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毕设 | 村头巷尾 日常如戏

大黄梨和马 大黄梨和马

作者:王婉琳 黄杰
原文链接


首先从一部电影说起,《Hello!树先生》。

这是今年四月份我们在北影节上看到的一部电影。大家如果直接搜片名可能会看到这样的海报:

一种三枪拍案惊奇的既视感……因为考虑到内容可能引起不适我就把图片缩小了一点。但是我还是要推荐一下,这样一部农村题材的魔幻现实主义荒诞剧,以及王宝强影帝级的演技(没错,王宝强,影帝级)。

影片记录了一个破败的农村背景下的小人物“树”的日常生活,并展现了他亦真亦幻的精神世界。影片的最后,村里的所有人抛弃了世代生活的旧农村,搬到旁边刚刚建设好的新城镇,独留树先生一个人望着远处的高楼,守着一棵树不知所措。影片的最后一张图让我印象深刻,一半是空无一人的破旧平房,一半是了无生趣的密集高楼。

看完电影的我们,和树先生一样纳闷:

这就是中国农村的宿命吗?

我想象中满满的生活气息在哪里?

这是一种被电影艺术悲剧化了的农村日常还是真实生活就是如此?

后来当我们真的去到农村实地调研才发现,这并不是电影的艺术效果,当我们的城市在不断发展的时候,中国成千上万的农村正在走向无尽的深渊,从前所说的“民风淳朴”可能将会逐渐消失。

《泉》杜尚

这件艺术品大家都很熟悉了:杜尚的《泉》

其实像电影一样,艺术可能离生活并不远,当大家都在追求精致高雅的艺术品时,杜尚已经创造了新的艺术价值观:

最被人忽视的日常生活也可能是高尚的艺术。

这让我想起了在我熟悉的建筑领域,有两位同样有着杜尚达达主义的反叛精神,反抗传统精英建筑学的勇士建筑师:

李涵与何志森。

李涵与《一点儿北京》(左)

何志森与Mapping工作坊 (右)  

身为建筑师的他们一点也不急于投身纯粹的建筑实践,把作品建造出来甩给世人评判,取而代之,他们在自己熟悉的城市领域,用自己的方式观察并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滴,体会着城市的变化以及城市与人的距离。谈到这里我不禁想,无论如何,城市还是更受人关注,有这样的建筑师愿意记录与分享,大部分农村就没这么幸运了,它的现状,无人问津……

好了闲犊子扯到此,电影,艺术和建筑师都说了。

为的是引出我们的毕设题目,很长:

回归日常生活——北京市房山区传统村落的活化与复兴

在这里,我想先谈谈什么是“日常生活”,是树先生生活的无聊的农村,还是杜尚眼里的艺术,或者是建筑师画笔下的城市……

总结自  汪原,《日常生活与建筑——2014新建筑论坛春季研讨》

说到这里你可能觉得我扯远了,日常生活不就是过日子吗?但其实从词源上看,还真没那么简单,我们今天所讲的“日常生活”,在词源上与另一个词脱不了关系——“现代性”,在以前人们是不提日常生活(everyday life)这样的词的,更多说的是“daily life”,即每天的生活。在工业革命之后,现代性侵入,人们的生活开始发生变化,为了追求生产效率,人们变成了“流水线上的螺丝钉”,生活变得重复单调,于是一些社会学家开始提出日常生活(everyday life)这个词来表示他们对现状的警示和对人性的呼唤。看来提出之初,“日常生活”并不是个什么好词。

讲到这里大家再回想前面说的三个例子,树先生生活的农村,杜尚眼里的艺术,李涵和何志森建筑师画笔下的城市。他们眼里的日常生活,似乎也并不是所谓的“过日子”那么简单,他们都站在一个时代转折点上,似乎是想反叛什么,又想守护什么。

回到我们的毕设——回归日常和村落复兴。

可能大家印象中的农村还停留在小时候跟父母回老家的记忆里,或者身边的很多人从来没有去过农村,在他们眼里,大概农村=安安静静过日子。直到做这个毕设我才意识到,我们本科所学的建筑学,关注的基本都是城市问题,仅有一些古建修复是需要在农村展开的。中国有成千上万个二三线城市在等着规划建设,光是这些就够我们忙活了,农村的建设又有多少人去研究呢(为城市人所做的农村旅游开发除外)?

