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暗黑裂变|来自地狱的同济大三博物馆设计

TransAxis TransAxis

作者:WX
原文链接

嗨,朋友们大家好!又到了和大家见面的时候了。小编经过了前一段时间的手忙脚乱、长期奔波后终于又可以坐下来静静地写文章了。相信大家对本公众号的第一篇文章《记一个同济本科最苦最虐Studio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印象深刻,当时公众号还没有一个人关注,瞬间粉丝飙上千。通过众多热心读者的留言,小编感受到了大家对优秀建筑课程作业的好奇心以及高关注度,留言区甚至变成了交友区、数字化疑难问答区、人生理想感想区,十分有趣。那么本期就和大家讲一讲自己本科大三时候的最苦最虐的Studio作品吧~(当然第一篇的最苦最虐的Studio作品也是小编的作品,小编可不止一个人哟~)


640.webp (3).jpg 

这张图片大家熟悉吗?学院65周年作品展的模型展区,这只大白就是之前的文章主角,有人对其身后的大黑感到好奇吗?没错,大黑就是本期的主角。如果说大黑和大白是什么关系,那大概大黑是大白爷爷辈的作品吧!

1

新课程挑战

 

在建院流行这么一句话:大三是建筑系学生的分水岭,过了这个时期后,一部分学生就可以给另一部分学生当老师。自己在大二时期申请实验班落选,目送着一批优秀的同学接受了独特的新教育模式,心中无比羡慕。自己从那时起也会给自己找一些方向研究,保持自己追赶着别人成长的步伐不掉队。当时身边有认识一些学长、朋友,他们或多或少都会一些参数化技法,自己当时对这个领域充满着好奇和向往,有时候会和他们交流学习。在S老师的参数化基础课程班中自己会很努力地学习,虽然学的一知半解,但是在下学期有一个中级提高班的时候还是一咬牙报了名。就这样自己慢慢会了一些浅尝辄止的技术,本以为本科以后就要循规蹈矩普普通通地完成五年学业后结束,谁知道在大三开学的时候,一切都变了。

 

班长通知:数字化实验班招生,请大家踊跃参加!

 

这次机会对我而言至关重要,我赶紧整理好简单的作品集和简历交了上去,不出意外地入选了(因为本来招的人不多,对这个方向有兴趣的学生也不多,所以基本报名都中)。分班之后,我在Y班,一共六名学生。我们的专业课立马从年级大教室转到C楼的一个教研室里围着长桌,上课是投影仪讲述汇报模式,有助教L哥在旁边记录辅助,完全是国外Studio小班教学模式。


640.webp (4).jpg 

设计场地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华亭宾馆北侧


640.webp (5).jpg 

场地周边著名的建筑不少,比如八万人体育场、电影博物馆、徐家汇天主教堂


本次设计课的主题是“未来博物馆”,在一块长不到100米,宽30多米的地块上设计一座博物馆建筑。单单听完这个课程的名字,就知道可以开始用毕生所学全力地“坳造型”了,顿时异常兴奋而又紧张起来。课程最初的工作是场地调研。设计基地位于徐汇区华亭宾馆北侧的一块空地,目前是一块停车场;东侧就是上海八万人体育场,整个街区新老结合,往北一直走就到了徐汇区的CBD,天主教堂等比较有名的建筑都赫然眼中。


640.webp (6).jpg 

道路交通分析下来的结果就是来到基地超级不方便,要想酷,先修路


老师要求我们对周边的车行流线,建筑类型,材料使用等信息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和统计。我过去耐心地记录了材料类型,基本为混凝土、砖、石、玻璃、瓦等一些常规材料。大家做场地调研汇报时略显稚嫩,而老师对汇报相当重视,要求大家以后每次汇报只允许做十页ppt,言简意赅;字体、字号、位置都有固定的规则;每页的图必须画的很精美,最终排成果图版的时候都能用得上;汇报的时候需要声音洪亮,开头一定要大声地告诉听众自己叫什么名字,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


640.webp (8).jpg 

经过一轮汇报后,老师希望我们每个人能够通过选择一种材料作为研究原型,挖掘探究并应用于最后的建筑设计中,我最后选择的材料是混凝土。 


640.webp (9).jpg 

640.webp (10).jpg 

MIT公开课上关于Shape Grammar的案例演示(上)以及实际项目“科尔多瓦艺术中心”的设计图解也堪称Shape Grammar的运用(下)


