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观察城市的时候,我们在观察什么?简·雅各布说,是街道,杨·盖尔说,是公共生活,而作为建筑师或城市设计专业的学生,是……什么都要观察。不过虽然内容无止尽,但观察重点的先后排序,信息采集方式和结果呈现手法、逻辑的不同对观察的影响都很大。今天我们以英国卡迪夫为例,用蒙太奇短片的表达方式呈现一次对城市观察素材的拼贴。
卡迪夫(Cardiff)
来卡迪夫半年了,这座海边的城市是英国的组成国威尔士的首府,然而其实相比伦敦曼城或者中国的大城市,它其实非常之小,市中心的主要步行街不超过三条,如果是逛街购物,一会儿就走到头了。城市的规模尺度自然会影响到这里的生活节奏,虽然专业课程有繁忙的时候,但总体感受到的氛围是比较悠闲的。
虽说卡迪夫是个迷你的城市,但是要真正去感受它的方方面面同样需要不少时间,毕竟一部分历史沉淀在这里,不少城市特点都等待着人们去发掘。靠海的卡迪夫湾在这样小尺度的城市中距离市中心显得有一段距离,但也只是坐一站小火车就到了。海边的画风和市中心不太一样,运动的市民、玩耍的儿童还有议会大厦所在之处的政治氛围、港湾景色杂糅在一起,算是一种特别的体验了。
卡迪夫还以它的拱廊(arcade)出名,许多历史悠久的类似于半室内街道的拱廊供人们出行购物,不用担心外面刮风下雨又能体验到有别于现代商场的古典街道。这些拱廊里的店家一般都有精致的装璜,里面的许多餐厅、下午茶是市民的首选。
街头表演是大大提高公共空间生命力的存在,卡迪夫市中心的步行街上也有不少街头艺人出没。同一场所的街头艺人有严格的出勤时间表避免同类表演、相同使用场地的冲突,就跟有上班时间表似的,这背后的秩序也很让人赞叹。
其它的如威尔士议会大厦、卡迪夫教堂建筑群等一些小类别的内容也可以在视频中看到。当然这篇文章的重点并不是城市旅游介绍一般的观察结果,我们对城市的感知和表达才是重点,因此接下来这部分关注的是对观察和信息汇总过程的思考。
蒙太奇(Montage)
如今蒙太奇这个词总让人第一时间联想到电影剪辑,而事实上它最初是个建筑学术语,指构成和装配,后来才被电影行业引用,而电影与建筑学确有诸多共通之处可以互相借鉴。建筑学中蒙太奇的运用如伯纳德·屈米,他的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在视觉上用两套布局逻辑并置来制造戏剧性的冲突效果;再如本身就当过电影编剧的库哈斯,他在当代艺术中心在空间边界使用了不少类似蒙太奇剪辑时渐隐的过渡手法。
库哈斯-康索当代艺术中心内部空间构成
在电影剪辑中蒙太奇能将不同的时空不同的事件或自然或强烈地结合在一起,对情节、氛围和节奏都有很大影响。我在研究剪辑的时候突然感悟,电影里的蒙太奇对应的不就是建筑表现里的拼贴画(collage)吗,大量的类似元素用某种逻辑结合到一起,将对象在碎片组合而成的印象中表达出来,只不过有动态与静态之分。有时候我甚至分不清这两者的区别,当你在Pinterest里搜索关键词Montage,搜索结果会弹出很多拼贴画。
城市拼贴画作品
而蒙太奇剪辑的迷人之处在于它在短时间内呈现了巨大的信息量,观众感受到了多样性而觉得愉悦。但也因此它在拍摄过程和结果上表现出强烈的时长差异。如果我脑海中定位,我要为这座城市拍一段三分钟的介绍视频,可能出去一下午拍了几段或者几十段视频,回来剪接在一起配上旁白音轨,并不是很费时间的事情,不过信息量也有限。然而如果我决定拍一段三分钟的纯蒙太奇短片来展现我的城市观察,由于这种特殊表达方式的需求,我就要做好了拍成百上千条素材的准备。心里定位的差异会让我们在观察城市的时候反而为蒙太奇效果而放慢观察节奏,仔细地捕捉城市里不同方面的特征,尽可能地记录细节,最后在筛选过程中提取出最重要的系列特征,在这段过程中同时收获了对城市的感知。所以这是一种过程沉浸耗时长而结果简短的观察过程。
蒙太奇式城市观察
