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15天时间,一群建筑师在一座老村落里能碰撞出怎样的灵感?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作者:阿超

编者按:这是建筑学院在暑假举办的一次乡建活动,我们邀请了魏娜和唐康硕两位大咖作为本次乡建的指导老师。27位学生一起在漳州林埭村一起度过了半个月。 我们的编辑阿超全程参与了这次活动,因此写下了这篇文章。


小编心情不好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做一件事,那就是消费。逛街买几件新衣,再吃几顿火锅大餐。心情再糟糕了,大不了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也再正常不过了。

但花钱熬夜也能开心?你别说真有27人这么做!

这27个建筑学生,花费5000多块报团厦门夏令营,住在山野村落不说还每天熬夜,但小编专门翻看了他们的票圈,99%的人都表示很开心。






究竟发生了什么能让他们觉得熬夜也很开心?


CAUSE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这27位建筑学生参与了建筑学院举办的第二期大咖营建筑夏令营,

大咖营由魏娜和唐康硕老师带队,一起进行漳州林埭村国际建筑艺术村实际项目的设计任务。

而设计的任务极其繁重,不得不天天熬夜。


TASK

设计的任务是这样的:

用15天时间在17000平方米的基地内设计45栋民居,

考虑建筑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使用功能需求,结合村落现状与功能需求设计相应功能空间。不仅需要满足村民使用与生活需求,也要尽可能的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结合火山岛与赵家堡这两个旅游景点与当地丰厚文化发展成文旅基地,配套商业与住宿,但基地内应以村民居住为主。



PROCESS

设计的过程是这样的:

在前8天的时间里,27位建筑学生与林埭村村民同吃同住。早上在村里调研走访,晚上听村民自弹自唱,凌晨在村民家里熬图。




这八天里村民天天为我们做饭,送我们水果,见我们喝酒都会送上自家的卤味。

村长和村民的朴实与善良着实感动了我,临走时村长还为我们放了炮。

泪目,当时小编感觉到沉甸甸的使命感,相信各位学员也有相同的感受。

但抛开林埭村现实需求不说,单单15天45栋村民住宅的设计量已经是很难以完成了。

出乎意料的是学员们硬生生的凭借着15天极速设计+出图的高能技巧,更重要的是顽强不睡的拼搏精神,圆满的完成了最终的林埭国际艺术村的设计任务。


RESULT

设计的成果是这样的:

27名建筑学员,历时15天完成5组作品。这5个作品,分别是“吾心安处是吾乡” 、“共生·林埭村建筑国际艺术村”、“留·恋”、“解·围”与“建造自然还于自然”。

值得一提的是魏娜老师教授了同学们情感设计的必备技能--画分镜与情感图,通过这些来思考建筑用什么手法来表达情感。唐康硕老师教授了同学们前期的分析图。


01

吾心安处是吾乡

选题背景:在自然和文化的延续下融情于景,让基地产生“吾心安处是吾乡”的温暖情感。

指导教师:魏娜

小组成员:杨航 陈怡华 涂棋龄 张丽

方案介绍:

通过自上而下的规划分析和基地结构线的分析,对场地进行规划。围绕着“热烈”“喜庆”“自由”“恬适”四个情感关键词,自下而上地进行小场景设计。将自然风光和文化情感融合在一起,尽可能地用图示语言表达,让人在看到设计时体会到热烈喜庆,自由恬适。

情感图


分镜头

图纸


效果图

设计感言:

陈怡华:在这短暂的十几天时间内,完整体验到了从数据分析到概念生成、再从方案讨论到图纸表达的设计过程,同时也通过这一次完整的练习逐步体会到了魏娜老师教给我们的设计思维方法。

张丽:这次设计阶段性的成果不算完美,但对魏娜老师的情感设计应用有了更深的理解:设计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反反复复推敲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假设,限定,分析,判断,决策。大量足够的信息才能支撑我们想要的判决。


