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做手工模型并没有那么难,UDL模型大赛获奖作品背后的故事

2018.09.27 | , , ,
UniDesignLab UniDesignLab

作者:UniDesignLab
原文链接


首届UDL模型大赛落下了帷幕,然而曲终人不散,我们挑选了一些获奖作品,邀请作者谈谈作品背后的故事和他们做模型的心得。

比赛的奖品已经在路上,还有部分获奖者我们没有联系到,希望看到文章的获奖者直接在UDL后台联系我们

模型,作为设计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空间的研究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把2D的空间转化为3D的空间,流线、光线、体量、氛围更加直观的被体现出来。

优秀的模型作品不会忽略细节。材料的选择也要细心研琢,它就犹如模型的语言,表达交流项目的重点,让设计理念一目了然。

最后模型的记录也要考虑光线和环境,以突出表达其形态和氛围。

接下我们就看看本次获奖者的作品和心得~




Mengyi Xu, Yidan Hu, 

Alysia Wang

L.I.N.K – Lifestyle: Infrastructure Network in Koliwada

美国南加州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大学本科四年级作品


作品介绍

作品位于印度Koliwada的贫民窟。Koliwada是一个人囗众多,以渔民为主要居民,与外界相脱离的穷苦地区。我们研究了世界上贫民窟的生活现状和社会生态系统,提出了建筑区域化的设想,即城市公共设施、住房与交通相结合的概念,并计划以此模式为将来联结外界更多的现代化区域打下基础。在设计过程中不断的接受这挑战,思考怎样在人口过多的情况下仍然拓展公共开放式的空间,并且如何让印度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在有限空间中和谐相处又互惠互助。

我们的设计融合了居住,商业,教育,公共交通。这是一个现象中的未来建筑系统。红色的pipe是磁悬浮轨道,白色的小球是磁悬浮车。大楼可以看做是一个有错综的交通组成的vertical city。它打破了传统意义上楼层和电梯的概念,这些轨道就像血管一样,让整个动线循环,给大量人口的印度Koliwada增加了流动性。与此同时,这红色的贯穿物代表着现代化的网络世界,也可提供低价的电视电话甚至网络通讯服务,在现代化建设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世界需要为生活在底层的人们倾注关怀,希望末来的世界里温暖的生活环境不仅仅只有富人才能拥有,普天民众都可以感受到世界的美好!



我们还制作了一个comic trip,通过一个居住者的自述,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我们的作品。







模型制作心得

模型即思考。 模型不只是一种设计成果的立体展示,模型和设计应该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模型启发思考,启发设计;设计赋予模型生命,赋予模型内涵。随着现代科技和三维空间软件的发展,模型已不再是展示设计形态的唯一沟通媒介。因此,我们在做模型时并不追求它本身的精准性,而更注重它如何能更好地呈现设计理念。例如,在我们设计中“连动”是主旨。于是我们选择用突跳的红色来代表相连的垂直交通系统, 白色泡沫球作为 “车辆”。 由于公共空间在项目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我们采取激光切割和手工拼接的方式更好地展现空间中的细节。我们用两种不同蓝色的木棍抽象体现居住在这个项目中的两种不同阶层的人群,反映我们希望消除社会阶层之间隔阂的愿景。模型中的居住区“房屋”采用了3D打印的方式,单个“房屋”用相同的逻辑相叠,代表着我们的楼始终保持“生长”的状态,体现了设计能无限延伸和发展的设想。




孙启祥、何广、汤贤豪、李怡霏

龙·体育馆——中型体育馆建筑设计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大学本科四年级作品



作品介绍

体育馆设计,或者说大跨度建筑设计。看到往届的许多作业,同学们都追求流线型、3D打印以及“三叶虫”外型,当然,这种型体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内部功能及结构的需要,但实际上我们做作业的时候并不是一开始就从功能和结构出发,很多时候是看到一个还不错的形体就由外而内的进行设计。我们进行设计的时候尽量规避这种误区,从场地特征及当地文脉出发,在外形上追求简洁与直白,个人感觉非常自然并顺利的进行功能、结构、形体的组织与统一。最终呈现的结果,既要满足体育馆的基本流线和功能需求,也力求展现其结构本身的美感(这种美感是建立在对功能和空间效果的有效实现及表达的基础上,不能是无病呻吟或夸张的展示)。比较巧合的是,最终呈现的效果有意无意地与“龙脊”的形象有些相近,而场地龙兴古镇的相关龙文化流传甚广,这或许是冥冥中的缘分吧。



模型制作心得

模型不仅是最终成果的展示,也是对设计的检验与反思。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可能就会发现之前在二维操作界面没有察觉的问题或矛盾。而且实体模型制作本身也是一件有趣、轻松、成就感爆棚的事情。本模型主要是运用椴木板激光切割,然后组装胶粘。激光切割在学校很常见,但对于拆模刻线这一步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我在将模型分解到平板过程中,会考虑板材厚度在后期拼装的影响,会根据结构不同的搭接方式预先开凿不同的隼口,前期考虑的问题多一些,所花费的时间就会多得多,就像在绘制一个拼图的各个部分,力求精确和巧妙。在工厂拿到板材的拼装工作就变的非常简单。拼装过程就像积木或者拼图组装,简单而准确。模型制作完后,那种构建穿插“秒米不差”的快感溢于言表!








