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秋乏夏打盹
睡不醒的冬三月
如果再来点小雪
晚起那定是极好的
但是,你还要画图!
但是又但是,有句话说得好:
“这个世界的进步是由懒人推动的”
懒人不愿走路,于是有了汽车。
懒人讨厌洗衣服,于是有了洗衣机。
懒人痛恨做饭,于是有了快餐。
懒人懒到懒得“善后如恭”,于是有了全自动马桶。
。。。
至少,我们要感谢懒人发明了su和cad吧,否则,我们连坐着画图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啊~~
对,其实人人都是希望偷懒的。
这没什么不能承认的。
建筑师也是如此,谁不希望能通过一种简单的方式,创造出一个并不简单的空间效果呢?
今天拆房部队就教给大家一个四步空间生成法。
四步之后,保证你至少得到20种以上空间形式。
看下面这个方案,空间是不是设计的相当丰富了?
别人家的阳台:
别人家的剖面:
别人家的入口:
貌似都挺好的。
这个是由巴塞罗那事务所MX_SI和墨西哥事务所SPRB合作的帕帕洛特儿童博物馆。
当然,上面的仅仅是官方透露的方案图纸。
经过非标准拆房部队的死磕+苦逼地拆解建模之后,
我们发现,整个建筑全貌应该是这样的。
经不完全统计,
内部至少有29种空间形式。
x2
而这些“七零八碎”的空间叠起来是这样的
x3
那么,如果做个类似的方案需要多久?
勤劳的同学们是不是已经开始默默盘算着要“包几夜“了?
这么多的空间形式是不是都需要单独设计?
我们知道,
好的空间往往由一个简单生成秩序推导而产生。
而如果需要进步一步拓展开的话
更为丰富的空间则往往会由一个以上秩序的叠加而成。
所以,当我们观察这个方案的平面图时,不难发现:
平面的生成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秩序:即正交与斜交相叠加。
红色虚线呈现的正交和黑色墙体斜向排布相互叠加
那么具体该怎样操作?下面拆给你看:
NO1 根据建筑体量构建正交体系
网格的尺寸按照建筑体量选择性设置,该方案定为10m。
NO2 建立斜向45度体系并将其与正交体系叠合
至此,
“神器”制作完成,该提着它去打怪了
NO3 根据叠加体系,生成墙体(主要是斜向体系)
在生成的“墙阵”中抽去部分墙体,形成各种空间形式。在这里,沿街面部分为活动和展示空间,空间较为灵活。另一侧则主要布置教室和报告厅等规整空间。
NO4 继续生成楼板,而后掏出需要挖空的竖向空间
竖向空间主要集中在靠近广场的部分,以入口贯穿各层的垂直空间为中心,在四周局部零散布置贯穿两层的通高。
到此为止,全部空间设计偷懒结束。
对,仅仅需要四步,你就创造了29种空间形式。
不信你数数。
当然为了完善设计,我们仍需要第4.5步,即增加外围护结构和部分内部横向墙体。
全部的连续动作就是这样
剖面就是这样
所以,我们不难发现,
设计所体现出的空间复杂性并不等同于设计手法的复杂性。
优秀的设计方案,往往都是通过简单的手法一步步推导亦或是若干个秩序的叠加构成的。
看似无关甚至矛盾的两种秩序,如果能够通过合理的叠加,就能在对立统一中和谐共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简而言之,大道至简(lan),设计也是如此。
感谢赵老师、大师姐的悉心指导和周遭同学的鼓励支持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非标准建筑工作室
Non-standard architecture studio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 禁止以建筑学院编辑版本转载,如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长期接受各类作品、资讯投稿。
那重要的交通空间如何布置呢?一直在由交通流线出发还是空间功能出发这两个出发点之间困惑
有那么一点没看懂
这什么啊
吊的了,可是无论自己怎么做都是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