材料选择好了就要开始面对第一个课题——Shape Grammar,一种叫形式语法的东西。其实我感觉这个是人类在探索形式更多可能性时采取的计算机思维手法。人类创新的最大局限在于很难凭空想象出完全没见过的新事物。这也是为什么建筑教育提倡寻找建筑意向,因为我不能将自己的建筑灵感源于其他人的作品,只能找到一些启发物,从中提炼几何元素重新转译得到自己的作品。而Shape Grammar正是用了计算机思维——基础几何形式在一定的规则下面进行反复执行操作,从而在若干步骤后得到不可预料的结果,避免了由于人类大脑的“聪明”从而直接抄袭别人作品形式后获得“满足”止步不前。


640.webp (11).jpg 

在汇报中我专门列举了西方教堂和中式园林的窗花对比


640.webp (12).jpg 

冰裂纹图案在中式建筑中无处不在


所以徐家汇天主教堂这么具有西方味道的建筑能够屹立在中国土壤上,那我们的文化元素都有什么可用呢?他们有教堂文化,我们有园林文化,那么冰裂纹图案无疑是园林中具有特色的文化符号之一。

 

640.webp (13).jpg 

MIT教授给出了Shape Grammar语法下的冰裂纹生成步骤,说实话和常见的中式冰裂纹吻合度不高


之前在MIT的Shape Grammar课程中也有用冰裂纹图案作为案例,但是他所得到的结果和中国式冰裂纹原理并不一样。在这点上我也查阅了众多资料,关于中国式冰裂纹生成规律是如何的资料上并没有详细解释,只有个别文献对其进行了大致描述。那么我以贝聿铭的香山饭店冰裂纹窗为参考样式,综合以上推论给出了自己归纳的冰裂纹规律。老师看了我的汇报后认可了这个方向,并提出冰裂纹元素有没有进一步拓展的可能性。于是我也简单地从干扰、直与曲、分形几何等概念出发做了一些简单地拓展延伸。

 

640.webp (14).jpg 

常见的中式冰裂纹的逻辑规律性并不强,总的来说是以三角形为主进行的边长延伸后的拼接


640.webp (15).jpg 

增加基本三角形的随意性后拼接在一起得到的冰裂纹图案就更无序


随之第二个考验也到来了。关于原型的概念我们都找的差不多,老师提出:博物馆建筑最重要的就是流线设计,所以课程的热身活动以各自原型概念出发,完成一个简单的流线装置设计来实现两条不相交的流线贯穿于其中。关于这个流线训练最好的参考案例是UNStudio的奔驰博物馆——通过内外双环流线的穿插实现了空间大小展区的划分和参观路径的变化。

 

640.webp (16).jpg 

640.webp (17).jpg 

UNStudio设计的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的流线概念原型与平面图


提到流线巧妙运用脑海中第一反应就是莫比乌斯环等用滥了的概念,但是感觉自己如果随大流也太没有追求了,然而面对冰裂纹原型仍然感觉无从下手。不得不说流线装置想创新太难了,往往晚上睡觉前想出的点子第二天醒来就被推翻了。在此期间其他五名小伙伴也感觉格外头疼,大家经常互通电话打探一下对方是否有新进展,结果听到的都是哀鸿一片的叹息。7天国庆假期不知不觉就要结束了,结果自己什么都没有,心里万分着急,老师还时不时在微信群里问大家做得如何了,这一切更加加重了自己的苦闷焦虑。

 

640.webp (18).jpg 

扭转的纸条带来了新的双不交叉流线思路,也是外环与内环的交叉设计


在一番思想斗争后,我平静了一下心情,重新梳理了思路,决定参考UNStudio奔驰博物馆流线设计手法。如果我用一个纸环套在两个方块上面并扭转方块,得到的结果是否能够作为设计启发?那么这种流线模式转译一下,以长条形的基地作为基础,将部分冰裂纹图案绘于其上,内环流线位于基地的两侧,流线切换区位于长条的中间,被一些琐碎的空间打散。这样一来,就可以得到一个类似于冰裂纹图案转译后的流线装置了。于是终于在下午汇报成果之前,我构思好并拉了一个简单的模型作为演示。


640.webp (19).jpg 

扭设计场地是一个狭长的梭形


640.webp (20).jpg 

将冰裂纹的图案原型运用在场地之上

 

640.webp (21).jpg 

提取出每一个单元块中的曲线后,将场地划分为两侧大环和中间一些细碎的小环


640.webp (22).jpg 

640.webp (23).jpg 

配合平面示意与剖面一起理解的话,流线装置里面的核心为左侧内环链接右侧外环,反过来同理;中间细碎的分区就是为了很方便将流线方向进行切换


功夫不负有心人,老师看了后感觉没问题,可以做模型准备第一阶段汇报了,当时内心激动无比。班长老G甚至对我说,以后再也不需要同情我了,每次设计课看起来很痛苦纠结但是都能拿出一个不错的成果出来。

 

