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一个故事。
2004年,SANAA接了一个很小的活儿。由于规模不大,西泽立卫就没有叫上妹岛阿姨,只是和一个叫做内藤礼的艺术家捣鼓了一通就交图了。不过妹岛看到这个方案后十分欣赏。
2005年,SANAA又接了一个活儿。这次规模很大,甲方很有钱,但是妹岛阿姨依然对去年西泽的那个小方案念念不忘——当然也有可能是实在想不出方案了——总之就是决定将那个小方案塞进去再用一遍,西泽当然举双手赞成。
于是到了2010年,这两座建筑就都建成了。
堪称业界“一个方案赚两份设计费“的成功典范。
这两个建筑便是2004年设计的丰岛美术馆
和2005年设计的劳力士学习中心
也就是说,丰岛美术馆这座建筑,变成了劳力士学习中心最重要的建筑空间。
其实,这不是SANAA第一次这么干,也不是只有SANAA自己这么干。而且这么抠门的事儿还有一个特别不明觉厉的名字——图底关系理论。
简单来说就是那些自我感觉特别好的艺术家和设计大师们,觉得自己简直太牛逼了,不但随便画个图形(形态)很完美,连带着剩下的那些边角料也很完美——总之就是这张纸上的任何一个角落不是老子的这个作品就是老子的那个作品。
提前剧透一下,大仓山集合住宅的室外空间是SANAA的另外一个建筑——玉溪花园。
Step1、摆房子
地块紧临大仓山车站,从横滨坐火车到这只要几分钟,用地面积约500㎡,需要建9个每个约50㎡的租赁住宅。
因为建筑物的高度和外形都受到城市规划的限制,妹岛再厉害,做这个住宅也得从摆房子开始。
摆了一堆方盒子后,妹岛忽然意识到:“我是建筑女神妹岛啊!如果只是摆盒子,还怎么收高额设计费甲方就不会找我了。”
于是赶紧跑去找甲方聊天。
所以,第一步,并没有想出什么有效方案——
Step1失败。
Step2、引入“自然”
妹岛跑去找甲方,get到了甲方的idea:
“这块地交通十分便利,租房的客户针对的都是周边上班族,而上班族的一天就是从一个盒子到另一个盒子,丝毫接触不到自然,所以我想将自然引入到这座公寓中,用以吸引租客。”
那么,问题就很明确了——
怎么将“自然”引入到这个十分“城市”的地块中。
当然,这个问题对妹岛根本就不是个问题,因为她做过的那些自然中的建筑简直不要太多。
建筑边界采用柔和的曲线,与线性的直角空间相比,能与自然获得更多的界面联系,就像花瓣一样,建筑空间和自然空间是相互啮合的。
既然还是熟悉的味道,那就继续熟悉的配方好了——妹岛阿姨直接把玉溪花园改成了住宅。
还很认真的做了户型设计。
然后妹岛发现,这样做好像又不对了。
之所以说玉溪花园是自然的,是因为它的空间与自然是相融合的。如果直接拿来用,与建筑空间相啮合的其实是城市空间,即使你在有限的空地里塑造出自然环境,那也只是并不独立的如围墙一般的存在。
所以这一步,阿姨的户型设计又白做了。
Step3、空间的“反转”
不能直接用,那就反过来用——也就是空间反转。
当然,封闭的形态肯定不是妹岛的套路。所以,反转之后还要延伸。
这样不仅将外部环境引入内部,还打破了建筑空间“之内” “之外”的绝对限制,在空间的内外级别上至少划分出了三个层次。同时流线的多样性进一步模糊了空间。
Step4、塞户型
这样出来的空间形体要做户型设计才值得妹岛女神出手嘛。
你可能已经发现了,这九户住宅上下都不对齐,还在原有的形体上又切掉很多空间,是为什么呢?
