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有些建筑的生命轨迹就是大建大改改改改改改改改......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

作者:王晴
原文链接

现在,请每隔半年不出去浪一回就全身难受的你认真回答以下问题:

如今的信息这么发达,什么样的建筑网上找不到资料?

各种高清大图平立剖应有尽有,再碰上一个像非标准一样的公众号,连模型都给你建好了。你说,你干嘛还要劳民伤财、千里迢迢的跑到现场去考察建筑?更有可能的是,到了现场你也进不去,因为人家根本就不对外开放。

最重要的是,天天吃土的你哪有银子出去浪?

反省完了,下面公布标准答案。

建筑师们的旅行,不是为了去亲眼看看那些早已烂熟于心的建筑,更多的是为了寻找建筑与城市的共生关系。

这世上大概不会有完美的建筑,但是却有与城市最完美契合的建筑。


文艺青年们会说,

爱上一座城,因为一个人。

建筑师们只会说,

爱上一座城,因为很多建筑。


在马德里呆了小半年了,逛吃逛吃的也快走遍了这座城的大街小巷。大师姐一直说让我写关于马德里的建筑游记,可我写出来却发现都是吃喝玩乐。

今天重新交作业。


吃喝玩乐只是马德里的冰山一角。

要想真正了解马德里的建筑,就必须先了解马德里这个城市。


从中世纪的昏暗走向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圣殿,从弗朗哥时期无序的城市发展再到后来的城市更新,多姿多彩的马德里,是在上千年的文化传承和更替中逐渐描绘而成的。从阿拉伯古城墙,到哥特式风格的小教堂,再到文艺复兴的堂皇建筑,整个马德里就是一座博物馆,全城有1926座古建筑在承载着——

当代生活。


是的,在马德里的字典里只有“修修补补”,没有“拆除重建”


1拆除重建,绝不可能


拆除重建在马德里的城市更新中基本是无法实现的。马德里这座古老的城市,对传统建筑的珍视已经到了发狂的地步。

毕竟,连“一个亿小目标”的万达集团都在马德里吃了一次闭门羹。


2014年6月, 万达集团宣布与西班牙桑坦德Santander集团达成收购协议,并以2.65亿欧元成功收购坐落于马德里市中心的西班牙大厦。

本来,这个13万达装的相当可以,也算为国争光,在国内也狠赚了一把关注。

然而,变化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当雄心万丈的万达以出于安全考虑将大厦拆掉而重建成一个酒店的方案投交市政厅以后,被马德里市长果断否决,同时也被很多市民以“大厦是西班牙人的共同回忆”为名反对“拆墙”。在经过两年多的拉锯谈判和修改方案之后,王健林终于下决心再定一个小目标——

比如卖掉大厦,先赔上两个亿。

对,就是这座位于西班牙广场附近,被马德里人民视为瑰宝的大楼。


西方人自古就会把建筑看成是永恒精神的艺术品, 用砖石建筑的永恒性代表他们精神信仰的恒定。

行走在马德里的市中心,我们仿佛看不到那么多前卫时尚的建筑,有的只是一座座历经百年的古老建筑、一个个见证历史的古老广场和一条条传统打造的古老石板路。

所以马德里的绝大部分建筑都是像周二拆的普拉多媒体中心一样,被各种花式改造以满足当代生活的需要。


2旧混新


从普拉多媒体艺术中心沿着卡斯蒂利亚大道往北走,紧邻欧洲门有一座一不小心就会错过的下沉式建筑。

然而,相信我,如果错过它,你会后悔的。


这就是

马德里运河艺术展览中心

(Art Canal Exhibition Center)

在这里遗留的水渠与塞戈维亚的罗马水渠相比,算是微不足道,然而马德里的建筑师没有放弃,仍然努力保留这仅有的一点运河遗迹,并加以利用,形成独特的古老与现代艺术中心。

千百年的风雨冲刷,这些水渠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棱角,却依旧保持着傲人的姿态,来向世人见证自己的存在。

原有的水渠场地形成下沉式的空间,在其上加之现代的建筑材料,金属、光影,绿植,让古老的水渠焕然一新,虽然有了欧洲门这样的现代艺术手法下的庞然大物来宣扬着马德里的骄傲,但隐藏在角落里的这些裂痕才是真正诉说着马德里过往的辉煌。

游走与艺术中心内部的拱券下,仿佛穿越在时间与空间的交错中,感受着伊比利亚民族过往的雄壮与沧桑。

沿着普拉多媒体艺术中心往南走,一路上随处可见的古建筑彰显着城市的魅力,无论是博物馆、大使馆还是图书馆,仿佛都是马德里历史的见证,我们仿佛在这里找不到一点现代的影子。那是因为那些小惊喜都藏在了你看不到的地方,比如街角。