逐渐被淡忘的农村,在我们城市人眼里代表着一种过去的生活方式,现代性的侵袭造就了不断扩张的城市,吸走了大量的农村人口,农村开始不断萎缩,仅余为城市供给资源的农耕功能,生活的痕迹逐渐消失。

这时我有些理解“回归日常”这个主题对于“村落复兴”的含义。对现状的警示和对人性的呼唤,正是我们在进行乡村复兴所应该关注的。

现代社会发展速度之快,使得生活总在来不及反应之中就发生改变,有很多人已经把虚拟的自己完全上传到网络,有些人却还是喜欢脚踏实地行走在路上,我们似乎难以分辨哪些是“日常”,哪些是“非日常”。于是在做设计之前我们开始对“日常生活”进行深入的研究。


“日常生活”与现代性:复杂而多元的城市   

启蒙运动&现代城市主义

启蒙运动开创的“现代性规划”(project of modernity,哈贝马斯语)尝试用科学的方法发现一种普世的、永恒的价值,把人从过去的宗教和道德束缚中解放出来。这种“规划”的理念渗透至社会文化思想的各个方面,体现在城市规划与建筑上就是现代城市主义。

《雅典宪章》&柯布西耶

以柯布西耶为代表,以《雅典宪章》为宣言的现代城市主义强调城市功能的分割,用单一化来消除差异,快速的交通流动,结果造成了城市与建筑的同质化以及“地方精神”的丧失。

“现代性”的城市规划&“都市漫游者”

19世纪巴黎街头出现了大量的“漫游者”(Flaneur),他们沉迷于街头景观的诱惑和震撼,兴趣是街道生活的细小方面,而不是奥斯曼为巴黎创造的公共空间。"Flaneur"暴露了人与现代空间互动中所隐藏的焦虑不安。旧的空间和行为习惯突然消失殆尽他们试图努力寻找失落的场所感。从商业拱廊、林荫大道到百货公司带来新的逛街购物型态几十年间巴黎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变化不断冲击着"Flaneur"甚至彻底粉碎了他们的场所认同感。旧有的认知模式和认知地图在新的城市空间完全失去了功能.他们再也无法在图上清楚地确认自己的位置。因此在漫无目的行走中, "Flaneur"实际是试图重新绘制认知地图,寻找失落的城市文本。


“日常生活”的研究:建筑内外   

   

“日常生活”视角下的建筑策略   

以上是我们对“日常生活”的研究和总结,和我们猜想的一样,这些研究都和现代性侵袭相关,而且研究对象都集中于“祸源”——城市地带。

那再来看看无人问津的乡村,我们去到房山水峪村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实地调研,结果震撼到了我们。在退耕还林以后,该村仅剩的产业,种植业也受到致命打击,于是这个村变成了一个没有收入,靠国家每人每月几百块补助过活的村子,生存现状极为恶劣。采访村民时,大多数听到的是“怎么活”、“怎么住”这样的抱怨。

但是我们也遇到了一位心态很好的老爷爷(后面“爷爷家”图书馆的主人),他喜欢乡村的生活方式,也对自己的生活充满希望。我们跟他聊了很久,本来一颗沉重的心开始燃起设计冲动。我们认为,虽然这个村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设计来解决,但是通过我们的研究和设计,至少可以弥补一些缺失的人性,唤回一些往日的诗意。

下面我们从调研分析出发,应用我们前期的研究成果,展开我们的设计:


城镇化与村落更新:简单而脆弱的乡村   


“传统文化名村”:水峪村现状   

   

实地调研:水峪村区位   

  

实地调研:调研方法   

总体上通过“路上观察”与“访谈”的方式(即“看”和“问”),对村民的日常生活进行了解、记录和总结。基于“开题报告”中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将村民的日常生活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种,并对对应的场所进行实地调研,即内向型空间与外向型空间。 


内向型空间:民居测绘   

我们随机挑选了 15 个院落进行入户采访,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其中的 13 个院落进行了简单的测绘,关注点在于建筑与院落的关系、院落的围合方式以及院落基础设施如厨房、卫生间、淋浴、水管等的统计。 


