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下问道 —— 南仕堂,安徽黄山 / 素建筑设计事务所
素建筑设计事务所
这幢房子位于整个村子的入口,是进入这个徽州古村的第一座建筑。她原本是个小药店,面积只有80平米。为了接待越来越多的游客,我们把她改造成整个村子的接待中心。设计的要求很简单:为了同整体环境协调,改造不能扩大,不能加高,不能突兀,然而,她需要承担得起整座古村标志性的门面作用。
村落鸟瞰
总平面
设计的初始,我们不希望她是一个外形上涂脂抹粉的网红,而是一个饱读诗书的本地姑娘。因此,对她的改造在外形上仍然沿用了当地徽派建筑马头墙,但当正面三间折门完全打开后,可以看到内部的空间其实别有洞天:
建筑外观
建筑侧面的虚墙
主立面的三间折门完全打开后,可以看到其内部别有洞天
暖结构
当下建筑学对传统木结构的研究和继承总是围绕着“斗拱”这一元素展开,很少对传统木构的整体系统进行过结构研究,建筑师往往将他默认为是结构工程师的工作,是要服务于建筑造型。然而我们团队却一直在致力于传统建筑中“大木作”整体体系的研究和更新。在之前的“冷暖厅”设计中,我们首次尝试了一种新的整体木构系统。在南仕堂的设计中,发展和深化了之前的新大木作体系,我们希望这是对当下以斗拱为中心的传统木构研究的一次补充。
南仕堂的设计发展并深化了事务所之前的新大木作体系
不同于江南地区传统木作,古徽州地区的木构特点是“肥梁细柱”。因此为了让柱子显得纤细,原本粗大的柱子,被分解成四个细柱,成为一组“散柱”。同时为了增加梁的稳定性和韵律感,将一根梁扩充成了并排放置成为一组双梁。而梁柱的截面则采用了传统木构扁作的方柱方梁,虽没有“圆作”柔美,但却具有最高的结构效率。所有梁和柱通过榫卯的方式咬合在一起,形成了“散柱复梁”的屋架,即“整体木构系统结构”。
原本粗大的柱子被分解成四个细柱,成为一组“散柱”
西方古典建筑以“柱式”为核心组织建筑形式和比例,而中国的木结构一向都是强调梁柱整体的系统性。中国建筑虽不强调精确的比例,却追求整体空间的气韵。这种气韵的塑造同木构体系密切相关,结构不再是现代建筑中需要隐蔽的消极因素,而是塑造整体气韵的重要骨架。
所有梁和柱通过榫卯的方式咬合在一起,形成了“散柱复梁”的屋架
“整体木构系统结构”细部
天窗视角
墙 | walls
木构决定了空间的天与地,而墙才决定了整个空间的界面和视觉要素。
影墙:竹子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喜爱之物,而是具有文人气质的精神性象征。尽管人人爱竹,然而竹子在屋内不能成活,所以中国人常通过画,雕等手段,让屋内有竹子的气息。在南仕堂中,我们用将生长在外部的竹子,通过光影的方式投射到这面半虚的玻璃墙壁上。竹影婆娑,随风摇曳,充满屋内整个室内。
竹子的光影被投射到半虚的玻璃墙壁上
虚墙: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标志性符号,他本是防火所用,后变成了具有地域文化的特有形式语言。他给人神秘和庇护的感觉。但作为公共接待中心,我们希望保留徽派建筑形制的同时能够打破室内外的隔绝感,所以用现代玻璃砖砌了一整面马头墙,建筑突然产生了充满趣味的改变,里面木结构的虚影如庖丁解牛般呈现在外部。
一整面马头墙由现代玻璃砖砌筑,打破了室内外的隔绝感
虚墙细部
树墙:西山墙是建筑中唯一一个实墙面,为了强化内与外翻转倒置的戏剧感。我们专门从800公里以外的苗圃园中挑选了一颗弯曲的枣树,在苗圃园砍下枣树的同时,就在旁边又栽下一颗新的树苗。然后将树运回,将她未经修饰地悬挂于墙壁之上。已为栋梁之材的酸枣木结构和未经修饰原生的枣树并置于屋内,文与质,虚与实,内与外,曲与直。获得了一种传统文学的对仗关联。
西山墙是建筑中唯一一个实墙面
吧台局部