Tian Ouyang

毕业于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目前就职于纽约AECOM

Pingle Li

毕业于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目前就职于芝加哥GP


风之殿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研究生第三学期

作品介绍

这个项目来自于2017年PennDesign M.Arch 1第三学年的701 studio. 有别于以往的设计项目,这个studio希望设计师们能赋予建筑本身另一层叙事,对建筑进行非常实验性的探索。建筑在此处成为一种有着自身感知与行为的“主角”,不再刻意去迎合人类的需求,而且自发的对周遭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为此我们设想这个有着自主行为的建筑位于首尔一座繁忙的高架铁路之上,而来往的轨道交通带来的风能是它能量的来源。它体内有着庞杂的管道,像一个巨大的风琴,在不同速度的车次经过时发出不同的声响。在日复一日的“演奏”中,建筑将逐渐演变为一个巨大的都市仪式,成为这座城市恒定的背景音乐,而风所带来的水汽、尘埃、草籽等等也将侵蚀、改变它内部的管道,使得它发出的声音也变化多端。



首尔某高架桥火车时刻表与风力的关系

本项目的图纸绘制过程也非常的有趣。为了能更加自如的展现设计理念,设计师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使用3D建模软件建模,而是直接在Rhino中绘制矢量的剖面图、轴侧剖面图来做设计,并配合grasshopper绘制复杂的纹理和细节,导出矢量图后再使用PS、AI来做最后的调整。



轴侧剖面图,展现了建筑的能量来源、内部复杂的管道以及其和场地的关联



大剖面图,展现了建筑的内部空间以及随风变化的内外表皮

可以说,直到要进行模型制作时,设计师们才开始做了一部分建模,但是也仅限于场地、高架,建筑的外壳以及内部的几个空腔——由于设计师们希望这个模型表现建筑本身灵活多变的特征,他们在制作时也不希望过于依赖精确的建模,而是更愿意在一个模糊的框架内发挥。



模型背面照片

整个模型的外壳由交叉的MDF版网格制成骨架(照片中亦可看到交叉的网格结构),在骨架之上设计师们附着了黑色的纱布,利用纱布的弹性制作出了弧形的表皮,并反复涂刷了快干树脂来定型。定型后的外壳中喷涂了隔热泡沫,并覆盖上了金属绒毛,来模拟建筑内部被风力腐蚀的情景。

从模型总体,可以看见后来加入的空腔以及缠绕的管道

外壳完成后,设计师们不断的向模型内添加细节:3D打印的空腔,缠绕的管道,以及一个V8引擎模型。楼梯和扶手的加入帮助增强了模型的尺度感,也适当的增加了细节,使得整体元素更为丰富。空腔的外部包裹的草粉体现了建筑外的粉尘、草籽在内部空间生长蔓延的过程,和一旁的坚硬的机械质感共存,形成了戏剧性的效果。



细节图纸:建筑是虚构的,细节不是

就如同建筑本身在自主的变化一样,模型也没有完全依照图纸来展开,而是不断的在制作过程中得到调整、进化,最终达成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模型很好的反映了项目的内核,并和图纸形成了有趣的对应,给人一种更为动态的观赏感受。

模型制作心得

模型制作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实现对设计的探索。虽然这个模型在制作时已经是学期尾声,模型也是向终稿方向努力的,但是设计师们依然在做模型的过程中深化了对项目的了解。尤其是一些细节的制作,让设计师们更恰当的把握了空间尺度,还反过来帮助了细节图纸的绘制。

丰富而恰到好处的细节对于提升模型的表现力有很大的帮助。模型的每一个主要部分如果都有一两个有趣而精致的细节,会很好的提升整体观赏的趣味性,让模型近看远看都很精彩。一个很好的参考就是情景模型(Model diorama),网上有很丰富的资源可以供我们学习。

制作模型的时候,应该发挥不同材料和工具独特的长处,这样才能做到细节搭配合理,而且质感出众。当然,只使用单一材料或模型制作方式也可以做出非常惊艳的模型,具体问题还需要具体分析,但是额外的制作手段往往能带来更有趣的解决方法。