3旧包新


马德里人民的日常可以没有面包,但却一定不能没有咖啡。随处可见的咖啡馆,让整座城市都沉醉在咖啡文化的氛围中。因此,单个小建筑的改造可能并没有大建筑改造的影响力大,但对于马德里这个拥有无数个类似咖啡馆、小酒吧一样的小建筑而言,如果不做改建紧跟城市的更新,这些小建筑会像牛皮癣一样侵蚀着这座古老而又美丽的城市。

这个坐落于街角的

ROMOLA咖啡屋

是由建于1946年的著名的Gutierrez Soto大楼的配套车库改造而成的。

建筑师在改造过程中,保留了原有的结构基础,延续了街景的立面材质与风格,却将临街的近5米高的立面全部打开,在街角处,形成一个独特的风景点。

ROMOLA咖啡屋在改造中,将内外对比做了全新的阐释。精致的室内装修利用的是高级大理石工艺、皮质家具、金属、镀铬材质、稀有木材和清漆工艺,这些看似不搭的材质组合在一起,将反差与碰撞发挥到极致。

马德里温和的咖啡文化在这里得到了深化。这座被称为是“银河系里的大理石帐篷“的咖啡馆将素朴的咖啡文化变得热烈,就像马德里这座城市般的喧嚣与欢乐。

马德里在城市更新中,将这些小建筑作为重点整改对象,在延续原有建筑及街景风格的基础上,赋予每个小建筑新的空间与功能,以点到面的激发城市的活力。


4新贴旧


从ROMOLA咖啡馆出来,沿着普拉多大道继续往南走,若看到某座建筑门口人潮涌动,那便是普拉多博物馆。在普拉多博物馆的对面不远处,就能看到一面巨大的绿植。没错,这就是由赫尔佐格&德梅隆设计的

Caixa Forum文化中心

你可能不知道,由这面绿植墙引领的整座建筑在改建之前是一座废弃的旧电厂。

马德里人民充分发挥了变废为宝的功力,与建筑同高的绿植墙通过不同树种的搭配,形成了丰富的肌理,远远望去,就像一幅壁画。看似简单的处理手法,无非就是在旧墙上加新东西,却给气候干燥的马德里带来了一丝绿意,同时激活了在“艺术金三角“阴影下的这一片区的活力。

而对于建筑设计,则在原电厂的基础上加建了一倍的高度,加建部分的材料经过锈蚀处理呈现出的红褐色与原有的红砖墙相统一。悬浮的底层是对建筑和城市关系的探讨。

无论是绿植墙还是红褐色表皮处理,建筑师力图寻找一种解决方案来保护马德里城市中原有建筑的完整性,却又想要通过这种完整性来创造出新空间的戏剧性。这种游走于历史和未来的建筑处理手法,让城市以及城市中的人形成原有场所的记忆,对现有空间的感叹。


5新邻旧


在面对如何让古建筑重新散发活力的问题上,马德里人民似乎总是有自己的一套理论。走在路上,随处可见的修修补补,总是让人觉得这座城市有点儿破旧,可或许,就是这种破旧,才吸引了更多的人前来观光、膜拜、打卡……

自Caixa Forum文化中心出来后继续往南,之后的第一路口,可以看到高耸的两个玻璃观光梯,这便是充满现代艺术气息的

索菲亚王后艺术中心

先锋派的玻璃电梯似乎与周边的建筑格格不入,但当你走进它时,却又觉得莫名的和谐。

该博物馆的主体建筑是萨巴蒂尼大楼,原来是建于18世纪的圣卡洛斯医院。于1986年改建为索菲亚艺术博物馆并对外开放。在此之后,随着欧洲城市更新热潮的开始,以及为了展品与观展人流的需求,由建筑大师让·努维尔对该博物馆开展扩建工程。

其中,在这个18世纪的回形建筑南侧增加的三角区域就是让·努维尔扩建的部分。扩建部分完美的结合旧馆地形以及周边环境,与城市肌理完美契合,让这个加建的部分并不显得突兀。

让·努维尔在改建过程中,将玻璃、钢等现代建筑材料与传统建筑材料相结合,并将自然光作为建筑最重要的造型元素之一,运用在建筑的内部空间及外部环境。

使得扩建部分能自然地融入到整个城市景观中,无论是用色、格调、气质都与原有建筑完美契合,让整个艺术中心充满现代气息与历史韵味,整座建筑就像一个艺术品,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当然索菲亚王后艺术中心的伟大不仅仅在改造的建筑上,其馆内的展品的镇馆之宝首推的便是毕加索的传世杰作《格尔尼卡》。简约的黑白灰三色,膨胀的线条,扭曲的形状,抽象的变形,却将纳粹轰炸格尔尼卡小城后哀鸿遍野的悲惨描绘的栩栩如生。每次去索菲亚艺术中心看这幅画,总是人潮涌动,画旁边站着的保安,四周的警报,拉起的警戒线,似乎都在证明着这幅杰作的伟大,无论是画家还是画本身。