02

共生·林埭国际艺术村

选题背景:探索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化,挖掘其潜在特性与内在精神。

指导教师:魏娜

小组成员:咸肉 王舒悦 王洛榕 杨旭东 张梦圆 富笑玮

方案介绍:

我们一方面为艺术家提供感受光,感受人性的空间,利用室内室外的极度反差,放大村民简单的生活,放大美好。另一方面,艺术家即将带给村民未体验的生活方式,带来对未来生活的憧憬。采用散落的空间形态,贯穿主体的路径,它既是艺术家的创作空间,又是村民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景,在这里他们即将共同生活,互相交织,互相成就。

情感图



分镜图


效果图

设计感言:

王舒悦:如愿被分给了魏娜老师,本人比电视上更好看,第一次点评让人非常困惑,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情感设计这样的设计思路,这也导致我们设计的开始非常的艰难,当然,艰难也是因为和我们可爱的组员一起工作的前几天经历了严重的磨合期,大家各执己见,不愿意妥协。

王洛榕:我们的设计想要加强外来者和村民的交流,使得他们可以相互了解和融入彼此的生活,并且从中带了乐趣,营造“你在桥上看风景,殊不知风景也在看你”的趣味性。

我觉得大咖营熬夜王的称号,这一组当之无愧。有一次凌晨四点多钟半夜饿醒,偷摸溜到楼下的餐厅,准备补充点营养。没想到这组成员直接驻扎餐厅,在餐厅里通宵熬夜。


03

留·恋

选题背景:在新房子中延续居民旧的生活习惯,还原居民们在特定的空间发生的特定行为。

指导教师:魏娜

小组成员:陈润泽 庄一铭 张雨萌 唐昆燕 肖楼

方案介绍:

乡村生活最动人的地方,不是环境多么美好,空气有多么清新,也不是道旁种植了多少农作物,而是居住在这里人们和他们的日常活动——忙时耕种,闲时喝茶。留,是对原有生活习惯的保留。留,是一种驻足,是慢下来体验生活,停下来品味人生。留,是迫不得已,却也需要得到改变,借此留住更多的年轻人。

感情图


分镜图


分析图

戏台效果图

立面效果图

设计感言:

陈朝:所有设计都是有理由的,但是设计也包含了设计师的感情和个性。设计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设计师强加到作品中的。我们是为谁做设计,他们从哪里来,要做什么;基地目前是什么状态,基地之后呈现什么状态,都需要通过足够信息、作出理性的分析,从而得到理性的结果。

庄一铭:设计不是单纯的表达自我,也不是单纯的元素组合。设计是有逻辑的,而建立在逻辑之上,我们还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要想清楚自己要得到什么,有个目标,空间操作手法、建筑形式等等,不过都是为了这个目标服务而已。

润泽兄是一个充满建筑抱负的室内设计师,从勒·柯布西耶到巴拉干,比专业出身的人都了解近代建筑大师。有好几次一起喝酒,喝到兴头就开始侃侃而谈。路易斯康的生物实验中心、巴拉干的自宅......常常聊到零点才起身熬夜画图,仿佛是在聊天寻得灵感。


04

解·围

选题背景:本土的肌理似乎在讲述着空间的诉求。以趣味性为出发点,营造多种可能性的邻里空间。以“L” 形的基本形状,两户组合成半开放性的院子。

指导教师:唐康硕

小组成员:齐超 高天宇 庄伟航 肖露 SY.沈

方案介绍: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这句话出自出自苏轼的蝶恋花,大意是: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发出动听的笑声。围墙外的行人听到了笑声,(忍不住去想象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慢慢的,墙里的笑声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我们小组以此为设计主题,力求在场地上营造一个半围合和建筑空间。

分析图


效果图

设计感言:

齐超:其实对常规建筑生来说唐老师就像个正统的先锋派,有这自己的方案指导体系,模块化系统的引导方案的形成。如果想继续以一种正常的建筑营造思路深化方案那选唐老师确是最佳。