640.webp (25).jpg 

640.webp (24).jpg 

流线装置的用层叠雪弗板方式做了出来,同时把之前做的关于冰裂纹研究的窗框也顺便切了出来


第一阶段评图后老师们对我成果评价是:工作内容扎实,逻辑清晰连贯,完成质量也很不错;不过最大的问题是,冰裂纹原型只是一个二维的图案,目前我做的流线装置其实也算是一个二维的装置,但是如何把冰裂纹原型运用在三维空间,或者说三维空间如何从冰裂纹原型推理得到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

 

当然,听完评图老师的话后,我的注意力全部放在前面的表扬环节了,但是万万没想到,后面的质疑点却成了我下半学期噩梦的开始

 

2

噩梦的开始

 

课堂上演示的艾森曼瓜拉迪奥住宅的生成示意图解视频

后面学期的学习任务目标按理来说会清晰很多,无非就是结合原型发展建筑初步概念(流线装置小作业只是用来热身的)并最终深化出图。但是一开始上课,老师先给我们放了一段关于艾森曼瓜拉迪奥住宅项目的生成视频。在看完一段云里雾里的方盒子演变得到神奇的建筑造型视频后,大家有些迷茫。老师指出:我们这次建筑设计课程方法需要学习艾森曼模式。尽管你可以用其他设计手法得到一个不错的设计,但这不是我们这次课程目标所希望训练的结果。


640.webp (26).jpg 

640.webp (27).jpg 

早期的艾森曼是一个注意力在建筑自身几何图解设计生形的人(上),后期开始转变为从场地中提取图解要素进行设计(下)


众所周知,艾森曼的《图解日志》一直是一本迷一样的书。如果对建筑了解的不够深入,对哲学、建筑史等知识认知不够全面的话阅读起来会十分吃力,很容易看完后甚至忘记刚才的内容在说什么,甚至被催眠。总结来说,艾森曼不像现代主义那样崇尚功能决定形式,把建筑做得无比纯净简洁像一个高效率的机器。艾森曼认为建筑就是智力游戏,可以通过一系列操作手法得到奇特的形式后完成建筑设计,这一点在早期的住宅系列中尤为显著;而晚期艾森曼的设计手法更多地从场地上得到启发,如对应轴线网格、城市肌理网格、地形地貌网格等是艾森曼的最爱,他将这些网格进行缩放、扭曲、反转等操作后叠加在一起,进行选择性地勾勒绘制,重新梳理出建筑形式与空间(这个很像大一时候的平立转换作业)。这么做无非就是让他能够摆脱常规的建筑设计思维,从而探索出一种新的形式,真不愧是形式主义的鼻祖啊!


640.webp (28).jpg 

不同的人对图解设计思考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运用。对库哈斯而言,diagram实际上是program的组织和规划的一种手段。PeterEisenman把它称之为内容即是形式。库哈斯很喜欢运用collage、色块和注解性的文字,这大概是因为他在研究programming的时候是基于社会学与统计学的,而非建筑的结构上,所以线图难以满足他对diagram的要求。


640.webp (29).jpg

640.webp (30).jpg 

自己做的关于场地阅读理解后的信息图解


然而当时刚上大三的我们一无所知,看完纯英文的原著后更是不明所以然,老师就安排新的工作内容了——像艾森曼一样绘制城市mapping网格,每个人要画出10种不同的网格形式,探索更多可能性。一般来说学生做mapping无非就是画一画道路肌理,建筑轮廓肌理等就没有别的花样了。我绞尽脑汁画了几张城市建筑影响辐射网格、建筑疏密网格等,突发奇想把每一条道路边上建筑的高度抽象为走势线的话会得到什么?结果重新描了一遍后越来越觉得这张mapping很像裂纹或闪电,或者土地皲裂的形式。突然发现这样的mapping可以吻合我之前找的冰裂纹原型——都是“裂”嘛。但是问题又来了。有了这个mapping如何得到建筑形式呢?我虔诚地像艾森曼一样把网格堆在基地上面,还是感觉得不到任何启发。


640.webp (31).jpg 

将街区纹理图解放在红色线表示的设计场地上,自己始终没有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元素辅助设计


又到了快要上课汇报的时候了,还是没有新的进展。突然想到voronoi3d能够实现接近于碎裂的一个空间效果,不如我先简单地做一个这样的形式给老师看看是否满足之前的逻辑推理。老师看后痛批voronoi都是被人玩烂的东西,怎么还在用!方案被毙