6旧建筑,新空间


无论是“修旧如新“还是”修旧如旧“,都违背了自然发展的原则。比起国内的很多假古董,马德里人民对待古建筑却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政府对于市中心的建筑,通常做法是将老建筑的内部进行改造修缮,而对建筑外部依旧保持着传统的风格,而里边却是最现代时尚的设计。

建筑本身就是历史发展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常的更替和变化都不可避免。既然如此,让新老建筑同时存在一个时空,一个画面里,才能看到历史的层次感,这或许才是真正的历史。


比如,位于普大多大道起点的建于1889年的

阿托查火车站

就是保持新老并存的典范。它是马德里最大也是最古老的一座火车站。然而,正是这样一座让你猜不透的,看着既像教堂又像宫殿却唯独不像车站的建筑,在散发着沉淀数年的马德里的古典韵味的同时,将建筑内部改造成外表的古典截然不同的现代气息。

在当时,老火车站只有一个候车大厅,虽然在20世纪初,是能够胜任当时的载客量。但随着欧洲高铁浪潮的开始,阿托查火车站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春,便是于1992年在建筑师Rafael Moneo的赞助下的重建工程。

从建筑外表看,改造前后并没有多大差别。但是,当你走进车站里,便是另一番神奇的景象。甚至会以为自己是不是迷了路,恍惚中误入了另一个城市花园。

640.webp (1).jpg

是不是觉得很眼熟?

是的,《疯狂动物城》里兔子Judy下车的动物城车站就是以阿托查火车站为原型设计的。

设计师在改建过程中,并没有拆除老火车站,而是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将其改造成了新站的休闲服务功能。老火车站的大厅打造成了一个热带雨林花园。通过采用大量玻璃、金属和光亮的石块,建构出一个温室,日夜运作的洒水系统,精心地滋润着整排的热带植物。新老车站的有机结合,既保留了老建筑的历史,又给旅客提供了全新的休闲观光场所。

这或许才是城市更新中“修旧如新“的典范。这座火车站的外部依旧是城市历史的见证,而内部就像一整座的现代艺术品,这种新老车站的结合与对比,让马德里这座城市有了属于自己的历史韵味与现代气息。


7旧建筑,新功能


如果说修修补补是马德里这座城市的一大特色,那么不修也不补则是马德里人民的……


如果你想在周末来一场免费的艺术朝圣,那么位于马德里市中心南端的

Matadero文化中心

就是你最佳的选择。从你步入它的那一刻起,有种恍惚漫步在帝都的798艺术区。

这个于1911年被建造的屠宰场最早是由20多个仓库组成的综合体。在之后的85年里一直被作为牲畜市场和屠宰场使用。1997年工厂被关闭后,于2005年才被重新利用起来。从此这里既不杀猪,也不养牛了,摆脱了血腥之气的屠宰场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座城市现代艺术中心。

建筑还是原来的建筑,只是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生猛到文艺,血腥到清新,建筑得到了重生,文化、艺术、创意、灵感在这里生根发芽,只有斑驳的墙面,锈蚀的金属,仿佛诉说着过往的一段历史。旧建筑,新功能,新旧混合,形成全新而又古老的文化城中城,“唤醒“城市记忆的同时实现了推陈出新。

8最后


如果说城市的更新发展总是少不了去旧补新,那么表征在建筑形态上则是建造、拆除、再建造……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殊不知,每一次的拆除带来的不仅是传统建筑的缺失,更是人们对历史记忆的拆除……酷似格式化了的城市,无论如何再复制进新内容,即使在最初会带来一定的新鲜感,可时间久了,原来的东西才是最值得怀念和记忆。这样的城市在全球化的发展浪潮中趋于同质化,无论走在哪个城市,恍惚中仿佛自己从未走出,依旧停留在原点,城市如果失去了个性,也就失去了吸引人的魅力。


所以,在面临同质化的浪潮中,马德里人民仿佛并不打算加入这一行列,而是自顾自的按着自己既有的步伐前进。

如果说建造、拆除、建造的循环是共性,那么,马德里人民则开辟出了一条马德里的特色道路,

即:大建大改改改改改改改改改......

每一次的改建都是一次修补,而每一次的修补总是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让每一座建筑身上都共存了自建造以来的各个时代的印记。

看一座建筑,仿佛再看一段历史。

马德里人民就是用这种修修补补的方式,让城市中心的每一座建筑都在见证着马德里的兴衰与历史。走在这里,就是走在马德里的全部故事里。

最后,附上本文所记建筑的路线图。

640.webp.jpg

1条评论
陈玮 2018-05-19 21:19:45 回复 0

在西班牙和意大利这类国家 拆是很难的。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

作者:王晴
原文链接

media@archcollege.com
建筑学院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QQ:359440856 或微信: jzxy-gtn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点击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建筑学院】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