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建筑师眼中的城市与未来

建筑档案 建筑档案

作者:档案记录人
原文链接


建筑师张佳晶

我们要什么样的城市?

我们的城市观是什么?

我们要什么样的建筑?

我们要什么样的空间?

要用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去佐证所做事情的一切?

千城一面改写城市基因

牺牲的是城市活力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每个人的生活体验也不一样,每个城市也都有自己独特的基因。城市的法规、条例、规范、导则等,就相当于一个城市的代码,它可以超越习俗和文化来改变一个城市的基因。

中国这几十年的城市建设中,为什么千城一面且毫无美感可言?其实就是这个东西造成的。关键这些城市规划法规不科学,它的土地使用效率那么低,它对生态破坏那么严重,它对城市的活力破坏那么大,它对个体的极不尊重,但它还依然被执行,而且跨越同纬度、海拔、气候、宗教和习俗。

龙南佳苑

中国的规范是特别自私和小农的规范,只要求自己家特别好,且平均主义。中国这种人口密度和经济状况,居住指标想比全世界人都好,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大家都那么好那谁来偿还这个?现行很多规范就不是一个科学数据,有可能牺牲的是城市活力,带来的是城市扩张,衍生的是高房价,是对生态的破坏,城市越来越大,活力越来越弱,土地利用率越来越低。

龙南佳苑周边建筑鸟瞰©何威

也有人觉得我想的多余,那该是规划局想的。所以有时候我们做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有不同类型,比如有些人是活在当下,有些人可能是活在未来。就像我们做的这些项目,可能是在未来回头看是有历史意义的。但是有些项目,比如说网红的某个设计,或者是服从现状的某个设计,或者是赞美当下的某个设计,现在会很受欢迎。媒体啊,得奖啊,这些属于行业输出端的东西,所以大部分当红的建筑师都是选择性媚俗的。而这个行业还有输入端的一些工作,去触碰背后规则的设计,他们的意义更大,比如你觉得iphone的芯片设计师和外型设计师哪个更伟大?

建筑学可以外延到很多领域,向内向外都边界模糊。现在建筑的含义在不断拓展和徐变,建筑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房子和物理空间,建筑可以是一个大型景观,可以是一个技术表达,可以是一个社会关系的可视化图像。

龙南佳苑黄浦江侧鸟瞰©何威

城市集合住宅

"我不是要挑战传统的规范,很多时候我是在挑战一种习惯。"

—— 张佳晶

中国的优秀独立建筑师集体缺席居住建筑,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很多建筑师不去做住宅建筑,是因为多数人觉得没有噱头,觉得做住宅没有图书馆、美术馆容易成名,都在选择性地逃避。很多优秀的学建筑的人包括年轻时候我的思考都是要考虑做这个项目要出名,在杂志上可以发表,可以去国外申请奖项,可以在宣传的媒体中频频曝光,可以成为网红,而城市集合住宅在中国很难做到以上几点,但它恰恰又是城市建筑中占据举足轻重比例的建筑类型。

我在职业生涯初期的时候就开始做住宅,实现的住宅案例比同类建筑师都多,所以“住宅建筑师”这个标签被贴的死死的。

中国城市集合住宅分成两类,一类是房地产住宅,另一种是社会住宅(在中国的含义可能与西方有些区别)。公租房属于社会住宅,以前它大都是被国有企业的开发商和国有大院把持的政府项目,2009-2010年上海出了《公租房导则》,在规范上有很多松动的空间,例如朝向、日照、绿地率、建筑密度等,但大院基于习惯他们没有把这个空间利用足,而我们利用这个仅有的一点点空间做了龙南佳苑。

龙南佳苑外内景鸟瞰©陈颢

我们的国家强制力加上农耕文化的思想相乘,等于现在中国的城市性质,有很多约定俗成的准则是矫枉过正,以前日子过得太苦了,有机会纠正,结果过头了,还有些准则是国家为了便于管理而推行的,然后这些准则在各方努力下变成了法规或者习惯。

这个项目(龙南佳苑)建成之后,它不可能全是优点,但也不可能全是缺点。我们的努力是让专家和官员的眼光打开之后,它直接带来的效应是上海的租赁住宅的规范调整,放宽到50%的日照,这就是一个极大的革命。