640.webp (32).jpg 

用Voronoi3D 迅速模拟出一个碎裂的体块,但是很快就被毙了


投机不成,那么不如静下心来认真做番研究。一个新的想法是用冰裂纹图案在X,Y,Z三个方向做投影,形成一个真正意义的“3D碎块”。这样做下来的成果得到了和之前voronoi很像的“碎石块”,但是这个是真正意义上的源于冰裂纹原型推理出来的方案。于是我把这个充满理性的方案又拿去给老师看,老师点评:和之前voronoi得到的结果太像了,太没有新意!方案被毙

 

640.webp (33).jpg 

640.webp (34).jpg 

0.gif 

将冰裂纹图案的每一个几何元素对应在XYZ轴方向后得到一个3D的碎裂冰裂块,但是得到的结果也许和之间的Voronoi太像了,没有太多新意,又被毙了


老师看到我的推进工作遇到困难了,说不然换个方向吧!冰裂纹方向看起来比较难推进。于是他拿出一个被腐蚀的建筑案例指示,你可以做这个方向的探究,根据场地影响因素作为建筑侵蚀空间的干扰从而得到一个自下而上的结果。


640.webp (35).jpg 

640.webp (36).jpg 

建筑像一块大奶酪,或者说冰块,被一些影响因素进行腐蚀


我听后欣然接受,因为涉及到复杂曲面的建筑形式是我梦寐以求想去尝试的,但是当时我根本都不会maya或者T-splines,rhino都是初级水准,这种曲面我根本不知道如何做出来。思前想后,决定试试能否用很多球状物依据干扰影响关系对建筑体块进行波尔运算,从而得到类似侵蚀一样的方案。所以二话不说就做了一些波尔运算的尝试,最后得到了像奶酪一样的东西。老师看后摇头叹息,设计不是这样做的,你要把空间做出动态的感觉,不要这么僵硬!方案被毙

 

640.webp (37).jpg 

自己用简单的波尔运算切出一些简单的体块关系,仍然惨遭被毙


既然空间要做出动态的感觉,那么我第一反应就是用maya。内心突然炽热躁动起来,早就想用maya设计一些复杂的造型了!之前就听说扎哈事务所的方案一般用maya捏造型,而用rhino却很难做这种复杂的曲面形体。于是接下来三天我把自己关在寝室,从早到晚都在突击学习maya。对于习惯用rhino的人而言,maya的多边形建模思维转变太大!很多复杂的造型居然可以从一个基本几何形出发“推压挤拉”得到。但其实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把握好复杂形体的布线方式,加减调整结构线非常有讲究。由于是速成的maya,所以在捏造型的时候一不小心就把结构线加的又密又乱,模型到后面根本没法继续编辑。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陷入了挣扎与绝望。很多时候想求助于懂这软件的款学长,但自己又不认识任何大神,只能深夜自叹息。不出意外,在下次上课的时候面对老师,老师觉得我做的东西太过于手动化了,没有体现出数字化智能、逻辑、生成等特点。方案被毙


640.webp (38).jpg 

洛伦兹算法产生的图形大概是一个这样的动态结果,研究了很久仍然想不出如何将其运用到建筑生形方面


老师于心不忍,对着助教L哥说你把你最近研究的洛伦兹算法和他交流分享一下吧,看能不能从其中获得灵感。我又一次点起了希望,又一次加班突击学习了Processing的用法,随后联系L哥求分享洛伦兹算法文件。L哥说感觉对我而言洛伦兹算法在Processing中运行后得到的是一个比较完形的几何形体,很难运用到建筑中去。我看了运行的结果后倒吸一口冷气,激动的心又一次冷却下来。


640.webp (39).jpg 

0 (1).gif 

0 (2).gif 

来自Cecil Balmond和Ezio带的studio中有学生用processing模拟了冰块融化的效果,自己定义了融化方式的算法,并由此得到了一个建筑形式(图片来源http://cargocollective.com/emergentformation)


后面我又在网上还看到Cecil Balmond带过的studio中有学生做了冰块消融模拟,该学长用的也是processing。当时已经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只好想尽一切办法联系到了作者本人,厚着脸皮要到了原代码,希望能够阅读理解后对自己干扰侵蚀或碎裂等概念带来启发。阅读密密麻麻复杂的代码又一次让我越发怀疑这条路是否能够走下去:首先理解算法原理都已经够吃力了,其次程序还调用了很多模块和插件,对于仅剩的2个月不到就final的我而言,阅读理解别的的算法原理后学习程序语言插件模块,然后自己定义规则、编程调试好bug后得到结果在rhino中实体化并深化出图做模型,前提是我的每一步给老师看都必须通过,但是不好的点是没任何人能在这方面给予我指导和帮助,这样状况下要短时间内完成整个建筑设计看起来真是天方夜谭。在无数次敲代码出错然后砸键盘掩面而泣,我又双叕一次陷入了绝望……