高天宇:经过长时间的爆肝,小组的共同努力,我们得出了最终的短时间内设计成果。这一过程虽然疲惫,但最后看到我们自己的成果,收获的喜悦远胜于疲劳,更何况这只是建筑师的一小步。


05

建造自然还于自然

选题背景: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设计概念上用山丘的形态来得以实现这一目的。

指导老师:唐康硕

小组成员:郭达森 赵志伟 陈宗蒲

方案介绍:

建筑组团形式由两栋一组模式到四栋一组模式来组合满足不同时期的空间功能置换需求。无论是地面层建筑还是下沉式的建筑,每栋单体建筑均有独立的自家庭院在加上共享的庭院,单体格局都是按当地居民的习俗朝南方向并在户型上实现南北通透满足阳光通风需求。



设计感言:

郭达森:这次课程的收获与启发颇多,也让自己明白不去纠结于形式本身及形式来源的对或错,只看形式本身是没有对错跟答案,要看评判的依据是什么,更值得去探讨的点是形式是否依据你的调研基于你的分析而来?无论以何种形式解题来呈现,本质上都是在寻求一种解决问题跟矛盾的方式!

陈宗蒲:唐老师的指导相对娜姐还是比较常规,他很少否定别人的想法和出发点,更多的是帮助我们去丰富它,让它更吻合一开始的出发点。当然前提是一开始的出发点得是好的出发点、对的出发点。不能无中生有,空穴来风。所有的方案生成应该是有依据,更注重对逻辑的培养。

这一组有个很有意思的组名—百岁三组合,因为三人年纪加一起刚刚一百岁,是五组团队里人数最少的一组,也是相当不容易呀。汇报的前一晚,达哥彻夜未睡,顶着乱糟糟的头发和黑眼圈在汇报的前一刻还在电脑前作图。

其实我想说的是,很抱歉我们只有15天,让大家这么辛苦熬夜。但我们的作品未完待续,我们的故事未完待续。


FUN

又见赵大哥

调研中的赵大哥完美融入乡村生活

在这15天里,记忆深刻的就属SPA界巨擘的赵大哥。赵大哥是大咖营的二期学员,论起资历来我都比不过,算的上是大咖营里的老油条了。

四十多岁的年龄硬是陪我们小年轻一起熬夜通宵。

第一届学员对赵大哥的真挚问候

这次他拐带来他的两个小伙伴,成功组成酒局。承包了林埭村的唯一小卖部。

设计没思路?来来来干了这瓶百威。

设计灵感来了?来来来这瓶完了还有三瓶。

你见过三瓶酒下肚的样子吗

最终赵大哥的三人行扩张到整个大咖营。在离开林埭村的前一晚,我们全体学员开始露天party。

我刚开始很怀疑这场聚会是不是能举办起来,有甲方,有设计院,有事务所,有在读学生,有土木,有园林,有室内,有建筑,甚至有的四十出头,有的未满十八。

可预想的代沟,矛盾,冲突统统都没有出现,大家在一起有说有笑玩起来游戏。

我相信这次大咖营大家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难得的友情!

期待与你相遇下期大咖营。


 今日话题:

你更喜欢哪个设计?有什么感想吗?

3条评论
杰克哈尼
杰克哈尼 2018-08-24 09:49:47 回复 3

读完感触颇深的是每个朋友对过程的体会,所以我觉得建筑也是身体力行,少一点天马行空,多一分简单质朴,便多一分感动。

2018-08-29 10:48:48 回复 1

好羡慕能参加这个夏令营 好羡慕能和魏娜老师并肩作战 保留原有生活 说的太好了 民居就应该以这个为重点 要不都城市化了 中国就真的就都成了建筑垃圾了 。

叶某
叶某 2018-08-24 12:35:45 回复 1

更喜欢唐老师的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作者:阿超

media@archcollege.com
建筑学院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QQ:359440856 或微信: jzxy-gtn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点击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建筑学院】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