社会资源作为一种参数稍微有一点调整,城市空间和城市生活的突破就会非常革命性。

龙南佳苑围合内庭立面©陈颢

住宅建筑不仅仅是几栋楼那么简单,它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的风向,也可以对社会对环境带来一些正面的影响。

龙南佳苑外景©清筑影像

有时候创新就是与全世界为敌

如果能够改变规范制定者的思想,那就会为建筑行业打开一个口子,这也是我一直不妥协,一直在努力的事情,只希望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在不违背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继续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改变。

我想要改变这种建筑规范,但实在是太难了,一件事情要做成,它需要很多因素。第一,你要有超强的技术能力来这样做的,因为你要进入技术阶段,避免被别人用各种规范和借口把图纸毙掉。第二,你内心确实想做。第三,是一定要有政府官员的支持。中国对抗集权的方法,有时候还是要通过集权。

龙南佳苑外景©陈颢

让官员认同这种方法,他们会在技术上帮忙想办法。然后既要满足规范,又要绕开规范,还要改变习惯,还要出一个作品,这种项目是非常辛苦的。所以说改良很容易,改变太难了。至少龙南佳苑起到了一个历史意义,它真的是改变了体制内官员的眼光。很多政府官员在看到之后都很感动,它改变了体制内的习惯性思考,然后思考方式改变了之后,至少在技术层面,城市改变就非常容易了。他们的思想产生了一些转变,就会把那个审批的口子打开一点点。

建筑师就是要在这个口子的基础上,利用好这个空间,继续扩大,从专家影响到政府影响到民众教育,他们共同的合力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然后形成一个新的现象,那这个意义就是比较大的。

龙南佳苑外组团鸟瞰©清筑影像

输入端的建筑师

很多建筑师在思考建筑理论和建筑实践上比较原教旨,但我觉得思考也不能画地为牢,要在建筑学之外,去参考社会或者是人文,或者是一些技术上的东西,很多时候要跳出建筑学原有的骨架。建筑大部分还是一个多学科交织的一个东西,也是多力量交织的结果。

就像阿尔法狗和现代围棋似的,要从回归本源的方向去思考问题,阿尔法狗的出现就从根本上颠覆了这个长达三千年的游戏的理论,这就证明我们人类可能大量的事情跟它一样,一直走在错误的路上。而建筑学本来就是为了解决建筑的问题为出现的,或者是解决人的一些问题才出现的学科。然后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技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社会背景,产生不同的形式而已。虽说业界普遍认为不能脱离建筑学本体或者建筑内核,但不能拘泥于一个封闭的空间里,不停地进出,不停地研究和佐证是最好的。

ALPHA Go所使用的AI芯片TPU

建筑学说到底不是个基础学科,最多是一个工具。

比如房地产对青年人的忽视,而建筑学是个工具,那我们怎么才能去对抗这个现状呢?那就帮开发商想办法,帮政府想办法。比如说通过调整容积率,通过对朝向的放松,通过缩小户型,通过对空间的挖掘,设计出有利益的可以赚钱的青年保障住宅,不一定所有的事情都要做公益,而赚钱才是可持续的。

研究的项目越多,影响的人就会越多,出不出名对我来说无所谓,变成网红也没有什么意义,但是我们要努力的影响到决策者,决策者的一点改变,社会就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资本对城市建筑的影响

建筑师应该何去何从

现在的城市千城一面,尤其是住宅建筑千篇一律,其实是在房地产利益至上之后,房地产推动和国家强制力这两件事相乘之后带来的一个结果,再加上规范的纵容及民众的被洗脑,最后得出这么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一个最高效最速成的一种房地产模式。

因为这个趋势辗转了中国很多气候区,我在做海南项目和贵州项目的时候,他们说要朝南,那我就觉得这太搞笑了。这就是因为房地产商输入的观点是这样,老百姓也只有这样才能住人,但他们原来的生活习惯和传统民居根本就不是这样。