 

3

自我救赎

 

身边当时和我一起挣扎于如何敲定深化方向的同学现在纷纷都已经到了建筑深化的阶段,甚至有人都开始画起了平面图,自己却连个靠谱的方向都没有。每念于此,想死的心都有了,真不知道接下来一个多月该如何熬过。


640.webp (40).jpg 

大地皲裂模拟图(图片来自互联网)


再一次上课拿不出东西后,我回去不再是手忙脚乱地查案例想方案建模型,而是冷静下来思考人生,回想一下这几个月发生的事情以及自己该何去何从。


640.webp (41).jpg 

同为碎裂,不如从物理碎裂入手,找到其中内在的一种关系


640.webp (42).jpg 

自己假象以场地上来往的人流视为力,在各方面大小不同的力的撞击下,通过手算结果得到了一个大致的裂痕效果


之前选取了冰裂纹作为原型,看来将其进行变成有趣的3D空间是很难实现了,不如我抓住冰裂纹的“裂”这个关键词,是“力”的作用造成了建筑的“裂”。因此场地中的人流可视为撞击建筑体块的力,建筑体块在多个不同大小不同角度的“人流力”的撞击下碎裂,碎裂的大体块保持和流线装置一样的分配原则——两侧是大块,中间变成众多小碎块。


640.webp (43).jpg 

640.webp (44).jpg 

力带来的碎裂效果是三维而并非二维的,那么碎裂则会形成屋顶上方的小碎块,那么在裂痕交叉的地方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两个中庭空间,这个也逐渐吻合和之前做的流线装置的双核心


640.webp (45).jpg 

如何敲定裂纹形状呢?用grasshopper给了一个由下而上的随机抖动的函数值,并经过手动调整优化后得到建筑的雏形


640.webp (46).jpg 

在keyshot中增加内部光源,想象一下这是一块带着神秘力量的法石


在这个原理下自己用手大概绘制了一下人流力的撞击,结合高中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求出体块大致的碎裂结果。建筑内部碎裂成峡谷状的公共空间的形式用grasshopper赋予随机抖动即可得到相似凹凸状,结合rhino的后期调整优化得到了博物馆大概造型。在两天紧锣密鼓没日没夜的调整和修改下,一个被撞击后碎成6块的建筑雏形诞生了。


640.webp (47).jpg 

建筑的雏形放在了场地总平上,总体吻合了之前所提到的力撞击后的碎裂状态


由于老师需要去美国出差,因此找来了代课的H老师和M老师。H老师看到了我的造型后觉得方向没问题,可以继续深化。下一步就是给建筑体块中添加楼板、楼梯、连廊、结构、墙体分割等元素。


640.webp (48).jpg 

不同的体块基本代表了相应的功能分区


640.webp (49).jpg 

640.webp (50).jpg 

640.webp (51).jpg 

打开建筑外壳展现内部,白色以及彩色的墙体则是室内模拟凹凸裂面的效果,灰色的是楼板及正常室内分隔墙,透明蓝色为走廊楼梯扶手,紫色空间则是大学术报告厅


我对空间深化的指导概念就是:不同碎块代表不同的功能空间。东侧大块为大型展厅,西侧大块为报告厅、投影厅、教育厅、办公等一系列文化教育区。南侧大块则是辅助功能用房,北侧大块为中型展厅,小碎块可以为VR厅、茶室等空间。建筑内部公共空间的墙体呈现连续一体化,仅在需要视线交流的地方撕开长条形的口子。裂纹带来的屋顶开口会覆盖玻璃,成为采光的天井。不同碎块由连廊连接,整体流线实现了一条线贯穿了博物馆的各个区域。

 

640.webp (52).jpg 

确定功能分区后紧接着提取不同楼板标高的轮廓线,抓紧时间进行了一轮平面图深化绘制。M看后认为完全可以把空间上碎裂的感觉带到平面图的绘制表达上,比如走廊、隔墙等都可以从中间的波折延伸到各大空间内。平面图经过多伦修改后也基本确定下来了。

 

640.webp (53).jpg 

长剖面图尽力地展示了裂缝大峡谷之感觉

 

640.webp (54).jpg 

短剖面图简单地描绘了空间关系与感觉


平面图有了心里踏实了很多,接下来就是建筑结构的设计。之前做的较为复杂的建筑设计还是大二下学期的大学生活动中心,那时候还都是些横平竖直四平八稳的盒子,用正常的梁柱板体系就足以很好地解决结构问题。但是这次面对的是一个造型怪异到夸张的建筑,还伴随着一些体块必须具有悬浮的视觉效果,所以我打算尝试用异形钢桁架作为结构设计。关于钢桁架的构件尺寸、间距设置、密度配比等问题上还专门跑去问土木结构方向的老师,可能他们的思维过于严谨,对于我这个方案如何配结构,每次的答复都是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后才能给出答案。但是作为课程设计作业,我要的只是一个粗略的经验值。为了节约时间,我在查阅了大量相关异形结构案例和相关经验数值后自己逐渐完成了博物馆的钢结构设计。