内向型空间:入户访谈-词云分析   


外向型空间:桥与河道-立面测绘   

人的尺度-视频关键帧提取

水峪村在地势地形上极具特征,如同它的名字一样, 一条“水渠”盘踞于“山峪” ,之中,因此,村子被这条河沟分成东、西两村,过去有水的时候,两部分村子就阻断了联系。后来修建了大小不一的各个桥,这才实现了无阻的连接。值得注意的是,水峪村的主河道与主路重合,是村中向心性也是公共性最强的地方,因此如果有什么公共的日常行为发生,必然离不了这一区域。

通过建模和立面绘制发现,由于水峪村沿河道而建,建筑分布很有特点:北低南高,东西阶梯状爬升,沿河道建筑立面高低错落,形成前面提到邻里“眺望”的情景。基于此,可以提取户间的空间关系,对居住建筑周围小范围的公共空间进行分析利用,形成当地特有的聚落形式。同时高低错落的立面与街、河有直接关系,对于发生在其中的活动以及公共场所的营造有着极大的影响。


外向型空间:桥与河道-图底关系与现状   


外向型空间:空间句法-桥点连接性分析   


全局分析:村域环境   

水峪村是一座深山区古村落,河谷东西两侧呈三角形,地势由西南高东北低,较好地保留了传统村落的结构,因山就势,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中。其中一条贯穿南北的河道,现已枯竭,河道将村落分为东西两部分,河道与古商道的节点是目前村落做公共的区域,具有村委会、村口大舞台、公共卫生间、停车场、公交车起始站等极大功能。村中沿河道分布16座桥,供东西村交通,桥体尺寸不一,材料不一,形态各异。村中古建筑主要分布于东村,从南至北建筑年代依次更新,现阶段常住人口主要分布在村口以北。


外向型空间:公共空间日常行为观察    


外向型空间:居民取水方式观察   


正经设计分界线

作为一个研究型设计,我们希望设计结果能够产生一些设计之外的影响,面对类似现状的农村,能够起到一些导则性,而不只是针对此时此地的单一的设计品。

因此以“空间策略x技术方法x行为方式”三个层面为内容的导则被提出,再此基础上,我们挑选了4个典型代表地块完成了4个方案设计,面对农村这样复杂而且脆弱的环境,我们希望留下的不是可以简单复制的方案,而是可以一以贯之的方法。


导则内容   

空间策略×技术方法×行为方式   

在现代性的侵袭下,乡村生活现状已岌岌可危,人心也日渐淡漠,牢骚满腹。越来越多的乡村,被城市榨干资源、夺走人口,现在又以保护为由,限制开发,乡村的产业渐渐消失,土地也退耕还林。这颗靠土地生长的大树渐渐枯萎。水峪就是这样的典型——一个没有发展希望、等着国家扶持的小山村。偶然的机会,村里破旧的石板屋被人看到,加之地势特点,村民习以为常的生活空间竟被外地人当成“奇观”,于是水峪变成了“历史文化名村”。这给了水峪希望,于是大家等着盼着,希望国家能有什么“动作”。

一年又一年,除了一条路反复修了4次,没有任何实质的改变。村里仍没有产业、没有工作、也没有收入来源,人越走越少,大家开始慌了,既然旅游开发有困难,种植也搞不好,国家为什么不把我们搬出去?领导的答复是:历史文化名村不可以迁村,水峪坐拥旅游资源,只要做好宣传和修缮,就可以得到发展。修什么?修那些没人住的老房子吗?我们好不容易从山上搬下来,是不会再搬上去的,房子修成什么样我们不关心,况且我现在家里的石板屋顶都在漏雨,为什么不先修我住的房子?领导笑笑说,你们就只能看到眼前,国家的想法是长远的,他们是为了留住我们的文化留住我们的根,这是最重要的事情。根在树就不会倒!

在我们看来,根已经断了,树也要倒了,这个靠国家扶持的村,现在快要被所谓的“规划”给拖死了!

