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在兴趣中实现梦想,她是怎么进入UCLA的?

LAC丨ArchStudio LAC丨ArchStudio

作者:LAC
原文链接

YN.Mao

华中科技大学

本科专业:建筑设计

GPA:3.87/5

加权平均成绩:86.6

GRE:325

IELTS:7.0


录取结果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UCLA

Washington University | Syracuse University 

 Rice University | University of Virginia


关于选校

学习建筑并不是我最初的打算。

小时候对服装设计很感兴趣,我是那种理性和感性各占一半的性格,想通过设计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在画图和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对立体几何和逻辑性强的专业的兴趣好像更大一些,于是选择了建筑设计。

进入大学以后抱着半好奇半兴趣的心理,我在学校的电台开始了自己的播音之路,随着听众渐渐增多,我的想法也越来越多,学会了一些音频剪辑的技巧,也收获了一小波“粉丝”,虽然数量并不多,但是会从心里觉得他们是真的能够和自己产生共鸣的朋友,他们会给我一些反馈,我也会被他们催更,相比较起数字堆叠起来的阅读量,这种感觉是更真实也是更暖心的。也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对媒体开始产生了兴趣。UCLA的项目中运用到了电影的手法,倾向于多媒体表达,这一点正合我意,所以我选择了UCLA。


申请历程回顾

真正认真准备雅思是在大四的寒假,那时我刚刚来到LAC,正忙着和老师一起整理作品集的逻辑,同时还在复习GRE的考试内容。我习惯在平时把努力碎片化,每天积累一点,学习一点,到最后复习的时候就不至于焦头烂额。但尽管如此,那个寒假我依然过得很辛苦,每天都逼着自己刷700个单词;为了考过GRE,考前的十几天我除了刷题什么都不看,每天学到很晚,但内心还是暗暗告诉自己,这只是学建筑受到的第一个苦,熬过去!


作品集准备心得 

对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的重视和理解,是我作品集中贯穿的一条主要线索。

在台湾做交换生的时候我常和朋友们出去玩,有一次我们去到了松烟美术馆,在那里,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美术馆的门口台阶上会有很多人休息,谈天,他们自发的形成了一个开放式公共空间,同时馆内的设计又非常注重个人空间,这两个空间看似分离但实际上又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个思路牢牢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并在后来成为了我作品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以前在学校画图的时候我更关注的点在于设计图是否精美,够不够吸引人,来到LAC的以后,易老师首先就纠正了我这种思路,她告诉我作品集的重点在于整个架构的叙事是否完整、逻辑是否清晰。

关于逻辑方面的梳理易老师教给了我很多。她是有着缜密的设计思路的人,一个设计从建筑单体到小区,从城市设计到单体设计在他的思路里都是有连贯的脉络的。

而我心里其实明白作品集是需要有逻辑的,但是实际做起来并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易老师并不是手把手的教我,更多的时候是告诉我一个方向,让我去探索和学习,在遇到问题或者走错了方向时她就会帮助我重新回到正轨上去。这其实也是帮助我培养了自学能力,因为无论你要申请的是哪个国家,哪所学校,Tutor都不可能事无巨细的教你做设计。到了后来我和易老师还成了很好的朋友,她还告诉了我很多在美国生活的小贴士~

整个作品集最让我头疼的部分是在给设计找例图的时候,我当时非常纠结,例图的风格非常多,而且很好看,剖面图立面图我都想尝试,可是时间真的不够,选择困难症这时候真的犯了。最后还是老师帮我整理了一个Excel,作品集中哪个地方应该用哪种形式画哪种图她都给了我一些建议,我才有了明确的方向。

专业文书部分是我在把自己的作品集脉络和设计思路跟LAC的文书老师沟通之后做出来的,和一些草草了事的文书不同的是,我的文书中有关于经历的部分,但更多的是我对建筑的理解和构想,所以考官通过文书除了能看到我的成绩,也能够清晰全面的了解到我对于建筑的看法。


最喜爱的项目

作品集中,我最喜欢的项目是一个设立在香港,为菲佣们而设计的移动装置设计。考虑到在密度非常高的香港,还存在着这样一批没有归属感,却同样渴望群体互动和个人空间的人,我们想要利用有限的环境资源来为他们打造专属的舒适空间。利用人行天桥这样一个水平构件边的垂直空间,设计了天桥附属的移动构件。将生活需要的多种元素以立体组合的方式,以单纯的形式收纳到一个个小盒子里,同时通过自发性的需求来移动特定装置,形成特色的围合、半围合公共空间及私密空间,以此希望使用者来享受群居或独立带来的丰足感。同时我也在这个项目中发现了城市设计是对于高密集地区突破传统建筑围墙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从而以人为基础,在发现城市问题的基础上高效地改善甚至解决问题。

The project is locsted in Central, China Hong Kong. Focusing on the city with high-density and limited increasing boundary, We try to create a diversified tridimensional and multifunctional public space, to make them experience the warmth and human kindness of the bustling city.

In the project , we take the laborers at Central as the entry point. To break traditional expanding mode, to create new public space, to relive the contradiction and to satisfy the needs of kinds of crowds, is the intention of our project.

Taking the existing overvridge is created. The mode of modularization is flexible and mobile. The composite mode can create various plans and multifunctional spaces. 


学姐的小贴士 

在选择学校和项目的时候大家一定要自己去学校的官网看!!

  • 首先要看学校的地理位置,比如休斯敦和洛杉矶比起来肯定是洛杉矶的资源相对好一些;

  • 然后要看你想选的项目有没有国家和Stem认证;

  • 另外还要注意的就是项目时长和强度,比如我的就是时间太短然后整个过程可能会很紧很辛苦;

  • 最后还要注意看你最后拿到的学位是建筑硕士还是艺术硕士,大米最后的学位证书是艺术硕士也是我没选择去的原因。

3条评论
AllenM 
AllenM  2018-08-04 23:53:26 回复 0

厉害唉

我的未来在哈佛!
我的未来在哈佛! 2018-08-01 22:29:13 回复 0

直系学姐啊!

ロビンソン
ロビンソン 2018-07-31 22:23:49 回复 0

很厉害

LAC丨ArchStudio LAC丨ArchStudio

作者:LAC
原文链接

media@archcollege.com
建筑学院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QQ:359440856 或微信: jzxy-gtn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点击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建筑学院】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