640.webp (55).jpg 

MAD的木雕博物馆以及鄂尔多斯博物馆的钢结构成为本次设计主要参考的结构形式


640.webp (56).jpg 

对建筑进行了简单地钢结构布置,由于大三对于结构知识过于懵懂,所以很多地方还存在着众多不合理的地方,不得不说rhino+gh的出现使得结构设计容易了太多


建筑表皮根据博物馆内部空间需要采光的地方(这里的采光并不指需要日照,有可能只是需要一种空间光效,因为展览空间理论上对采光需求不高),用冰裂纹几何元素作为开洞原型,得到大小渐变和随机删除的几何孔洞效果。但是如果仅仅是在墙上掏个洞,那么这种做法未免有些过于简单粗暴没创意。考虑到博物馆表皮日夜的光线变化,我将几何图形分为两类:一类是能够直接穿透型孔洞,那么光线可以穿透照射馆内;另一类是半凹陷的实体,在凹陷的内侧埋入照明灯具,在夜色降临的时候灯具发光,博物馆表皮上能够展呈现星星点点的光斑,同时室内的光源也可以透过穿透型窗孔照射出来,形成浩瀚银河星系之感觉。


640.webp (57).jpg 

表皮的开洞源于冰裂纹的几何单元形状提取


640.webp (58).jpg 

在不打通的凹槽内会置有灯具,夜晚则会发光产生强烈的光影美感


640.webp (59).jpg 

表皮局部光效


640.webp (60).jpg 

效果图模拟表皮灯光具开的效果


640.webp (61).jpg 

在最终模型制作中助教L哥帮我用CNC在硬聚氨酯块上雕刻出了一个表皮单元局部,由于这次用的是三轴CNC,所以内置的灯光槽无法被雕刻出来,但是同时时间也不够在其中安装灯具了,所以就刻了一个简单的单元件示意


最后在博物馆建筑立面的材质选择上,决定将博物馆的外立面表皮改为黑色预制混凝土板。在最终的评图展上,我总结了博物馆设计的两个核心概念:一是文化在地性,二是未来性。文化在地性并不意味这一定要做出一个接近于古建筑形式的建筑才算对传统文化进行延续,如果能够将传统文化特征进行转译、升级,那么重新定义它会比一味地模仿它更加有说服力。(当然这点其实争议很大,因为我对于冰裂纹的转译和再定义这点做的深度还是不够,只是在表皮上动了点心思而已,建筑设计其实已经使用了另一套语言)


640.webp.jpg


效果图展现夜晚的博物馆散发着阵阵绿色幽光,代表着神秘与未来


“未来”是本次课程设计的核心词,每个学生都在追寻如何表达出这是一个具有未来性质博物馆。那么本方案将建筑设计为一个黑色带着裂缝的体块,仿佛一只天外来物;黑色本身就具有神秘的感觉,裂缝给人们展露了神秘建筑内部的一些景象,如果要探索内部的世界到底为何,那么还需要进入方能一探究竟。未来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缝隙”,有了星星点点的光洞,我们才能窥视内部,激发起探索的欲望。


640.webp (62).jpg 

建筑的分解轴测,从空间、结构、墙体到表皮


640.webp (63).jpg 

博物馆南北立面效果

 

建筑手工模型

手工1:100的模型足足花了一周的时间才制作完毕。由于建模过程中有很多破面的地方,所以最终模型没法采用3d打印技术完成,只能用手制作。所以我先花了数天将建筑的每个面摊平,整理成机刻文件并送去模型公司做雪弗板机刻。但是回来进行制作的时候遇到了众多令人头疼的问题:曲面块需要用手弯曲,如何确定形状达标;内部碎裂地方的三角块到底位置在哪里;造型如何进行空间定位;误差积累导致很多机刻块无法闭合;单元块丢失等等。很多时候都不得不自己重新拿着尺子在模型上面测量后亲手切出能够匹配的面块。人生第一次手工制作如此复杂的异形模型,每天都被沮丧、伤心、难过、绝望等情绪环绕包围。