低层高密度至高层低密度分析

因为房地产这个力量是来自于资本乘以权力,影响特别大。政府本应该是平衡资本垄断的力量,但资本永远是逐利的,它要求利润最大化没毛病,但关键政府是纵容并合谋就是短视行为,利润短期最大化和着眼长线可持续发展是两种不同的算法。

纵容的原因当然可能有很多种,第一个就是土地财政或者为了拉动GDP。曾经有过很多规划是政府部门妄图通过政策法规去遏制房地产的无节制。比如嘉定新城曾经限高40米,就逼着资本做一些其他形态的住宅,但是最后也扭不过资本,资本来拿完地之后依然会无视规划条件调整规划指标。比如开专家会,改成60米或者80米就又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嘉定新城这个参数限高40米,意味着同样能力的话,它可以做一些低层高密度的围合类似欧洲那样的做法。本来初衷挺好,但是资本和政府就合谋又突破这件事情。又是板楼,又是联排别墅,为什么这样做呢?这两个产品的结合利益最大化,但对城市无丝毫益处。

嘉定新城中央商务区鸟瞰

当然有些事情是我站着说话不腰疼,有些事情是不可言说。城市建设是包括建筑学,包括社会,包括国家,有一整套的科学体系。但是不能只喊口号,这些喊口号是没有意义的。

资本可以改变建筑,钱可以改变建筑师的思维,但有些时候建筑师还是要有自己的坚持,建筑师要知道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城市断面研究

大时代背景下的建筑

立足时代 建筑师的反思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不同建筑风格,有繁华盛世的富足、安康、幸福、快乐,也有支离破碎流离失所后的战后重建。每个大时代不同,建筑也各不相同。大时代是什么背景,你能决定自己的力量是要顺力还是反力。

为什么西方灾后重建都是那么有秩序的?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恢复秩序。秩序恢复完之后就发现带来的是无趣、无聊、空洞、没有活力,然后产生后现代主义,或者才会产生有机现代主义,或者人文主义,那么《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这本书才会出现,才会知道原来秩序完了之后还是要有第二步,就是考虑人的东西,就永远是这样反复的。

我们现在大时代就是秩序太强势,那么就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变得自由一点。

我们这个历史阶段就是每天各种媒体上,大家都活得很开心的样子,觉得就很奇怪,现在这个社会怎么能开心得起来。

美国城市

本期索引

档案编号20181130

【72-2-1】农耕文化: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农耕文化集合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其主体包括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是中国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类型。

【72-2-2】容积率:(Plot Ratio/Floor Area Ratio/Volume Fraction)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对于开发商来说,容积率决定地价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而对于住户来说,容积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适度。

本文图片由张佳晶老师提供

8条评论
林铭锴
林铭锴 2022-08-02 11:53:43 回复 0

围棋不只是有算法,有比输赢更美妙的地方。

Alan
Alan 2018-12-17 00:35:27 回复 0

最近读安藤忠雄的书深有感触,做建筑如果一味地追逐利益,那建筑就失去了灵魂,作为一个建筑师,决不能随波逐流,有些东西还是要一直坚持下去的

知愚
知愚 2018-12-13 20:40:18 回复 0

回复 : 是:发展发展也可以hia

?
2018-12-13 20:15:48 回复

發展就是好嗎?

?
2018-12-13 20:15:48 回复 0

發展就是好嗎?

知愚
知愚 2018-12-13 18:14:31 回复 0

或者不止城市?希望在传统民居聚落也可以有好的形式,而不是农村追随“城市”..

黑羽SAMA
黑羽SAMA 2018-12-12 17:01:41 回复 0

我觉得这种楼其实真的是一种趋势,按现在的规范大面积平铺建筑,城市的集中性被削弱太多了,多方掣肘出了问题谁都不想承担责任,导致距离越来越远,住宅公摊面积越来越大,活得也越累

知愚
知愚 2018-12-11 17:32:48 回复 0

举手,捅我心窝子了!

Koheletus
Koheletus 2018-12-11 10:33:31 回复 0

道出了我的心里话

建筑档案 建筑档案

作者:档案记录人
原文链接

media@archcollege.com
建筑学院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QQ:359440856 或微信: jzxy-gtn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点击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建筑学院】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