而如果我们重新模糊这两个学科边界,通过蒙太奇短片媒介来展现城市特征,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用蒙太奇剪辑去记录和观察城市犹如制作一幅拼贴画,如果用来表达一个城市的质感,拼贴画一定是一眼让人有一个直观的整体印象,其次再逐渐感受到画中无数不同出处的细节隐藏的巨大信息量。而蒙太奇的城市记录也在整体快节奏的短小影片中将要表达的氛围传递出来。不同于纪录片的沉稳,这样的节奏迫使观察者将每段视频素材中最有代表性的瞬间筛选出来高效组合,人的活动,建筑的细节,空间的状态,自然的变化。这是一种快节奏时代的产物,YouTube上越来越多的旅游摄影红人采用了这种表达方式来迎合时代的需求,微博上的X分钟看完电影系列短片也是一种高效信息筛选,可以说是电影的二重蒙太奇了,当然筛选的质量也决定了是否真正高校传递了信息。蒙太奇电影手法首先还是强调了连贯性,所以拍摄素材在归类的时候除了内容的相似性,还有光线、颜色、物体运动、摄像机运动的相似性等等,任何相似元素都有可能作为蒙太奇剪辑逻辑来穿插组合使用,统一而灵活地传达出整体感的同时让人记住一些特色。例如空中的飞鸟镜头拉伸后剪接对应的飞机,年轻人们玩滑板的连续跳剪镜头,迎风飘扬的旗帜们等。
这种表达方式似乎尤为适合表现生活气息浓厚的场景,毕竟人的交往生活才是城市的主体,而这样快节奏的混剪正好放大了生活的动态瞬间。在我之前参与的城市调研作品《城墙旧市》中,对厦门第八市场的观察就尝试了蒙太奇剪辑来呈现闹市喧嚣,当时课程作业的要求是八分钟以上,鉴于蒙太奇混剪需要大量的素材用以拼接,因此只有在影片氛围推向高潮的时候加入了一分钟左右的混剪,这反而歪打正着地将前面五六分钟叙事的冗长感一扫而光,还带来了节奏疏密的对比。
《城墙旧市》片段
相比之下,蒙太奇手法对短片的故事性有一些削弱,因为留白的空间少,每段素材持续的时间短,又都是筛选过后的重点,于是似乎难以将短片推向氛围的至高点。虽然通过技术性的手段配合音乐、特效等可以弥补,但内容本身总是对作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之前在我的实验性微电影《五十三》制作前有通过分镜绘制对镜头叙事语言进行把控,电影的核心本身就是故事,所以强调叙事性无可厚非。而如果在纯蒙太奇剪辑作品中也加入预先的故事板策划,应该能弥补上此类作品在这方面的弱势,希望下次作品能有机会探索一下。
微电影《五十三》部分分镜
卡迪夫瞭望塔(Watchtower of Cardiff)
瞭望塔不是真实存在的,watchtower在这里相当于对观察具象化的形容(也许卡迪夫真有瞭望塔但我不知道)。这个词沿用了一些剪辑前辈的作品标题使用过的词,我第一次看到这种说法就深深着迷,好像能站在一个高塔上很全面地观察一个城市一般,所以我这次也把这个名字用在里卡迪夫的蒙太奇短片里。虽然这一段记录其实还不够记录下卡迪夫最精彩的一面,一方面是我在这方面的探索还不够多,另外素材的质和量都有局限。大量拍摄人的活动自然很能体现城市活力,但是回归到城市这一主题时不得不也关注物理上的特征如建筑、空间、自然元素等来强调城市的独特性,因此在后期组合并置的时候也纠结这之间的平衡。拍摄时间总共加起来不超过三天,但一个人观察捕捉城市画面的经历才是这段过程中最自由的体验。前段时间交完作业恰逢大雪停课我正好完成短片的后期剪辑。
在此我要感谢我的好友JJ,他也是蒙太奇式剪辑视频的爱好者,我刚到卡迪夫时他就督促着问我“啥时候做出卡迪夫瞭望塔”,因此这个名字的选定也和他大有关系,不然也许我会取个Cardiff for half a year这种土名。
作者 | 刘奕舟
建筑学院:动画/可视化课程讲师;
卡迪夫大学城市设计在读硕士;
2017TAC国际剧场竞赛第三名。
震撼
回复 La California: 分享Lindsey Stirling的单曲《Carol Of The Bells》: http://music.163.com/song/514195942/?userid=99628095 (来自@网易云音乐)
请问bgm叫什么?
想拍一个这样的视频☺
看完鸡皮疙瘩起了一身。Powerful!
请问BGM叫什么?
请问bgm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