照片中同时出现了激光切割、手涂、3D打印、现成的模型板件等制作元素




卜豪右、储一洋、祁文荟

被自然环绕的纯粹空间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英国利物浦大学

研究生一年级作品



作品介绍

这个是一个团队项目,在三位成员中选出一个再进行结构方面的深化设计。这个项目是在利物浦的bold street旁边建造一个青少年活动中心。我们小组选择祁文荟的方案作为基底方案,着重设计一个悬挑出主建筑,功能为咖啡厅的空间。因为基地周围的建筑密度高,没有足够的公共空间和绿化空间,所以这个咖啡厅想营造一种纯净的,舒服的,伸入自然之中;被自然环绕的空间感觉(咖啡厅伸入庭院中,庭院中的树木将咖啡厅包围;可由概念模型体现)。





关于建筑的材料,主体建筑使用混凝土,其中,楼板使用一种叫concrete bubble deck,这种技术在混凝土预制框架中置入空心塑料球,之后再浇入混凝土,这样可以减轻结构的自重和提高结构强度。(在照片中为灰色)。咖啡厅部分,为了达到更大的出挑距离,采用钢结构,底层辅以混凝土支撑。并用木饰面作为表层材料,使其有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并用以达到与主体建筑的区分作用。另外,为了让这个空间更具有整体性和延伸感,咖啡厅的吊顶和地面与主体建筑做到同一水平面,没有高差。在玻璃幕墙方面,为了达到更加纯净通透的效果,窗户被隐藏设置在桌面之下。





模型制作心得

 1:20的细节模型的制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了解与掌握实际的建筑中需要有哪些构件,比如结构,防水,保温,外饰面,吊顶,铺地等等。并且,制作这种模型,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问题的所在,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有冷桥的存在(保温是否做好)?室内吊顶与铺地是否会有明显高差?外饰面如何与结构连接?这种细节方面的考虑会让我们的设计更加脚踏实地,更加的合理。关于制作方法,激光切割可以让你的模型更加准确,特别是在制作这种细节模型,这方面尤为重要。另外用激光雕刻出室内的透视场景可以让模型更有空间表现力。最后,选用与实际相类似的模型材料也可以让你的模型更有表现力与说服力。






葛子彦 严宇程 年铁

修道院公寓


同济大学

大学本科二年级作品




作品介绍

设计利用老楼梯的公共性,对城市开放的画廊放到二层。画家创作和居住的空间沿一堵围墙的花园展开。为了联系画廊和画家空间但不影响二者独立的流线,同时给一层画家空间带来采光,设计打通了走廊的楼板,形成贯穿房屋的裂缝。

通高的走廊尽端是画家工作室。利用三个圆柱形的体量:楼梯桶、壁炉烟囱和灯具吊杆,完成高挑空间视觉结构的组合,在对领域进行划分的同时,也提示房屋原结构里的木梁三角形走向。光线沿保留肌理的白色砖墙精确滑入,与三个物体一并完成空间的形式。

模型主要是灰卡板机刻,同时为了表达出真实的材质感觉来体现空间的氛围,通过拓印,水彩纸打印砖纹,并且制作了一系列的家具在空间中,通过真实模拟的光照条件来反映空间真实的氛围。





模型制作心得

设计的整个过程是通过模型推敲的方式来推进的,这也导致了其实没有图纸成果。通过制作大比例模型对于推敲而言是很有好处的,直观快速。Su软件中的视角其实是不真实的,但是模型的视角是真实的,并且在做模型的过程中,你不得不也自然而然会去考虑材料与材料的交接等等技术上的问题。灰卡板在做模型是是很好的选择,价格便宜,容易上色,能较为真实且方便的模拟材料的真实感觉。


最后UDL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们的动态:

5条评论
Apr
Apr 2018-12-01 14:46:09 回复 0

回复 维陵: 为什么不算?有机器为什么不用?手工模型在于思考吧,非要笨拙的用手切割又累又丑?

维陵
维陵 2018-09-27 22:54:36 回复

有激光切割和3d打印了还算手工?

花海品茗
花海品茗 2018-10-08 10:30:51 回复 0

材质搭配 想法都好

Garfield
Garfield 2018-10-02 16:21:32 回复 0

回复 维陵: 模型自己拼出来的?

维陵
维陵 2018-09-27 22:54:36 回复

有激光切割和3d打印了还算手工?

维陵
维陵 2018-09-27 22:54:36 回复 0

有激光切割和3d打印了还算手工?

我不哇
我不哇 2018-09-27 12:23:28 回复 0

不错不错

UniDesignLab UniDesignLab

作者:UniDesignLab
原文链接

media@archcollege.com
建筑学院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QQ:359440856 或微信: jzxy-gtn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点击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建筑学院】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