筑师是可以连通死活的。
特别是各路甲方,更是一个个鲜活而又灵动的奸商——他们那些自相矛盾、不可理喻、莫名其妙、天马行空的要求或许就是这个自相矛盾、不可理喻、莫名其妙、天马行空的世界的真实需求。
我们永远不可能搞出来一个叠加态的薛定谔建筑,但我们却是真实的在满足那些叠加需求的薛定谔的建筑师。
本文感谢大师姐林雅楠的文字编辑和指导
本文图片[1] [2] [3] [5] [6]
来源于http://www.moda-architecture.ca/village/
[4]来源于http://www.pinsupinsheji.com/
其余分析图与动图全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
补充一句,量子理论的所谓不确定性跟是否有观察者有关,也就是说量子的衰败跟有无观察会有直接的联系。本来不发生衰变的也许因为加入了观察者这个变量而导致衰变。
回复 WoodyHeSandwichy: 所以:其实小编自己也不清楚到底什么是薛定谔的猫,人云亦云而已,说难听的,就是为了装B糊弄外行人。就如前面一位仁兄说的,会让物理学家看后感觉可笑
所以……?
学习了
用建筑反映量子理论,我觉得这种做法除了哗众取宠增加噱头之外毫无意义。甚至还会让物理学家看到之后感到可笑。
给文字编辑加鸡腿,赶紧的!
感觉安全会有问题
首先,扯到量子有些牵强,大家理解的误区来自于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和固有的因果逻辑思维,所以如果如果一个设计能反映量子的一些理论,应该多思考叠加态而不是本征态。 其次,错落的设计很多案例里面只是徒有其表而已,事实上问题更多。
回复 gaosaga: 所以……?
补充一句,量子理论的所谓不确定性跟是否有观察者有关,也就是说量子的衰败跟有无观察会有直接的联系。本来不发生衰变的也许因为加入了观察者这个变量而导致衰变。
大师姐直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