4

人生感悟


整个学期在最终评图结束后落下了帷幕,后面的成果作品展也在B楼展厅持续了数个月。回首该学期,为了能够完成设计课任务不得不翘了大部分其他课程;无数次做方案建模画图从下午工作到深夜,再一抬头已经是第二天清晨;很多钱都砸给模型机刻公司,打印公司;几乎没怎么离开校园,每天的生活就是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是最高频的和其他专业的学生联系求帮助的一学期,如机械专业、计算机专业、结构专业等,骚扰了无数师兄师姐同学朋友。Studio中的同学每天的聊天从之前的打探对方工作进展变成大家互相安慰互相鼓励,女生们都因为迷茫沮丧绝望而痛哭......不得不说这次Studio给大家的人生都留下了深深地烙印。


640.webp (9).jpg 

这一学期数字化设计课程是我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是自己第一次完成的全套的数字化设计工作,从理论、概念到方案深化、跨专业领域思考与合作等,也是从此开启了以后走向数字化方向的道路,一直贯彻了整个学生生涯。Studio出来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人的潜力都是逼出来的!自己从大二刚进大三是一个软件都不怎么熟练的小白,变成了熟练使用rhino+grasshopper,ps,ai,keyshot并涉及了processing,maya,rhinoscript等软件的全能战士;经过一学期的案例搜索与文献阅读视野顿时开阔了很多,几乎把当时世界上有的相关案例都过了一遍,以至于后面点评别人作品的时候都一眼能看出他们分别学习了哪个案例。十分感谢指导老师,能在一学期时间内带着自己见识了数字化的各个不同的领域,虽然大多数自己都浅尝辄止没能力深化下去;也感谢助教L哥,一直抚慰我焦躁的内心,在模型雕刻方面给予了自己很大的帮助;最后也很感谢班长老G,几乎每次下课我都是迷茫绝望地抱紧他的身躯,而他就像大白一样给我安慰、开导和鼓励,真的很难想像没有老G自己怎么能坚持下去。


640.webp (10).jpg 

本次设计作品参与了2013年同济大学三年级数字实验班成果作品展,也参加了2017年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学院65周年优秀教学作业展,也获得了2014年全国高等学校建筑设计教案和教学成果优秀作业

 

这个数字化实验班从我们这批开始,一共持续了三届,里面也诞生了众多优秀的学生,他们本科毕业后要么保研,要么出国走向了其他优秀的高校。很可惜过了三届以后就再也没了,从此该数字化班变成了江湖上一个神秘而又可怕的传说:

同济建院曾有一个最苦最虐的Studio,那里就是地狱!




感谢 TransAxis 授权分享

欢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

qrcode.bmp

56条评论
WO
WO 2018-12-18 17:02:28 回复 7

佩服,不看看你们,我永远不知道自己跟你们的差距有多大

努力努力再努力
努力努力再努力 2017-12-28 11:43:02 回复 4

震撼了,这大概就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我等泛泛之辈的 天壤之别吧 潜力都是逼出来的 这句话不能更认同了 很棒

F,
F, 2018-09-10 12:18:27 回复 1

同样是大三 差距有、大 只有努力弥补了 cheer up!!

胡马来沓
胡马来沓 2017-11-01 09:53:07 回复 1

所以最后的方案是不是没有用上最初的双环流线?

Conan 2024-04-18 21:13:48 回复 0

在给做作品集的我看到了无限大的差距 也给我点燃了心里的一团火 学习后 膜拜与感谢

RC 2020-04-01 16:10:11 回复 0

又是膜拜大佬的一天

╮凡夫灬俗子”
╮凡夫灬俗子” 2019-10-31 20:34:14 回复 0

~~

几片薄薄的里脊
几片薄薄的里脊 2019-10-15 15:54:52 回复 0

差距差距

雏夏恶之花
雏夏恶之花 2019-09-06 13:13:02 回复 0

……啥都别说了,我现在还是转头去学动漫吧(跑走)

风往北吹 2019-08-20 07:42:24 回复 0

佩服,大神

Gintree
Gintree 2019-06-23 21:21:58 回复 0

太牛逼了,而这还是几年前的作品,看到了差距,也看到了指路灯

莫琪
莫琪 2019-05-31 21:21:16 回复 0

天呐,可以教我rhino怎么做曲面的结构吗

浅澈
浅澈 2019-04-21 00:15:19 回复 0

9

sSnowy_Y.
sSnowy_Y. 2019-04-16 16:36:22 回复 0

只想说:我擦!厉害啊!我可能就是个建筑学的渣渣了吧。。。

大山
大山 2019-03-24 10:33:39 回复 0

潜力无限

Nineteen
Nineteen 2019-03-14 17:44:39 回复 0

只能膜拜大佬

godzhy2002 2019-01-14 02:44:44 回复 0

真够震撼,就是总有一种裂开的棺材的感觉,不知道是不是我脑子太发散了。。。

阿宁阿
阿宁阿 2018-11-30 15:58:37 回复 0

厉害!