国家从大局出发,做无数种规划,不准私拆私建,主张统一修复。这本没有错,但是怎么修、给谁修是个很长远的事情,多少学者也无法下定论,因此只能等。但是在现代化侵袭的当口,村民的日常生活受到冲击而发生改变:对文化、对干净的用水、电、供暖、居住环境的需求等等日益提升,于是人们纷纷涌入城市,农村剩下老弱,维持着比以前更加艰难的生活,日常也带着一分不得已的怨气。大家想尽办法取水,修桥改善自家交通,院内种点小菜或者挖野菜,在桥边树下遛遛弯,在门前的石墙边坐着,一边望着河道,一边聊天。这就是他们的日常,简单却缺乏活力。

对村民来说,村子美不美虽重要,如果生活没有希望,那最后一点日常也将失去,在这个时代,效率是一切,区位劣势注定农村无法拥有现代高效的生活,温饱无法保证,生活的浪漫也将不再,村民对家乡最后一点认同感都失去,那不久的将来,农村将彻底消失,或者变成所有人眼中的“奇观”而成为没有生命的标本。

因此不要让“规划”决定一切,规划总是高于生活,旅游开发是一种办法,但对于这样没有产业基础设施匮乏的农村,再好的旅游也无法带来有活力的居民。

我们的乡建观是,用简单,有效,科学的办法,服务日常生活,改善日常生活,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人之间的交流,为乡村带来活力。


①“爷爷家”图书馆   

闲置房屋资源×传统建造技艺×公共空间营造  


这是一个旨在为私人产权低级别不可移动房屋的保护修缮和利用,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的策略。

村民王志先家有一个很大的院子,儿女都在外地工作,整个院子只有他和一条狗居住,前院有一座九十年代没有建完的砖房,已经空了二十年了,这在水峪村并不是个例,村民家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闲置的房屋,或者坍塌破败,或者无人使用。但是根据“北京市传统村落保护计划”:这种“非古宅”的民居要等到第三或第四批才有可能会被修缮,而修缮计划自2014年开始,光一个“杨家大院”,就修了三年。这对于村民王志先来说,可能有生之年都等不到自己家的修缮了。

其实,现阶段政府和村集体对于仍在居住的自宅的修缮只是有模糊的“不鼓励”政策,只要满足“杜绝大拆大建”的大原则,自己动手并非不可。因此,一个易于操作的、确保安全的、旨在提升性能的、优化建筑功能的修缮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修缮不等于重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修旧如旧,保留更多的原构件是历史村落修缮原则的一部分,因此水峪村大量坍塌、破旧房屋留下的木构件可以成为改建房屋的新结构,拆除的旧砖也可以重新利用。整体结构不变,内在也可能结合现代化发展带来的新功能,摇身一变,将古村落的传承和现代文明发展相结合,提炼成新的农村文化。村民王志先热爱读书,其多余的宅子可以结合读书馆的功能,实现文化艺术和古村落保护发展、老屋活化利用的有机融合。

鸟瞰图

技术图纸

节点图

墙身构造

实体模型1:50


②可持续种植系统   

生产性景观×水循环系统×便民设施   


这是一个应对农村大面积退耕还林、种植业衰败、由用水困难带来的一系列生产、生活不可持续问题的策略。

水峪村位于京西一个小山沟里,用水十分困难,冬夏分别因上冻、干旱问题限时供水,由于这样的政策,渐渐地不再有人种田,入不敷出成为常态,同时,这里没有任何公共的浴池设施,私人的太阳能也在供暖不足、流量不足的情况下成为了“样子工程”。这样的卫生条件很有可能会引发感染、疾病、瘟疫甚至爆发性流行病。解决以上问题首先要解决用水问题,再遵守每天供水一小时的情况下,蓄水成为了最重要的事,其次就是水的多重利用和有效回收。

村中有一块坡地,一整片梯田荒废,适当地开垦可以继续作为农田使用,而生产性景观无疑是一个最好的解答,作为景观改善周边环境的同时,提供一部分的农产品输出给老年驿站和部分村民,场地没有市场供排水系统,因此需要设计成为一个整体自治的系统。水从地下抽出后,存放在高处的水箱,用高效的太阳能集热器加热后供应到淋浴,最后的中水得到一系列生态盆地、化粪池等的净化处理,用于梯田的浇灌,收获的果实将在公共的食物分享屋进行储藏、晾晒、售卖。这种可持续的种植系统可以在条件符合的地块进行小规模的复制,唤醒村民耕种快乐的同时,还能为基本的生活设施提供保障。