这种做法遭到了环保主义者的质疑。但其实,树的生命有两个,一个是生长在树林中的自然生命,一个是被人当做材料用于建筑亦或是家具上,使其生命得以延长的艺术生命。除了这座接待中心,我们还在这个村子里进行了一系列“微创手术”式的改造,包括一个客栈,一个茶楼,一个竹亭,一个竹桥,……。我们不希望这个村子以一种“大换血”的方式将乡村的样貌、业态甚至原住民彻底更换,而是希望通过“小动作大心思”的方式,让一个本身就很有魅力的村落,重新焕发生机。
柱础细部
室内细部
玻璃砖墙外观
模型
图纸
总平面图
平面图
立面图
轴测分析图
剖面图
剖面图
剖透视
项目信息
业主:祁门皖农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方:素建筑设计事务所
施工方:安徽广艺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木结构施工:上海木乐康木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类型:公共建筑
地理位置: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闪里镇
主创建筑师:马科元
设计团队:郭少珣,谢佳辰,唐铭
摄影:唐徐国、唐铭
结构:木结构
用地面积:80 m²
建筑面积:80 m²
设计周期:2017年9月-2017年12月
建设周期:2017年10月-2018年1月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 素建筑设计事务所 禁止以建筑学院编辑版本转载,如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长期接受各类作品、资讯投稿。
这个木结构屋顶应该完全是为了建筑效果做出来的,因为按照真正的结构受力,两侧柱子上的梁所承载的屋面荷载并不平衡,如果没有中间的高柱,这个屋顶在静力荷载下就是不稳定的,所以这一屋顶还是更多的留于形式了!附:传统中式建筑的飞檐正式在结构上平衡墙柱上当托梁两侧的重力荷载的,同时起到了挑檐的作用,从建筑功能、造型和结构受力来讲更是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在黄山念了五年大学,没看见过这种木构和柱子的徽派建筑,也许是我见识浅薄
穿斗式抬梁式二者被设计师去其精华,取其糟粕!不考虑当地经济条件,村民利益的乡建只是建筑师的个人时装秀而已。这个创新 满眼的尴尬,结构与空间极其不符。真不敢相信这么大的梁的建筑只有80平米
回复 心系星火: 安徽省黄山市市祁门县市闪里村桃源
所以在哪个村
请问可以在作业中借鉴吗
所以在哪个村
第一次我在某公号看到这个建筑,就评论这叫哪门子传统?哪门子继承?哪门子创新?结果人公号不给发出来。 用了这么多材料才营造出这么点儿可怜的割裂的空间。这是建筑吗?叫装置更合理吧!
emmmmm改造用新材料没啥,但是室内空间结构真的很奇怪,设计师真的研究过古建结构吗,我只做了半年古建,觉得真的是形式大于实用性。完全把传统结构的受力系统破坏了,强行做空间。
柱对中门大开,压僵尸?
花了不少钱吧,好看是挺好看的
确实过于追求形式了
妈妈,天花板上好多把杀猪刀啊%.%
评论里好多大神
美观胜过实用。
看得我好尴尬
看得我尴尬癌都犯了
徽派建筑会涉及到一些物理意义上的力学性质 在欣赏美观的建筑景观的同时 也会体会到建筑力学的艺术之美
徽派建筑是中国建筑最早的建筑样式 需要一些防火的措施 以免出现这种建筑像森林样的 接连燃烧
好看是看好看,不过中间这根高柱有点影响使用,没有这根高柱整个结构受力有不稳定,所以建筑还是要尽可能多考虑“实用”这个功能。
模型真的太赞了
莫名的有种说不出来的不和谐,总觉得表现过了头,感觉不到融合
我知道这个门挺好看,但是不是在使用过程中不太方便,看起来弱不禁风
尺度太大了
相当唯和,古风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
“中国建筑不强调精确的比例”宋,清不算中国建筑?
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