下面一层一层看。
一层主要只有小范围空间落地,使楼体向上抬高,这样做就打破了以往单调的空间复合,在曲折平面中人可以自由的选择方向和入口。下班回家的路线可以七天不重样,创造了与邻居偶遇的上百种可能,不到一周大家全都认识了——这就是妹岛想要创造的新型邻里关系。
开窗方式同时考虑了景观与隐私的视线要求——欣赏自然的同时,隐私也得到保障。
三层削去部分体量用作屋顶花园,空间多样性进一步深化。
这个案例中SANAA用玉溪花园的室内空间来作为这个公寓的室外空间,其实就是想将原有空间与自然良好融合的属性,加入到这个城市住宅中。让这座集合住宅成为众多城市盒子中那个与自然融合最好的 “盒子”。
两座建筑就是彼此的“空间反转”,霍尔官方认证过的,没毛病。
但它的生成思路却和大仓上集合住宅迥然不同。
霍尔为什么这么设计呢?
是因为设计完一个另一个懒得设计了,直接Ctrl+I把图底反转就完事了?或是想用水彩画左上角的那个“太极”概念来糊弄我们中国甲方?
先不瞎猜了,不过霍尔这样设计,肯定也和SANAA一样,注意到了空间反转的可能性。
Step1、加/掏中庭
建筑形体范围大致是在一个90米×50米,高40米的方盒子里,所以这两个建筑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左边的生态馆是在“空盒子”里“加”,右边的规划馆是在 “实盒子”里“减”。
俩建筑都是大方盒子,所以第一步就是要加/掏中庭。
Step2、加/塞楼梯
先让左边的加,因为左边加出来的块,右边就是空的了,空的还怎么加楼梯。
同时顺便把加的这三块扩大,不然后期没空间置入功能了。
然后给右边加楼梯,同时剪了左边新加的这些体块。
先减空间,霍尔这时候耍了个小聪明,原来生态馆所加的体块中,中间那个很大,如果如实去剪规划馆的空间的话,会浪费掉很多面积。
所以霍尔保持了屋面的形式基本一致,而底下的形体迅速缩小,来减少面积的损耗,同时又不破坏空间反转的大效果。之后类似空间的还有很多,原因基本差不多,就不再多说了。
Step3、掏光孔
这次就要反过来了,因为 “空盒子”可到处都是采光面。所以要掏 “实盒子”。
然后用来掏采光孔的这个形体再去加到生态馆中。
那么问题来了,看到这个形体后你可能最有疑问的就是这两架空的长条能干什么?
先说下面这个,因为有斜面的存在,所以霍尔做成了有阶梯看台的活动区。而上边那个更加奇怪长条,下面分析参观流线的时候便会说到。
Step3、掏入口和其他细节
首先,在规划馆中减出多个入口。然后,你可能注意到了生态馆底下有一个并不符合空间反转的方盒子存在。其实是为了置入生态馆底层的很多功能,诸如,商业、展厅、门厅等功能。同时这个方盒子也是为了保证“完形”,如果去掉左边的方盒子是右边的反转便没有那么明显了。
Step4、塞功能
形体和空间的大致生成过程拆完了,下面就拆这些看似奇怪的形体是怎么塞进功能的。
首先霍尔将展品库房,展品装卸区都放在了地下层,所以后面的分析就跳过库房了。
A、展厅
因为是两座建筑都是展览馆,所以展厅就用一条参观流线拆好了。
B、办公、商业
除去展厅后,剩下的空间也不多了,于是将办公、商业塞进去。
最后,加上其他细节完成建筑
两座建筑空间生成的思维方式虽然不一致,但都认识到了空间反转的可能性——对于空间反转或者图底关系,大家可以这么理解:虽然设计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可以空间反转的建筑肯定是一个好建筑、好空间——就算咱们自己不会做,但在评论别人的方案时绝对是提升bigger的利器。
当然,如果你不小心学会了,一个方案挣两份设计费,那脱贫致富,数钱数到手抽筋的日子就指日可待了。
本文感谢大师姐林雅楠的文字编辑和指导
本文所有分析图与动图全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
666
很棒的设计
看行文就知道是非标准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