鸟瞰图

公共澡堂-技术图纸

食物分享屋-技术图纸

食物分享屋-木结构节点

水循环系统

实体模型1:50

③幸福晚年驿站   

模块化装配式×在地建造×社区养老   




这是一个应对乡村“空心化”现状愈演愈烈带来的在地养老问题的策略。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剧,农村空心化愈发严重,空巢老人也与日俱增,中国最大的养老难点在农村。

在2014年底,密云区针对农村高龄、独居、空巢老人多、居住分散、生活料理、护理人员和养老设施相对缺乏等诸多实际问题,在全市率先创立了幸福晚年驿站居家养老服务模式,2017年,该名称正式用于全市农村地区,2018年,已经确定在全市55个村正式推广。驿站围绕老人的紧迫需求,针对性地设置了就餐服务、健康指导、呼叫服务、照料服务、休闲娱乐等五个功能,对老人来说,驿站形态让他们的以保持群居但不必与陌生老人群居,这有利于保障养老质量。

部分村落利用闲置房设立老年驿站,虽然是一种办法,但是在设施和空间上很难达到标准。在养老问题日益严重,老人数量持续增加的现状下,老年驿站的空间增长性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这时候,模块化装配式的优势明显,水峪村的山地地形不适合城市使用的框架模块吊装方式、墙板体系又不利于灵活的加减,因此结合当地地形对功能模块进行优化尤为重要,这也是城市资源和技术向农村有效输出的机会。

鸟瞰图

技术图纸

模块单元拆解图

实体模型1:50

 

④桥边生活市集   

多维链接×柔性边界×交往空间   


这是一个针对农村公共空间缺失带来的人际关系淡漠问题、瓜果蔬菜小商品售卖单一无组织问题的策略。

农村的村口街头、树下井边等区域,自古以来是村民交流信息、人际交往、消磨时光的开放空间,构成乡村集体记忆,但随着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业的衰落,“空心村”的凋敝等因素,造成部分公共空间的功能弱化和消失,进而造成乡村人际关系淡漠,村民地区认同感缺失等。在此背景下,可以通过“创造机会”、“提供场所”、“提供活动”等,重建乡村特色文化,改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重塑乡村公共空间。

水峪村个体经营匮乏,村口有一个十平米见方的小商店,平日里生活所需都是房山的流动车带来的,有时候没赶上,一个星期就买不到。通过对售卖行为的整合,提供更适宜、稳定的场所,让村民自发前往购买,甚至还可以给当地的小农、小生产者,经营自己的产品。

水峪村有东西联连通的16座桥,除去交通功能几乎再无用处。其中有一处临近公交车站的空间十分合适,如果能通过边界的模糊,带来交通、货品流通、交往等的实现,应该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策略。

鸟瞰图

桥节点与平面关系


除了用建筑师的策略之外,现阶段的乡村复兴有很多层面是建筑师单枪匹马无法操控的,但是我们希望对日常生活的研究以及乡村现状的发掘,能够引起大家的反思,就像杜尚的《泉》一样,我们希望《村戏》也能带来一些微小的改变。

相比于设计部分,下边的漫画才是我们想要传递给大家的更重要的信息,我们所描绘的”戏“也只是一场梦而已。


农民作家刘亮程曾在《一个人的村庄》中这样写道:“每个村庄都用一条土路与外面世界保持着坑坑洼洼的单线联系,其余的路只通向自己。”

我们不希望这样的单线联系会打扰到彼此,只是希望在每一个春天到来的时候,它能唤起我们些许乡愁。而当你经过某个村庄,坐在村口的老人,还能笑吟吟地问你上不上家里吃一碗面。

“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

——《一个人的村庄》

ABOUT US | 关于我们

作者

王婉琳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硕士在读

黄杰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博士在读


该毕设是 二人本科(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建筑系)合作毕业设计


有个人公众号 二人共同经营

名称 大黄梨和马


2018年,希望你平安之上有快乐

14条评论
阳
2018-09-19 09:07:22 回复 6

个人觉得everyday life 方面讲述的并不透彻,这是一个很遗憾的缺失。大量的笔墨都在讲述前瞻,引人入胜。后合的不够完美,你说的在农村演一出戏,自始至终也没有让人get到这出戏的精彩点。研究农村,最重要的就是country life ,这一点毋庸置疑。其实建筑不是建筑本体,而是生活。一开始的理念很好,我更想看到的确是你说的农村最淳朴的生活,最安静的日常,这条土路不只要在春天去唤醒人们的乡愁,一年四季,它要承载的应该是一种“生活”。