Alan
Alan 2018-11-25 20:40:46 回复 0

真的好累!

速冻小矮
速冻小矮 2018-09-20 09:33:25 回复 0

惊了!

俗人
俗人 2018-09-19 13:46:46 回复 0

..惊呆了,同样大三差距也太大了

Hemozi
Hemozi 2018-06-15 16:43:54 回复 0

小哥哥有微博吗想了解一下

兜兜皮 2018-05-15 20:11:45 回复 0

回复 汪小汪: 汪博?

汪小汪 2018-05-15 19:14:16 回复

厉害

汪小汪 2018-05-15 19:14:16 回复 0

厉害

Cowbhh
Cowbhh 2018-05-08 21:10:24 回复 0

我。。。。。无话可说

友人A
友人A 2018-05-02 11:06:16 回复 0

深受启发

马小倩儿
马小倩儿 2018-04-17 18:09:00 回复 0

跪了

喜欢你寂静的
喜欢你寂静的 2018-03-21 17:07:58 回复 0

体块形成超级有逻辑性,我们最近也在做博物馆,文化和体块与地形的结合实在是弄的我们焦头烂额,体块的形成逻辑性不强,也让我们做的东西很平淡,而且很难深化,确实厉害,还是要多多学习才是

长城
长城 2018-03-20 16:42:40 回复 0

这才是用心设计

轮子不是黑车司机
轮子不是黑车司机 2018-03-05 19:17:42 回复 0

惊了。。!

亚特兰蒂斯的曙光
亚特兰蒂斯的曙光 2017-11-09 15:51:32 回复 0

太震撼了我喜欢

。。。。
。。。。 2017-11-06 23:00:00 回复 0

请问您的结构用的什么?怎么做的?

鸭蛋
鸭蛋 2017-11-06 16:48:20 回复 0

全力以赴方能无愧于心~~

午门小斩
午门小斩 2017-11-02 14:58:56 回复 0

膜拜大佬

¥
¥ 2017-10-31 20:40:59 回复 0

不错

橘子瓣 2017-10-31 16:31:22 回复 0

我要像大佬一样!

Abyss
Abyss 2017-10-31 14:21:21 回复 0

向大佬低头,完全不在一个次元

海客r 2017-10-31 00:12:50 回复 0

哎,尽全力好好加油

道路前面
道路前面 2017-10-30 22:38:49 回复 0

大佬

Banana
Banana 2017-10-30 20:36:37 回复 0

服气

 熊✔
 熊✔ 2017-10-30 17:51:35 回复 0

痛并快乐着

Lost Stars
Lost Stars 2017-10-30 15:51:00 回复 0

看不懂。大佬的世界

Mr. Lee
Mr. Lee 2017-10-30 15:26:00 回复 0

这个我是服气的,很佩服!

ioi
ioi 2017-10-30 13:15:19 回复 0

回复 星屑的辉煌: 哈哈

星屑的辉煌
星屑的辉煌 2017-10-29 23:39:18 回复

我学的怕是个美术专业

FineHHHHH
FineHHHHH 2017-10-30 10:06:25 回复 0

想知道MIT的Shape Grammar在哪可以看

tienhsu
tienhsu 2017-10-30 08:01:42 回复 0

完了看了眼手上的voronoi 都不想繼續做了 但final還有一個月啊啊啊

星屑的辉煌
星屑的辉煌 2017-10-29 23:39:18 回复 0

我学的怕是个美术专业

TU穿山甲
TU穿山甲 2017-10-29 23:01:57 回复 0

看到最后我感动的要哭出来了

国民第一段子手
国民第一段子手 2017-10-29 18:31:40 回复 0

牛逼

嗷发发
嗷发发 2017-10-28 07:35:19 回复 0

一个人完成确实了得。点赞!

小先生
小先生 2017-10-27 23:35:45 回复 0

开着大巴去米兰
开着大巴去米兰 2017-10-27 16:09:13 回复 0

看完感觉自己大概就是只咸鱼

毛毛
毛毛 2017-10-27 11:55:29 回复 0

66666也太厉害了吧,我可能读的是个假的大三……

喜欢你寂静的
喜欢你寂静的 2017-10-27 11:22:37 回复 0

太厉害了!同是大三建筑学,真的是差别,,,太大

一路向北
一路向北 2017-10-27 10:00:06 回复 0

疯狂 佩服

●●●●●●●●
●●●●●●●● 2017-10-27 09:15:54 回复 0

全程惊叹脸

TransAxis TransAxis

作者:WX
原文链接

media@archcollege.com
建筑学院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QQ:359440856 或微信: jzxy-gtn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点击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建筑学院】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