易勇
易勇 2018-09-19 10:55:18 回复 2

前文提出的问题都没有落到实处去解决,演一出戏变成只是牵强的解决某些问题。不过工作量还是很值得肯定的,有一些问题的思考,但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缺乏对空巢老人或乡村村民思想、人性、渴望的深度思考,只是用理论的观点强加于他们之上。

我姓严
我姓严 2018-09-19 15:52:33 回复 1

作者抱有善良,因而设计的像梦。但人性总会告诉我们,资本注意一点,追求廉价高效反而对大家都好。让建筑师看见自己的设计无人维护,日渐荒废是非常残酷的事。

哲!匠人
哲!匠人 2018-12-06 14:20:34 回复 0

乡村改造最大的可能是保留,并不是一味的推陈出新,强调新的理念。前文提的问题未解决,还需落实到根本。

My fallen star
My fallen star 2018-09-29 09:56:05 回复 0

评论区的人都是建筑界大佬啊,想知道一注都过了没?各种看不起,真是惹不起惹不起。

细草微风岸
细草微风岸 2018-09-20 16:13:40 回复 0

大学建筑学教育就该鼓励学生对生活对社会问题的研究。

身高幺五六体重幺八零
身高幺五六体重幺八零 2018-09-20 10:03:47 回复 0

为什么没有关于文丘里逝世的文章

张立
张立 2018-09-20 00:47:44 回复 0

中国有多城市 都不知道 劲吹牛批!

颠沛流离建筑狮 2018-09-20 00:24:06 回复 0

回复 南柯先生: 同意!

颠沛流离建筑狮
南柯先生 2018-09-19 11:48:47 回复

反对前面苛刻的言论,越厉害的建筑师越知道建筑师能做的事情其实非常有限,作者能从从小地方开始改造就已经很有见识了。这份毕设更重要的价值是探讨一种思路,并引发人们的思考,我觉得它已经做的很好了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2018-09-19 16:12:00 回复 0

回复 进宝: 啊……刚好澄清一下,这是小编的锅,作者本人并不想强调清华大学,我们自己自罚八十杖可否?

进宝
进宝 2018-09-19 15:57:46 回复

不是北交的本科的毕设吗?虽然研究生考去了清华了,为什么要挂一个清华的名头才好呢?为什么不敢大声说自己是北交的毕业生呢?

进宝
进宝 2018-09-19 15:57:46 回复 0

不是北交的本科的毕设吗?虽然研究生考去了清华了,为什么要挂一个清华的名头才好呢?为什么不敢大声说自己是北交的毕业生呢?

南柯先生
南柯先生 2018-09-19 11:48:47 回复 0

反对前面苛刻的言论,越厉害的建筑师越知道建筑师能做的事情其实非常有限,作者能从从小地方开始改造就已经很有见识了。这份毕设更重要的价值是探讨一种思路,并引发人们的思考,我觉得它已经做的很好了

a.( ˘•㉨•˘ )王腾
a.( ˘•㉨•˘ )王腾 2018-09-19 11:04:43 回复 0

开篇精彩,结尾惨淡,瞎扯

大大帅~井江
大大帅~井江 2018-09-19 10:42:26 回复 0

回复 : 设计对真实的乡村还是体悟不足。有些不是纯建筑设计的事。

大大帅~井江
2018-09-19 09:07:22 回复

个人觉得everyday life 方面讲述的并不透彻,这是一个很遗憾的缺失。大量的笔墨都在讲述前瞻,引人入胜。后合的不够完美,你说的在农村演一出戏,自始至终也没有让人get到这出戏的精彩点。研究农村,最重要的就是country life ,这一点毋庸置疑。其实建筑不是建筑本体,而是生活。一开始的理念很好,我更想看到的确是你说的农村最淳朴的生活,最安静的日常,这条土路不只要在春天去唤醒人们的乡愁,一年四季,它要承载的应该是一种“生活”。

大黄梨和马 大黄梨和马

作者:王婉琳 黄杰
原文链接

media@archcollege.com
建筑学院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QQ:359440856 或微信: jzxy-gtn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点击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建筑学院】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